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借我春秋五十年
5251600000077

第77章 盛典礼赞(13)

那天晚上,作为庆典活动的组织者,我们吃完晚饭后早早就上了山。我陪着部长到各个岗位做了一番巡视,看到各项准备工作都已经就位,心里就有了底。坐在贵宾接待室的沙发上喝了一会儿茶,抽了几支烟,闲谈了一阵,部长看看手表,冷不丁地对我说,逢春,有件事情你没有准备吗?我不知所以,茫然四顾。部长却从身穿的“皮夹克”怀中掏出了一瓶酒,笑着说:“走,打个寒气子。”说着起身就登上钟楼,我当然也跟在他身后上了楼。到了大钟跟前,部长拧开酒瓶盖,对着大钟就泼洒了几下子,那酒液在大钟上洇开,酒香四溢,我就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情了——祭钟。这口专门为迎接新世纪而铸造,前不久才刚刚安装完毕的世纪大钟,按照传统的说法,还没有“开光”,只是个物件,而不是“神器”,必得祭祀一下子,才能够有灵性,这个环节让我给疏忽了。部长很得意,这一次,他到底高了我一筹。我也很佩服他能够举一反三。这一招,不就是我在《8·26颂》活动开工之前搞的祭奠仪式吗?那一次,他没有亲自去主持祭奠仪式,却听说了这件事情。这一次,我忘记了这一个节目,他及时补上了这一课,想必是早有准备的。

祭酒之后,他对着酒瓶子喝了一大口,然后把瓶子递给了我,我也扬起脖子喝了一大口,然后交给其他人“打打寒气”,大家都沾点大钟的神韵,沐浴些新世纪的灵光吧。

世纪之交的这个夜晚,上山参加庆典活动的人们都进入了一种亢奋的状态。身着节日盛装的西北民院各民族大学生的“疯狂”表现更是登峰造极,他们在篝火点燃的那一刻狂呼“祖国万岁”“人民万岁”。围着火堆跳起“锅庄”的时候,200人的队伍将钟楼庭院变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那堆添进去好几根铁道枕木的篝火越烧越旺,火焰冲天,火光照亮了钟楼庭院,上千瓦的舞台追光灯都失去作用。我原来料想山上很冷,特意在方案中提醒大家注意防寒保暖,这时候的学生们却都是满头大汗,熊熊燃烧的这堆篝火真是起了大作用。一向比较矜持的领导同志们也被现场气氛所感染,被我们特意安排的几个学生拽着胳膊拉进“锅庄”的舞蹈圈子,围着篝火翩翩起舞,虽然动作显得有些笨拙生硬,但脸上的笑容却像孩子般天真,那一刻,他们忘乎所以地手舞足蹈,真正做到了“与民同乐”。

后来的所有节目都严格按照《活动方案》策划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也就不必罗嗦讲述了。需要稍稍做一点说明的是,我在撰写主持词的时候,玩弄了一点雕虫小技,巧妙地将“杨重琥”和“岳逢春”这两个名字嵌入了朗诵词,以表达我对重琥先生的敬意,表达我自己迎接新世纪的感情。重琥先生当时是宣传部副部长,分管文教处工作,我与他相处的很融洽。重琥先生人品高尚,心胸开阔,性格直率,工作作风大气、大度、宽容,对我给予了极大的信任,很多工作都放手让我去做,从来都不认为我作为一个下级在会议上出头露面指手画脚安排工作,会抢了他的风头,反而总是说,“老岳是专家,做下的事情就对着呢。”——这句话要用兰州话来读才能体会到那种韵味。重琥的大将风度和举重若轻的工作作风,以及他待人的真诚,让我常常想起“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两句话。在他的手下工作,是令人愉快的,我是非常尊重他的。倘若人的一生,能够在各个阶段都遇到这样的顶头上司,那真是你的幸运和幸福。

