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武则天往事求真
5255000000013

第13章 武则天二次进宫究竟何年

研究唐史者都知道武则天有两进唐宫的经历,但第二次进唐宫究竟何年?截至目前众说纷纭。有永徽五年进宫说,有高宗即位进宫说,也有永徽三年进宫之说。随之,即有李弘李贤生在宫外说,高宗武氏在感业寺同居说等。经过近年来的研究,我认为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商榷之必要。以下对各种说法略加剖析,提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求专家指正。

一、永徽五年进宫说,其根据可能是出自《资治通鉴》。它在永徽五年三月的记事中记载:“三月戊午(十二日),上幸万年宫。庚申(十四日)加赠武德功臣屈突通等十三人官。”“初,王皇后无子,萧淑妃有宠,王皇后疾之。上之为太子也,入侍太宗,见才人武氏而悦之。太宗崩,武氏随众感业寺为尼。忌日,上诣寺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泣。王后闻之,阴令武氏长发,劝上内之后宫,欲以间淑妃之宠。武氏巧慧多权数,初入宫,卑词曲体以事后。后爱之,数称其美于上。未几,大幸,拜为昭仪。后及淑妃宠皆衰,更相与共谮之,上皆不纳。昭仪欲追赠其父而无名,故托以褒赏功臣,而武士彟预焉。”本条记事初年好像是武则天在本年入宫,因为《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它的记事体例一般是每年之中以月,日分条记事。但细读这些文字就可明白,这条记事只是说三月庚申应武则天请求褒赏武德功臣,加赠屉突通、武士彟等13人官。其余记事都是追记往事,它的时间范围是从贞观末年至永徽五年,究竟是何年进宫并没有说清楚。只是由于武则天首次出现在高宗朝是永徽五年,容易给人造成错觉。

二、唐高宗即位回宫说,出自《旧唐书·高宗本纪》。它只说高宗即位复召入宫,并未说明是何年何月诏武氏入宫的。以时间而论,从武则天随众感业寺为尼到忌日唐高宗诣寺行香已是相隔1年的时间,所以把这一记载理解为即位便召武氏入宫也显然是不对的。另外,从礼仪上看唐高宗也不能在父亲病故重孝在身的情况下接一个父亲的才人入宫侍奉。不难看出这条记载只是史家的泛泛之笔。

三、另一个永徽三年进宫之说,不知出自何处。理应是按唐太宗死后出宫,加守孝三年的一般推理提出来的。至于如香港40集电视剧《武则天》反映出唐高宗与武则天在寺内同居怀孕在宫外生子的情况,那是在永徽五年进宫的时间限制下发现皇子出生时间早于此年而不得已逼出来的。

笔者认为武则天二次进宫的具体时间应是永徽二年七八月间。这个时间是由要求回宫的力量和限制回宫的礼法及其他因素推出来的。就进宫而言,此间要求最强者是武则天。她在唐太宗死后出宫为尼,这是史有明文的。史料中见到的回宫念头是太宗一周年忌日,高宗诣寺行香而起的。这个忌日是永徽元年五月二十六日。按《资治通鉴》载,这一日武则天见到高宗的情况是“武氏泣,上亦泣”。因为武则天由宫廷富贵乡进入戒律森严的庙中过起青灯古佛的寂寞生活,无疑是度日如年,特别是武则天与唐高宗有过一段非常经历,对进宫怀着强烈的欲望,她是身守孤灯,心伴君主,但自己又置身于最软弱无力的境地。武则天非常清楚,新皇帝唐高宗在朝事繁忙,嫔妃成群的环境中忘掉一个她,是很容易的事,所以她在忌日行香见到高宗一肚子忧虑化作不尽的泪水,使得唐高宗也为之伤感。有《如意娘》一诗,正是武则天此时此刻联想起日夜盼望回宫的幽怨心情写出的。诗曰:

看朱成碧思纷纷,

支离憔悴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

开箱验看石榴裙。

诗文写得情真意切,楚楚可怜。武则天虽然是个强者,但此时她生活在佛门禁地,像个被遗弃的幼儿,除唐高宗能接她回宫的一线希望可以自慰外,别无他望。故写出如此纯朴的诗句,表达了她盼望回宫的急切心情。

第二个要求回宫的是王皇后。由于她近年来受到萧淑妃争宠的困扰,在能为皇帝生儿育女的功能上她明显处于劣势,面临失宠的威胁,她巴不得迎合皇帝的喜好,立刻接武则天回宫以便离间萧淑妃的恩宠,所以她一早瞧破机关,就“阴令武氏长发,劝上内之后宫,以间淑妃之宠”。

第三个要求武则天回宫的是唐高宗。他与武氏早已心心相印、情丝绵绵,若非礼法所限,他决不忍心将自己喜欢的人推进佛门。正如他在立武氏为皇后的诏书中所言:“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宫壶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他更迫切希望武则天回宫。在此回宫的三股力量是强大的,只碍着三年之丧需要服过。这一点他们是既不能违反也不敢违反,因为高宗本人是封建礼教的最高执行者,并且已有先例在他的家族中执行。永徽元年正月恒山公主应嫁长孙氏,高宗以服丧之忌推后了婚期。所以唐高宗本人也不会在服丧期满之前接武氏回宫。

这里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三年服丧的日期如何计算,引《旧唐书·礼仪志》载;“三年之制,说者纷然,郑玄以为二十七月,五肃以为二十五月。”《册府元龟》也载张柬之着论曰:“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不刊之典也。”张柬之引据春秋时期鲁僖公薨公子服丧与如齐纳币的具体日期等三事为佐证,论证了三年之丧为25个月。在此,从长以27个月计算,从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到永徽二年七月二十六日即算三年服丧期满。既然高宗、武则天、王皇后都迫切要求武则天进宫,并已在一年前令其留了长发,服丧期满接回后宫不就是顺理成章之事吗?所以,我认为武则天二次进宫的时间应是永徽二年七八月之间。这样在永徽三年生了长子李弘,永徽五年十二月生了次子李贤就是情通理顺的事。我们不能想象一位唐朝皇帝会在视佛教为崇高礼教的年代里,到佛门净地搞两性同居,何况他的后宫并不少有嫔妃呢?至于史书中没有当时记载则是另有原因的。当时,武氏虽已出家摆脱了才人身份,但她毕竟是先朝旧人,她的回宫也是无需张扬的。从史书中说她“初入宫卑词曲体以事后”的记载,也可见她初入宫时是以一般宫女身份对待的,直至生了儿子册为昭仪才算露出头角。这就是永徽二年进宫又未见于史籍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