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青春期女孩和父母对着干怎么办
5193600000010

第10章 读懂青春期女孩情绪的"晴雨表"(1)

青春期是从儿童期向成年的过渡期,青春期的孩子开始逐渐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走向成年,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是女孩的心理断乳期。

情绪不稳定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她们的精神生活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原本温顺的她们,脾气变得暴躁,她们时常感到孤独、寂寞,时而热情奔放,时而多愁善感,就像夏天的天气一样,说变就变。

情绪的波动往往给女孩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她们不善于与人交往、分散了学习注意力,长期恶劣的情绪还会影响她们的身体健康。

而多变的情绪往往是女孩无法自控的,因此,父母一定要多多照顾女儿的情绪变化,帮助她们疏通,多倾听她们的心声,有时候不妨做她们情绪的"垃圾桶"。

1.我这会儿心情不好,不要和我讲话

--怎样平复女孩多变的情绪

一个16岁的女孩私下里向老师倾诉:"老师,我的情绪一天到晚如同处在滑轮上,随时都会由一种情绪滑向相反的情绪。很多时候,上午还很开心,下午却变得郁郁寡欢。你说,是不是我的神经出现了问题?"

有位母亲向老师反映:她上初二的女儿最近情绪反常,经常唉声叹气,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或焦虑不安。经常无故顶撞家人,意志消沉,学习成绩也不断下降。看到女儿这个样子,父母束手无策,不知该怎么办?

一名初二女生则悄悄地告诉心理辅导老师:"老师,我不知道该拿自己怎么办?我的心情经常大起大落。刚才明明还是晴空万里,可突然之间又会变得愁云密布?

中午,我在楼道里碰到一个班的同学,我向她打招呼,她居然理也不理我,不知道因为什么事对我有意见。可我仔细想了又想也没得罪她,可她凭什么这样对待我,我实在是忍不下这口气了!"

……

在青春期女孩的身上,以上她们表现出的这些情绪特点可以说是司空见惯。因为这是她们生理和心理发育急剧变化时期的正常表现。也就是说,在10岁左右时,女孩将经历一个情绪、情感的突变期。

情绪本身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冲动型,是随着认识活动而产生的一种心理过程。对于青春期女孩来说,随着第二性特征的出现,她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必然会受到一系列的影响,而此时情绪上的稳定性便会随之表现出来。

当某件事向着她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或得到了朋友的赞美时,她们激动、开心、高兴;而失败时,她们则苦闷、忧郁,或气馁。心情好时,一件很微小的事情也能让她们高兴半天;心情不好时,一件本应开心的事情也高兴不起来……总之,她们的情绪忽高忽低,忽冷忽热,让旁人捉摸不透。

对此,有位父母是这样说的:男孩也好,女孩也罢,只要是到了青春期,都不是省油的灯。关于这一点,相信很多父母深有感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青春期女孩之所以情绪多变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在青春期,女孩正处在身体的"第二个迅速发展期",在这一阶段,女孩体内会分泌大量的激素。在这些激素的"骚扰"下,女孩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得越来越暴躁。

其次,青春期女孩正处在学习的关键时刻。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面对激烈的学习竞争,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同时,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青春期女孩常常把自己当成大人,但由于涉世不深,缺乏生活经验,导致她们在生活中时常会碰壁,而她们不善于控制或掩饰,又很难接受这种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因而,她们喜怒皆形于色,情绪忽高忽低,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也就是说,面对女孩的情绪"突变",父母应当明白只要不超出一定的限度,青春期女孩情绪的强烈和不稳定都是正常现象,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之一。并不是她们故意要这样,更不表示她们是"有病"或"发神经"。

父母怎么办

1.肯定、认同女孩的情感

女孩尤其是青春期女孩大多都有一颗敏感的心。当她情绪低沉,脾气暴躁时,如果父母一直没有肯定、认同她的情感,她就会感觉很失落,觉得父母不重视她。时间一长,这种感觉会促使她继续伤心、哭闹,甚至还会离家出走。总之,女孩慢慢地会用悲观的心情去看待周围的一切。

其实,当女孩向父母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悲伤、痛苦、失落、愤怒等时,父母应首先接受、认同她的这些情绪,并同情让她产生负面情绪的遭遇,然后再帮助女孩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也就是说,父母如果能够及时地肯定、认同和重视她的情感,便能帮助她尽快地摆脱坏情绪,走出坏情绪的深渊。

事件一:

女儿一边哭一边说:"妈妈,我的宠物金狮死了。"

妈妈:"别哭,要不,妈妈以后再给你买一只。"

女儿继续哭着说:"我不要,我只要这只金狮。我们是不离不弃的好朋友。"

妈妈:"你都15岁了,怎么还跟孩子似的,这么任性,这么不懂事,不就是一只狗吗?我不是答应给你再买一只了吗?哭,哭,你有完没完啊?"

女儿:"哼,我不想再跟你说话了,真是烦死了!"

