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永远的关公
5254800000008

第8章 真实的关公(7)

关羽在荆州驻守的这些年里,曹操虽然没敢来侵犯,但他不断在朝廷经营自己的势力,独霸朝政,专横跋扈,颐指气使,顺昌逆亡,野心不断膨胀,越来越加快了篡汉的步伐。自从被曹操挟持定居许都,汉献帝实际上已被软禁,只是守着一个空名。周围警卫,都是曹操一党。朝臣谁要忠于皇帝,就被诛杀。“自帝都许,守位而已,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时策,曹操恶而杀之。其余内外,多见杀戮”(《后汉书·皇后纪下·伏皇后传》)。作为东汉末代皇帝,他早已无力整顿朝纲,但还是尽了自己的努力,先后发出密诏,委托车骑将军董承、皇丈伏完,以朝廷的名义征讨篡逆,惩办曹操,刘备就曾参与过董承的地下活动。但是,曹操的力量太强大了,皇宫内外,完全被曹操的亲信控制,董承和伏完奉诏讨贼的行动都遭到失败。出于大汉天子的最后尊严,汉献帝与曹操当面摊牌,庄严正告他:“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同上)——你愿意辅助我你就好好辅助,不愿意辅助,你就干脆舍弃我算了,不要拿我作为招牌——表达了身处强权之下宁死不辱的威仪。在当时皇权至上的社会环境下,曹操还是感到了一定的压力,就把他的办公地点移居河北邺城,从此再不与朝廷直接面对了。他取得“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后,在朝廷已经完全不必施行臣子礼节,还不满足,又于建安十七年(212年),要挟皇帝为自己进爵魏公。进爵魏公以后,就可以建立一个国中之国,在他的封地建立行政机构,公开与汉室朝廷分庭抗礼。历史上,不论此前还是此后,权臣谋国,改朝换代,都是这样的步骤。他倒行逆施的篡汉行为,连他自己的忠实部下也强烈反对,他的第一谋臣荀彧就因公开表示不同意见被他逼死。四年以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又进爵魏王,加九锡,在封地有了一整套政府班子,警卫和仪仗和皇帝几乎一样了,距皇帝位也就是一步之遥了。为此,他又处死了两个持反对意见的重要大臣。至此,曹操的篡汉野心已经暴露无遗,表面上他打着汉王朝的旗号,实际上在建立和经营曹氏政权,名副其实地成了“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东汉朝廷已经是来日不多,曹操篡汉,已经指日可待了。

没有了汉室王朝这个名义上的中央,反曹势力要起兵讨贼,拥汉势力要发兵勤王,地方势力又会乘机偏霸一方。新一轮历史性的战争和动乱就要开始了。四百多年基本和平的社会秩序就要重蹈春秋时代的覆辙,陷入天下大乱。天下苍生又要沦入水深火热之中。

这一乱,也许又是数百年时间?

后来的历史事实是,由于刘备、关羽的扶汉大业没有成功,中国历史就一路风雨飘摇,三国,两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交替,又混乱了几乎四百年(三百九十八年)。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悲剧,在中国大地上又一次重演,给华夏民族和中华人民带来了多么巨大的灾难啊。

关羽是受过汉室朝廷的爵位的,对汉室朝廷有着君臣之义。他从小接受春秋大义的熏陶和后来形成的忠义思想,使他具有了坚定的尊奉汉室忠于君主的政治伦理观。听到朝廷陆续传来曹操弑皇后、杀皇子、逼皇帝的消息,关羽抚膺大恸,满腔悲愤,恨不能立刻领兵勤王,重整朝纲,安定天下。他当然也知道这不是自己一己之力的事。他只有厉兵秣马,枕戈待旦,等待时机,等待天下正义之师在刘备的旗帜下,两路进兵,为国讨贼!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随着曹操明目张胆地加快篡汉步伐,随着益州大势的平定和汉中之战的完全胜利,为了高扬扶汉讨贼的正义旗帜,为了号召和鼓舞天下拥汉反曹的正义力量,刘备在部属的拥护下,晋位汉中王。这样,扶汉力量与曹操就有了对等的名义与爵位,全国就有了团结讨曹的革命中心。

东汉王朝,终于有了一股完全忠于自己的政治力量,有了一股完全可以对抗强大叛逆的军事力量。

切盼国家一统天下太平的中国人民,终于看到了一线希望。

益州的使节沿着长江顺流而下,来到了荆州,授关羽以印绶。这是关羽颠沛流离戎马一生最扬眉吐气的日子。汉中王晋封劳苦功高的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刘备集团的军事将领,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而关羽被封为前将军,就是刘备集团的第一军事统帅,第一将领。这当然是刘备对他三十年军事功勋的肯定,是对他巨大贡献的酬谢,也是为了确立他在本集团军事力量中最权威地位的组织措施。

关羽荣膺刘备集团第一军事统帅,是众望所归,是当之无愧的。

假节钺则是更高权威和权力的象征。节,是一种象征皇帝(或诸侯王,刘备这时是诸侯王)的仪仗;钺,是一种象征皇帝(或诸侯王)生杀予夺的武器。假节钺,就是把皇帝的节钺给予借用,就是代表皇帝,是特别的荣誉,更是代表皇帝行使权力。这当然是给予关羽极大的信任和权力。以这样大的权威和权力,交给关羽什么任务了呢?

