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武则天往事求真
5255000000008

第8章 谈武氏族人的新发现(2)

君讳青,其先太原郡人也。高辛之令绪,姬氏之芳苗。周有圣母临朝,握金镜而照天下;唐有飞将济世,轮宝刀以定山东。衣冠礼乐,奕叶重荣,至于今矣。祖讳令珣,任蔚州刺史,兼横野军使,风神爽朗,器宇温凝,旁分四岳,潜动云雷,独占二天,高悬日月;父讳崇彦,任岚州方山县令。屈展骥之资,就飞凫之任;君即先君之次子也,慕班超之高志,怀白起之深谋,远辞汾川,久游边郡,叨名军旅,频立功勋,特奉推扬,早登官位;又能远继先贤,善训爱子,忠以报国,孝以荣亲,致身花幕之间,还望青云之里,此乃父之贤也,子之明也;闻诗闻礼,道之备矣。呜呼!谁谓天与其才不与其寿,膏肓示疾,药饵无征,洎贞元九年十月廿七日,时年七十九,终于大同军私第。将以远归乡邑,占筮未宜,遂择其年十二月十五日权殡于大同军城西南五里平原,礼也。嗣子升朝,进朝,江朝,谏言等号天叩地,泣血绝浆,能备凶仪,深彰孝行,犹虑日月居诸,陵谷迁变,遂勒贞石,永记德音。铭曰:

伟夫武公,早岁从戎,收勋塞外,料敌云中。五郡传名,三军颂美,气结阴山,心清寒水。天何不惠,奄归冥寞,古木风悲,荒营月落,青鸟卜地,嗣子号天,孤魂何托,长归草口。

2、唐故节度散将骑都尉试左金吾卫大将军兼奉诚军押衙太原武府君墓志(并序)。

公讳言,字谏言,其先太原人也。洎乎得姓至于今之日,千有余年矣。官勋奕叶,代有奇才。府君浪迹游边,遂为边上从事。曾祖澈,祖清,父或以文或并前志志之,不可再而述也。公即府君之第四子也。初授节度散将、骑都尉,试左金吾卫大将军,兼奉诚军押衙。妙年雄勇,志性刚强,非礼不言,进退有度。感激在怀,深心有托,三友以信,行及六亲,以恩义和。邻里乡党皆慕其德风,则仁者之用心有异于常伦者也。呜呼,大运不留如箭,公遘疾于云州任贤坊之私第,不逾时月,奄然而去,享年六十有四。前夫人渤海高氏,贞元廿年十月廿八日先公而亡,今乃与公合袝焉。即以大和元年十一月三日奄玄宫于先茔,州西五里之沙原,礼也。有子三人,长日士则,次日士政,小日士颖,茹茶泣血,哀过于礼。高柴、曾子之俦也。事继亲承顺颜色,孝过于古人。兄弟议其年代深远,谷变陵迁,请而记之,遂为铭曰:

大哉武氏,世出其贤,唯公钟美,必绍其先。雄心好勇,从事于边,静难解纷,强敌无前。方之古人,熟可比肩,今夕何夕,不享其年。茫茫厚土,杳杳穷泉。嗟呼永别,叫不闻天。松作薪兮垅为土,后人知是何人墓,此数字兮不磨不灭,俾子孙兮知其处所,数不亏于泉路!

