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平民教子经
5211900000053

第53章 孩子盲目的随从(4)

在中国,高考是人生的一大关口,大学是人生奋斗的一大目标,十年寒窗,只此一搏,一旦失败,对一个人的打击肯定是不小,因此消极低沉,郁郁寡欢,这都是很正常的。但有的人由此对人生绝望以至走上绝路,就不正常了。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对孩子特别注意、特别关心。

【父母对策】

首先,不妨先让孩子独自呆几天,让他独自品尝、咀嚼一番失败的痛苦滋味,这对一个人的耐挫力是一种考验和磨炼。等到其情绪比较稳定以后,父母再同孩子谈一谈。

绝对不可以因为高考失败而对孩子冷嘲热讽,动怒斥骂,或者冷漠对待,否则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孩子也许因此会干出一些令家长后悔不及的事来。此时,只能好言相劝,正确引导,让孩子正视现实。告诉孩子,失败是人生常有的事,跌倒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后不再爬起来。只有从失败中站起来,丢掉自卑,才可以重新开始人生。

重新为孩子设定人生坐标。人生的路有许多,不只上大学一条,还可以学技术,参加高教自学考试等等。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认定一条路,勇往直前地走下去,同样会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夫妻感情不和无视孩子情感

儿童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家庭应该是儿童幸福的摇篮。父母在儿童心目中是最亲密、最可信赖和最可依恋的人。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由此可见,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之大。

幼儿家庭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所占的比例达21.79%,高于正常儿童所占的比例为3.02%;在关系和睦融洽的家庭中,正常儿童所占的比例达74.67%,高于有心理健康问题儿童所占的比例37.82%。从而证明了前苏联学者瑟先科的推断:家庭冲突会成为孩子心理创伤的背景,还有可能导致孩子在神经——心理上的某些病态。

家庭不和睦,也是造成孩子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湖北医科大学的专家对312名学习困难的儿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属于智力低下带来学习困难的只有32例,占10%。80%的孩子学习困难是由于环境不良,在环境不良的诸多因素中,家庭关系不和睦是最关键因素,50%的儿童因为父母离异或者不和睦带来心理压力,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夫妻不合的家庭,孩子的生活规律被打乱了,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和关怀,孩子失去了愉快的笑容和天真烂漫的歌声。蕴藏在孩子心灵深处的,只是精神创伤。况且,父母吵架时,往往出言不慎,行为粗鲁,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而且大大削弱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不少孩子仿效父母打人、骂人、摔东西,不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精神情操。所以,家庭不和,不能仅仅看作是夫妻间的纠纷问题,它关系到子女的教育,千万不能忽视。

父母经常吵架半殴、摔打家具和生活用品,言行举止粗鲁,孩子就显得急躁不安、情绪不稳、待人冷漠,自尊心过强,性格孤僻古怪极不合群,在幼儿园对小朋友寻衅挑斗。

平平生长在一个特殊的家庭里,她的父母脾气都特别大,鸡毛蒜皮大的事情,他们也要大动干戈。平平降临人世后,就在空朦之中感受到了一种不幸。她满月起,父母就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吵闹。一次,她饿了要吃奶,母亲抱着她,让父亲把奶瓶递过来,你亲偏不伸手。于是,从骂到动手,“战争”逐渐升级。母亲一下子把她扔到床上,同父亲大打出手,天昏地暗。就是在母亲将她抛向床铺的时候,小小的她似乎感受到自己就像一粒无根无缘的尘埃,那么无助地飘落,她的抗争只是毫无力量地哭,哭的是那么声嘶力竭,那么筋疲力尽。就在她哭得一点力气也没有的时候,父母的战争停止了。然后又把她搂在怀里,给她一点温暖和食物。那一晚,她生活在一种极度不安的氛围中,一闭眼,就觉得少有的恐怖。

这以后,父母间的“战争”就像衣服一样,总是穿了洗,洗了穿,而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一次比一次更强烈地感受着不幸。她没有快乐过,没有开心地笑过。第一次上幼儿园时,别的孩子都不让父母离开,而她却一个人不言不语地怀抱她最喜爱的大绒毛玩具狗坐在教室的一个角落叹息流泪。

对她伤害最大的一次是在她刚刚上小学的时候。那次她的父母似乎都要拼命,将对方往死里打,而她只能是哭呀哭,求呀求。眼泪流在脸上,血流在心里。结果,她的母亲住进了医院,父亲也因伤在家休息。

第二天,她背着书包刚一出门,就听见有人议论她的父母。可是她还是硬着头皮往前走,谁知刚一进学校,就有几个调皮的学生拦住她说:“你的爸爸妈妈那么打架,你是不是也会呀?我们比一比好不好?”此时,她就像掉进了冰窟窿里。她想哭,又哭不出声音来,带着一肚子的委屈跑回家……

父母离婚的那一天,她就像一个木头人,一言不发,毫无表情。自此,她一句话也不说,连学也不去上了,只是整天呆在家里,看地、看墙、看天花板,有时也看些缠绵伤感的电视剧,留下一阵无声的哭泣。再过了一段时间,她连饭也吃得少了,似乎要绝食,这样她的母亲就不得不把8岁的她领进了心理咨询室……有什么比儿童的心灵受到扭曲更为可怕的事情。

