书城历史乱世仁义录
5261600000011

第11章 西谷兵圣——袁公鞅

五国时期公元一十四年,西谷君申屠英归天,由年仅九岁的长子申屠岸即位为君。

不久申屠英病亡的消息就传入中原,中原君大笑三声,即令明日早朝百官觐见。

这一日,慕容武疾步走进军营,对刘圭喊道:“贤弟,大喜,大喜啊!”

刘圭不明所以,问道:“兄长,何喜之有啊?”

慕容武笑道:“果如老先生所言啊!申屠英死了!君上下令明日早朝百官觐见!如我所料不错,君上定会趁机下令再伐西谷,你我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此次或许可以一战定乾坤了!”

刘圭闻言惊道:“老先生真乃神人也!”

随即又道:“兄长,你不是说西谷相国陈方老成持重,素有谋略么。申屠英虽死,可那陈方还在,此战有把握么?”

慕容笑道:“贤弟有所不知啊!申屠英原配赵皇后,本是个贤良淑德的女人。她与申屠英育有一子,名唤申屠雁。传闻这申屠雁自小聪明伶俐,琴棋书画是样样精通。可就是这么一个有才的太子,却在十七岁时莫名其妙的死了,而且死因不明。有人说是病死的,也有人说是中了毒,更有甚者说是冲撞了鬼神!赵皇后因此伤心欲绝,不久便也郁郁而终。此后,深受申屠英喜爱的高贵妃便被立为了皇后,也就是现在的高太后。她为申屠英产下两子,申屠英大喜,便立长子申屠岸为太子。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申屠岸今年应该只有九岁!”

刘圭听后惊道:“什么,只有九岁?那他如何能治理得了一个国家啊?”

慕容道:“这还不算完!高皇后有两个弟弟。一个叫高参,一个叫高展。这两人都是贪图享乐之人,胸中没有半分真才实学。真真实实的酒囊饭袋!高皇后受封皇后以后,这两人便借势成了朝廷重臣!其权利与宰相相同,地位却比宰相还要高出一截。申屠英昏聩,不能用贤,被这二人奉承惯了,终日不理朝政。陈方对这二人是恨之入骨啊!这二人也视陈方为眼中钉,肉中刺。如今申屠英病亡,高太后必然垂帘听政。高参高展二兄弟成了国舅,必将更加肆无忌惮,又哪里容得下陈方呢?”

刘圭听完慕容一席话后感叹道:“唉,想不到西谷朝堂竟还有这些鲜为人知的事,朝堂险恶啊!”

慕容武听刘圭如此说,愣了一下,随即笑道:“贤弟不必感慨,如今正是你我一展抱负的时候!”

次日早朝,中原君对众臣朗声道:“就在昨日,寡人得报!申屠老贼已经命丧黄泉了!”

中原君此话一出,堂下众臣不禁小声交流了起来。

中原君又笑道:“寡人以为,应该趁此机会,再伐西谷!”

堂下众臣听闻此言,顿时像炸开了锅,纷纷小声议论。

中原君随即问道:“众位爱卿意下如何啊?”

中原大夫崔淼上前谏道:“君上,上次西征,是为报国仇,扬我中原威名。此番西谷君归天,各国都派遣使臣前去吊唁。若此时出兵征伐西谷,恐怕多有不妥啊!”

中原君闻言眉头一皱,问道:“有何不妥啊?”

崔淼又道:“君上,前番攻伐西谷,我军大获全胜,国仇已报。如今西谷全国举丧,此时若兴无名之师,实在多有不妥!”

中原君闻言大怒道:“什么多有不妥!国仇家恨又岂是一战就能报的了的?此时西谷元气大伤,新君立足未稳。此时不战,更待何时?”

崔淼吓得一身冷汗,赶忙跪倒在地,头也不抬,不再言语。

中原君扫视群臣,随即开口问李富道:“不知相国意下如何?”

李富上前道:“军政大事,臣怎敢妄言。君上当问慕容老将军才是!”

中原君点了点头,随即目光转向慕容英道:“元帅何意?”

慕容英闻言道:“臣以为此次申屠英病亡,乃是天赐良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时下春暖花开,正值用兵之际!”

中原君闻言大笑道:“好!就依元帅所言,即日点齐兵马,择日再征西谷!”

五国时期公元一十四年春,中原君令慕容英为元帅,慕容武为大将军,刘圭为征西先锋官,领十万大军再征西谷。消息不日便传入西谷,西谷上下人心惶惶。高太后得知,即令群臣觐见,共商御敌之策。

陈方得报,急忙更换官服,便要去议事。下人却跑来禀报道:“相爷,外面有一个中年人,说是你的同窗,非要见你!”

陈方闻言疑惑道:“我的同窗?罢了,我这就要进宫议事,哪里有闲工夫见他,你叫他改日再来吧!”

