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法家眼中的三国演义——法家三国
5143100000021

第21章 王允就义(上)

董卓追赶吕布刚出园门,就被一人是迎面撞倒在地。那撞到董卓之人,不是旁人正是李儒。李儒是赶忙扶起董卓,到院中坐下。董卓喘了口气,问李儒,“你来干嘛?”李儒就说,“我来到相府门前,听说太师一怒进后园找寻吕布。这才急着赶过来,正遇到吕布离开。吕布说是您要杀他,我是急急忙忙要来园中劝解。没想到误撞恩相,真是死罪死罪。”董卓听罢李儒的话,就说,“吕布这个逆贼,竟敢调戏我的爱姬。我是一定要杀!”李儒赶紧劝解道,“恩相差矣。想当年楚庄王绝缨之会,不究调戏爱姬的蒋雄。后为秦兵所困,得其死力相救。而今貂蝉不过是一女子,而吕布可是太师的心腹猛将。太师要是趁此机会,把貂蝉赏赐给吕布。那吕布必然会感谢太师的大恩,日后必将以死相报。还是请太师三思。”董卓听罢是沉吟良久,才对李儒说,“你讲的有道理,这个事情我要想一想。”李儒退出,董卓来到后堂把貂蝉找来。董卓突然大声责问貂蝉,“你为什么跟吕布私通?”貂蝉是抽泣道,“我正在后园赏花,吕布突然过来。我有些担心,是想赶紧回避。那吕布却说他是太师之子,没什么好怕,不要躲啊。随后吕布提戟尾随我来到凤仪亭。我见吕布贼心不死,恐怕被他得逞,是要投池自尽,但被吕布抱住。正在这生死危难之际,幸得太师赶到,才救了我的性命。”董卓接着问貂蝉,“那今天我要是把你赏赐给吕布,怎么样啊?”貂蝉听罢是大惊失色,痛哭道,“我已经侍奉贵人,现今要把我下赐给吕布这个家奴。那不如一死了之!”貂蝉说罢是转身将墙壁之上悬挂的宝剑抽出,就要当场自刎。董卓一见貂蝉要抹脖子,是赶紧上前将貂蝉抱住,厚着脸皮说道,“我跟你说着玩的,别当真嘛。”貂蝉这才倒在董卓的怀中,是掩面大哭道,“这肯定是那个李儒的馊主意。李儒跟吕布关系不错,所以才如此设计。他李儒是不顾及太师的颜面与贱妾的性命,我是恨不得咬他几口。”董卓赶忙安抚貂蝉说,“我怎么舍得了你呢?”貂蝉马上就说,“虽蒙太师厚爱,但恐怕此处不可久居,否则必遭吕布所害。”董卓连忙说,“那咱们明天就到郿坞去吧。在那里是共享快乐,不用忧虑担心。”貂蝉这才破涕为笑,拜谢董卓。转过天来,李儒来见董卓就说,“今天是个好日子,咱们是真高兴啊!就趁今天良辰吉日,把貂蝉送给吕布吧。”董卓听罢一皱眉,说道,“吕布与我有父子的名分,不适合把貂蝉赐给吕布。我现在不追究吕布的罪过就是啦。你跟吕布传达我的意思,再好言安慰他几句吧。”李儒答道,“太师可不要被女色所迷惑啊!”董卓一听李儒这么讲,脸就挂不住了。董卓大声对李儒说道,“你愿意把你老婆给吕布吗?貂蝉的事情,就不要再说了。再废话,就砍头!”李儒是只得离开。在走出相府之后,李儒仰天长叹道,“看来我们是都要命丧在这妇人之手啊!”