那就是准备已久也期待已久的北伐。发起对曹操的主动进攻,为国讨贼,为民除害,为天下开太平!

诸葛亮的“隆中对策”经过十二年的艰苦奋斗和积极准备,“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第二步战略计划,终于到了行动的时候。

历史又一次把关羽推向了斗争的前沿。

历史终于把关羽推向自己的人生顶峰。

关羽很快就安排好荆州的防务,命令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士仁守公安。江陵是荆州的首府,拥有大量的军用物资和粮秣,是关羽出征部队的战略后方;公安是长江南岸的重镇,东可扼制东吴而西可连接入蜀通道,是益州和荆州两大块地盘的连接点,战略意义也十分重要。分配荆州的两个重要将领驻守,又留下了足够的兵力,关羽出征伐魏的战略准备是审慎而严密的。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关羽举扶汉之旗帜,奉讨贼之将令,挟假节钺之威势,率正义之师,挥军北上,攻城拔寨,开始了堂堂正正、轰轰烈烈北伐曹魏的襄樊战役。

荆州之师,一路几百里,鼓角齐鸣,势不可挡,如风卷残云。

赤壁之战后,曹军南部防线的军事大本营在襄阳及樊城,由曹军第一战将曹仁镇守。襄阳无险可守,曹仁的军事力量布置在樊城。关羽的荆州北伐军,迅速包围了樊城,军事攻势十分猛烈。曹军龟缩在樊城,很快就失去了出城作战的抵抗力。曹操接到曹仁求援的战报,急派于禁兵团七支军队火速支援。于禁在曹军中是老资格的将领,是曹操事业初创时代的元老级干部,这时的职衔为左将军,也是元帅级别。他执行军纪严明,是曹营名将,又是着名的智将。派他来支援樊城守军,应当说是最好的人选。何况,还给他派了一个骁勇的战将庞德为先锋。这个庞德原是马超部下,因病脱离,后来跟随了曹操,长期闲置,没有表现的机会。这次出征,声言要与关羽拼个你死我活,竟然抬着棺材上阵。这样一个不要命的给于禁做先锋,那就更是强强联合了。于禁援军开赴前线,关羽亲自出阵,与曹营先锋庞德连战几天,难分胜输。关羽知道这次战役不是以前与其他军事集团争夺地盘谋求发展的战斗,而是一场代表国家奉召讨贼的战争。他热血沸腾,勇气倍增,不顾自己已经五十九岁的年龄,面对强敌毫无惧色,精神抖擞,拍马挥刀,冲锋陷阵,驰骋在血火纷飞的战场上。

关羽是一个统帅,更是一个战士。

当时正值初秋时节,天降大雨,沔水(汉江)暴涨。于禁长期在北方作战,不熟悉荆襄的地形,军寨安扎在低洼地带。关羽多年驻军荆州,陆战水战皆通。他冒雨查看地势,派军决开河口,乘船攻击,水淹七军,摧枯拉朽,大破曹营,生俘了主将于禁和庞德,击溃了樊城援军。曹兵降者甚众,而于禁也拜服关羽的声威,伏地投降。关羽也曾苦心劝降庞德,庞德出兵前大话说得口满,坚决不肯,只好斩杀。荆州军于是声威大震,曹操任命的荆州刺史(行政主官)胡修和其势力范围的南乡郡守(一郡之长)傅方乘机反正,投奔关羽。许都西边的陆军(地名,一说陆浑,河南嵩县)、郏县(今河南郏县)、梁(河南开封)一带民众乘势起义,由地方部队领袖孙狼领导起义军民,接受了关羽的任命,打起了关羽的旗号,作为关羽的部属,与关羽的荆州兵团遥相呼应。忠于汉王室的朝廷官员也暗中策动,图谋配合关羽的军事行动。“自许以南,往往遥应羽,羽威镇华夏”(《资治通鉴》卷六十八,《汉纪》六十)。“羽威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中原震动,许都周围和黄河以南形势大乱,曹操已经惶恐至极,连忙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应急方略,意欲迁移首都,以避关羽荆州大军的凌厉攻势和前进锋芒。

“威镇华夏”!纵观中国古代战争史,还有谁得到过这样的评价?而且是正史上的评价?称霸天下的项羽没有,夺取天下的韩信没有,所有的三国名将都没有。没有谁曾取得过这样巨大的胜利,没有哪一场战争曾产生过这样巨大的影响。刘备集团以关羽一支部队,一人之力,就获得了扶汉讨贼的军事声威和实际优势。天下震动,天下振奋。

关羽登上了毕生事业的光辉顶峰,也登上了自己人生的光辉顶峰。

眼看着,关羽就要成功于天下,就要成功于历史!

眼看着,春秋大义,就要成为永载史册的成功实践。

5、碧血疆场,与荆州共存亡

不幸,关羽面对的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最大的阴谋家和一个最卑劣的小人。

就在关羽取得节节胜利,樊城岌岌可危,就在曹操惶恐至极,意欲迁都以避锋芒的时候,时任丞相、军司马(相府军事参谋)的司马懿提出樊城解围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