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交朋友,都是因为一个孩子因为某件事情而帮助了另外一个孩子,于是两个孩子就成为了朋友。比如,当一个孩子拿的因为东西太多而得到了另一个孩子的帮助,他们俩就很可能成为朋友;当一个孩子考试时忘记带橡皮,另一个孩子将自己的橡皮借给了他,他们也可能成为朋友。总之,朋友就是在相互帮助中形成的。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当你帮助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有可能成为你的朋友。
3.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没有人喜欢和一个骗子在一起,更没有人喜欢和骗子做朋友。真正的朋友是可以相互信任,可以把自己内心的话倾诉给对方,并且是可以在任何环境中都不会弃朋友于不顾的。如果一对朋友中有了欺骗,那么,他们之间就不再是真正的朋友。父母要告诉孩子,在交朋友的时候,诚实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宝贵的财产。如果你有了诚实,那么,就会吸引很多人来做你的朋友,因为他们看中的你的诚实。一个诚实的孩子,身边总会有很多朋友,那些朋友是他的财富,而他更大的一笔财富就是他的诚实。当然,有些人为了交朋友会说一些好听的话,不管这些话有多么好听,都是一些骗人的话,时间一长,可能就是这些好听的话把他们之间的友谊毫不留情地摧毁。
4.做一个聪明的孩子
有交朋友的时候,聪明的孩子一般会轻易得到其他孩子的欢迎,并且喜欢和其做朋友。因为,在遇到一些有困难的事情时,这些孩子总是会轻而易举地把困难解决。或者是当自己遇到尴尬的事情时,聪明的孩子总会用他的聪明使自己不再尴尬。在遇到一件可能会伤害到别人的事情的时候,有些孩子会用真实但是却非常粗鲁不仁慈的语言说出来,而聪明的孩子则会用机智幽默的语言表明。比如,当遇到一个朋友的脸上有一些脏东西的时候,这个朋友却还一点都不知情,有些孩子会对朋友说:“你赶快去把脸洗一洗,好脏。”还有一些孩子会机智地将其叫到一旁,轻轻地对他说:“我相信,你现在一定想知道你脸上有什么。”第一种说法肯定会伤到朋友的自尊心,而第二种说话则可以让朋友欣然地接受。
5.不要随便取笑别人
当孩子处于即将长大成人却又还是孩子那段时间,他们在和朋友交往的时候,彼此都会十分坦白,有什么说什么。很多时候,他们都不是有意要对朋友粗鲁,也不是有意批评朋友、和朋友争吵,甚至是取笑朋友。虽然他们不是故意的,但是,这些举止还是会伤害到他们之间的友谊。因此,父母要教会孩子,不会随便对朋友开玩笑,尤其是不能对朋友开一些低级的玩笑,也不要随便说一些贬低朋友的话。要知道,没有人喜欢被人取笑,也没有人喜欢被人贬低。
6.学会倾听别人
一对好朋友在交谈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个说,而另一个听。要不然,两个都争着说话,或者是两个都没有话说,这样的人是不会成为好朋友的。而人大多数都是喜欢以自己为中心的,他们喜欢说一些关于自己的事情,让别人对自己多一些了解。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倾听。小峰在班里有很多朋友,大家都喜欢和他说话,问及原因,小峰笑了笑,并没有多说什么,只说了一句,“我能够认真听任何人说话,并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提出自己的看法。”是的,只是倾听还不够,还要让对方知道你很重视他说的话,对于他说的话你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这样对方就会乐意跟你说话。当有一天,他觉得把自己的情况说得很清楚了,他就会想要听你说一些关于你的东西,这样一对朋友就诞生了。
§§§第11节让孩子学会忍让
父母箴言
只有从小让孩子学会谦让,不怕吃亏,关爱他人,长大以后他才能适应群体生活,具有奉献精神,才会被别人尊重。只有吃得起“亏”的孩子,长大了才能得到更多的“回报”。
孩子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他们会有很多伙伴,每天在一起学习、生活、做游戏。可是,他们也会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比如和小伙伴相处的时候,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争得面红耳赤,好朋友之间闹别扭成了陌生人;有的孩子把不顺心的事都闷在心里不肯说,变得怪癖而孤独;有的孩子控制不住情绪,恼羞成怒与伙伴大打出手,险些酿成悲剧等等。要让孩子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就需要让孩子有一个广阔的胸襟。只有学会宽厚谦让,才能让孩子有健康的心理,才能让孩子与伙伴相处融洽。
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忍让,让孩子知道,忍让是一种美德。其实,谁的生活中教会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比如:亲人的错怪、朋友的误解、讹传导致的轻信、流言制造的是非……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生气是没有用的。因为生气不会解决事情,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如果能够学会忍让,在必要的时候,学会往后退一步,这样不但会让自己不再生气,还会创造轻松和谐的氛围。
父母要时常提醒孩子,对朋友要以诚相待,学会原谅别人的错误或者过失,懂得宽容、忍让。这样有利于增进友谊。当然,父母在教育孩子学会忍让的同时,还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可以忍让,有些事情是不可以忍让的,不能让孩子没有原则地忍让。
小文的玩具被婷婷摔坏了,小文一把抓住婷婷要和她算账。这个时候,小文的表哥走过来说:“算了,以后让你爸爸再给你买吧,她也不是故意的,小男生应该大方一点,不能打小女生。”小文听了表哥的话就不再吭声了。但是,没有想到,婷婷却以一副得理不让人的架势说:“谁让你不给我玩的,你不给我玩,我就让你也玩不成。”小文的表哥听到后也很生气,但又不知该说什么好。批评婷婷吧,她是女孩,一说她,她就该哭了,不说吧,心里又堵得难受。这时,婷婷的妈妈来了。没有想到,当婷婷的妈妈听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居然也支持自己的女儿,说小文比婷婷大,本来就该让着她,要是小文一开始就把玩具给婷婷玩了,婷婷怎么还会去摔小文的玩具呢?