判读如上两墓志,可知两墓志主人均为武则天家族成员。武氏墓志称,“其先太原郡人也。高辛之令绪,姬氏之芳苗。周有圣母临朝,握金镜而照天下,唐有飞将济世,轮宝刀以定山东”。因文水县属太原郡,故称其先为太原郡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明,“武氏出自姬姓,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因以姓氏。史称周文王姬昌,是帝辔高辛氏之子,后稷的后裔。所以武氏墓志称其为高辛之令绪,姬氏之芳苗,后两句更清楚地叙明他们是武则天家族的成员。因为在中国历史上,虽有过西周、东周和北周,但都没有过武氏称皇太后并以圣母身份临朝称制的记载,只有武周王朝武则天皇太后曾以圣母神皇。临朝称制,既而又登上皇帝宝座。比较两方墓志中的称谓,又可知武令珣又名武澈,武崇彦又名武清,都应是名与字的关系。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查得武澈是武则天从侄儿武攸望的孙子。表中记载他曾官居洋州刺史,即现在的陕西省洋县。墓志中载明他还任蔚州刺史兼横野军使。这两种不同的官职应该是他所任官职的正常变动。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排列,武澈是文水武氏族人第十一代。武崇彦应是第十二代。武青是第十三代。武升朝、武进朝、武江朝、武谏言弟兄四人是第十四代。武谏言之子士则,士政、士颖应是文水武氏第十五代。他们五代人中,自武青之后的三代应该属迁居大同的武氏族人。从武青死后仍打算远归乡邑的记载看,武澈与武崇彦死后应早已葬在故乡了。从武青死于唐贞元九年十月十七日,享年79岁,可以推知他生于公元715年,是唐玄宗开元三年。若按二十岁做官的一般规律估计,他是凭自己的文武才干,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后步入军界并取得官衔的,因为他的父亲武崇彦任岚州方山县令正七品,以门荫沾光的作用是不大的。墓志中载明武青官居河东节度散将守左金吾卫宁州三会府毅都尉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应属从二品勋官,可算武氏族人中凭自身才华身居高官者。

武谏言是武青的第四子,由于他妙年雄勇初官节度散将骑都尉,试左金吾卫大将军,兼奉诚军押衙,是个正三品武官,从武青与武谏言所居官职可知,他们父子是文水武氏后裔在十三代后居官最高者。

如上五方墓志,是武则天家族研究的重要资料,它补充了正史之不足,对武则天家族的兴衰体现得更加完备。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武则天的死后近百年,这个家族兴衰的基本情况。

武士彟的子孙,在武则天称帝的年代受益最多。曾有两位宰相,十二位王公,三位驸马都尉。但这个家族流传最短。以武则天为第八代计,在第九代第十代高官云集。到第十一代即只有一人为官,到第十二代即不见有官员。只有武斌、武恽两个平民了,这一现象也表明武则天死后,家族受到重创。

武士逸的子孙中,第九代有六人为官,其中四人为王。第十代有三人为官,十一代四人为官。第十二代有三人为官,其中武元衡为唐宪宗宰相。第十三代仍有一人为官,即武翊黄为大理卿。

武士让的后代,属传承最长的一支。第九代在则天朝有武攸暨,武攸宁两位宰相,三位王公。第十代有四位官员,第十一代有两位刺史(正三品),第十二代是一位县令。第十三代有二品高官武青。第十四代有三品高官武谏言与三位长兄,传承第十五代仍有士则、士政、士颖兄弟三人。如上记载又表明,武则天死后,武士逸与武士让的后代受到较小或未受打击。

武士棱与文水旁支武恭的子孙,属于自行早衰的族人。

武士棱子孙传至孙辈第九代只有一位官员,第十代即不见传人了。

关于文水旁支族人,从文水墓志看,是逐渐走向衰落的。以墓志所载的先辈武穆为铭州刺史的文水武氏第五代算起,第六代武安为县令,第七代武恭为四品谏议大夫。第八代武克为队正。第九代武则以后至第十代武亮。十一代武道景,十二代武宽,均属平民,其后即不见传人了。