王允使用的连环计,应该是棋高一筹。但是董卓的团队里面,难道就没有人看出来怎么回事吗?董卓身边难道就没有明白人吗?应该说在一开始貂蝉进入董卓与吕布之间的时候,还没有人察觉。但是当因为貂蝉而引发董卓与吕布冲突的时候,董卓的重要谋臣李儒是看出苗头不对。那董卓小病的时候,吕布到内堂看望。结果被董卓发现,吕布不错眼珠的看貂蝉,其实当时就引发董卓的强烈反感。董卓甚至是禁止吕布日后入堂,那就意味着吕布与董卓的关系已经走向破裂。但是幸好李儒及时发现,所以建议董卓化解矛盾。董卓当时也采纳李儒的建议。首先董卓是婉转的向吕布致歉,说自己是因为得病当中情绪不稳。并在随后送给吕布黄金等礼物,来修补与吕布之间的关系。应该说李儒在那次就跟董卓讲说事情的重要性与严重性。就是李儒是提醒董卓要以天下为重,并且吕布是一员猛将,这是董卓争夺天下的有力支撑。可不要因小失大,从董卓这里就把吕布逼得谋反。

当然董卓第一次对吕布发怒是因为吕布多看几眼貂蝉,而这一次在凤仪亭董卓是撞见吕布与貂蝉在那里纠缠。董卓是把上次就强忍的怒火和现在的情绪反应一起爆发。董卓当时是什么都不顾,拿起画戟就往吕布身上扔。幸好吕布跑得快,否则董卓真要和吕布厮打起来,那刀枪无眼,谁把谁伤了都不合适。这一次李儒又是及时发现问题,并且是立即提出解决方案。要是董卓真的采纳李儒的建议,把貂蝉顺势赏赐给吕布。那么连环计至此,就被破解。所以李儒还是很厉害的,作为谋臣李儒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但李儒作为谋臣,也只能是提出建议而已。董卓作为团队领袖,最终是否采纳李儒的建议可就很难说了。董卓与吕布是当事者迷,李儒是置身事外,旁观者清。李儒早就劝说董卓,不要因小失大。现在一看董卓与吕布为了貂蝉一个女子是当场动手,李儒要控制事态发展,不能让事情继续恶化下去。这哪还没到哪呢,董卓和吕布先打起来了。那还争夺什么天下呀!董卓是团队领袖,吕布是核心团队成员,这两个人应该是相互支持、相互信任、亲如一家才是。那怎么解决这场矛盾冲突呢?李儒的方案是让董卓把貂蝉送给吕布。这是不是像后面貂蝉所说,李儒跟吕布是一伙。一个追求董卓的爱姬,一个建议干脆把貂蝉送吕布。这哥俩是一起琢磨董卓吗?李儒实际上是站在董卓团队的立场来思考建议。现在董卓与吕布都是站在个人利益得失的角度来看待事情。视角不同、立场不同,必然导致感受不同。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立场差别,恐怕才是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的意义所在。李儒是认为董卓作为团队领袖,要能够以更大的利益——以天下霸权为目标。所以用天下的利益来衡量,貂蝉不过是一名有些姿色的女子而已。为了一个貂蝉,使得团队领袖与重要核心团队成员之间决裂,是完全没有必要。当然李儒之所以能够如此冷静理性的看待纷争,与李儒对貂蝉没有任何感情纠葛有很大的关系。现在董卓与吕布是都对貂蝉深度迷恋,而无法自拔。董卓、吕布都已经感情用事,这是最要命的地方。那么李儒这个明白人提出的建议,董卓其实也没有当做耳旁风。董卓是很慎重的考虑李儒的建议。吕布不是想要貂蝉吗?那就干脆把貂蝉赏给吕布不就行了嘛。那吕布如果得到貂蝉,日后肯定会对董卓效犬马之劳。所以现在事情发展的关键,已经不在吕布,而是到董卓的手中。董卓接下来的决策方向,对貂蝉去留的决定,将使得他与吕布的关系出现不可逆转的突破。同时也使得董卓团队的日后发展,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董卓应该不是个糊涂人,那李儒的建议,可以说董卓也是听明白了。但为什么董卓最后还是要把貂蝉抓在手中,不肯赏赐给吕布呢?貂蝉是经过三个动作,通过前期铺垫与当场逼迫,使得董卓入局。