谁料那下人竟又说道:“那人还说了,就说如果相爷不肯见他,就拿这个给相爷看。”

说着,从手里拿出一张白绢,只见上面写道:“先君归去兮,敌将顾。大厦将倾兮,一木难扶。西谷有贤兮,力挽社稷。丞相竭力兮,却不见吾。”

陈方但见白绢上之字,便对那下人道:“请他到马车上等我,我随后就到!”说罢,陈方急忙换上朝服,走出门外,向那人看去。

那人三十左右岁,身高七尺,一身白色布衣。双眉浓重,双目深邃。面容极为英俊。陈方但见此人便脱口而出道:“公鞅兄,果然是你!”

袁公鞅轻轻一笑,说道:“多年不见,陈兄近来可好?”

陈方道:“闲话以后再叙,公鞅兄是否已有破敌之策?你且随我一同进宫,路上再与我慢慢道来!”

车内,陈方迫不及待的道:“公鞅兄,你本就精通兵法,此次又外出求学这么多年,定已学有所成。兄台有何妙计,快快与我说来!”

袁公鞅道:“我虽身在异国他乡,却心系西谷社稷。上次中原攻我西谷,我就欲回国救急。不料路上遭遇了歹人,行李盘缠悉数被劫。我几经辗转,才回到西谷。怎奈中原慕容武诡计多端,两军对峙才不到半个月,就全歼我西谷十万大军。如此大败,前所未有啊!再者,我虽有心为国尽力,无奈乃是一介草民,只怕心有余而力不足啊!随后我便一直住在极乐谷,等待时机。”

陈方闻言道:“兄台放心,兄台若真有良策,我定向君上举荐!”

袁公鞅道:“中原此次进兵,虽来势汹汹,然不足为惧也!”

陈方闻言大喜道:“请赐教!”

袁公鞅道:“中原大军长途跋涉,已疲惫之师攻我西谷坚守之城,此一败也!”

“中原兴师无名,我西谷先君归天,新君即位,将士必同仇敌忾,此中原二败也!”

“中原大军远来,粮草运输多有不便,我军只需断其粮道,敌军必败。”

“中原大军在西谷作战,多有水土不服者,我军占地利,中原必败!”

“中原君阎匡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骄兵必败!”

袁公鞅一口气说了中原五败,陈方赞道:“听公鞅兄一席话,老朽茅塞顿开啊!”

袁公鞅道:“还不止如此,还要请南国君出兵相助,以保万无一失!”

陈方笑道:“我也正有此意!”

两人一路说着,到了宫门前,陈方道:“公鞅兄且在此稍候,吾这就去为兄台请命!”

说着,便向宫内走去。还没进门,就听到了国舅高参的声音说道:“臣以为,如今先君归天,新君继位,不宜大动干戈。应当送与中原君重礼,两国化干戈为玉帛,永结盟好!”

陈方在门外听得此言,不禁怒吼道:“荒唐!”

说着,便大步迈进宫门。高参没有想到在他说话时竟然还敢有人打断,冷不丁吓了一个激灵!当他反应过来是陈方时,不由气的满脸通红,指着陈方结结巴巴的道:“你…你…你怎可如此无礼,竟敢咆哮公堂,简直是目无君上!”

陈方闻言也是大怒,指着高参说道:“目无君上的是你!先君临崩之前是如何交代的?难道你忘了么?如今先君龙体未寒,你竟在这里说要与中原结好!中原乃虎狼之国,岂能与虎谋皮?中原地大物博,若是纵其成了气候,我西谷如何能安?”

高参被陈方一席话气得是满脸铁青,说不出话来。随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哭泣道:“君上,太后!陈方目无王法,咆哮公堂,还辱骂微臣,请君上和太后为微臣做主啊!”

高参此时哭的已经是涕泪交加,惨不忍睹!只见幕帘后的高太后并没有理会高参的哭泣,转头向陈方问道:“不知相国可有退敌之策!”

陈方道:“臣举荐一人,定可击退中原来犯之敌!”

高太后来了兴趣,问道:“哦,是何人有如此本事?”

陈方道:“此人乃是微臣同窗好友。自幼喜读兵书。更是在外云游十余载,访师求学。如今已学有所成,熟通兵法,深明韬略。”

在一旁的高参没想到自己的姐姐竟然不理他,反而与陈方叙谈,一时不知所措。见陈方还要举荐人,不由又大哭道:“太后,不可啊!中原大军铁蹄所过之处,那是寸草不生啊~又有何人能够抵挡啊!”

高太后听闻此言,再也忍不住,怒喝道:“放肆!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如今大敌当前,尔不思如何御敌,竟想着苟延残喘。怎对得起先君托孤之重!众位文武当齐心协力,共同辅佐君上,永固我西谷河山!有谁再敢言求和者,推出立斩!”

高太后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寂静。陈方当即叩首在地,道:“太后英明!”

高太后又道:“就请相国所荐之人上殿来吧,哀家倒要看看,是何人能退这中原十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