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吕布来到王允家中之前,王允是准备了三个动作。首先王允算准吕布一定会来王允府上当面答谢,所以王允提前准备好酒食等待吕布的到来。其次是当吕布来到王允府上的时候,王允没有说是在家里面等待,而是王允亲自出府迎接吕布。其三就是王允直接把吕布领进后堂。提前准备好饭食,就会使饮酒吃饭时候的气氛保持在一个可控的程度上。不会有被突然袭击,仓促准备的感觉。那精心布置与仓皇应战是不可同日而语。而王允亲自出迎,就表现王允对吕布很看重。这个动作虽小,但为后面两人深入交谈进行铺垫。而王允把吕布领进后堂,就表明王允没有把吕布当外人。这是进一步加深人际关系的一种暗示,就是通过地点信息来在对方潜意识当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当然吕布、王允到后堂坐下之后,吕布就要探明王允送重礼的意图到底是什么。其实这才是吕布来到王允府上的真正目的。吕布要看看王允到底为什么送给自己这么贵重的礼物,王允想从吕布这里得到什么呢?吕布要衡量一下,自己是否需要为王允做一些什么,来回报王允的好意。吕布首先是通过身份地位的分析来试探王允。吕布看似在阐述事实,说自己只是董丞相府上一员大将,司徒大人是朝中重臣,应该是吕布给王允送礼才对。那王允给吕布金冠,吕布就说自己不知道怎么答谢,其实也是实情。吕布这是很婉转的表达出自己的困惑,吕布是想听一听王允的解释。王允到底想干嘛?其实王允知道吕布肯定心中有疑惑。王允、吕布两人就官职来讲可以说是地位悬殊。但现在是董卓专权,吕布是董卓眼前的红人。王允巴结吕布,就是在间接靠近董卓,但王允不能那么直接就说出来这层含义。王允只好说送金冠给吕布,不是因为吕布的官职,而是因为吕布的才能。王允这是敬佩吕布是当世英雄,想要和吕布结交。这个解释对吕布来讲,就比较受用。那吕布武艺超群是有目共睹。王允爱惜英雄,愿意与吕布这样的当世豪杰结交,倒是可以理解。王允打消吕布的疑虑之后,两个人就当作朋友在喝酒吃饭。
王允感到当时的氛围差不多了,就让貂蝉出场。王允首先是观察吕布见到貂蝉的反应。当发现吕布一见貂蝉就直眼的情况下,王允就知道可以继续向前推进。王允将貂蝉与吕布连接在一起,是通过姻亲的方式。首先王允跟吕布介绍貂蝉的身份是自己女儿。其实事情发展到这里,从吕布的角度来看,前前后后是合情合理,前因后果是一目了然。对吕布来讲,王允为什么送自己金冠?那是王允看好自己的日后发展。王允认为吕布是一位盖世英雄,所以王允把自己女儿都许配给吕布,就是日后依仗吕布的一种方式。所以对吕布来说,王允是早就有意要把女儿嫁给他。但是恐怕吕布不愿意,这才先送礼物,后带入府宅后堂饮酒,再派女儿出来与吕布见面。至少到目前为止,吕布认为王允与自己的关系是层层递进,并最终通过结亲的方式来巩固。王允的动机是为了日后能有个依靠,行动是先送礼、后嫁女。应该说,王允现在的所作所为,都有合理的解释。尤其最后是因为看好吕布而嫁女,那前面送金冠就没有什么可疑地方。因为送重礼的行为不是问题,那个后面的动机才是一定要想方设法搞得清清楚楚。现在可以说王允的动机已经摆在吕布的面前,就是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吕布。吕布本身对貂蝉就很来电,那吕布当然是乐意这门婚事。对王允来说,吕布见到貂蝉之后的垂涎欲滴与答应婚事之后,最后一个动作就是今天怎么收场。王允能说今天就让吕布顺势把貂蝉带走吗?那后面怎么再把貂蝉献给董卓呢?所以貂蝉肯定不能让吕布今天就领走。