夫妻感情不合,还有另外一种影响孩子的情况。夫妻吵架后,互相争夺孩子,逼着孩子表态跟谁好,或用糖果、衣物等引诱孩子,把孩子拉向自己一边。结果,孩子慢慢养成了自私、虚伪、说谎、不文明、没礼貌以及见风使舵的坏毛病。

一对年轻夫妇常常以自己的喜怒哀乐来决定对孩子的亲疏远近,使5岁的儿子显得神经质、冷淡,与小朋友交往时喜怒无常,经常更换小朋友,自己反而变得孤立。

还有的夫妻争吵后,拿孩子出气,这样不仅使孩子肉体上受到摧残,精神上也爱到摧残。本来天真活泼的孩子会变得急躁、受冲动,常常欺侮其他年幼的孩子。原来是个文静的孩子,也许就变得固执、孤僻,对周围的一切都表示冷漠、畏缩。

至于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就更大了。一种可能是孩子坚定地依恋一方;另一种可能就是躲避家庭纠纷早地流入社会,如果受到坏人引诱,就会误入歧途。儿童与父母的关系是他与其他成人建立联系的基础。在正常家庭中,儿童和成人分享家庭的喜怒哀乐,学会协商、合和,互相关心和帮助,感情丰富。而那些从小被剥夺了正常家庭关系的孩子,精神上受到创伤,感情淡漠。

夫妻离异或分居后,单方面抚养孩子,又容易造成溺爱、放纵或嫌弃、厌烦等不健康的倾向,造成儿童个性发展的缺陷。这种情感和性格发展上的严重挫折,不但影响儿童少年发展的缺陷。这种情感和性格发展上的严重挫折,不但影响儿童少年对所有成人的态度,长大后,难以和他人建立正常的关系。有的甚至会造成心理扭曲,如有的人因为被父母遗弃,发誓一辈子不结婚了。

夫妻之间感情和睦,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当然,居家过日子,特别是年轻的夫妇,免不了要吵吵闹闹的。为了孩子,父母吵架最好还是避讳一下,否则有损父母的形象和威信,失去孩子对父母应有的尊重,影响以后家教的效果。同时,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都有不好的影响。

孩子为自己的老是烦恼怎么办

高二年级的张捷是个皮肤略黑,容貌一般的姑娘。小学时,她与班级女同学在一起时,并未在意自己的长相。到了初中、高中,身边的女伴出落的亭亭玉立,皮肤白皙,她就越发感到自己皮肤黑是丑陋的人而深感痛苦。班级里个别淘气的男同学背后戏称她为“黑姑娘”。她听到后,越发感到伤心和痛苦,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丑小鸭”,是被人们遗弃、没有价值的人。在这种情绪笼罩下,她的学习成绩逐渐下滑,这更使她内心充满自卑感。

【实例分析】

“丑小鸭”这种内心深处的痛苦是因为丑引起的。为什么美与丑对人的影响这么大?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爱美动机以及对美丑的情绪体验,都产生于人的需要,在社会需要中比较核心的是“自尊的需要”,如人们渴望在社会中获得一定地位,希望得到别人尊重、获得表扬赞美等。这种需要从人的很小年龄就开始发展,并不断得到强化。人们常觉得一漂亮的小孩比一个丑的更讨人喜欢,也就给予他更多的爱,而“丑小鸭”同样有着被爱的渴望和被尊重的需求,只因为容貌丑而难以得到。然而人的需要越是得不到满足其渴望会变得强烈,同时,心理上的挫折感也就越大。忧郁痛苦、自卑自弃、灰心绝望等,也就日渐强烈。

【父母对策】

孩子因自己的体貌丑一点而烦恼,导致自卑等消极情绪的产生,父母对此情况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要对孩子进行宽慰,并加以正确启发引导,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告诉孩子不要过分看重自己的容貌。心理学认为,人的容貌美丑与人际吸引力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表现在异性之间,而异性之间又重在选择对象的问题上,对于一般人际交往,无论是同性学是异性之间,其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人们看重的是修养品德,学识才华,是否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至于外貌的好坏,在一般人际交往中是可以忽略的。从另一方面,生活中,人们对于某个人容貌的评价与自我评价并不完全一致,自认为很丑的人,别人不一定觉得他丑;自认为很美的人,别人也不一定认为他美。因为,人们在认识和评定一个人时,通常对那些不解除的人才孤立地从容貌上去考察,而对于一般所熟悉的人,总是从整体上加以考察。

让孩子正视现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都希望自己生得美。愿望毕竟不是现实,一个人生得美与丑,不能由自己决定。与其面对一个难以改变的事实作无益的哀叹,不如正视现实,承认现实,只有这样,才能打消自己头脑中不切实际的愿望,重新调整认识。

让孩子消除不良的自我暗示,正确认识自己。容貌丑陋者往往觉得难以见人,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非常卑下。认为自己是他人茶余饭后的笑料。实际上并非如此。世界上凡是“特别的”总是极少数。就容貌来说,大多数人都属中等水平。许多认为很丑的人,其实并不一定很丑,只是由于消极的自我暗示才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一个中等容貌的人,如果充满青春的朝气,再配上潇洒的风度,那么,他就会变成上乘人物。