小文和表哥本来是不愿意和婷婷闹别扭,没有想到,最后却从有理变成了没理。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忍让并不是没有原则的,该让的时候让,不该让的时候就要争。要知道,如果只是一味地忍让,那么,忍让反而成了一种软弱,就会容易受到别人的欺负。所以,作为父母,千万不能认为知道忍让的孩子一定会得到好的回报,也就是说,不可以让孩子无原则地忍让。
§§§第12节让孩子勇敢承认错误
父母箴言
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犯一些错误。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不要严厉批评,更不能随意指责,而是要想办法让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如果一个孩子能够主动承认错误,那么这个孩子才会不断地取得进步。
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不仅是孩子,有时连大人都会犯错误。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错误的勇气,有时候,大人都不能做到承认自己的错误,更何况是孩子。虽然孩子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父母必须让孩子养成勇敢承认错误的习惯。如果一个人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那么他是不会有什么作为的。
许多父母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会给予严厉的惩罚,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制止孩子犯错,其实不是这样。严厉的惩罚只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不敢面对事实,不敢面对父母,这样孩子就会产生自我防卫心理,慢慢的就不会再承认自己犯了错。因此,父母在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千万不可着急、气恼,更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孩子狠狠地训斥一顿。明智的父母会给孩子改正的机会,会耐心地引导孩子承认错误。当孩子主动承认错误时,父母应该给予鼓励,肯定孩子说实话是好的表现,然后指出错误的危害性,让孩子在鼓励中知错改错。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对父母讲真话并不可怕,完全可以得到父母的谅解,只要这样,孩子才会勇于承认错误,才不会对我们撒谎。
父母在教育孩子勇敢承认错误的同时,也要敢于向孩子承认错误。
很多父母都会以“一家之主”自居,认为自己需要保持“形象”与“威信”,因此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比如:有些父母明明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冤枉了孩子,或误导了孩子,还给自己护短,不当回事儿。这就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家庭教育之大忌,次数多了,父母就会在孩子心目中失去威信,更不用说教育了。
爸爸和儿子一同来到谷场中,谷场上有一片黑咕隆咚的东西。爸爸说:“那是黑豆豆。”儿子说:“那是黑虫虫。”爸爸和儿子发生了争论,做爸爸的当然是理直气壮,真理当自然要一边倒在他手里,这用不着证明就可以肯定。可是,儿子忽然高兴地大声吼:“爬哩,爬哩!,爸爸,你瞅,你瞅!”爸爸不耐烦地勃然大怒:“瞅什么瞅,爬,爬!爬也是黑豆豆!”
