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教育
5245000000022

第22章 学校与家庭合作的问题与对策(5)

不可否认,学校与家庭的紧密合作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不管从理论研究还是从教育目的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对推动全方位的教育改革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在家校合作方面的实践和理论探索都还稍嫌不足。“非学校化”思潮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改革与未来教育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我国家校合作的理论与实践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资源共享的家校合作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与伊里奇的‘非学校化’思想对未来网络式学习机构的设想是潜存一致性的,伊里奇的网络式学习构想的实质就是全体学习者对社会教育资源的自由共享,它包含了以往的学校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资源、社区教育资源和学习者本身这一教育资源。”

在家校教育资源共享中,社区教育资源,包括博物馆、体育场馆、社区图书馆等,也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资源共享也与学校自身的发展相关,现代学校的开放性替资源共享的家校合作方式创造了条件。

3.贴切适合的原则

学校要获取预期的教育效果,离不开家庭的配合与支持;家庭要达成教育目标,也摆脱不了学校的指导和支持。教师与家长作为共同的教育者,依靠加强联系和交流,实现相互了解、理解,建立起一种合作的关系,一起探讨有效的教育渠道和方法,形成教育合力,实现教育同步,这对取得教育的成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合作对象数量的分化,家校合作基本可以分为集体形式和个别形式。集体形式基本处于阶段性的联系,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的家长会,其作用是报告学校或班级工作情况,有目的性地征求家长意见,回答家长广泛关注的问题,使家长了解学校与班级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与矛盾,取得家长的理解与帮助,并共同研究一些教育问题;家长开放日是在学期或学年中对家长开放一天或半天,介绍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介绍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家长凭借听课、与学校联欢、观摩学生活动、参加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了解学校、了解老师、了解孩子,密切与学校的感情;定期的家长接待日则能够实现部分家长与学校联系的个别愿望。

个别形式一般为日常交流,有面访、电访与信访。这是教师或家长按照个别学生的教育问题而进行的个别交流,可以由任何一方主动发起,教师实行家访、家长到校走访教师、采取电话或者书面形式联系,以便家长或老师对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特点有较全面的了解,对某些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需要的特殊关照或需要家校共同配合教育的问题能够及时交流,并因材施教,这种形式是学校个别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个案追踪探索的资料来源。

现阶段,了解孩子在校接受教育情况的主要途径是家长会,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其内容也常常是围绕着考试。组织家长开放日与家长接待日的学校十分少见。至于面访、电访和信访的进行更是比较随意,因为面访没有固定的接待地点与时间、信访没有专门的家长信箱、电访没有特设的联系电话,家校之间的个别交流渠道障碍颇大。

实际上,在家校合作中,每一种合作的方式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当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理想的家校合作,应依照需要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才能最大可能地实现合作目的。因为现阶段家校合作中采用的方式单一,定会存在很大的局限,这就会制约家校合作的整体效果。

以往,我总认为,家校合作是家长来学校实施帮助,或至少每天在家协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可今天,我认识到以上家校合作模式是因为我的中产阶级背景造成的。这种模式不适用于工人阶级家庭与贫困家庭,这些家庭中的家长及其他成员工作忙,无法同我“合作”。我的旧观念也不适用于那些有时间却看不懂学生作业的家长,由于他们没有受过英语教育。目前,我知道合作有很多方式。尽管它们不是我所期望的方式,可这些合作关系能积极地支持学生。

——二年级新教师常·本吉

4.发展创新的原则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方式还须依据的原则是发展创新。

首先是对传统的、在家校合作中效果显著的家校合作方式实行完善,如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联系便条、家长意见箱等,在新的家校合作思想指导下,这些传统方式依旧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其次,是依靠现代信息资源,创建新的家校合作的沟通平台。

(1)印刷类:《家校合作指导手册》、校报、《家校通讯》等。

(2)通讯类:手机短信、家校热线、电话访谈等。

(3)网络类:网络、家校合作(联系)网页、家长合作网页、家长教师会等。随着社会进步渐趋加速,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巨大作用下,家校合作的方式面临革命性的变革,这无疑使家校合作的方式登上了新的台阶。