貂蝉首先是来到董卓的身边,就对董卓百依百顺。并且貂蝉在董卓小病期间,尽心竭力、曲意逢迎。这就使得貂蝉与董卓产生了感情基础,使得貂蝉在董卓的心中有一席之地。貂蝉对董卓而言,不是一个玩物,这才是非常关键的一点。貂蝉在董卓心中的位置,迫使董卓不能把貂蝉随意丢弃、拱手相让。并且貂蝉第二步就是表明自己与吕布之间,没有什么感情瓜葛。现在的情况是吕布单相思,甚至发展到趁董卓不在的时候,就来找貂蝉调戏。而貂蝉对吕布是没有感觉,貂蝉对董卓是以身相许。所以貂蝉对吕布的反应,是誓死也不从。这就表达了貂蝉对董卓的忠贞,并且间接提示董卓,吕布是公然挑战董卓的权威。吕布这个人可以说是胆大包天,连董卓的女人都敢动。最后貂蝉必须向董卓当场要结果,就是貂蝉以死相逼。貂蝉对于董卓要把她赏赐吕布的反应,是拔剑自刎。对董卓而言,那还了得。也就是说,如果现在董卓按照李儒的建议,把貂蝉送给吕布。可以预见的结果就是貂蝉自杀,那么最后就是谁也得不到貂蝉。而董卓不但失去美人,并且与吕布的关系也就此无法修复。同时貂蝉要削弱李儒在董卓心中的分量,就是对李儒的建议进行抨击。那貂蝉怎么分化董卓与李儒呢?貂蝉首先把李儒与吕布关系密切,这个要点先讲说出来。也就是质疑李儒的立场有严重倾向性。在貂蝉看来,李儒对这件事情的立场不是中立,而是站在吕布那边对董卓下手。接下来貂蝉就用事实来证明,李儒倾向吕布、设计董卓。就是李儒建议董卓把貂蝉送给吕布,那是只考虑吕布的利益,而不顾及董卓作为太师的脸面与貂蝉誓死不从的性命。要是按照李儒的安排,貂蝉寻死怎么办?那董卓的爱姬因为吕布喜欢,因为吕布调戏就送给吕布。那董卓成什么人啦?所以貂蝉这一步,可以说是连李儒都给算进去。当董卓听完貂蝉的诉说,再思索一下李儒的主意,就对李儒有看法。所以转过天来,当李儒兴高采烈的以为解决团队矛盾的时候,才发现董卓团队是在劫难逃。李儒听到董卓不愿意把貂蝉赏给吕布之后,李儒当时就知道董卓这么做,吕布肯定会反抗。那么吕布跟董卓干起来,最后他们这些人是谁都活不了。董卓一派势力是行将土崩瓦解。所以谋臣其实有时候也是很无奈,明明知道大难临头,却无法挽回败局。

那董卓为什么没有听从李儒的建议,把貂蝉送给吕布呢?董卓对貂蝉是英雄难过美人关。董卓这个人不仅有残暴的特性,并且过于重色,是难成大事。一到温柔之乡,就是心猿意马。欲望与情感是困扰很多人的两个本性因素。我们说要一生修己,就是要把自己的本性特征看透。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世界、放眼未来。董卓在貂蝉的问题上是私心过重,而没有把团队组织的未来考虑进去。在董卓的决策权重当中,貂蝉已经超过吕布。但是在对外的团队竞争当中,貂蝉对董卓团队的积极意义有限,而吕布对董卓团队的支撑作用重大。董卓这次的决策性失误,亲近貂蝉、放弃吕布的做法,必然会在日后产生严重后果。但是董卓现在有些忘乎所以,这跟董卓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很大的关系。在董卓没有完成皇位废立,自己在朝野当中的地位没有巩固的时候,董卓虽然也是残暴傲慢,但还是有所收敛。对人才比较重视,不会因小失大。会更多的听从重要谋臣李儒的建议,那个时候的董卓还算是有团队领袖的风范。但是当董卓已经完成第一阶段的人生规划,朝廷上下也都有过强烈反弹,但他董卓还是毫发无伤的时候,董卓自然而然就有些狂妄的资本。董卓是认为自己现在已经位极人臣、权倾朝野,所以人才的重要性在董卓心中的分量开始下降,趁机享乐的观念开始主导。董卓不仅是得意忘形,并且开始不重视自己的核心团队。这正是坚固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瓦解。能击败董卓的不是外面强敌入侵,而是近在身边的温柔之乡。董卓其实是犯了常人之过,只不过董卓这个错误的代价恐怕是性命攸关。