在“敲钟”这个环节,我亲自指挥调度领导同志们每四个人为一组,分左右在钟锤两侧就位,我提示他们敲三下就可以了,前面的几位主要领导同志倒是很“听话”,很认真地敲了三下,拍完了电视镜头就退场了。但是,后面的市委副书记、人大副主任、政府副市长、政协副主席和四大家的秘书长以及各部门的领导干部们在那一刻却似乎都忘记了自己的官员身份,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在玩一场兴高采烈的童年游戏,一口气不知道敲了多少下,直到心中的那股子热情和激情得到充分释放极度宣泄,大约也是没了力气,这才罢休。

当我用一个手提喇叭宣布请领导同志退场,请大学生们开始敲钟时,学生们早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几百个姑娘小伙大学生一拥而上,将钟楼围了个水泄不通,摸得着钟锤的像是中了头彩,争先恐后地用力晃动钟锤,挤不进去的也兴高采烈地跟着挤成一团的人群晃动。

悠扬的钟声响彻云霄,钟声在夜空中回旋荡漾,21世纪,到来了。

皋兰山巅一片沸腾,学生们汤翻鼎沸,群情激荡,欢腾着闹腾着久久不愿离去。场面已经不可控制了。

电视台架设的现场灯光熄灭后,那堆篝火却一直在熊熊燃烧。

部长让我宣布活动结束了,请学生们离开现场。我拿起话筒又放下了,我说,让他们多玩一会儿吧,不要扫了学生们的兴致。原定的结束时间整整推后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深夜一点过了,兰山钟院才算渐渐安静下来。仍然有不少学生冒着严寒在山上足足过了一夜,他们有自己的计划,要迎接21世纪的第一缕阳光,干脆自己点燃了一堆堆小型的篝火,围着火堆继续释放这世纪的激情,一直闹腾到天亮之后才下山。

七 抒情的《绿色春潮》

在悠扬的兰山钟声中,公元2000千禧年降临兰州。

元旦这天早晨我蒙头大睡,虽然没有去迎接新世纪千禧年的第一缕阳光却做了一夜的梦。醒来之后梦里情景依然异常清晰,闲着没事我就玩弄了一番笔墨,用文言将这个梦境记录在日记里。笔触写法很像《聊斋志异》里的小故事。

——“生夜得一梦,见高屋大宅,雕梁镂窗,古式家具,洋派大床,花梨沙发,简易衣架。室宽大且连外廊,数间相套,曲径通灶。厨房堆煤,灶火正旺,铜壶水沸,呼呼作响。灶上有古玩一二,定睛细观,乃象牙雕刻古佛像,像有积垢,似文物古玩。转出厨房,似有客厅相连。八仙桌,太师椅一字排开。其妻嗔曰,如此大宅,恐不安全。生怒曰,小的嫌小,大的嫌大,何善。生忽觉此宅乃西湖柳浪闻莺之侧一豪宅也,惊诧此等大宅归己恐非份所有。又见宅侧一院门洞开,数老者提刀带剑入此门,生亦扛一杆红缨枪随行,细观,又见武术表演招贴画贴于墙,知乃私宅自娱也,诧异此宅何其大也,自为主人恐错矣。时,一仆来,言有惯例,某人为政协副主席,即承此宅,今先与汝宅,实汝已为副主席耳,先宅后信,望恕小人报信来迟之罪,云云。