那么既然答应把貂蝉许配给吕布,今天晚上能让貂蝉和吕布就入洞房吗?也不行。王允是要让吕布处于一种饥渴状态,这样才能够使吕布处于求而不得、日思夜想之中。如此一来吕布才会对董卓得到貂蝉而怒不可遏。吕布与董卓的潜在冲突就在此埋下,只待日后逐渐发展、恶化,是开花结果。那么当天晚上,既不能让吕布把貂蝉领走,也不能留吕布在此过夜,王允就要找个理由把吕布先打发走。那就是选个良辰吉日嫁女,这是到哪里都说得过去的理由。女儿的终身大事,总要挑一个好日子吧!吕布对王允的这个要求,也是非常认同。王允又接着说担心董卓猜疑,就不留吕布在此过夜。其实这个借口是有些牵强,同时也是在吕布与董卓之间制造裂痕。但对吕布来说,貂蝉是到手的鸭子,跑不了。人家王司徒要把女儿嫁给自己,说是要挑一个好日子。这可不是过分要求,大不了就等几天嘛。吕布这点克制力,还是有的。就算吕布现在对貂蝉是一千个满意、一万个想要,吕布也不能说今天晚上就硬把貂蝉抢走。吕布是认为貂蝉志在必得,所以才会安然离去。
当然王允是在使用计谋,王允不是要真把貂蝉嫁给吕布。那么当晚送走吕布之后,王允转过天来就找董卓。但这次是要找个吕布没在董卓身边的时候,王允是单独要请董卓去他家里吃饭。那董卓一听王允邀请,也是同意。其实董卓也很清楚自己的权势是怎么来的,也知道有很多人是心中不服。那么这个时候司徒王允主动接近,董卓也就趁机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董卓是把持朝廷,但是董卓不能说把朝廷里面所有的大臣都给宰了。董卓现在也是希望能够得到更多势力的认同与接纳。所以司徒王允主动邀请去他家里吃饭,说明一种行为的出现,这是朝廷重臣的示好姿态。董卓当然是希望这类行为日后越来越多,因此董卓就不能拒绝邀请。但董卓还是早有防备,就是带着甲士一同进入王允的府宅。那也就是说,如果王允是真心请客吃饭,大家交个朋友,那自然是无话可说。要是王允想摆鸿门宴,那董卓可能当场就命甲士把王允给解决了。董卓是有两手准备,先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是进可攻、退可守。
王允与董卓接触也是三个动作消除董卓的戒备。首先是王允盛情邀请。即使到王允家中,王允还以朝服来迎接董卓,这就体现出王允对董卓的尊重。其次是王允在家中精心布置,烘托气氛。其三就是王允向董卓表达衷心。王允是看出来董卓废立皇位之后,有自己谋朝篡位的打算。而王允就投其所好,给董卓一个实现夙愿的理由。那就是王允跟董卓说,他自幼会看天象。他是夜观天象,发现汉室气数已尽。这就说明汉室消亡是天意所在,不是他董卓蓄意破坏。也就是说,是汉室自身有问题,而不是他董卓有野心。接下来王允再进一步强化这个概念,就说董卓取而代之是顺天应人。那是有道伐无道,无德让有德。所以王允是说到董卓心里面去了。董卓听王允这么讲说自己,把自己和古代先皇相提并论。那董卓是听得心花怒放。所以董卓才不再故意遮掩,说要是自己是天命所归,那王允是大大的有功。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可以说王允的行为,在董卓看来是明显的要依附在他董卓麾下。并且王允是看出来日后董卓要称帝的野心,但王允不但不反对,并且是现在主动靠近。那就说明,王允是想在日后董卓的朝代里面再混个达官显贵。而对董卓来讲,多一分支持就少一分反抗,多一分亲密就少一分疏远。那日后董卓要是谋朝篡位,肯定需要一些朝中重臣的拥护。那用武力威胁,就不如现在王允的主动示好。在董卓看来,王允是看清形势、弃暗投明。那么董卓就暗示王允,日后自己登基之后,王允就是董卓的核心团队一员。