如果父母们都像故事中的爸爸一样,不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么,孩子就会产生“父母说的永远正确的,但实际上老是出错”的观念,久而久之,对父母正确的教诲也会置之脑后。如果父母能够在做错事后郑重地向孩子认错、道歉,孩子就会懂得承认错误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就会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尝到原谅别人的甜味。
§§§第13节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忍耐力
父母箴言
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及独生子女的“中心”地位的副作用,在学校、在家庭,许多孩子养成了任性、冲动、无耐性的坏习惯,他们无克制力,意志薄弱,做事往往虎头蛇尾,经不起小小的困难和挫折,将来能否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令人担忧。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父母就要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忍耐力。
有一些孩子出现了一种趋向,那就是既不会忍耐又不会克制自己。比如说,当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不管是非,只要对自己有利就盲目行动,不会谦让,没有耐心。他们从来没有念完一本书,也在家里待不住,干什么事情都要让父母帮忙,脾气暴躁,稍微批评就张口顶撞,甚至离家出走。这样的孩子就是缺乏耐心的孩子。所以,培养孩子的耐性,必须从小抓起,让他们从小就习惯于需求的延迟满足。
其实,大人也会没耐性,容易冲动。比如,当父母一听到孩子的哭声,心里就开始发起慌来,把孩子的哭声当成了命令。如果父母的个性不是那么冲动的话,或许孩子也会慢慢变得平和起来,变得更有耐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歇尔曾在一群小学生身上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每个孩子发一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说他有事要离开一会。他希望孩子们都不要吃掉那块软糖,他允诺说:假如你们能将这些软糖留到我办完事情回来,我会再奖励给你们两块软糖。然后他出去了。当他出去之后,寂寞的孩子们就开始守着那块诱人的软糖等啊等,终于有人熬不住了,吃掉了那块软糖。接着,又有人做了同样的事……20分钟后,米歇尔回来了。他履行诺言,奖励没有吃掉糖的孩子每人两块糖。多年以后,他发现,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大多一事无成,而日后创出一番业迹的全都是当年那些愿意等待的孩子。
通常缺乏耐性的孩子会出现三种倾向:过度的暴力性、依赖性以及注意力低下。
1.暴力性
这是缺乏耐性孩子的最大特征。不管是谁让自己做不愿做的事或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就会失控地尖叫、骂人或打小朋友等。刚开始的时候自己还会自责,不过一旦形成了习惯,自责感就会慢慢消失,连父母的劝导都听不进去,反而会对父母使性子、发火。
2.依赖性
碰到稍陌生或困难的问题,便丧失了独自解决问题的意志,转而向别人求助,这种依赖性会使孩子渐渐变得意志薄弱。
3.注意力低下
没有耐性的孩子做事肯定没有持久性,因而会显得注意力低下、散漫。玩玩具的时候,他们看看这个拿拿那个;参加钢琴、美术、书法等学习班,也没有一个能坚持下去。
其实,坚强的忍耐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在生活中磨炼,而且需要结合每个孩子的成长特点,从小认真地加强锻炼。
1.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
想要让孩子学会忍耐,父母首先学会忍耐和等待。如果父母是性子急躁的人,那么,当孩子长大之后可能会存在畏怯或霸道等情绪问题,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因此,父母要为孩子做好榜样,培养出孩子的忍耐力。
2.父母不要替孩子包办一切
有些孩子没有耐性,父母往往会替他们包办一切。这样一来,一遇到孩子失去耐心的时候,父母就会全权代理,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失去求知的欲望,更让孩子失去了耐性。
3.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在遇到一些有困难的问题或是费力气的事情时,谁都不喜欢去做,然而正是这些难题可以训练人的耐性。有一些父母看到孩子做题慢或是有不会做的题目时,他们就会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孩子。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父母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孩子的忍耐力。
4.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不可能大步流星地跑;一个只弹了两天钢琴的人也不可能会演奏出动人的乐曲。孩子要在经过爬、走之后才能学会跑;学习钢琴也必须要有一个反复熟悉琴键的过程才能够熟练地弹奏钢琴,并融入感情。因此,不管让孩子做什么,父母都不要着急,不要只看结果,而是要注意过程,只有耐心地等待过程过去,才会有结果。
5.让孩子玩益智玩具
父母要多让孩子玩一些具有开发智力功能的玩具和游戏,比如积木、裁纸。当孩子将一个个小木块规程在一起,组成一个个不同的形状,在这个过程中就锻炼了孩子的耐性。让孩子沿着事先画好的线小心地裁剪,在孩子小心翼翼剪裁的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地锻炼了孩子的耐性。
6.让孩子从简单入手
孩子在一开始的时候都是没有耐性的,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接触一些比较难的东西,那么只会让孩子对学习慢慢的失去兴趣。如果先从简单的东西入手,当孩子能够很好地理解时再慢慢的增加难度,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在一点点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慢慢提高了耐性。
最后,让我们来测测你的孩子有没有耐性。如果有以下行为的话,做父母的就要注意了。
★做事不能有始有终。
★非常任性。
★经常容易哭。
★情绪容易激动,很难预测到他们会干什么。
★吃饭的时候爱动。
★看电视的时候一会坐着,一会站着。
★不能坚持玩一个玩具,而是拿拿这个,再碰碰那个。
★自私,只知道关心自己。
★咬自己的手指甲。
★神经敏感、神经质或经常感到不安。
★情绪不稳定,变化无常。
★所做的事与年龄不相称。
★经常争吵。
★坐立不安,多动。
★经常打碎朋友或家里的物品。
★不能同朋友和谐相处。
★经常打架。
★冲动,做事前不思考。
★饮食调节不好。
★发火时骂人或说一些伤人的话。
★不能如自己的愿望时就打滚耍赖。
★经常哭哭啼啼地闹。
§§§第14节做孩子爱心的直接播种者
父母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