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高情商高智商高财商的孩子
5211800000004

第4章 培养孩子的高情商(3)

当然,很多父母还是希望孩子是诚实的,于是他们就会教育孩子不要说谎。虽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让孩子不要说谎,但是,父母的一些行为却是在教孩子说谎。

我们来看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父母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父母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信给那位心理学家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的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的一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都不一样。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子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一个?”我刚想说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而,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都不一样。我和弟弟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红最大最好吃,谁都想得到它。现在,我们来进行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两块,你们两个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我和弟弟比赛除草,结果,我得到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取。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要通过比赛,这很公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罪犯的母亲对孩子起了误导的作用,由此种了说谎的祸根,使这个孩子以后成为罪犯。所以,做父母者要求孩子不说谎,自己要慎重地注意自己的言行,切不可对孩子起误导作用。

§§§第7节让孩子学会称赞别人

父母箴言

能够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发出由衷的赞美,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让孩子学会赞美别人,是赢得他人好感的一种好办法。并且,孩子在发现别人身上的美好的过程中,还会发现整个世界都是美好的。

在孩子的生活中,被夸奖可以说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是他们生活中的一种需要。在孩子小小的认知中,如果自己夸奖别人在某个方面表现突出,就表示自己在这个方面表现一般,比别人稍逊一筹。所以,孩子们往往不会轻易去称赞别人,即使那个人真的表现很好。

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应该注意了,要让孩子知道,承认和欣赏别人的优点并不是说自己不如别人,而是认识和发现自己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不能正视别人的优点,那么就不会看到自身的缺点,也就不能予以改正。

当然,在让孩子去赞美他人的同时,父母也要注意去赞美孩子,不要只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孩子。有人说,赞美是最大的仁慈,它能使胆怯的人鼓起勇气,使自卑的人重塑信心。反之,批评和否定就透着几分残忍,非到万不得已,不宜轻用。有的人以“良药苦口利于病”为借口,经常用负面语言刺激别人。殊不知,“是药三分毒”,即使天天喝人参汤,也能喝成死症,何况有些话根本比毒药还毒。

要让孩子知道,赞扬可以奇迹般地激励他人,使其振奋起来。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热爱音乐的青年,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摸索了许多年,进步却很小。他经常怀疑自己是否有音乐天赋,对未来前途感到十分迷茫。为此,他去拜访了柏辽兹,希望这位大作曲家指点迷津。

青年人演奏了一首自己创作的曲子后,诚恳地问:“柏辽兹先生,您认为我适合从事音乐创作吗?”

柏辽兹听出来,青年人的演奏虽然很熟练,却缺少某种灵气,很显然,他对音乐的理解还停留在很浅的层次,而且不懂得将技巧和灵感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甚至可以说根本缺少灵感。一个学过多年音乐创作的人,仅仅达到这个水准,可不是缺少天赋吗?因此,柏辽兹坦率地说:“年轻人,我毫不隐瞒地对你说,你根本没有音乐才能。我之所以痛快对你下结论是为了让你趁早放弃,另寻出路,免得浪费青春。”

青年人一听,此言正好证实了自己的疑惑。他大失所望,带着羞愧不安的心理向柏辽兹告辞,然后低着头,走了出去。

柏辽兹话刚出口,便感到懊悔:这对青年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呀!再说,他那番话未免太绝对了,一个人的天赋有欠缺,可以用勤奋弥补,即使达不到极高的境界,也会有出息的,为什么要叫人家放弃呢?因此,他决定采取补救措施,挽回青年人的自信心。

柏辽兹打开窗户,看见那个青年人正垂头丧气地走在街道上。他从窗口探出头,叫住青年人说:“我不改变刚才对你的评价。但是,我有必要补充一句:大师们当年对我也是这么说的。记住,你和我当年一模一样,是的,一模一样!”