到这个时候,董卓是对王允没有什么戒备。王允就把董卓引到后堂,再推出貂蝉。但是此时王允跟董卓介绍貂蝉时的身份就变了。就不是像跟吕布所说的女儿,而是王允府上一名歌伎。这个身份的差异,当然含义也就有很大不同。在董卓看来,王允这是在向自己献媚。王允又是请客吃饭,又是巴结奉承,最后还把一名姿色才艺俱佳、年轻貌美的歌伎送给董卓。那王允就是在拉近与董卓的关系。而对董卓而言,王允府上的歌伎送给自己,其实也算不上什么。这只是说明王允想要讨好董卓而已。那么如果王允跟董卓说,貂蝉是自己的女儿要献给董卓,那分量可就不一样了。那董卓恐怕就要想一想,董卓收不收貂蝉,可就不一定。同一个貂蝉,不同的身份就代表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分量。王允对吕布介绍貂蝉,就把貂蝉的身份提高,那是加大对吕布影响的权重。女儿就是亲生骨肉,歌伎就是可有可无。王允对董卓介绍貂蝉,就把貂蝉的身份降低,那是减轻董卓接受的难度。王允是当朝司徒,王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吕布,这本身就使得吕布不仅是得到美女,并且还有一位朝廷重臣的联姻。那就是日后的一份政治资本。而王允把府上一名歌伎献给董卓,那是讨好董卓的献媚行为。王允是借此机会巴结董卓,希望日后在董卓那里得到好处。身份地位的高低,就造成权衡轻重的差异。为什么王允对吕布,就把貂蝉的身份抬高?而王允对董卓,就把貂蝉的身份降低呢?首先王允在朝廷当中的地位,是在吕布之上,在董卓之下。这样一个局势当中,王允把女儿许给吕布,那是抬高吕布的身价,加重吕布失去貂蝉之后的心理落差。而王允把歌伎献给董卓,那是减轻董卓的戒心。董卓身为西凉势力的团队领袖,现在又把持朝政。其实董卓的身边是不缺少美女。也许貂蝉是才貌出众,但是在董卓的后宫佳丽当中,也是会被淡化抵消。所以王允要是提高貂蝉的身份,而董卓心中略有迟疑、暂不接收,再加上后面吕布急于迎亲。那王允的计策恐怕就要砸锅。那弄不好是真把貂蝉嫁给吕布,结果貂蝉就起不到离间董卓、吕布的作用。王允送一顶金冠给吕布,吕布都要想一想。王允把自己的女儿献给董卓,那董卓可不是头脑简单的人物。王允是淡化送貂蝉给董卓的重要性,使得貂蝉尽快安插在董卓的身边。为下一步反间计的实现,加快进程。
王允一位文人,貂蝉一名女子,他们两个人为什么要付出那么多代价来诛杀董卓呢?因为在他们两人的心中都有一颗公心。当然王允是更加偏向天下苍生,而貂蝉是更加偏向知恩图报。公正不是用嘴说说就可以的。公正不是权术。公正不是收买人心的手段,公正是发自内心的信念。王允、貂蝉行为背后的思想是很简单的一句话,叫做“替天行道”。替天行道的含义就是,此时此刻我们在这里看到一些为非作歹的行为,我们就要代替上天在这里做一些事情,使得正义得到伸张。当然“替天行道”这个概念本身是非常好的一个理想,但是因为这个概念有对行动的推动作用,因此就导致另外一种我们不期望出现的情况产生,就是公报私仇。从个人恩怨的情感角度开始展开一系列的动作,并最终以替天行道作为一切的理论支点。爱与恨的力量都是非常强大的情感,其能量之大足以改变我们心中的决策权重,淡化我们的理性思考。所以当我们下定决心要去有所作为的时候,要问一问自己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就是我们是为了报一己之私怨,还是追求公正的理念。行为背后的动机,在人们的心中实际上只是一句话而已。私人恩怨与替天行道之间的距离是天壤之别。王允、貂蝉现在要铲除董卓的做法,不是要报他们的个人恩仇。他们采取行动的背后,是为了国家社稷,是为了天下苍生。