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教育
5245000000032

第32章 家校合作是教育之源(1)

一、搭建家校合作的桥梁

家校合作的“自主德育”工作理念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缺乏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与缺乏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才这一极其细微又复杂的任务”。“家校合作,建构学校德育共同体”就是通过对学校德育渠道、家庭德育渠道、社会德育渠道的行为方式操作的研究,对影响学生成长的三个环境(学校、家庭和社区)系统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综合研究学校德育规律,同时通过学校对学生认知发展的培养,从实践入手,整合家庭、学校等多种教育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和拓展校内外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构建学校德育共同体系,以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实现有效教育的目的。学校一向重视家庭教育资源和学校资源的整合,强化家校教育合力,实现家校共育,共同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家庭教育现状

“独生子女”是目前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而又特殊的群体。独生子女现象是当今中国一个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因此独生子女教育也是目前中国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独特的生活环境和特殊的家庭地位,决定了独生子女多方面的特殊性。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独生子女的智商及身体状况都比较好,多数孩子性格活泼、开朗大方,敢说敢想,比较自信、富有创造力。但是,正由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独生子女很自然地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又使他们滋生很多不良习性,如自私、任性、娇气、懒惰、霸道、意志薄弱、自制力差、依赖性强、不懂得尊重他人、不善长合作等。从这个角度来说,正是独生子女的“独”,决定了对他们教育的“独特性”。

意义

在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家长无疑是沟通的纽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是两个不可分离的教育者,学校教育要有家长的支持,而家庭教育需要学校予以科学的指导。只有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步调一致,互相补充,形成合力,教育才能取得成功。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家长不清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二者相互脱节,将会形成教育盲区,不利于对学生的培养。因此,家长应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才能实现孩子健康成长。

二、三位一体形成合力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通常,广义的教育指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公众、政府部门等在内的各方面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有意识、有目的影响。狭义的教育则是指教育者通过专门的教育组织机构(如学校)所实施的教育。它主要指学校教育,但并不限于学校教育。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念。

学校教育在对小学生开展的所有教育工作中工作量最大,教师们极其微小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但学生在校时间毕竟有限,近2/3的时间是在校外度过。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重视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不仅在校内,走出校门也是这样。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全面的评价,从而促使学生向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例如,利用社区力量为学生课余生活提供种种辅导或指导。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学校教师联合社区组织了一次制作风筝的活动,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树立“小公民”意识,建立制度保障

很多学生都知道在学校要做一名好学生,就要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但是在家庭及社区中,或许是由于儿童的天性,或许是由于父母平日的娇生惯养,造成孩子们对自己在社区中的角色不甚理解。学生在学校里不会无所顾忌地往地上丢纸屑,但出了校门便不同了。正如很多家长所说的那样,现在的学生只有在学校里才是最乖、最听话的。面对这种状况,教师们首先启发教育学生,要成为好孩子还需要提高对自己行为规范的要求,建立制度保障,做到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热爱家庭;然后带孩子走进社区,参加社区开展的各类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社会是一个群体,每个人都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应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孩子的认识速度很快,他们在获得一个正确的认识后,就会朝这个方向去做。

与社区结合,共同筹划,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

学校设有少先队大队部,社区设有学生活动室,但往往各自为政,使学校与社区相结合,队部同活动室联合,让学生走进社区少先队基地、大队部,一起策划活动。这样不仅能形成教育合力,而且为提高学生的能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更广阔的空间。学校也可请居民干部到学校中,为中、高年级的学生举办诸如“学生应为社区争创市级文明小区做贡献”等专题讲座,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感受到自己在社区中的行为是一种公民职责的体现。还可以请社区居委会干部向同学们阐述在社区中该如何做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懂得学校、社区和社会教育对他们的要求是一致的,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负责,提高争做强者的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寻找闪光点

培养学生的新造意识,让其具有创造性,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学生好奇心强,有自己的憧憬与向往,当自己有欲望时总会大胆去尝试、追求,还经常出现欲罢不能的情况。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保持他们的好奇心,学校可利用班队活动、节假日等时间举办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勇于创造,愿意提出自己的见解,让他们多体验一些帮助别人的快乐,并及时从社区了解反馈信息,表扬其中的好人好事,寻找学生更多的闪光点,促进他们向好的方面发展,使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学校在暑假发放了社区学生评价信息表,开学后学生纷纷讲述了活动情况。社区管理人员表扬了许多同学,使很多平时在学校表现一般的学生增强了积极性。通过此类活动,学生的公民意识、创新意识、主人翁意识、社会责任感大幅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也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建立活动评优机制,塑造学生完整、独立的人格

有一个小组的主要活动内容是为大楼服务。学生们经过共同讨论,在楼内张贴布告,动员居民主动清扫大楼的公用楼面;同学们定期带头打扫公共场所卫生。结果,居民纷纷出来同孩子们一起干活。同学们还在大楼里办起了专栏,承包了黑板报,用自己稚嫩的笔触认真地宣传重要的时事形势与政策,表扬社区中的好人好事,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很多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在社区成立服务组织十分高兴。有的家长还自告奋勇地表示愿意同学们的校外辅导员,在双休日组织学生去各种有意义的地方开展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在校内建立活动评优机制,及时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热情,实现教育目的。