史籍不载,不等于是其人不在,随着历史的进程,武氏族人落入平民阶层,他们的代代繁衍仍在无声无息中传承着。

历代史家出于封建的正史中的观念,对武则天家族多持贬低看法。有的认为是寒门杂户,有的认为是种田农户,或者评之为虚立门户。其根据多是听从史家论断或古人言语。笔者认为研究历史问题,应注重历史的文献与文物,某人的断言只可作为参考,不应该作为依据。如发生在唐高宗初期立皇后争论中,褚遂良向高宗提出:“陛下必欲易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经事先帝,众所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这里的指责是指武则天曾经是先帝太宗的才人,身份不当,并未涉及其出身贵贱。又如,后来突厥默啜指责武氏小姓门户不敌。细续原文,突厥所比的条件是李家皇族,是:“我可汗女当嫁天子儿。”是要嫁李治的子孙。在他看来女人称帝非正统,所以称武氏小姓,门户不敌。并不能表明武氏不算望族。

关于武氏家族在文水究竟是属寒门杂户还是并州望族。本来是史有明文的。如历史的文物有《攀龙台碑》、《武客墓志》、《武就碑》、《敦煌文书“天下姓望氏族谱残卷”》可以说明问题。历史的文献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武氏出自姬姓,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为氏。以下从汉代梁邹孝侯臣生德,德生东武亭侯最按血统关系一直连续二十七代传入唐朝,清楚地列出武氏家族在文水繁衍状况与居官爵位。

唐人《元和姓纂》是按四声韵排列,每条中以大姓在前小姓在后,顺序排列,在九虞类中,首条即载武氏,文曰: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为氏。秦末武臣为赵王,又有武涉、梁邹孝侯彪,传封六代后居沛国。沛国武彪裔孙周,魏南昌侯,生陔,晋左朴射薛侯,五代孙洽魏晋阳公,始封太原永水(文水)或号太原武氏。洽曾孙居常北齐镇远将军,生俭,永昌王咨议;俭生华,隋东都丞;华生士陵、士让、士逸、士彟。

如上两种史料编纂态度都十分严谨,元和姓纂是在武则天死去100多年后,由唐宪宗宰相李吉甫组织编纂,命博闻强识之士林宝,案据经籍,穷究旧史,诸家图牒,无不参详,二十旬纂成十卷。新唐书是北宋欧阳修等奉召修史,工作态度更加认真。两种史料都以武氏家族为望姓,同时两种史料都未写武客家族。其原因何在呢?是武客家族进入唐代后开始衰落下去,到开元二年已经无人任官职。故称衰宗落谱之家不入谱牒。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共录宰相167家,按记载详略和宰相人数多少来排列,武则天家族排在前十五名。这个位置就是当年武则天家族在国内家族中所排的位置。他与崔、裴、杨、张、韦等比较是不如的,但若按贞观氏族志,全国排294族还没有武氏,这个排列肯定不对。故在显庆四年,唐高宗改《氏族志》为《姓氏录》后,把贞观氏族志收回销毁。

近年随着史学研究工作的深入,谱牒研究受到重视。我省社会科学院武新立等先生就国内人口状况作了计算,认为武姓人属我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8%,而且分布很广,尤以河南、山西、黑龙江等省为最多。据1990年的调查,山西省共有武姓入口32万8千多人。这几个数字就清楚地表明,武氏家族古往今来就是个大家族,山西的武姓人多数就是因为这个家族从北魏之后就在文水繁衍生息,并一度成为皇族大家。这个家族迁散各地形成山西的武姓人家。

河南省武姓人多,也和武则天的侄孙辈武平一迁居河南缑氏有直接关系,同时,秦末武臣的后代也在河南淮阳繁衍生息。

我在以前发表的《谈武氏家族的起源与繁衍》的拙文中指出,全国武氏,最初就有三个支派,武则天家族是其中最兴旺的一支。因为在文水县,这个家族发展到鼎盛时期,出了女皇帝一人,宰相五人,王公、卿士、将军、驸马、妃嫔等50多人,所以文水县是武姓人家的重要发祥地。故武则天称帝后改文水县为武兴县、涵义武氏家族从这里兴起。如上五方墓志所载事迹更表明,武氏族人并不是只凭女皇外戚而为官的无能之辈,无论是在旁系族人中,还是在武则天死去近百年的时间里,仍有凭自身升华,身居高官的俊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