帮助孩子进行取长补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想改变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关键在于自我弥补。这种弥补,不是要求人们寻求生理上的弥补,而是要求人们发挥自身各方面的优势,以弥补自身形象的不足。

孩子做“鬼脸”怎么办

宾宾是个5岁的男孩,生性活泼好动,近来又添了个扮“鬼脸”的毛病,不是皱鼻子,就是挤眼睛,要么就歪嘴吐舌的,或者手舞足蹈地乱跳,像个马戏团的小丑。宾宾的爸爸妈妈对此感到厌烦生气,想骂他一顿,又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实例分析】

孩子扮怪相的原因大致有四:

一是为了唤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有的孩子看到大人对自己冷淡,便采取这种令人发笑的行为,来吸引大人对自己的注意。

二是转移成人的注意力。有的孩子不小心弄坏了家里的东西或者干出了坏事,为了避免父母的责罚,便用怪相来转移家人的注意力。

三是为了缓解与父母或别人之间的矛盾。有的儿童,爱通过扮怪相来打破尴尬紧张的局而。比如,看到父母生气了,或自己得罪了人,就用怪相逗人发笑,从而缓解双方的矛盾。

四是为了达到幽默的效果。有的儿童,为了模仿别人的幽默而扮怪相。比如,看到电影里的一些幽默情节,或卡通片中的幽默故事,觉得趣味无穷,于是便想自己也表演一下。正因为他们无法理解真正的幽默行为,便自以为扮鬼脸、装小丑,就可以达到幽默的效果。事实上,这种小丑行为只能称为一种低级趣味,绝不是真正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幽默。

【父母对策】

成人扮个怪相易如反掌,但对孩子却的确难为。首先,孩子得用视觉去捕捉怪相的特征;其次,必须做出同样的动作;再次,还需要记忆力、模仿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最后,还需要这些能力的成功“合成”。所以,扮怪相的孩子都比较机灵与聪慧。

要矫正孩子的“小丑般行为”,粗暴的打、骂不可取,因为孩子扮怪相的初衷只是为了好玩,而且对别人亦无损害,怎么能惩罚呢?

矫正孩子的“小丑般行为”,理智的方法有二:

第一、孩子拿起镜子看一看自己所扮的怪相,并帮助孩子剖析其丑陋表现。孩子只要明白“小丑般行为”的不端,会自行否定,进而决心改掉。

第二、给孩子真正的幽默。一些高雅的电影、幽默故事,都是孩子学习幽默、体会幽默的极好教材。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或阅读,边看边阅读给孩子做指导性的分析,指明真正的幽默与“小丑般行为”的本质区别。

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矫正不如防备,刚出现扮怪相时,家长千万不要夸奖,应淡淡地表示父母不赞赏。

孩子是个“人来疯”怎么办

一位年轻妇女说,她的孩子是个典型的“人来疯”,家里只要来了客人,他就“疯”起来,也不看场合,没完没了,弄得大人很尴尬。就连做作业时,他也放下作业“疯”,轻声劝告不听,重声责备又失体统,真叫人为难,这还不算,他一“疯”起来就忘乎所以,把家里的东西该拿的、不该拿的,全拿出来……

【实例分析】

“人来疯”是指孩子平时安静听话,而来了客人时却情绪兴奋,甚至顽皮捣蛋,搞得家长难堪,客人为难,这是孩子心理不成熟和自控力不足的表现。

出现“人来疯”大体有这样两种情况:一是家庭气氛沉寂,儿童好动、好热闹、怕寂寞、孤独,平时百无聊赖,一旦来了客人,有了笑声,孩子当然不甘寂寞地凑上去,求取欢乐。大人的事,孩子怎能明白,所以招来没趣也就在所难免了。二是讨取赞扬。客人们对主人的孩子总是赞扬的,有的是出自真诚,使更多的是逢场作戏式的应景。这些孩子怎么能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听到客人赞扬自己,内心是甜滋滋的。

有些客人,就像《红楼梦》中的贾雨村一样,为了溜须拍马,每次进贾府必要见贾宝玉,说几句阿庚奉承的话,见到主人的小孩,都要“漂亮”、“聪明”之类的廉价表扬一番。孩子怎么知道其中的奥妙,为了讨表扬而“疯”。“把家里的东西该拿的、不该拿的,全端出来”,就是这个心理的写照。客人这种虚伪的逢场作戏行为,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容易形成虚荣与骄傲心理。作为主人,出于礼貌,不好阻止;但作为客人,却应该自觉、自重,不要言不由衷。

【父母对策】

怎样对待孩子“人来疯”?

第一,“人来疯”的孩子,一般比较活泼好动。这是孩子的天性,作为家长,不必多加指责。重要的,是应当向孩子进行接物待人的文明礼貌教育。教育孩子当客人来时,应当看一下,然后根据情况分别对待:如果是常来常往的客人,可以随便坐;如果是一般客人,问好后,去做自己的事,让大人们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