总之,学生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及学校。因此,单靠学校和家庭的力量不足以教育学生,社区教育也十分重要。学校、家庭要同社区教育密切结合,充分发挥社区作用,也是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渠道。

三、家长会后的思索

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纽带。学校教师更多地将家长会当作座谈会或经验交流会,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和家长去谈对学生的教育问题。每次家长会,教师与家长都有互动时间,共同针对班里存在的普遍现象探讨解决办法。通过召开家长会,学校教师在家长会后针对家长的反馈意见,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增进同家长的沟通

教师们曾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家长,遇到学生生病,教师们都会主动询问学生病情。家长们遇到问题时和教师们的沟通也较为及时。对于问题较多的家长,教师应采取主动沟通的办法,这样更有利于工作开展。

强化爱国主义与英雄人物事迹教育

教师可先利用语文课本中的素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还可在午休时间播放一些有关表现爱国主义及英雄人物事迹题材的影片;还可召开一些有关爱国主义教育和英雄人物事迹的队会。总之,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推进国学教育

一位教师在总结家长的建议后认为对小学生开展国学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著作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小学来说,国学教育实际上受到多方面的挤压——学生、家长和整个的教育大环境。学生学什么内容,通常家长都会问有没有用,考试会不会考。国学教育最大的障碍并不是学生不理解语言和内容,而是教育环境处于较为实用和功利主义的状态。国学教育很难在当时立竿见影,需要长期积淀,在若干年之后,才会发觉讲过的这些内容,对人生有价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开展国学教育。鉴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可以采用观看经典电影或动画片的方式对学生渗透国学教育。

批评需讲求艺术

说到批评,大多数人都认为被人批评是件难堪的事,尤其是现在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批评得重了一点,还会适得其反。因此,广大班主任应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与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

1.批评应客观公正,有理有据

批评通常是在事件发生后进行的,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情况,认真调查真相,通过研究分析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提出恰如其分的批评。客观公正是教师对学生所做评价的最基本要求。

有时,由于教师心情不好,或对某学生存有偏见,就直接用尖锐刺耳的话语批评学生,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很可怕,以致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需要一个客观公正的标准,而且要对事实详加了解,在认真思考之后,才去处理,不宜在盛怒之下评判纠纷,使学生蒙冤。

2.批评应含蓄委婉,有所顾忌

含蓄,自古以来被当作有君子风度的人的标志。成人之间需要保持这种风度,师生之间亦应如此。学生毕竟是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所以,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当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使学生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时间长了,会使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甚至产生畸形心理。

教师要设身处地替学生着想,理解和尊重他们,用平和的心态热情地和他们交谈,含蓄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委婉地讲出自己的要求,希望学生了解自己的心愿。用爱心去感化学生,才能启迪他们的心智,达到教育的目的。

3.批评要审时度势,切忌唠叨

通过师生关系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宽松活跃型老师最好,而很少有同学喜欢唠叨型老师,这充分说明学生讨厌教师无缘无故地唠叨,即便是关心的唠叨也不例外。如果教师选择了唠叨,就意味着要在心理上与学生对立。

学生,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很多问题都不能想得很透彻。因此,明智的老师不随便批评学生。他会选取适当的时机,用文明的语言恰当地进行交谈,聪明的学生一点就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保护学生的视力

由于许多学生的视力有问题,班主任在总结家长的反馈意见后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日常学习中多纠正学生坐姿;在做眼保健操时,还专门安排了领操员纠正同学的错误做法。

各科作业相互调配,避免学习负担过重

对于每天的作业,班主任认为各科教师之间应该及时沟通。班主任最后一个留作业,还会先询问学生当天的作业是否过多,然后才适量留作业。

四、小小剧团快乐科普剧

丁老师班的家委会成立了,丁老师看到班里有这么多奇思妙想的学生就知道他们还有一群超凡脱俗的家长。家委会五名委员每人提交了一份班级活动提案,通过举办班级特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经家委会审议,决定从成立班级小剧团,排演科普剧开始,给学生们一个锻炼的机会和展示才能的舞台。

让丁老师意外的是,剧团的创立并不顺利。当丁老师把剧团成立的意图、活动方式、报名条件等在放学时向大家宣布之后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热烈场面。有的同学说自己参加了课外辅导没有时间排练,有的说自己没有特长不敢报名,有的说不感兴趣,还有的说父母工作忙没有时间陪着一块练习……丁老师的满腔热情,顿时没了一半。当组织者苗苗妈妈询问丁老师报名情况时,丁老师没敢告诉她只有两人报了名,说学生们需要同家长商量。让学生们回家认真考虑,还告诉他们这种机会很难得,这是对自我的一次挑战。同时丁老师还给几个学过舞蹈、有演唱爱好与功底、家长时间比较充裕的学生家长打电话,动员他们参加活动。在接近两个星期的动员招生过程中,有二十多名同学决定尝试参加一次这样的活动,以便决定自己是否适合和继续参与。经过家委会精心的准备,以许多小游戏引起大家的关注。看着孩子们幼稚的表演,羞怯的表现以及细小的说话声,丁老师不禁有些失望,这么小这么业余的孩子能表演科普剧吗?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热情高涨,感到非常好玩,家长们也一致赞成,于是丁老师一年级三班的小剧团正式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