生疑惑间,仆又出照片一张,观之,乃黑白照,居然开国大典留影。生见己侧立于伟人身边,伟人和蔼亲切,笑容可掬,却无言语。忽照片人影晃动,如录像一幕。生见己身与数人奔逃于山中,身着新四军服,乃知自己是皖南事变之突围者也。生气喘吁吁,扯下帽子大呼,快跑,快跑。三五战友紧随生后,亦摘下帽子,尽事伪装。生扯下帽上青天白日帽徽,言,不要这东西,快换红军帽。忽闻《新四军歌》“光荣北伐武昌城下……”似电视伴音。数人奔逃于一山坳,生觉已脱离危险,言,追不上了。乃从怀中出红军帽戴上,观战友,皆为红军四方面军身着深色军装者也。仆亦在数人中,言,君乃新四军,今做主席,份也。生似有踟蹰满志之意。再寻大宅已不复见。身置自家阳台之上,阳台宽大如廊,又似暖房温室,外国花房一般。生见鲜花盛开,心颇喜悦,提壶浇花,不见水喷。再观之,己身已处天安门城楼之上,身着元帅礼服,胸佩数枚勋章。长安街欢声雷动,仪仗庄严。生在话筒前演讲,直觉音调高亢,丹田气足,却不知所云,忽又喑哑,乃倾倒喷壶饮水不休,却不解渴。忽听妻子叫起床。睁开双眼,茫然四顾,乃知南柯一梦也。心却戚戚然,颇有不舍意,以被蒙头,欲续梦境,终不可得矣。”

——你看我又用小说构思来写文章了。估计你也不相信元旦这天我恰巧会做这样一个奇怪的梦。但是,我做这个梦真有其事,也确有这样一篇日记写在我的日记本里。但你恐怕想不到,这篇日记是早在此三年前的1996年12月6日就写下了的,那就更是不可思议的南柯一梦和邪门奇怪的命里注定了。这个奇异的梦似乎预兆了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尤其是我梦见自己居然是一个豪宅大院的主人,结果后来我真的得到了一套面积宽大很像样子的住宅。这套住房足有12米的阳台和落地窗与梦中看到的那种花房似的落地窗几乎一摸一样。在梦里,有一位仆人模样的角色称我为“主席”,结果,我后来真的成了文联“主席”,真是邪门得不可思议,难以解释。——我抄录这篇日记,似乎有宿命论的嫌疑,但是,这部书稿不是政治论文,只是写着玩,写下这个故事就当闲聊天的一个谈资吧。可别以为我是个唯心主义者。

2000年元旦过后,我又接受了操办春节期间社火进城活动的任务。从1984年开始到2000年,每年的春节我都参加社火进城活动的组织工作。在文化局社文科当科长,在群文处当处长时,这是我的本职工作,直接策划组织这项活动是我的“正差”。到了宣传部,“事随人走”地仍然每年都要起草社火活动方案,做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算起来已经搞了16年了。这16年来,每年春节的初七初八这几天,我都在东方红广场的主席台上协调组织社火活动。几乎搞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社火头”了。

进入2000年,考虑到几个重要因素,那更要红红火火地闹一闹社火了。一是党中央在1999年10月,做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必须大张旗鼓地宣传鼓动。二是2000年在当时被认为是新世纪第一年,这个春节当然不能冷冷清清地没有动静。三是一个不能公开说的潜规则,新来的市委书记在1999年下半年刚刚上任,年头节下也要喜庆一番。倘若新书记上任了,你们宣传部年年都组织闹社火,今年却没有动静,那算是个什么态度,那不是给书记冷脸子看,冷了书记的心吗。

于是,部长一锤定音,继续搞。闹社火的任务自然又是文教处的事情,任务下达之后,我的首要工作是制定方案。这我轻车熟路,根本不算一回事情。我用一个下午就写好了方案。

社火的组织工作叙述起来很麻烦,好在大家都见过社火,就不细说了。提纲挈领地说说也就可以了。

组织社火进城这类大型活动,经常是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亲自挂帅,各个方面密切配合,农民兄弟积极参与,的确是集体的功劳,我绝不敢贪天之功。但是,方案文本的写作,尤其是文本框架结构的构思和文字表述,却确实是我个人智慧的结晶。在我写作这种社火活动文本之前,从没有见到过这样的文件格式。很可能是我创造了兰州这类活动方案的最新文本格式,我将一切需要安排的事情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这种文本的宏观关照下,在部长主持下,我协调召开几次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将各有关单位和各方面的工作任务加以具体化,到了实施那一天,一切活动便都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后来,我撰稿的这种文本都成了社火活动参考的范本了。