就是人们通常在奋力拼搏的时候,还是能够礼贤下士、海纳百川。但一旦得势之后,就往往固步自封、独断专行。可以说,王允对董卓实施的美人计正是时候。如果过早,董卓重视团队建设,真没准就把貂蝉送吕布了。但现在董卓是目中无人、狂妄自大。所以现在的董卓是看重享受,并且警觉性开始下降,听不进去其他意见。李儒的建议对董卓而言,已经是忠言逆耳。要是在以前,董卓就算不太愿意,但是回头自己仔细想想,通常也会尊重李儒的意见。但现在董卓对貂蝉是偏听偏信,对李儒是充耳不闻。董卓至此,其实也是至极而衰。董卓已经达到他人生的巅峰,接下来恐怕势衰的过程将会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犹如一场暴风疾雨席卷而来。

董卓即日下令去郿坞,百官都来送别。那貂蝉在车上远远看到吕布在人群当中,正在眼望车中。貂蝉就虚掩其面,如痛哭之状。貂蝉的车辆已经慢慢走运,吕布站在土坡之上,面对车后的尘埃叹息痛恨。正在此时,突然背后有人问道,“温侯怎么不跟太师一起走,在这里遥望、叹息什么呢?”吕布回头一看,原来正是司徒王允。吕布赶紧施礼,王允接着说,“我这几天身体不好,得了场小病,在家里面呆着没出来。这段时间咱们是没机会见面。今天董太师回郿坞,我是没办法了。就算是有病,也得硬撑着过来送别。没想到正好遇到将军。所以这才问将军怎么唉声叹气呢?”吕布答道,“还不是因为你闺女貂蝉!”王允是故作惊讶,就问,“这么长时间都没到将军那里吗?”吕布很郁闷的说道,“让老贼董卓给弄走了。”王允是假装大吃一惊,说道,“不会这样吧?”吕布这才把貂蝉进到董卓府中的前前后后,跟王允细说一番。王允听罢是顿足捶胸,在那里半天没说出话来。沉默良久,王允才说,“没想到董太师怎么这么办事。这和禽兽有什么分别啊!”王允随后是拉住吕布的手说道,“来来来,到我哪再说。”吕布是跟随王允回家。来到王允的后堂,进入密室当中,王允设酒款待吕布。吕布又将凤仪亭的事情诉说一番。王允就说,“董太师****我的女儿,抢夺将军的妻子。咱们俩这不成了大家的笑柄,为天下人所耻笑吗?!我王允是年迈无能,忍下这口气也就算了。可惜将军是当今盖世英雄,怎么能够受此侮辱呢?”吕布听完王允的这几句,是直气得怒发冲冠、拍案大叫。王允急忙说道,“瞧我这话说的,将军息怒啊!”吕布说道,“我势必要杀老贼董卓,以雪耻辱。”王允听罢是上步掩住吕布的嘴,说道,“将军可别这么讲,恐怕把我也给捎里面。”吕布看王允一眼,说道,“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怎么能久居人下呢?”王允就说,“以将军之才,肯定不是董太师可以限制住。”吕布接着说,“我想要杀了老贼董卓,可是担心有父子之情,恐怕让他人在背后议论。”王允面带微笑说道,“将军姓吕,太师姓董。凤仪亭掷戟之时,还有父子之情存在吗?”吕布听完是心头一震,说道,“要不是司徒点拨,我这才如梦方醒。”王允看到吕布是心意已决,便说,“将军要是匡扶汉室,那可是大大的忠臣啊!日后可是青史留名、流芳百世。将军要是跟随董卓,那不但是乱臣贼子、助纣为虐,更是载入史册、遗臭万年。”吕布听完王允的话,是当场下拜,说道,“为了国家社稷,我吕布是万死不辞。司徒大人不必担心。”王允就说,“这个事情要是没成,可是有杀身的大祸啊!”吕布随即拔出佩刀,是挥刀刺破手臂以血发誓。王允当场跪谢吕布,说道,“汉室当兴,都是将军所赐。但千万不可泄露。临近时机有办法的时候,咱们再联络。”吕布是许诺而去。王允随后请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商议。士孙瑞就说,“现在董卓是小病刚好,可以派一位能言善辩之士,到郿坞请董卓上朝议事。一面以天子密诏交给吕布,让吕布带甲兵在朝门之内埋伏。等董卓来到之后再诛杀,这可说是上策吧?”黄琬就问,“让谁去呢?”士孙瑞就说,“吕布的老乡骑都尉李肃可以。