为公还是为私,只是一念之差。但后来引导事物发展的方向,将会是渐行渐远。为私的继续发展,必然以个人恩怨得失当作行为评价的标准。那么最终就使用计谋与手段的目的,是达到个人的报仇雪恨,而不一定是实现天下为公。那么动机的不同,将导致方式方法与手段措施的差异,并最终由情感的爱恨情仇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立公心的后续发展,将迫使人们面对行为抉择。就是人们会在一些关键节点扪心自问,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追求公正,还是报一己私怨。这个问题的出现与后续寻找答案的过程,将引导人们沿着正道一路前行。最终是实现替天行道的目标,聚集浩然正气于一身、修成正果。
当有时候人们以替天行道、寻找公正为出发点,但是其中参杂个人情感因素的时候,就产生一种非常危险的思维倾向,就是除恶即为扬善。是不是这就意味着每铲除一个坏人,就使得这个世界变得好一点点。也许不是整个世界好很多,也不是某一个地方大幅改善,而只是好一点点。这种思维方式的继续延伸,除了回归正道之外,就产生一条歧路。就是不依靠社会治理系统,而依靠个人力量来执行审判与惩处。社会治理系统也许缓慢推进,但那样处理是为了通过程序公正,来实现最终结果公正。偏离正道的可怕之处,在于歧路之上还有歧路。沿此前行是求出无期、难以解脱。私人恩怨最终的结果是报恩或是报仇。而涉及到报仇这个情感因素推动的行为模式,就没有对错是非可言,只有目的达成与不择手段。而报仇通常是以自身的评价标准来决定给予对方的惩罚措施。而公正同样也是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结果,但公正与私人恩怨的评价标准,其实才是为公为私的重要区别所在。公正将迫使我们思考行为与动机,研判赏罚的标准与措施。公正的根本是理性,恩怨的根本是****。为公也罢、为私也罢,行为与结果之间的逻辑结构是我们都将难以逃避的因果关系。我们无法强迫所有的人都以公心来对待私仇,但是每一个人都将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结果。那个最终天道循环的赏罚,是我们自作自受的归宿。修成正果还是同归于尽,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自己思考与决定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一生的路要走。要让自己尽可能在正道当中,让浩然正气长存于心。让自己感受那与天地同在,让自己明了那天地未成之先的道之深意。
转过天来,吕布就在董卓府中四处打听,关于要把貂蝉许配给他的消息是一丁点都没有。吕布就到堂中,询问服侍董卓的侍妾。那侍妾就跟吕布讲,说是昨天夜里太师跟新人共寝,现在还没起呢。吕布听完是勃然大怒,就悄悄进入董卓的卧室窥探。这时刚巧遇到貂蝉起身在窗下梳头。貂蝉一抬头,忽然看到窗外池塘之中有一人影。此人身材高大,是头戴抒发金冠,正在那里偷看,此人正是吕布。貂蝉察觉吕布在偷窥之后,就故意紧皱双眉,做出忧愁不乐的神态,甚至用绢帕频频擦拭眼泪。吕布在那里窥视貂蝉良久才出去,但没过一会儿就又转身回来。董卓现在已经起床是坐在中堂,见到吕布进来就问,“外面没事吧?”吕布回应道,“没事。”然后吕布就侍立在董卓身旁。董卓吃饭的时候,吕布偷偷向里面观望,只见绣帘内有一女子往来观看,是微露面颊、眉目送情。吕布知道那就是貂蝉,吕布是恍惚间神魂飘荡。