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养孩子成功特质的100个强者故事
5133000000044

第44章 孙中山——结束帝制的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新篇章,功载千秋,万古流芳,因此他被后人尊为“国父”,中国人对他的敬仰与爱戴不可言表。

跟许多农家孩子一样,孙中山很小就得上山砍柴,年龄稍大一点就下田插秧除草,有时还跟他的外祖父出海捕鱼。11岁时,孙中山常在村里的大榕树下,听太平天国老兵讲述太平军抗清的故事。清廷政治腐败、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的事迹深深地根植在他小小的心灵中。在乡间,他看到女子被强迫缠足的痛苦,看到奴婢被主人随意打骂的残酷,看到老百姓聚赌的沉沦,看到官兵欺压平民的野蛮,感到非常伤心、愤怒。他想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些现状,可是找不到好的出路,于是萌发了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的念头。

1879年,13岁的孙中山跟着母亲乘轮船到美国的檀香山去找他大哥。他们乘坐的是一艘名为“格兰诺克”号的两千吨级的铁壳英国轮船。在轮船的甲板上,孙中山望着浩瀚的大海,感慨万千,他深深地感受到了机器的威力和西方科技的发达。

1883年6月,孙中山乘坐轮船返回中国。此时的他已不是4年前刚到檀香山来的小孩了,而是一个心中抱有崇高理想,要将自己毕生贡献给祖国和民众的少年了。轮船在一望无际的太平洋上行驶,孙中山和同船旅客交谈,显得颇有见识和见解。在途中他结识了一位华侨商人杨阿舅,是一位怕谈国事的老人。一天,孙中山拿着几本书说:“这些书写的是华盛顿、林肯那些伟人。他们所做的,在今天对我们中国来说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杨阿舅忙制止他说:“我们生意人,只要能挣到钱就行。什么华盛顿、林肯,我们都不要管,也不要谈。”

孙中山问:“阿舅,难道我们应该看着自己的国家这样下去吗?”

“知不可为而为之,是要倒霉的!”杨阿舅慨叹道。

“不要悲观。外国的华盛顿、林肯都是我所敬佩的人。我们的洪秀全也是英雄豪杰,只可惜……”

“别高谈阔论了,你嘴上还没有长胡子呢!”

孙中山反驳道:“我想改变中国种种不合理的现状,使中国强大起来,不受欺侮,有什么不对呢?”

“社会太黑暗,贪官污吏争权夺利,怎么会富国安民?”杨阿舅反问道。

孙中山激动地说:“应该说是君主统治弄得民苦国穷。我们可以学习西方,将来一定会赶上他们!”他又自信地接着说,“总有一天,中国会走到世界的前面;总有一天,中国会强大起来的!”

1895年,孙中山来到香港,与众好友一起成立了生平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以“振兴中华”为目标。为了在华侨中发展兴中会及筹款,1896年10月1日,孙中山到达伦敦,与他的老师康德黎晤面,结果被清朝的侦探跟踪,挟持到清朝驻伦敦使馆软禁起来。幸亏老师康德黎发动舆论的力量,才把他拯救出来,这就是有名的“伦敦蒙难记”。孙中山伦敦蒙难的遭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也因此成为了国际公认的中国革命领导者。

为了人身安全,孙中山继续在伦敦居留,并在大英博物馆研读政治、外交、法律、军事、矿产和经济等书籍。在伦敦的研究和社会考察,使孙中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有了更大的提升,革命思想更趋完整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