青年人一闻此言,顿时精神大振,重新树起了信心。多年后,他经过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一个知名的作曲家。

§§§第8节让孩子乐于助人

父母箴言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如果看到别人需要帮助,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让孩子学会帮助别人,是培养孩子高尚情操的一种有效方式。

帮助他人,能较好地推动人们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合作,让人能够做好各种事情;能较好地促进人们同心协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断提高所有人的生活质量;能较好地推进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的全面发展,使这“两个全面发展”中的动力激发到最大,阻力减少到最小。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可为孩子设置一些情境,让孩子帮助比他更小的或需要帮助的孩子。比如,帮洋娃娃穿鞋穿衣服;扶起摔倒的小伙伴,给他拍掉身上的土,吹吹摔红的手,并说:“没事的,过一会就好了。”在热心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和周围的人逐渐建立起牢固的友谊。

想让孩子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父母就要时常鼓励孩子,这样,孩子得到了父母的鼓励,他就更会热衷于帮助别人。如果父母总是怕孩子吃亏,总是教育孩子管好自己就行。那么,慢慢的,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不知道去帮助别人。要培养乐于助人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表现得大度、体贴、肯帮忙,父母就必须以身作则,示范给孩子们看;要是父母言行不一,孩子只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即使父母把原则和指令讲得头头是道,也没有用。

还有一点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热心助人的前提是奉献自己的力量,甚至牺牲自己现有的东西,才能去帮助别人,给他人以温暖和方便。当然,人都是自私的一面,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只有付出,而没有回报,没有收获。或许,一个人帮助别人的动机只不过是想要得到一句“谢谢”。因此,当孩子在帮助别人后,并没有得到什么回报,甚至连一声“谢谢”都没有的时候,父母要及时肯定孩子的做法,让孩子继续保持那颗充满热情的心。

一天,母亲和儿子一起出去买东西,回来的时候,他们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个抱孩子的妇女。孩子看到之后,连忙热情地给妇女让座,但是,这个妇女一屁股坐在了座位上,却连一句谢谢都没有。这时,儿子委屈的小脸登时皱成一团,眼眶也红了。母亲看到了,牵着儿子的手来到车的另一头,笑着对儿子说:“你今天的行为非常好,虽然那个阿姨没有对你表示赞赏,也没有感谢。不过,或许是因为阿姨赶路实在太累了,所以才疏忽了。你看,车上的叔叔阿姨是不是都用赞赏的目光看你呢?”儿子受到了母亲的鼓励,顿时委屈的心情烟消云散。到站后,儿子开心地下了车。

这位母亲适时地让孩子保持了那颗充满热情的心,相信孩子再次看到同样的情况时,还会让出自己的座位的。

助人为乐是生活最基本的原则,它同时也是一笔唯一能够双赢的生意,凡是做这笔生意的人都得到了最珍贵的财富——快乐。助人为乐的人从别人那里赢得了快乐,同时也给别人带去了快乐。

§§§第9节让孩子学会善解人意

父母箴言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的特别关注;让孩子学会善解人意,需要父母的精心教育。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就会减少摩擦,彼此加深了解,增进友谊。这对孩子的未来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知道,善解人意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这种心理素质在协调社会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孩子在1—3岁的时候已经初步具备了认识周围事物的能力,其意识和行为的控制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大为提高,并且在大人的影响和教育下开始学说话,这个时候正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能否抓住小孩这一年龄特性,有意识地培养其善解人意的性格尤为重要。

教孩子学会善解人意,要从平凡的小事着手。

玲玲和妈妈的感情非常好,她每天都会缠着妈妈,想让妈妈一直陪着她。但是,妈妈要上班,不能一直陪她。所以每次妈妈上班的时候玲玲都要哭闹一番。只要玲玲看到妈妈拎起书包,玲玲就会又哭又闹,抱着妈妈的腿不让妈妈走。

这天,妈妈上班快要迟到了,她有意躲着玲玲,想趁玲玲不注意的时候走出家门。谁知道,她刚想出去就被玲玲发现了。看到妈妈又要去上班,玲玲哭喊着:“不让妈妈走!不让妈妈走!”为了能够顺利走出家门,妈妈拿起一个漂亮的洋娃娃递到玲玲手里,对她说:“妈妈出去一会儿就回来了,你先喂饱这个娃娃好不好?她还没吃饭呢!”玲玲根本就听不进去,一个劲儿地嚷嚷:“不!不!我不要妈妈走!”她夺过洋娃娃,将洋娃娃摔在了地上,还踩了两脚。“再不让妈妈走,妈妈就要迟到了,快找奶奶玩去。”趁奶奶过来抱玲玲的时候,妈妈赶紧出了门。