董卓看见吕布又是窥看,又是面色异样,董卓心里面就有些猜忌。董卓就对吕布说,“你要是没什么事,就先撤吧。”吕布是很郁闷的离开。自从貂蝉到了董卓身边之后,董卓是为色所迷,整日里就和貂蝉在一起,一个月也不露面,也不出来查问朝廷大事。正赶上董卓得了场小病,貂蝉是衣不解带、日夜伺候。貂蝉对董卓是曲意逢迎,董卓心中是暗自高兴。有一次吕布来给董卓问安,正好遇到董卓在睡觉。貂蝉在床后面探出来身子看到吕布,貂蝉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心,又指了指董卓,随后貂蝉是挥泪不止。吕布看在眼里,是心如刀绞。那貂蝉梨花带雨,只看得吕布心碎。正在这时候董卓刚刚睡醒,董卓朦胧的双眼看到吕布是在那里目不转睛的看着床后。董卓回身一看,貂蝉正站在那里。董卓当时就勃然大怒,斥责吕布道,“你小子胆敢调戏我的爱姬。”随后董卓召唤左右把吕布赶出去,并下令今后不许吕布入堂。吕布是敢怒不敢言,心怀怨恨而去。正好在半道遇到李儒,吕布就把刚才在董卓内室的遭遇跟李儒说了一遍。李儒听罢是急忙来见董卓,李儒跟董卓讲,“太师要是想得到天下,为什么因为一点小事情就责备吕布呢?如果吕布因此变心,那可就大势已去。”董卓一听李儒这么讲,就问,“那怎么办呢?”李儒就说,“回来您再把吕布给找来,赐予一些金帛。然后再加以好言安慰,就没事了。”董卓依计而行。转过天来,董卓派人召唤吕布入堂。吕布来到后,董卓就说,“我那天是正在病中,脾气不好。要是有什么说错话的地方,你可不要当真啊!”随后董卓赏赐吕布黄金十斤、锦缎二十匹。吕布答谢董卓而回。此后虽然吕布在董卓左右,但吕布的心中是时时刻刻都在想念貂蝉。
董卓病好了之后,就入朝议事。吕布持戟跟随董卓,看到董卓与献帝刘协商议事情,吕布就找个机会提戟出内门,上马直接来到相府。吕布系马于府前,提戟入后堂来找貂蝉。貂蝉见到吕布就说,“你到后园凤仪亭等我吧。”吕布是提戟前往凤仪亭,在亭下曲栏边上等了良久,才见貂蝉分花拂柳而来。貂蝉漫步轻盈、娇美欲滴,好似月宫仙子一般。貂蝉一见到吕布是泪如雨下,说道,“我虽然不是王司徒的亲生女儿,但是司徒大人待我犹如己出。自从见到吕将军,就万分期待。能有吕将军相伴,生平足矣。没想到董太师竟然起不良之心,将我淫污。我当时是恨不得一死了之。但因为没有与吕将军见面诀别,这才忍辱偷生。今日相见,我心愿足矣。现在我已经被董太师所污,不能再服侍吕将军。愿死于将军面前,以表此心。”貂蝉说罢是手扶曲栏,便要跳入荷花池中。吕布能看着貂蝉跳河不管吗?吕布是赶忙上前,把貂蝉紧紧抱在怀中。吕布也是声泪俱下说道,“我知道你的心中有我。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知心交谈。”貂蝉用手扯住吕布说道,“只可惜今生不能与君为妻,但愿咱们来世再会。”吕布接着说,“我如果今生不能娶你为妻,那就是妄称英雄。”貂蝉就说,“我现在与董卓在一起,真是度日如年。将军要救我出苦海啊!”吕布说道,“我现在是找个机会跑过来,但恐怕老贼董卓起疑心。必须要赶快回去。”貂蝉低着头,用手揪住吕布的衣角,轻声说道,“将军如此惧怕老贼,我恐怕是没有见天日的时候了。”吕布一听貂蝉这么讲,赶紧站住对貂蝉说,“别担心。让我好好想想办法。”吕布说罢,是提戟就要离去。貂蝉一看吕布要走,就接着说道,“我是在深闺之中听闻将军的大名如雷贯耳。对将军是倾慕已久,早已对将军以身相许。原以为我的意中人是位盖世英雄。我知道有一天他会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出现,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彩祥云来娶我。万万没想到,我没有猜中开始,更没有猜中这结局。”貂蝉说罢是泪如雨下。吕布听到貂蝉的话,是羞愧难当。吕布回身抱住貂蝉,好言安慰。两个人是依依不舍、不忍相离。