登录“家校互动”系统,就可查看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最新通知和当天的回家作业……目前,随着“家校互动”系统的开通,上海“家校互动”实事项目正式实施。

“家校互动”系统是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服务于全市中小学生与学龄前儿童的素质教育,给教师、学生与家长免费提供快速交流和个性化服务的信息平台。去年5月在上海市市北中学首先试点应用,至去年底,已有68所中小学校与幼儿园、4058名教师、40677户家庭开通应用了“家校互动”系统。依照计划推进,该系统将覆盖全市中小学校与托幼机构,并在100万户家庭中推广使用“家校互动”系统。

据介绍,每个家校互动用户都会设立自己个性化的页面,能够选择跟自己最相关的各类信息,如:同班同学(或学生家长)名录、任课老师名录、留言和即时通信等。家长同孩子能够共同查阅回家作业、课程表、个人考试成绩、教学重点等信息。并且,这些信息也能够通过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的方式告知家长,让家长能够随时轻松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学生也将成为“家校互动”天地的主人,他们能够参与班级论坛交流、浏览班级相册等,还能够积极参与学生与教师博客、网上调查和投票等活动。“家校互动”系统还将按“教师工作站”的形式同学校的各类应用系统对接,如校园一卡通系统、考试系统等,全面加快教师工作效率。

(4)大众传媒类:大众传媒也可以成为开放性的家校合作平台,如在报纸、电台上开辟家校合作的专题栏目,由教师和家长互动参与。

再次,是基于学生活动与生活的家校直接的接触与沟通,也就是由教师、学生、家长三个层面搭建起来的多向交流和沟通。这样的交流沟通应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有学生这一家校合作的潜在主体的参与,所以针对性最强、最为有效且最为必要。

提升家庭与学校合作的层次

1.逐步提高家长参与层次

家长是学校珍贵的教育资源,各种职业或者各种文化背景的家长,能够给学校带来丰富的教育内容,并可为学校的教育与管理进行多种支持和服务。但是长期以来,学校并未能很好地利用家长这一教育资源,学校的家长工作至多只囿于联系与沟通,家长只是学校教育的旁观者或协助者,这种情况明显不利于学校依靠家长、提高教育效益的实践。

家校合作效能的形成,需要双方面对面地互动,形成合作的新方式,这种新的方式因为需要双方的互动,就肯定会提高家长的参与层次,从被动走向主动。现在在国外已较常见的“家校研讨会”等形式在我国传统的家校联系中基本没有,而在美国许多学校的校历中基本月月有活动,家长不单作为学校活动的支持者,并且成了自愿参与者和学校教育的决策者。其次,现存家校联系形式没有使家长实际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尤其是学校管理中。应该建立新的家校合作方式,以利家长更经常、更迅速地参与学校管理,如可以借鉴国外的“家长—教师协会”与“家长咨询委员会”等家校合作方式以满足合作伙伴关系的需要,突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功能。

2.逐步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学校开展的家长教育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交流和了解,只有统一认识,才有统一的行动。因为家庭教育并不是制度化的、也不是正规的教育。没有行政管理体系、组织保证,到底对子女进行什么教育、如何进行教育取决于家长,而家长的文化素养、教育能力各不相同,教育效果相差很大,这就要求由学校出面开展家长教育。有人说家长教育不应当由学校来进行,这是学校教育机构功能泛化的反映,跨越了它本身的工作范围,担负了不能担负的工作。我们认为家长教育工作说到底应该通过社会来协调,不能全由学校包下来,但在还没有建立指导系统的情况下,学校进行家长教育应当是可行的缓兵之举。学校进行家长教育一般有两个作用:一是统一认识,依靠向家长介绍学校的任务、内容及要求以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需要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同学校教育“同步”、“一致”,也就是在教育目标、内容上形成一致的认识。家庭教育开展的状态和水平,就包括了它与学校教育方向是否一致、导向是否正确,反映在家庭与学校依靠不同的教育形式是否能相互支持、协调配合,这对于孩子能否向着所设定的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提高家长教育素质,向家长介绍和沟通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经验与方法、提高家长素质与家庭教育的质量,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