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小学校园安全常识教育
5245300000025

第25章 体育活动中事故的处理(2)

组织安排不周到,运动量过大:在组织学生进行训练过程中,不切实际,不考虑学生年龄和性别特点,不注意学生个体之间的体质差别,也不考虑学生的健康状况、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与水平的差异,而是同样对待。在练习的安排上,不顾学生技术动作上已经形成的规律,不遵守训练原则,不是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运动量安排不恰当,特别是安排教材过于单一,练习时又过于集中,对学生要求过高、过多,使局部负荷过大,也是造成损伤的一个原因。安排练习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训练水平,没有考虑季节和气候的特点,同样也没有考虑教学训练环境的特点,没有仔细观察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心理反应,没有观察个别学生的异常现象等。

学生进行训练时缺乏安全指导与监督:在教学或训练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手持器械,或在器械上做练习时,没有进行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甚至没有必要的保护或帮助等等。例如某中学初一有位女生因穿皮鞋没有在课堂上进行跳远练习,课间在征得老师同意后到沙坑练习将关节扭伤,小腿骨折。

青少年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好动、好奇、好胜,表现为好强,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可他们从来就不重视准备活动,不认真去完成准备练习,就盲目地参加到自身偏爱的活动项目中,由于兴奋、冲动,活动开始时往往会出现速度过快,力量太大、失去自控,出现不必要的损伤。例如在一次运动会上,一名学生因不听老师劝告,在试掷标枪时,戳伤一名教师,差一点酿成大祸。还有一个小学生在上体育课进行热身过程中擅自离队,被路边的泥坑绊倒,摔伤导致脾脏破裂,幸亏教师发现及时,送医院诊治才保住了生命。

1.3同学们的心理、状态不良,不能及时调整

同学有时患病不跟老师说,不舒服也不跟老师讲,或伤病初愈造成体力下降,不做及时调整,急于参加体育运动引起损伤,甚至加重病情。如果睡眠、休息不好,过于疲劳或身体机能下降时,其速度、力量、完成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都会有所下降,他们反应迟钝,造成技术动作不准确,甚至失手,造成损伤。

如果学生心情不好,情绪不高,练习动作时缺乏自信心和积极性,必然会导致动作失败。有的学生情绪比较急躁,容易冲动,有时过于自信,急于求成,为了表现自己,结果忘乎所以,盲目冒失,也很容易造成事故。

2.事故隐患的预防

2.1首先改善和规范活动场地、加强设备的检查和维修

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对所属学校的运动场地、设施的建设和维修进行规划,每年都要安排计划,不断改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旧、乱、差”的局面,做到运动场地平坦、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经久耐用。必须根据学校规模做到达标、耐用,建设定期进行检查、实施,严格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体育法》等法律规定,严禁侵占、破坏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和设备、器材的现象。

2.2教学和训练、竞赛活动必须由学校严密组织

教学和训练、竞赛活动必须由学校严密组织、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日常的体育课教学和训练、竞赛活动,要求认真设计、严密组织、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而且要持之以恒,经常检查。

A.建立良好教学秩序,必须重视课前准备

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在什么地方集合、列队要求、师生间礼仪、体育委员如何整队,教师都要做明确规定、严格执行,不能经常变更、随意变动。教师和学生必须穿着体育服装上课,学生不准穿皮鞋、高跟鞋、凉鞋,女学生不准穿裙子上课。

教师要认真制定、执行教学计划,认真做好备课教案并根据学校场地、器材、设施,认真安排场地,器材、组织教学,课前必须先去巡视教学场地、布置器材、翻松沙坑、平整跑道、放平海绵包、规划出投掷场地和区域,注意安全措施,考虑好每个教学环节的调动和衔接问题,重视教学过程,注意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的有序流动,使整个教学有序、实效、安全。

B.精心组织教学、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教师是教学计划的制定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必须严密地进行组织教学、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安排好各项练习要求,注意队伍调动,合理安排同学的练习数量,不断巡视辅导。