那董卓没有升迁李肃的官职,李肃必定怀恨在心。并且要是李肃去找董卓,董卓也不会起疑心。”王允同意这个做法,就找来吕布商议具体细节。吕布就说,“那个李肃,就是他当初劝我刺杀丁原、投奔董卓。现在这小子要是不去,我就把他给宰了。”随后吕布派人暗中找来李肃。一见李肃到来,吕布就说,“你这个家伙,当初你劝我杀丁原投董卓,你现在看看董卓什么人啊!这个董卓是上欺天子、下虐生灵,恶贯满盈、人神共愤。现在给你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你可以传天子的诏书到郿坞宣董卓入朝。我们这边设下伏兵诛杀董卓。这样大家匡扶汉室、共作忠臣。你是意下如何啊?”李肃马上就说,“我是早就想要铲除老贼董卓,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同心协力的帮手。现在将军要是做这事,那真是天赐良机。我李肃哪敢有什么二心啊!”随后李肃是折箭为誓。王允随后便说,“李肃将军要是能够完成使命,那将来何患高官显贵。”

王允成功实施美人计,把貂蝉置于董卓与吕布之间。貂蝉运用情感、美貌、才华、智慧,释放反间计,分裂吕布与董卓。最后王允才出面定局,祭出杀手锏,要用借刀杀人的计策来解决董卓。在王允的整体连环计当中,开始与结束都需要王允自己来处理。中间是依靠貂蝉的才智来实施反间计的全部过程。连环计是一个计策释放之后,紧跟着另一个计策。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前一个计策成功之后,成为下一个计策的登场条件与策略延续。连环计就好似一气呵成,每个计策都是过程当中一个组成部分,都是事情不断发展的不同阶段。只不过事情的发展过程与方向、结果都是通过精心设计,而不完全是顺其自然。王允连环计的目标是诛杀董卓、为国除害。但是董卓的势力强大,在朝廷当中拥有权势。并且前面有多次行刺,就使得董卓早已加强防范。所以无论是王允的个人能力,还是王允的实力都没法直接与董卓对决,更不用说要刺杀啦!因此王允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个帮助王允诛杀董卓的最佳人选就是吕布。要借刀杀人就是通过吕布之手,完成刺杀董卓的任务。那么接下来吕布为什么要帮助王允刺杀董卓呢?这就需要制造出来吕布与董卓之间的强烈不满,并破坏他们之间的彼此信任。也就是要策反吕布,实施反间计。再往下推演,谁来执行反间计呢?就让貂蝉出场,通过美人计来迷惑董卓与吕布。所以计策的推导过程,既可以是从正向开始推至结束,也可以实施逆向工程,从目标反推回起点。无论正向还是反向的推导过程,其实都是对事物的思考路径,都是逻辑结构的形象化。其中的关键是要对目标进行详细描述,并且清楚现在处于事件当中哪个位置。接下来才是怎么达到目标的路径选择。计策跟武术一样,要有起式与收式。并且要求中间过程,连贯而没有多余动作。我们通常喜欢用行云流水来诠释这种境界。起式是所有动作开始的那一点,起式包含蓄力的过程与发力的瞬间。而收式是一整套动作的完结,收式也叫做定式。就是前面所有的动作到此为止,要让时间就此停顿,要让行为到此止步。要把力量通过释放的过程,到此收敛。起式的静中有动,由静入动。收式是由动入静,万籁俱寂。起式充满能量,收式蕴含归宿。现在连环计经历王允把貂蝉一女二嫁的过程,使美人计迷倒众生。将貂蝉横在董卓与吕布之间,这就为貂蝉施展反间计提供舞台。而貂蝉不负众望、不辱使命,成功制造出来董卓与吕布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与怨恨。为接下来借刀杀人提供条件。

