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养孩子成功特质的100个强者故事
5133000000035

第35章 爱新觉罗·玄烨——幵创了康乾盛世

爱新觉罗·玄烨,即清圣祖康熙,他8岁登基,是清人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康熙是他的年号。

1661年,年仅24岁的顺治帝患天花去世。临崩前遗诏,立8岁的玄烨为皇太子,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后来,鳌拜自恃功高,专擅朝政,制造冤狱,打击异己,根本不把康熙放在眼里,甚至在康熙亲政时,还不甘心交出大权。少年康熙自然不能容忍,他从各王府中挑选亲王子弟100多名做他的侍卫,组成善扑营,练成高超的蒙古摔跤技艺。康熙八年(1669年),也就是康熙16岁那年,他联合内大臣索额图,利用善扑营子弟智擒专权跋扈的鳌拜,宣布了鳌拜30条大罪,禁锢终身。康熙夺回大权,从此开始了他的宏图伟业。

1673~1681年,康熙充分发挥了满洲八旗的军事优势,制定了重点打击吴三桂,争取其他叛军中立、归降的策略,平定了长达8年的三藩之乱。

1682年,康熙借胜利之势,派姚启圣、施琅为将,攻陷台湾,设置台湾府,将台湾置于清朝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台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南方战事一结束,康熙就开始谋划抗击不断向东扩张的沙皇俄国。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沙俄被迫请求清军撤围,以黑龙江流域的广大领土“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弃之于俄罗斯”为原则,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接着,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发动叛乱,康熙三次御驾亲征,使准噶尔部大汗噶尔丹陷人绝境服毒自尽。平定噶尔丹之后,康熙趁机加强了对青海和西藏的控制。

康熙励精图治,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政绩。他不但解决了水患和漕运问题,还废除了圈地政策,奖励垦荒,发展农业。为了恢复生产,康熙还多次减免赋税,并把丁银的总额固定下来,规定以后增加人口,永不加赋。这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对于经济发展也有很大好处。他还压缩官营手工业,宫廷官府用品改为向商人购买,这些都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康熙年间开始,全国许多的手工业城镇日益兴盛起来。

康熙帝一生崇尚文教,优容文士,他苦研儒学,倡导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设馆纂修《明史》,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朱子全书》、《性理大全》、《大清一统志》等。康熙大规模地编纂书籍,对整理保存古代文献、振兴文教事业、促进学术文化繁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康熙在位61年,他凭借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远见,励精图治,勤勉治国,开创了康乾盛世,为国家的统一、边疆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大清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文治武功,在历代封建帝王中都是极为突出的。

解,大大加强了君权,有利于雍正推行各项改革,澄清吏治,关注民生。

为了办理国家要务和军机大事,雍正四年,雍正帝下令设立军需房。后于雍正七年更名为军机房,雍正八年再次更名为军机处。雍正创设军机处,是行政制度上的重大改革,他使自太祖以来诸王、贝勒、议政大臣会议决定国家要务的局面被打破,又使内阁形同虚设。军机处临近皇帝寝宫,一切活动都处于皇帝监视之下,军机大臣惟上命是从,这一切都大大加强了皇帝的集权力。

雍正四年九月,署云贵总督事鄂尔泰,上奏建议改土归流,并提出既要用兵,又不专恃武力。雍正授鄂尔泰为云贵总督,加兵部尚书,为鄂尔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做了组织准备。鄂尔泰对苗地用兵,初战告捷,又乘胜向前推进,招抚了广顺定番、镇宁生苗等土司,兵锋直抵广东边境。广西土司见势不妙,纷纷收敛自己的行为,按兵不动。雍正八年,广西全境改土设置府、镇、县,土司纷纷归降,广西局势遂定。湖南、湖北也基本上归顺。到雍正十年左右,清廷在滇、黔、桂、川、湘、鄂等六省的广大地区基本上实现了改土归流和设官建制,西南边疆安定下来。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暴卒于圆明园宫中。

雍正帝是继康熙之后的又一代有为之主。他即位后敢于革除旧弊,办事雷厉风行,是康乾盛世有力的推行者。他执政期间,整顿财政,健全奏折制度,设立军机处,改土归流,有力地推动了清朝政治、经济的进步。但由于他性格暴躁、多疑,为了加强皇权,推行酷政,骨肉相残,屠戮功臣,遂有“酷君”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