体育教学的特点是学生身体直接投入整个教学活动,必定会产生很多在课堂无法预料的事情,如身体的相互碰撞、情绪宣泄、提示呼喊等等。因此,体育教师要经常反复地对学生进行注意安全、遵守规则、服从组织安排、遵守游戏规则等方面的教育。对于学生中有违纪的要及时批评教育,立即改正,保证教学正常进行。教师必须强调要学生做好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认真完成规定动作,教师设计安排了不少练习内容,必须根据各项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告诉学生注意自我保护树立安全意识,并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自我保护、相互保护、集体保护。

C.对于学生的运动量要区别情况分别对待

教师在组织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对安排学生练习的次数、时间和强度都要作统筹考虑,应该根据不同班级学生体质的差异,训练水平的差异进行个别调整。还应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点或突发天气变化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在运动量的掌握上,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生理反应,进行及时地调整。合理的运动量也要注意练习强度的掌握,既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顽强刻苦的意志品质,又要切合学生体质实际,尽最大努力完成练习要求。

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对于病痛、体弱、伤残的学生要特别关心,安排他们免修、见习等。对于男、女学生的训练要分班上课,注意区别对待。

2.3建立训练监督制度

学校要严格实施场地、设备日常监督工作,场地、器械、设备等要定期进行安全、卫生检查,损坏的场地和器械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等维修后才能使用。教学过程还要进行医务监督,防止学生中暑、脱水等情况发生。

四、游泳运动

游泳是一项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体育运动,如果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溺水身亡的事故。

1.游泳有哪些隐患

1.1组织不严密,防患有疏漏

刚开始学校在组织学生游泳活动时往往十分重视,研究制定措施,认真检查、落实,等到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逐渐放松、麻痹大意,出现组织不够紧凑,带队教师减少。学生逐步适应游泳的环境后,由于刚刚学会一点游泳技术觉得特别新奇,会出现相互嬉耍、玩闹的现象,有时不顾自己的游泳水平,就想和其他同学比试,有的不小心误入深水区,遭到没顶之灾,很多危险都是由组织不严密、管理比较松散、防患有所疏漏引起的。

1.2游泳技术、动作不过关

中小学生初学游泳,往往掌握不住要领会失去重心,手足无措,乱抓乱拉,咬紧牙关,飘浮水面,口鼻紧闭,而一旦入口、鼻,进入肺内,造成炸肺现象,或因吸水的刺激引起喉痉挛,使气体无法排出,容易引起溺水窒息,时间一长,还会有生命危险。

某校对外游泳池中,一学生刚吃完中午饭就到池中游泳,下到水中屏气游动,这时腹中饭菜一齐吐出,满嘴阻塞呼吸,幸亏救得及时才没酿成大祸。

2.游泳伤害事故的预防

2.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游泳时,必须由水性好的老师负责带队。分工到位,到岗到人,带队教师要统计每次入水的同学人数,必须到更衣室检查学生更衣情况,离开现场时,有没有服装遗留,人数是不是准确。学生游泳训练时,除下水教师外,其他教师应在游泳池(或游泳区)不停巡视走动,注意观察水中学生的情况,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呼叫救生人员到水中救人。

学生换上泳装后,到达游泳池,应该告诉学生做好入水前准备活动,然后分成会与不会的两批依次下水,特别是浅水区扶梯处必须有教师下水或加强巡视,水性好的学生也应由专人管理,防止跳水时发生意外。

2.2救生人员责任心要强,严防事故发生

有的中小学校校内就有游泳池,一定要严密组织和领导,每次游泳训练前加强救生人员的安全、责任教育。必须建立救生人员安全值班制度,保证救生人员有足够的睡眠,救生人员值班必须分工明确加强巡视、辅导,一定不能打瞌睡,还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急救应急予案,以及抢救措施。救生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建立交接班制度,开好班前会议,班后每次都要交换意见小结,做好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