现在王允必须要亲自出面来收官定局。那么最后王允怎么做呢?首先王允要先测试一下貂蝉那边的反间计进展到什么程度。因为自从貂蝉到了董卓身边之后,王允就很难有机会再去接近。而貂蝉自己到董卓的府上,更是难以向王允传递信息。并且貂蝉在董卓与吕布之间的各种动作,也只有董卓与吕布两人最清楚。至多事后李儒一知半解,其他人是根本不知道正在发生什么。所以王允这次参与百官送别董卓,发现吕布没有跟随董卓一起走。王允就知道,这其中肯定有蹊跷之处。说明董卓与吕布的关系,似乎已经出现表面化的破裂。但王允当时还不敢肯定,到底董卓与吕布的关系,现在是亲如一家,还是仇深似海。所以王允就以吕布为什么不跟随董卓一起走为题,开始试探性的发问。接下来吕布一看是王允,就打开话匣子,把前面跟董卓的种种事情是逐一道出。吕布是没拿王允当外人,这下正好让王允了解貂蝉反间计的进展情况,让王允是及时跟上发展进度。而王允听罢吕布的叙述,王允做了三个步骤是把吕布带到诛杀董卓的地步。首先王允听罢是顿足捶胸,在那里半天没说出话来。接下来王允在沉默良久之后才说,董卓跟禽兽没有分别。这实际上是在为事件定性。也就是说,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在董卓,并且董卓的品性是非常成问题。当王允说董卓是禽兽的时候,也就是为吕布反董卓埋下伏笔。那董卓已经是禽兽啦!你吕布还拜禽兽为义父吗?那你吕布不就是禽兽的儿子,也是禽兽一个吗?王允已经从吕布的叙述当中发现吕布与董卓的矛盾,并且听出来吕布对董卓的不满与敌视。那么既然通过貂蝉的具体操作,已经在吕布的心中播下仇恨的种子。王允就要借此机会,煽风点火、浇水施肥,让吕布那心中的情感转化成为实际的行动。让仇恨的种子,演变成刺杀的计划。所以为了继续有效推动吕布下定决心,王允就邀请吕布到王允的家中。这就是第二步,控制外在环境因素,现在就实施借刀杀人的计策。王允要通过吕布来刺杀董卓,那就意味着王允要对吕布采取一些动作,而这些动作要不为他人所知,那就要到一处不会走漏消息的地点。所以王允是先把吕布带回家中,并在家中后堂的密室当中设宴款待吕布。那么地点没有问题之后,第三步王允就要施展借刀杀人的计策了。因为前期貂蝉的设局与铺垫,现在吕布与董卓之间已经出现相当严重的冲突。吕布与董卓已经不是情同父子、铁板一块,而是不但关系破裂,并且还在走向恶化。在这种情况下,王允就可以直接挑拨吕布与董卓的关系。如果没有前面的美人计与反间计,那么董卓器重吕布,吕布效忠董卓。王允如果在吕布面前对董卓略有微词,恐怕吕布当场就会宰了王允。但是现在吕布对董卓怀恨在心,董卓对吕布大打出手。这就提供了可以展开计谋的空间。但是即便如此,王允也不能直接劝说吕布刺杀董卓。王允还要看一看吕布对董卓到底憎恨到什么程度。虽然现在吕布与董卓关系破裂,但吕布是对董卓小有抱怨,愿意忍气吞声。还是吕布已动杀心,要与董卓决裂。吕布心中的底牌到底是什么,王允是先要摸清楚。那王允怎么做呢?王允使用一个最古老的方法,就是激将法。

首先在密室之中,王允表明与吕布相同立场。就是董卓****了王允的女儿,并且霸占了吕布的妻子。也就是说,董卓霸占貂蝉是同时得罪王允与吕布两个人。王允与吕布有一个共同的敌人,他们俩是同仇敌忾的战友。并且王允前面还有把貂蝉许配给吕布,所以应该说王允跟吕布也算是姻亲。王允可以说是吕布的岳父,吕布可以说是王允的女婿。因为这一层关系存在,所以吕布才没有把王允当外人,是跟王允讲述他和董卓之间的事情。吕布没有对王允起疑心,并且认为现在只有司徒王允是最理解自己的处境,最同情自己的遭遇。本来王允把貂蝉许配给吕布,没想到被董卓半路给抢走。这种事情发生在吕布的身上,吕布又能跟谁去诉苦呢?这话要是传出来,吕布岂不成为天下笑柄。所以王允知道吕布的苦衷,才在表明彼此共同立场之后,接着往下说王允与吕布之间的差别。女儿被奸污与妻子被抢夺,是奇耻大辱。但是王允已经年迈,岁数大了,王允对董卓是无能为力。也就是说,就算这个事情传出去,大家对王允也是同情与怜悯。