再说那边董卓在大殿之上与献帝刘协说一些事情,然后董卓突然回头一看,发现吕布不见了。董卓心中立刻起疑,是赶忙辞别献帝、登车回府。来到府门前,董卓一眼就看见那吕布的宝马良驹。董卓忙问门官,门官就说,“吕温侯到后堂去了。”董卓立即命左右退下,自己一个人是直入后堂。董卓在后堂没找着吕布,然后就呼唤貂蝉,而貂蝉也不见踪影。董卓就知道不对劲,急忙问侍妾。侍妾就说,“貂蝉在后园赏花。”董卓三步并作两步,进到后园正好撞见吕布与貂蝉在凤仪亭下,吕布的方天画戟放在一旁。董卓是怒不可遏,大喝一声。吕布回头一看是董卓来到,也是大惊失色。吕布是转身就跑。董卓上前一把抢过方天画戟,举着画戟冲吕布就来了。吕布在前面跑,董卓在后面追。吕布跑的快,董卓比较胖。没追几步,董卓就气喘吁吁。董卓一看反正也追不上吕布,干脆拿起画戟就朝吕布扔过去。吕布身手敏捷,将飞过来的画戟打翻在地。董卓疾走过来,拾起画戟接着追吕布。而这个时候,吕布早已跑远。董卓是一直冲出园门,正赶上迎面一个人是飞奔而来。那个人走的太快,也来不及收住脚步,结果与董卓撞个满怀,董卓是摔倒在地。
吕布听说董卓把貂蝉接到相府当中,就主动四处打探消息。当吕布发现董卓竟然直接把貂蝉给霸占之后,吕布为什么不上前跟董卓理论呢?董卓这个人比较凶残暴虐,这是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有目共睹的性格特征。并且董卓现在已经废立皇位,解决掉少帝刘辩与何太后。可以说董卓对于排除异己是不择手段,且无所顾忌。董卓连汉朝的皇帝都敢废掉,进而把退位下来的皇帝跟皇太后一起杀死。那董卓还有什么干不出来的事情吗?吕布如果现在直接跟董卓要貂蝉,那就是跟董卓当场翻脸。因为董卓已经在昨晚就把貂蝉给霸占,所以无论现在吕布再说什么,对董卓而言貂蝉已经是他董卓的女人。那么吕布明明知道貂蝉在董卓手中,还要跟董卓索要的结果,恐怕就是惹恼董卓。吕布虽然是一名猛将,但吕布是有勇无谋,缺乏长期战略规划。吕布从刺杀丁原,到向董卓再拜义父。可以说,吕布现在还没有找到更好的选择。董卓这个人虽然性情残暴,但是就目前来讲,对吕布还算不错。而吕布与貂蝉也仅是一面之缘,吕布和貂蝉在当晚也许是眉目传情、两情相悦。但是吕布与貂蝉之间,还没有很深的感情基础。吕布是对董卓抢夺貂蝉的行径感到愤怒,但吕布也是深知董卓在东汉朝廷已经是举足轻重的权臣。并且日后董卓恐怕还有别开天地、登基坐殿的发展。那他吕布作为董卓的义子,当然就可能成为开国元勋、帝王将相。就事实而言,吕布是吃个哑巴亏。到嘴边的鸭子,最后飞到董卓盘子里面。而吕布是敢怒不敢言,吕布这点理性还是有的,就是吕布明白不可因小失大的道理。所以吕布当时不会因为只见一面的貂蝉,而选择质问董卓或与董卓发生争执。吕布是暂时选择忍气吞声。但从这一刻起,吕布与董卓之间的矛盾点已经被制造出来。吕布与董卓的亲密关系当中,已经产生了一条裂痕。所以王允的美人计可以说,是把利刃横在董卓与吕布之间。日后就需要貂蝉巧加利用,通过反间计来继续分化吕布与董卓。使他们两人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使他们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远,使他们两人的成见越来越深,使他们两人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