每天玲玲都会闹上这么一场,对于玲玲的这种行为现象,有关专家分析,孩子大都会出现一个特别依恋亲人的阶段,并表现得非常任性霸道。

孩子在一岁前由于缺乏“客体永久性”概念,会误以为事物消失了就是不存在了,看到父母离开就以为再也见不到了,因此表现出非常焦虑。此外,受“自我中心”心理的影响,学龄前孩子往往倾向于从自己的需要和立场考虑问题,常体会不到他人的需要,往往表现得非常任性。其实,孩子的任性、不通情达理和家长的抚养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过分娇惯、迁就孩子,往往会强化幼儿的利己心理,从而难以形成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的性格。

所有的父母都想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其实,如果父母想要让孩子善解人意,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培养孩子,以下是有关专家的建议:

★让孩子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以此来培养孩子善解人意的品性。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某些不良想法或做法的时候,父母要及时引导孩子多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教孩子学会宽慰体贴别人,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体谅与帮助。能同情人的人是伟大的人,能宽慰别人的心是崇高的心。

★帮助孩子建立理解别人的愿望。要让孩子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理解、关心和体贴。在对孩子付出爱的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别人也同样需要他的爱。这样做才能激发孩子了解别人的愿望,

★提高孩子理解别人的能力。提高孩子理解别人的能力,可以使孩子学会审时度势,避免激发不必要的矛盾。

★父母双方教育方法可以是不一样的,但是目标必须要一致,相互配合要默契,这样才会唤醒孩子心底的善良,使其设身处地去为别人着想,最终才能谅解别人,提升自己。

§§§第10节教孩子学会交朋友

父母箴言

很多孩子只知道让别人关注自己,不知道去关注别人,这样他们是不会交到朋友的。要知道,交朋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是有很多事情需要注意,也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学。很多父母并没有想过如何帮助孩子交朋友,好像交朋友是孩子自己的事,与大人无关。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孩子的社会交往是一种能力,是需要父母去帮助的。

交朋友是孩子在处理同伴关系中的一项重要社会技能。在游戏的时候孩子已经学会多合作和少攻击,能够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用语言表达出来,还希望在家庭之外得到同伴的支持。孩子同伴关系的核心是友谊,友谊对于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能为孩子提供相互学习社会技能、交往和合作的机会;能扩大和丰富他们的社会关系;还可以帮助孩子体验情绪;更是积累情感力量的源泉。如果孩子没有什么朋友,那么很可能会让孩子形成一些消极的行为,还容易导致孩子陷入情感危机和人际冲突,对孩子以后的学业和事业都会有所影响。

年龄小的孩子可能是因为共同的爱好而建立起友谊,由于孩子年龄小,这种友谊可能只会维持几个月,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当孩子年龄大一些,就会把友谊看成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会认为朋友是可以分享思想和感情的,朋友之间要保持信任和忠诚,他们就会保持更加持久而稳定的友谊。

孩子的性格有内向也有外向,不管是哪一种,孩子天生都是喜欢交朋友的。当然,不同性格的孩子在交朋友时候的方式不一种,但是,不论哪一种方式,都要让孩子在交朋友的时候遵守以下原则:

1.怀着一份愉快的心情去交朋友

在交朋友的时候,让孩子怀着一份愉快的心情。要知道,愉快是乐观的一种形式,一个乐观的孩子总是能够感染到他周围的人,让他们喜欢和自己做朋友。一个愉快的人,在和陌生人交往的时候,往往会更容易打动陌生人的心,别人会从其态度中感到快乐,也就愿意和其交朋友。珍珍就像一只快乐的小燕子,总是在小朋友里面飞来飞去。其他的小朋友看着她快乐的样子,也想和她一样快乐,所以有很多人都愿意和她做朋友;娟娟和珍珍一样大,在同一个班里,但是,她整天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别人跟她打招呼她也好像很不高兴。有的小朋友看着她苦闷的样子,都不想和她来往,好像恐怕她的坏心情会传染到他们身上似的。因此,父母要让孩子保持一份快乐的心情,这样很容易就会交到朋友了。

2.喜欢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