《8·26颂》《澳门回归晚会》《世纪之星歌手大赛》《兰山钟声》《西部之春》等一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激发了兰州电视台大型活动部的工作热情。在这几个活动中,我与大型活动部密切配合,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与大型活动部主任汪小平先生更是有了高度的默契,我们两个人的互相理解和相互配合达到了一个十分理想的境界,他的一些艺术构思一说出口,我就明白了,而我的一些意见也往往得到他的赞成。几个活动搞下来,我们之间的个人友谊也越来越密切,成了很好的朋友。几次合作之后,我们都被有关领导称赞为兰州“搞大型活动的专家”。后来,我到文联工作,小平也被提拔为兰州电视台副台长,继而担任市广电总台副总台长。我总觉得,我们被提拔使用,与我们在这几次大型活动中的出色表现有着密切关系,在组织大型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有机会与上级领导同志近距离或者零距离接触,使得他们了解了我们的情况。而我们的选拔、升迁、上岗、就位,其实就是他们说一句话便决定了。

这次社火搞完之后,小平与我闲聊,他提出,开春后再搞他一个大活动,宣传“西部大开发”的主题。我说,体育馆搞活动太受限制,咱们搞他一个大型的露天活动,看看能不能在五泉山公园的下广场搞个活动,用群众集会加文艺演出的形式,突出绿化兰州的主题。恰在此时,部长给我说,市委书记提出一个思路,想对“两山”绿化搞一次航拍,用电视手段记录南北两山的现状,留下一些影像资料,将来两山绿化了,可以有个对比。我将部长的意见传达给汪小平,一起聊了聊,这就形成了搞一个电视航拍活动,摄制一部电视片的初步意向。仍然是我提出具体的策划意见并撰写策划方案,报给部长,最后请书记审定决策。我在一张稿纸上写出几个标题,最后选择了一个,确定这次活动题为《绿色春潮》。

我这就动笔起草了《绿色春潮》拍摄的创意策划方案。

方案文本如下:

大型活动《绿色春潮》策划构思及组织工作思路

(创意文本·讨论稿)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涌动起再造秀美山川的绿色春潮,用4年时间绿化兰州48万亩荒山,改善生态环境的“破题之笔”韵起墨落,激动人心。“全省绿化看兰州,兰州绿化看‘两山’”,机遇千载难逢,“春潮”仍须鼓动。为此,十分有必要在近期(5月中上旬)组织一次大规模的两山绿化活动和植树造林宣传战役。本次活动和宣传战役命名为《绿色春潮》。

一、《春潮》的立意

以西部大开发、兰州大发展为主旋律,以歌颂和赞美绿色家园为切入点,以再造秀美山川为奋斗目标,组织50万人在近郊四区和南北两山534平方公里以及80万亩绿化范围内于同一时间铺开植树造林的恢宏战场,营造千军万马战两山的宏伟场面,展示280万兰州儿女在4年内绿化48万亩荒山的雄心壮志。运用电视航拍和现场实况录制的手段,全方位立体化记录这一宏伟壮观的历史画面,制作融新闻性、艺术性、纪实性为一体的大型电视艺术片《绿色春潮》,在省市媒体和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展示兰州形象,呼应中央决策,形成强烈的社会震撼力,引起国内外对兰州“两山”绿化的极大关注,实现把兰州“推出去,推上去”的宣传战略意图。

《春潮》活动必将在全体市民中留下深刻印象;《春潮》电视片必将造成强烈的情感冲击力,电视片所记录的现场实况必将为所有观看它的人们叹为观止,而电视片本身也将因它跳动着时代脉搏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高品位的情感冲击力而成为一部精品,从而使人们认识到:4年——48万亩,并非神话。

二、《春潮》的创意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