年迈的老父亲保护不了自己的女儿,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但是吕布就不一样。王允的连环计到此,就制造出来董卓对吕布有夺妻之恨。那吕布受得了吗?吕布跟王允不一样,吕布不但有年龄优势,并且吕布武艺高强是盖世英雄。所以吕布的名声与能力反倒使得吕布无路可退。那董卓抢夺吕布的妻子,吕布连个屁都不敢放,还觍着脸管董卓叫义父。那吕布在天下英雄面前是真的抬不起头来。自己的妻子让人家抢走,还给人家当儿子。这活着还有什么劲呢?所以王允这样当着吕布的面,把话一挑明。吕布是羞辱加上愤怒,结果一下子就被激怒。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是不共戴天的仇恨。作为任何一位男性,都肯定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而不会就此无动于衷。所以当王允发现吕布被激怒之后,王允是赶紧道歉,这是在等吕布自己说出来要杀董卓。因为如果吕布自己不说,而王允提出来要吕布杀董卓,那吕布可能当时就明白王允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动机。借刀杀人计策的关键是要一个人自己产生杀心,自己产生动机,而不能是受到外在言语指挥。现在是要吕布自己想去做,而不能是王允告诉吕布,你干脆把董卓杀了算了。那后面吕布自己说出来要宰了董卓之后,王允还要以退为进。就是劝说吕布,可不要把他王允连累进去。其实王允这样讲,不但是试探一下吕布的决心,并且是摆脱借刀杀人的嫌疑。事已至此,董卓前面对待吕布的种种行为变成积累的薪柴,而王允此刻的激将法就好比一颗小小的火星。结果那复仇的熊熊烈火,就在吕布的心中蔓延开来。

但吕布心中对刺杀董卓还是有些顾虑。而吕布顾虑的倒不是与董卓的父子情意或是名分,吕布担心的是自己诛杀董卓之后的长期影响。吕布的顾虑不是无缘无故。因为前面吕布已经杀了一位义父丁原,现在再次斩杀义父董卓,那么人们会怎么看待他吕布的行为呢?当然我们再深入一个层次来分析就会发现,吕布其实真正担心的是自己日后的权势基础。当年吕布投身在丁原门下是因为暂时没有更好的机遇。而当李肃来说服吕布的时候,吕布是因为利益得失、荣华富贵才杀丁原、投靠董卓。可以说董卓是吕布现在的权势基础,而董卓目前已经完成皇位废立,并且董卓自己也已当上相国的位置。根据董卓的发展趋势,那么日后董卓再除掉献帝刘协,自己谋朝篡位应该是可以预见的未来。那个时候吕布作为董卓的义子,当然也就是裂土封侯的帝王将相。而这一步能够实现的前提条件是吕布与董卓的关系亲密、情同父子。但现在貂蝉的出现,完全改变了董卓与吕布之间的关系。因为对貂蝉的争夺,可以说董卓与吕布由亲如一家,已经逐渐演变成为势同水火。那么随着董卓日后谋朝篡位的临近,吕布原来的权势期望可能就会落空。问题在于吕布之所以有现在的地位,跟董卓的提拔是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现在铲除董卓,那么他吕布日后又要依靠什么呢?这恐怕才是吕布真正担心的事情。吕布先前因为与貂蝉的感情纠葛跟董卓反目,又因为司徒王允的激将法情绪激动。但毕竟是要吕布去做实际的事情,所以吕布还是能够很快冷静下来,考虑实际利益得失。因此王允要在激将法之后,给吕布一个充分的行动理由。一则是要打消吕布心中的顾虑与彻底斩断吕布与董卓之间的情感纽带,再则是要提供关于吕布日后发展的事业展望。王允必然要提供给吕布一份可以替代董卓的依靠,就像当初李肃策反吕布斩杀丁原、投奔董卓一样。要给吕布一个简单的选择,并且给吕布一个唾手可得的依托。李肃当初能够策反吕布,就是提供给吕布一个无缝连接的解决方案。当时吕布杀了丁原之后,到董卓那里就可以得到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