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养孩子成功特质的100个强者故事
5133000000034

第34章 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荷虏

郑成功本名森,号大木,原籍福建泉州南安。父亲郑芝龙本是海盗,后被明朝朝廷说服做了官。明朝灭亡后,唐王朱聿键建立隆武政权。由于清军逐渐掌握大权,郑芝龙为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便决定放弃明朝投降清朝。

郑成功是中日混血儿,他母亲是日本人。公元1624年,郑成功在日本河内浦出生,7岁时从日本回到中国。郑成功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并且喜欢练习武功,成人时便懂得文韬武略了。郑成功年少时就参加抗清斗争,树立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于父亲郑芝龙的投降,他觉得非常失望,希望父亲与他站在统一战线上击退清朝,但父亲见明朝大势已去,毅然决然地投降了。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不仅没有保住自己的钱财,就连自己的妻子田川氏也被清兵糟蹋后上吊而死。郑成功知道这个噩耗后,十分悲痛,发誓要为母报仇。

郑芝龙被清兵逮捕后,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囚禁在北京的监狱里。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他几次派人劝郑成功投降清朝。清朝的皇帝很佩服郑成功的宁死不屈,十分赏识他,也派人向他招降,但都被郑成功拒绝,他对劝降的人说:“回去告诉你的主子,我不会投降,不用再费尽心机找我了。”清廷见招降不成恼羞成怒,就下令把郑芝龙杀了。郑成功得知此消息并没有多大的伤悲,只觉得父亲是咎由自取。郑成功亲自率领兵马壮丁,配合张煌言的部队,收复长江下游大片国土。就在攻占南京时,因麻痹大意,被清军占了先机,不幸大败,于是,郑成功决定退兵厦门准备二次进攻。

当时,由于清朝政府的打压,郑成功和他的军队断绝了经济来源,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甚至解决不了温饱问题。此时的台湾正被荷兰殖民者侵占。他想,台湾如果能够被收复回来,他和他们的军队既可赶走荷兰侵略者,解放被殖民者奴役的台湾同胞,又可以台湾为基地,继续进行抗清斗争。所以,郑成功当机立断,准备挥师东渡,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宝岛,和清朝政府作最后的斗争。

在郑成功的诸多爱将中有一位何廷斌,曾在荷兰侵略者中担任翻译官,对荷兰殖民者恨之人骨,听说郑成功想收复台湾,出于爱国之情,他来到厦门拜见郑成功。他拿出一张台湾地图,向郑成功介绍了台湾岛上荷兰殖民者军队的详细部署情况。郑成功大为惊喜,对台湾岛的具体情况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与认识,就着手部署兵力,着重修造战船、大力训练军队、制造武器,储备充足的粮草,多次与手下开会讨论军事,与将领们研究作战计划。

1661年4月20日郑成功开始攻打荷兰殖民者。

金门岛上,人声鼎沸,杀声一片,高大的战船上,日月旗迎风展开,郑成功统率大小战船数百艘、两万五千多人的军队驶向台湾岛。

郑成功的大部队在何廷斌指引下,首先对赤嵌城发起猛攻。面对郑成功的突然袭击,荷兰守军将领苗南司丁十分恐慌,连忙下令回击,海上的荷兰战舰加足火力向郑成功的船队进行回击。郑成功打垮了赤嵌城荷军的顽强抵抗,打沉了两艘荷舰,迫使另一艘荷舰逃跑。荷兰殖民者苗南司丁走投无路,挂出白旗投降。

郑成功命令投降的苗南司丁去劝荷兰总督挨一投降,告诉他们只要放下武器,就能全身离开台湾,否则性命不保。挨一以为台湾城兵多粮足、炮台牢固、武器精良,坚决不投降,并派人去请援军。郑成功见劝降无效便命令攻打台湾城,但敌方炮火猛烈,一直攻打不下来。郑成功与众兵将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对台湾城实行另一种新战略:他们在城外修筑深沟高垒,迫使敌方炮火的威力难以发挥,同时留出两个通道,让荷军出人,以待寻找机会歼灭荷军。

与此同时,郑成功带领将士宣传收复台湾的宗旨,还把耕牛农具发给当地的农民,得到了被殖民者迫害的百姓的积极响应与爱戴。台湾城被围堵数月后,殖民者的援兵从海上赶来。郑成功率领部队与荷兰援军在海上展开激烈的战斗,经过几次实力与智谋的较量,被包围的殖民船舰挂起白旗表示投降。

援军的失利使挨一彻底绝望。郑成功几个月的围追堵截,使台湾城里缺粮缺水,形势十分严峻,死伤的荷军数量更是惊人,余下的士兵也陷人饥饿与病痛之中。

次年初,郑成功命令军队向台湾城发起总攻,挨一见大势已去,于2月1日举白旗宣布投降。霸占台湾长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最终被驱逐出了中国的台湾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