既然吕布因为与貂蝉的感情基础还没有十分深入,所以接下来貂蝉就要寻找机会,一方面增加与吕布的接触,一方面加深与董卓的情感。反间计的关键是要能够策反主要对象。貂蝉在董卓与吕布之间,是要先分化后策反。所以貂蝉为了实现这一步的目标,是要取得董卓的信任与吕布的爱慕。貂蝉作为在董卓与吕布之间的冲突点,貂蝉一方面要使得董卓离不开、舍不得,另一方面要使得吕布看得见、得不到。貂蝉在董卓与吕布之间的关系要保持一个平衡点。就是不能和董卓太远,也不能和吕布太近。貂蝉要想使他们两人因为自己而反目,就要保持在董卓身边的地位。不能最后董卓一看吕布喜欢貂蝉,那董卓干脆一大度,选择忍痛割爱把貂蝉送给吕布吧!那董卓与吕布两人,可就没有矛盾可言。那王允设计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并且王允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如果最后董卓把貂蝉送给吕布,那么连环计就此失败。
因为前面的美人计是布局,而后面的反间计夭折,再往后的借刀杀人就根本无法使出来。貂蝉如果被董卓送给吕布,那不但吕布与董卓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巩固,并且在吕布得到貂蝉之后,貂蝉再策反吕布的难度就会增大数倍。貂蝉必须要保持吕布对董卓的愤恨状态,因此貂蝉就必须继续待在董卓身边,并让董卓舍不得貂蝉,离不开貂蝉。貂蝉要在董卓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不能是无足轻重,可以随手丢弃的玩物。只要董卓舍不得,吕布得不到,那么貂蝉就有了给董卓与吕布制造矛盾冲突的舞台。因为貂蝉深得董卓宠信,所以董卓就必然会对吕布垂涎貂蝉而愤怒。而吕布因为得不到貂蝉,所以吕布就必然会对董卓霸占貂蝉而怨恨。这样日深月久的积累,定会使分化的力量表面化,通过一些矛盾点爆发出来。那董卓对吕布的愤怒,必然导致董卓打击吕布。而吕布对董卓的怨恨,将在吕布受到董卓打击之后更加强烈。因此吕布才会最终选择诛杀董卓,使得连环计的第三步借刀杀人得以实现。
貂蝉自从进入相府来到董卓的身边,貂蝉就开始为反间计而布局。反间计的最终必然是会有一刻真相大白,就是董卓与吕布的公开冲突发生。当这一刻来临之时,将导致董卓与吕布的关系产生不可逆转、无法修复的破裂。那么接下来,就为诱使吕布诛杀董卓的借刀杀人提供条件。因此貂蝉首先是在吕布出现的场合,就流露出幽怨的神色与被逼无奈的行为。貂蝉这样做,其实是在向吕布表达自己的情感立场。就是貂蝉要让吕布认为,自己在董卓身边是以泪洗面、痛不欲生。如果貂蝉让吕布看到,自己在董卓身边心情愉悦、享受生活。那么吕布也就因此对貂蝉死心,也就没有为董卓、吕布制造矛盾的支点。所以貂蝉要让吕布看到自己在董卓身边的悲伤,才激化吕布对董卓的仇视与怨恨的程度。女性的柔弱才会激发男性的刚强。貂蝉在董卓身旁的悲悲戚戚,才会使吕布流连忘返。而另一方面,貂蝉对董卓是百依百顺,尤其在董卓小病期间是尽心服侍、曲意逢迎。这样就使得董卓把貂蝉视为掌上明珠,对貂蝉更加难舍难离。那么貂蝉就利用董卓作为男性的嫉妒心理,在董卓与吕布都在场的时候使用手段。貂蝉、董卓、吕布三人在一起的时候,貂蝉对吕布是致命的吸引,这就使得董卓对吕布窥视自己的爱妾十分厌恶。并且让董卓在心中对吕布开始产生猜忌。分化两个人的紧密关系,其实是要先让彼此之间产生怀疑,然后才可以通过一些谗言,进一步的分化与离间。