妈妈:"哎,你这个臭丫头,你凭什么跟我发脾气……"

事件二:

女儿一边哭一边说:"妈妈,我的宠物金狮死了。"

妈妈:"嗯,看你这么伤心我猜就是因为这个事!"

女儿:"我们是不离不弃的好朋友!"

妈妈:"我理解你的感受,任何人失去了自己的好朋友都是一件很难过的事情。"

女儿:"就是,我现在一闭上就能想起每天喂它吃饭、喝水的情景"

妈妈:"是呀,我都看到了,你一直很用心地照顾你的朋友。出现这样的结局,真的是很可惜,或许你可以问问兽医这是怎么回事!

女儿恍然大悟,停止了哭泣,并认真地对妈妈说:"我一定要去问问!妈妈,你能再给我买一只金狮吗?"

在上述案例中,妈妈采用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造就了孩子完全不同的行为。在事件一里,我们可以看到,当妈妈不认同女孩的情绪,女孩的情绪就会越来越差,甚至还成了女孩坏情绪的助燃剂。而在事件二里,当妈妈认同女孩的情感和情绪时,情况则完全变了。她不但能很快地平息自己的激动情绪,还能听进妈妈安慰的话,顺从父母的建议。

由此可以看出,父母要想与这些青春期的女孩保持良好地沟通,应首先认同、肯定女孩的情绪,然后再对她们进行引导和教育。

2.教女孩学会宣泄情绪

面对青春期女孩情绪上的"变幻莫测",很多父母总会"费尽心机"地琢磨:自己该怎样做才能帮助她们学会控制情绪呢?然而,有时候,父母无论采用多么高明的手段其最终的效果却并不理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青春期女孩的情绪之所以容易受到干扰,完全是由体内过剩的生长激素决定的。也就是说,青春期女孩脾气大,爱冲动、易发怒是不可避免的。要想让她们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就相当于让她们与体内的生长激素抗衡,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这并不代表着父母对此就束手无策。此时,父母不妨教女孩一些宣泄情绪的方法,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

比如,当女孩要"爆发"坏脾气时,父母可以这样告诉她:如果你想发泄心中的怒气,那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拿枕头出气吧!

比如,当女孩发怒时,父母还可以暂时把她带出生气的环境,然后做一些消耗体内的活动,比如打羽毛球、打兵乓球、放声歌唱等,以分散女孩的注意力,宣泄情感。

比如,当女孩的情绪低落时,父母可以引导女孩把自己所思所想说出来,讲给亲人、同学和朋友听,释放出内心的郁闷、苦恼。也可以让女孩在适当的场合大哭一场,毕竟哭也是一种有效的解除紧张、烦恼与痛苦情绪的好方法。

……

当然,在女孩在释放坏情绪的过程中,父母千万不要跟在女孩的身后追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样只会让女孩陷入负面情绪中而不能自拔。或许当她们释放出坏情绪,内心变得平静时,自己会主动地坦白这一切。

对于女孩来说,青春期是一个蜕变的阶段,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而在这一过程中,她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感觉迷茫、无助,继而变得"喜怒无常"……

事实上,女孩对自己的坏情绪也会感到莫名其妙。每次发完脾气,她们都会自责。一个女孩就是这样说的:"每次那种坏情绪来临时,我心里就像有一团火,不吐不快。这种情绪过后,我也会后悔、自责。但是下次,我仍不能控制住自己。"

因而,明智的父母应及时地引导女孩认识这种坏情绪。比如,告诉她,发脾气是很正常的,只能不伤害周围身边的人即可。一般来说,当女孩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掌握合理的宣泄方法后,她们就不会再"伤人伤已"了。

2.没有一个人知道我在想什么

--女孩时常感到孤独无助怎么办

高一女生沫沫在日记中写道:"为什么身边的人都不理解我呢?想找个说心里话的人都没有,我该向谁说说我的感受呢?感觉好孤单无助!

同窗好友都忙着上课做作业,应付一场接一场的考试,彼此之间住得也很远,平时连个聊天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在一起玩耍。所以,他们压根不了解我,根本无法知道我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课间休息时,我最讨厌那些有说有笑的同学了,看着就觉得烦。班级举行的各项集体活动,我也不想参加,即使参加也是出于老师的"逼迫"。

在家里,我"宅"在房间里看书,想心事,把我所有的感情都倾注在日记里,日记成了我最信赖、最亲密的朋友,它与我一起分担着忧愁和烦恼,有时候觉得只要有日记就够了,我不需要朋友。

可很多时候,我还是从心底里感觉荒凉、孤独,总觉得自己的视野随着自己的成长越来越小,越来越单调。

多么希望不这么孤独啊,好渴望跟爸爸妈妈或同学们聊聊天,就像小时候那样,快乐无忧。我真希望自己的世界能够变得多姿多彩,每天都有许多的新鲜事,而不是充满了这可恶的孤独感!"

