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小学校园安全常识教育
5245300000026

第26章 课间活动事故的处理

一、课余活动事故如何防范和处理

要有效防止中小学学生在课余活动中发生伤害事故,学校的老师首先要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全面正确地了解课余活动发生伤害事故都有哪些隐患,并根据课余活动的规律和中小学学生活动的特点,制定积极有效的、可操作的防范措施。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树立自身防范意识。

1.课余活动都有哪些事故隐患

在校内课余活动中发生的伤害事故,从表面上看,具有偶然性,防范难度比较大,但对各种伤害事故进行分析,能够发现这其中也有一定的规律,只要认清这些规律我们就可以进行有效的预见和防范。校内活动伤害事故的隐患大致可以分为:

1.1学校设施年久失修、安全系数特别低

课余活动时间同学们的活动范围非常广,几乎遍布学校的每个角落,学校的一些设施如果年久失修或缺乏安全性,在学生的自由活动中很容易使学生发生危险,这类隐患主要分布在:

学校年久失修的楼梯和护栏。如果学生出现拥挤或碰撞这些设施,很容易发生断裂。

过走道、楼梯特别狭窄。下课或放学时,大批学生集中通过,容易造成挤伤、摔伤、踩伤。

例如某学校刚开学,食堂还没有提供午饭,中午放学后,同学们争先恐后离开教室奔向楼梯口,由于学校大楼已经陈旧,这时楼梯扶手突然断裂,一些同学就此摔了下来。经过老师的竭力疏导、抢救,才消除危险,没有造成更大的危害。

操场上单杠、双杠等体育器材年久失修,假如学生共同使用很容易发生断裂,导致学生受伤。

学校花坛的护栏、墙角等有尖锐处,也很容易发生撞伤。

学校走道等地面过于光滑,容易绊倒摔伤或扭伤。

一些电路多年没换已老化发生漏电,易引发学生触电事故。

随意在校园停放车辆和堆放物品。因堆放不当,极容易造成伤害。

学校在改建、装修时,没有注意设施安全性,过分追求外观效果,而忽视安全的重要性。如铺设地砖过于光滑等。

1.2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没有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和相应的安全防范训练,缺乏安全意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虽有制度但缺乏必要的人员监督和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如楼道值班巡视、探访巡导、门卫管理制度不严,未能及时发现学生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再如午餐热汤、热水放置不当也很容易造成学生烫伤;餐厅里因为掉洒在地面上的汤菜没有及时清扫造成学生滑倒。

学校硬件设施没有及时检查、保养或制度没有落实,导致设施陈旧未及时维修。

对废弃设备没有及时清理,对有危险隐患地区没摆放警示标志。

1.3学生不遵守校纪校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差

1.3.1一些学生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文明休息,打闹嬉戏过度等。如某校六年级学生小王放学后在操场上玩耍,在旁边无人的情况下自己爬上了单杠,在上面行走,不小心摔了下来。

1.3.2同学之间搞恶作剧。如某校一初三同学课后准备去厕所,这时前排座位上的一名同学突然把脚伸出来绊了一下,这名同学措手不及撞在课桌角上,当时就昏了过去,学校及时将这位同学送医院治疗,诊断为肝脏受伤,经医生全力抢救才脱离危险。

又如2000年11月,南京市某小学一间男厕所里,五年级男生王某小便后见刘某还在小便,便搞起了恶作剧,乘刘某不备,从他的背后猛烈一撞。刘某向前一倾跌到了厕所间的小便池里,出现了小便失禁。后经法医鉴定,认为刘某小便失控是由于惊吓引起的。

1.3.3学生游戏时办法不当,误伤他人。如某学生上课时弹塑料尺,不小心塑料尺被弹出,弹伤邻桌同学的眼睛。

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可能发生的险情置若罔闻,遇到险情不能及时排除或不能采取有效措施。

1.4社会上的闲杂人员带来的事故隐患

最近几年来,社会外来人员引起对在校学生的伤害事故在不断增多。如校舍维修时,外来施工人员未将设施、物品放在规定区域,违章操作,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等,都是引发学生伤害事故的隐患。