貂蝉的谨慎布局,就逐步使得吕布越发想要接近貂蝉,同时也使得董卓越发怀疑吕布的动机。那么事情的发展就开始逐步接近高潮,就是吕布趁着董卓在朝堂会见献帝刘协的机会,是跑到相府后园的凤仪亭私会貂蝉。而貂蝉不仅向吕布表达情意,并且是想方设法拖延吕布,不让吕布离开。这就为董卓最终撞见吕布私会貂蝉,而设下陷阱。可以说当董卓发现吕布不见的时候,董卓就已经想到吕布可能去找貂蝉了。随后当董卓回到相府门前发现吕布的坐骑之后,董卓当时就知道大事不妙。所以董卓来到后堂没有找到吕布与貂蝉,并在凤仪亭发现两人幽会。那就是证据摆在眼前,董卓的怀疑最终被证实。董卓当时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讲至此是董卓与吕布关系破裂的临界点。接下来董卓执戟飞吕布,吕布一路狂奔。董卓吕布两个人,可以说是当场反目为仇。反间计至此,是大获成功。那么接下来就进入第三阶段,就是要巧妙利用董卓与吕布的当场翻脸,来实施借刀杀人的计策。
貂蝉最后在凤仪亭对吕布的策略,是古老的女性行为模式。女性处理事情的方式其实非常简单有效,叫做一哭二闹三上吊。女性最后一招就是在你面前寻死,这你有什么办法?你能在那里见死不救吗?所以只好妥协。这才是女性以柔克刚之道。当然我们知道这是貂蝉的策略,但是如果貂蝉真的跳河自杀。那结果也会造成吕布痛失爱情之后,对董卓采取过激行为。但是那种路径发展,可就失去貂蝉在从中把控。那么接下来吕布到底与董卓之间会怎么样,可就难以预料。当场拦住貂蝉投池自尽,吕布除了爱慕貂蝉之外,其实也是担心悲剧发生。因为男性相对比较理性,女性相对比较感性。也就是说,实际上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殉情。这一点男性通常不如女性对情感专一。那么将来连环计策成功之时,董卓被诛杀之后,貂蝉是不是就应该和吕布生活在一起,度过日后的幸福时光呢?如果最终貂蝉与吕布婚配,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那么他们就以婚姻的形式,让这段感情有一个归宿。当我们暂时抛开政治的血腥与计策的残酷,单就貂蝉与吕布的感情而言,吕布也算是为情所困,并最终诛杀乱臣董卓,成就为国除害的英雄。而貂蝉虽然有使用女性计谋离间吕布董卓,但最终事成之后,也可以从中看出吕布是一片痴心。那么就感情与婚姻而言,除去****的外在社会环境,其实也算是美满结局。婚姻的存在需要两样东西来支撑,就是女性的忠贞与男性的责任。有一天开始就会有一天结束。无论两个人多么相爱,要知道总有一个人要先离开。我们是希望每一段婚姻都有善终,就是举案齐眉、白头偕老。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两个人难得在今生相遇,接下来共同走过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对缘分要珍惜,但是缘分其实有很多种,因为缘与分是两样东西。缘是机会,分是关系。有缘相见,就是有一个机会大家遇到。但之后能够发展出来什么样的彼此关系,就往往不是人力所能掌控的事情。没有缘,就根本没有机会相遇,当然也就没有后来的关系发展。有缘有分,才是一段美好姻缘。有缘无分,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无缘无分,形同陌路。无缘有分,也是枉然。对于命运其实不要太过执着,有缘自会相逢,无缘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