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可通过以上这个案例我们会发现,如今的孩子不仅识得愁滋味,而且愁起来也不得了,俨然这些心中的纠结成了她们的最大心病!

进入青春期后,大多数女孩都有这样的体验:感觉自己在一夜之间成熟,像个真正地大人。此时,父母的关心变成了唠叨,只会令自己感到心烦;老师"教诲"一句也听不进去,且也失去了往日对老师的崇拜;平时挺要好的朋友,现在已不再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了;自己积攒了一箩筐的心事,可就是不知道该跟谁聊一聊,总觉得自己特别的孤单。

某权威研究机构在对1000名10~16岁孩子的调查中发现,14.8%的孩子自述"没有什么知心朋友",17.6%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独"。而从近日公布的"某市未成年人现状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如今有20.8%的孩子存在中等程度的孤独;有22.5%的孩子表示"我没有知心朋友";有45.6%的孩子相信"多数人是不可以信赖的";有36.1%的孩子有过离家出走的念头。

如此看来,如今的孩子表面看上去挺幸福的,实则真是太孤单了!在钢筋水泥、高楼大厦构筑的"笼子"里,她们尽管天天与电视、电脑、游戏机等高科技产品亲密接触,却难以抹去心底里那份孤独。

事实上,这份孤独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表现。它是由以下几种因素所造成的。

1.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般,孤独的孩子大都缺少温暖、关爱和理解。首先,在如今独生子女的家庭中,父母多为双职工,经常会因繁忙的工作顾不上孩子。他们不但无法陪伴孩子成长,关注孩子的需求,还会忽视孩子对温暖、亲情、关怀的渴望。

其次,如今平房的减少,高楼的增多,由于楼房的封闭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明显减少。当然,出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父母也赞成孩子之间串门交往。

就这样,女孩一直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很容易形成一种防卫心理,以至于在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就会产生厌烦、发憷、猜疑和戒备等心理。时间一长,女孩便会形成孤僻的性格。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在父母精心呵护和宠爱之下,女孩就没有孤独感。

2.自身原因

在平时,那些感觉孤独的女孩大多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她们平时习惯于沉默、独处,对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不敢兴趣,自然她们也不喜欢接触外界的人和事,更谈不上会主动地帮助、关心他人,因而这些内向的女孩也很难得到他人的关注和理解。

3.自我意识的发展

进入青春期后,女孩的自我意识会逐渐地增强,同时也会让她们产生一种动荡不安的心理感受。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已大人,企图摆脱父母的管教,得到父母及他人的尊重和理解,但她们的生活能力较差,涉世不深,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和溺爱。

另一方面,她们渴望能够得到他人的友谊,却又害怕得不到;她们渴望与他人交谈,却对交谈对象所有保留。就这样,她们不仅难以与父母沟通,在同学、朋友之间也难以找到知音,因而在沟通上的不被他人理解,导致她们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

当然,这些原因在父母及他人看来,女孩的这种略显幼稚的思想和行为仍是一个孩子的状态。但女孩可不这么认为,她们觉得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自己都已成熟。正是处于这种认识上不协调,女孩常常感到很孤单,发出"没有一个人理解我"等之类的孤单宣言。

时间一长,女孩的这种孤僻心理得不到及时地疏导,必然会导致她们性格上的缺陷,继而影响到她的人际交往。试想一下,一个总是躲避人群,独立孤行的女孩子,又怎能与他人搞好关系?又怎能从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呢?

而且这种孤僻的心理还会影响女孩的心情和情感。长期的心情不佳会严重地影响女孩的身心。因为心情异常会使大脑皮层的正常活动受到干扰,失去平衡,造成皮层下中枢神经活动的紊乱,引起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功能紊乱以至病变。更严重的是,往往孤僻、孤独是与抑郁为伴的,女孩还可能会患上抑郁症。

总之,如果不能及时地矫正女孩孤僻的心理,那必然会影响她今后的生活,包括恋爱、婚姻生活。因此,父母应帮助女孩矫正孤僻的性格,引导她走出孤独无助的心理状态。

父母怎么办

1.父母要为女孩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只给女孩提供丰厚的物质生活还是不够的。明智的父母还应为女孩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多关注她们的心理和精神世界。

父母如果不和,天天争吵打架,女孩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关怀的话,就会因此而变得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从而养成孤僻的性格。

因而,在平常,父母应给女孩营造一个和睦、融洽、民主的家庭氛围,让她切身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体验到家庭的快乐。另外,父母即便是再忙,也要定期抽出一定的时间陪陪孩子,听听她的想法。哪怕孩子不想说,多给孩子一些关心的话也会让她们感受到父母的爱,这便是最大的安慰和支持。

2.注重女孩情商的培养

情商即社会适应的综合能力。对于一个优秀的的女孩来说,仅仅学习成绩好是不够的,她必须还要懂得接受别人并让别人接受自己,这也正是爱的基本涵义。也就是说,在培养女孩良好品德的同时,要教导女孩形成好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