2.课余活动伤害事故的防范

通过以上对学生课余活动伤害事故发生的隐患进行的分析,根据学生课余活动伤害事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

2.1健全安全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学生课余活动的伤害事故必须从源头抓起,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比如制定课间休息的巡视制度,如楼道、操场巡视制度;学校各种设施的定期维修管理制度;有建筑物、设备、设施的定期维修和保养制度等。制度的实施必须落实到人。

2.2定期观察学生动态

对于在学生中出现的各种游戏活动、流行方法及时掌握并研究对策,防止将“危险”因素带进学校,并传播给其他学生。

2.3做好安全宣传教育

经常对学生和教职员进行有关规章制度的介绍和教育,特别要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自我安全保护教育、体育运动常识和卫生常识的教育。提高同学们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安全防范性。

2.4做好设施、设备经常维护和周边环境安全检查工作

学校应该设专人,负责学校设施设备的经常维护工作,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对电器设备设施等易引起事故的隐患及时消除、更换;重大险情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并及时维修或更换。经常巡视校区内易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物品,及时进行处置,排除各种险情。

2.5加强校区日常巡视和疏导工作

学校要在课间休息及课余活动期间安排值勤教师,巡视和疏导学生安全开展活动;巡视活动要深入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每一个死角。监督学生活动情况,纠正学生违规活动和不安全游戏,及时排除险情。

二、校园暴力事故如何预防和处理

校园暴力在学校中经常会发生,是一种多发性事件,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学校应从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立场出发,防止和杜绝校园暴力。

1.校园暴力有哪些隐患

引发校园暴力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校门口“坐家虎”对学生的危害。当地一些有恶习、劣迹的社会浪荡青少年仗着是本地人,聚集在学校门口,经常拦截单身、体弱的学生,敲诈学生钱财,如果稍有不顺就动以拳脚。

学生之间斗殴或搞一些恶作剧。学生之间为一点鸡毛蒜皮小事发生口角,引发双方叫来要好的同学在操场或楼道内打群架,甚至动用器具伤人。

学校老师对学生的侵害。个别老师思想道德败坏,学生思想比较单纯,他们利用职务之便,对学生进行人身污辱,有极个别的老师对学生施行体罚和虐待。

外来人员对学生造成的侵害。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利用课余活动的时间,对单独在教室里或在厕所间的女生进行侵害。

2.校园暴力的防范

2.1首先要加强门卫管理

学校首先要加强对门卫的管理,配足配齐门卫值班人员,而且上岗人员都要符合岗位要求,懂得门卫管理内容。外来人员进校要严格登记制度。坚决防止社会闲散人员及其他无关人员进入学校。学生外出也要登记防止学生无故离开校区。

2.2加强老师值勤制度

学生在校期间,老师要轮流值日护导,发现学校有可疑人员或认准不是校内人员要立即劝其离开学校。对于劝阻无效且有扰乱学校教学秩序或可能引发危险的,及时与当地派出所联系。放学后,进行校园巡视清场,滞留在学校的学生要问清情况,及时劝说他离校回家。

2.3加强对外聘人员管理

外聘人员因不了解学校情况,尤其要加强管理。告诉他们学校的所有规章制度并给他办一个临时出入证件。

2.4加强综合治理

学校还要和社区以及公安部门加强联系,摸清学校周边环境和人员居住情况,对可能对学校构成威胁的人员进行必要监控,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5加强对老师素质教育

要经常对老师进行师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人师表就应该为学生做出表率、提高素质,同时要警戒老师如果违反法律、法规,将承担一切法律责任,以引起他们思想上的警惕和重视。

2.6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要经常对学生进行互助友爱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安全教育。教育学生搞好友好互助,懂得文明礼貌。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也要教育他们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遇到险情知道怎样自救,培养学生有智有勇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7事故发生后如何处理

如果在校内发生教职工及外来人员对学生施以暴力的,学校老师要及时报警,由公安民警对施暴人员进行惩治,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努力做好受伤害学生的保护和安抚工作。如果伤害严重,要及时送医院进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