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华古代兵法精典
5132300000032

第32章 百战奇略(4)

于是,立即造浮桥于渭水之上,命兵士携带三天口粮,以轻装骑兵迅速渡过渭水,而以运输部队自渭水南岸沿河向西前行。十月初一,宇文泰率军进至沙苑,距高欢军仅六十余里。高欢闻讯立即率军赶来。探马报告说高欢军即将到来,宇文泰马上召集众将商议对策。骠骑大将军李弼说:"因为敌众我寡,我们不可以在平坦开阔之地设阵同敌交战。从这里向东十里,有渭水一转弯处,可以抢先占领该地以等待敌军。"宇文泰遂率军占据了那里,且背靠渭水自东向西列阵,以李弼所部为右翼,以赵贵所部为左翼,命令士兵都把武器藏在芦苇草丛之中,听到鼓声立即奋起出击。黄昏时分,高欢率军到达这里,看到西魏军很少,各个将士争相前进,整个部队一下混乱起来。当两军即将交战之际,宇文泰突然擂响战鼓,等待多时的士卒闻声都奋起出击。骠骑大将军于谨等将率主力直扑高欢军正面,李弼、赵贵率部从左、右两翼出击,将敌军分割为两段,以正面突击与两翼横击相结合的战术,使高欢军一败涂地。

爱战

【原文】

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三军知在上之人爱我如子之至,则我之爱上也如父之极。故陷危亡之地,而无不愿死以报上之德。法曰:"视民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①。"

战国魏将吴起为西河守,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乘骑,亲裹赢粮②,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或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也?"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③,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文侯④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⑤,与诸侯⑥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⑦。

【注释】

①视民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语出《孙子兵法·地形篇》但"民"字原作"卒"。

②赢粮:赢,通"盈"。

③旋踵:旋转脚跟,引申为转身后退之意。

④文侯:即战国时期魏国建立者魏文侯,名斯。他任用李悝为相、吴起为将、西门豹为邺令,实行改革,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使魏国成为当时强国。

⑤西河:郡名。战国魏置。辖境当今陕西东部的黄河西岸地区。

⑥诸侯:西周、春秋时期分封的各国国君。在其封疆之内,世代掌握统治大权,形成各自为政的许多诸侯国。

⑦本篇史例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士卒之所以奋勇前冲而死,却不愿后退而生,这都是由于将帅平时对他们恩惠有加、关怀备至的结果。全军士卒深知将帅爱护他们如同爱子那样无微不至,那么,他们热爱将帅也会像热爱自己的父亲那样至敬至诚。所以,作战中尽管已陷入危亡境地,却没有不愿以拚死奋战来报答将帅恩德的。就如兵法所说:"将帅对待士卒如同对待自己的爱子,那么士卒就可以同将帅在危难中生死与共。"

战国时期,魏国将领吴起出任西河太守时,能和最下层的士卒穿同样衣服、吃同样饭菜;睡觉时不铺垫软席,行军时不乘车骑马;亲自整理携带军粮,替士卒分担劳苦。有个士卒长了脓疮,吴起就为他吮吸脓汁。这个士兵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哭了起来。有人问她说:"你儿子不过是个士卒,而将军亲口为他吮吸脓疮,你为什么还哭呢?"她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往年吴公曾为他父亲吮吸脓疮,他父亲因此在作战中奋勇直前而不退,结果就战死在沙场。如今吴公又为其子吮吸脓疮,我不知道他又会战死在什么地方。所以,我是在哭泣。"

魏文侯深知吴起善于用兵,廉洁公正,深得士卒拥护,就派他为将镇守西河地区。在此期间,他先后同诸侯大战七十六次,而获全胜的作战有六十四次之多。

威战

【原文】

凡与敌战,士卒前进而不敢退后,是畏我而不畏敌也。若敢退而不敢进者,是畏敌而不畏我也。将使士卒赴汤蹈火而不违者,是威严使然也。法曰:"威克厥爱允济①。"

春秋齐景公时,晋伐阿、鄄②,而燕侵河上③,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④,曰:"穰苴虽田氏庶孽⑤,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乃召穰苴,与语兵事,大悦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亲,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⑥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军门。"穰苴先驰至军中,立表下漏⑦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贾乃至。穰苴曰:"何为后期?"贾对曰:"不佞⑧,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⑨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垂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⑩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返,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皆震栗。久之,景公遣使持节救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问军正曰:"军中不驰,今使者云何?"对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杀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事。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以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渡河而解。于是,穰苴乃率众追击之,遂取所亡邦内故境,率兵而归。

【注释】

①威克厥爱允济:语出《尚书·胤政篇》。

②鄄:史载原作"甄"。鄄,今山东鄄城北。

③河上:指黄河南岸之沧、德二州北界。

④田穰苴:春秋齐国人,本姓田,为大司马,故又称司马穰苴,善于治军,深通兵法。

⑤庶孽:即庶子,旧时指妾所生之子。

⑥庄贾:春秋齐国大夫,景公之宠臣。

⑦立表下漏:表,古代测日影时所立的标竿;漏,古代记时用的漏壶。谓立标竿以测日影,设漏壶以记时间。

⑧不佞:犹言"不才",自谦之词。

⑨援桴鼓:桴,鼓槌。谓拿起鼓槌敲鼓。

⑩军正:军中执法之官。

持节:节,符节。古代使者所拿作为凭证之物。

左驸:驸,通"辅",夹车木。本句意为车左面的夹车木。

左骖:骖,一车驾三马为骖。即左面驾车的马。

次舍:次,古代行军停驻一地谓之"次"。意为宿营。

拊循:拊,同"抚"。安抚,抚慰。

最比:最,尤其,极为;比,及,到。谓尤其照顾到。

本篇史例出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译文】

在对敌作战中,士卒之所以奋勇前进而不敢后退,是由于畏惧将帅的威严而不畏惧敌人的缘故;如果敢于后退而不敢前进,那是由于畏惧敌人而不畏惧将帅的缘故。将帅命令士卒赴汤蹈火而他们不敢违抗,是由于严明的军纪使他们这样做的。如兵法所说:"威严的军纪克服了单纯的关爱,作战就会取得成功。"

春秋时期齐景公执政期间,晋国攻打齐国的东阿和鄄城,而燕国则侵犯齐国黄河南岸的领土。齐国军队被打败了。齐景公整日忧虑这件事。大臣晏婴为此而向景公推荐田穰苴,说:"穰苴虽为田氏门中偏房所生,可是此人论文韬能使众人归服,论武略可令敌人畏惧。君王可以试用一下此人。"

景公于是召见田穰苴,同他谈论用兵之事,对其军事才能很是欣赏,就任命他为将军率兵抗击燕、晋两国之军。穰苴受任后,对景公说:"我本人一向地位卑微,君王突然把我从平民中提拔起来,加官于大夫之上,士兵不会服从,百姓不会亲近。人的地位卑微就没有权威可言,因此,请求派一个为君王所宠信、全国所尊崇的人来作监军,才可以统军作战。"于是,景公答应了他的请求,派宠臣庄贾为监军。

田穰苴辞别了齐景公,与庄贾约定说:"明天中午于军营门会齐。"第二天,穰苴先到了军营,设置了测日影的标竿和计时间的漏壶,等待庄贾的到来。庄贾一向因为显贵而骄横,这次又认为穰苴所率士卒是他自己的军队,而他自己又是君王特设的监军,故对如约赴军之事根本就没放在心上。亲戚朋友为他送行,留他宴饮,到了中午时分他还没有来到军营。田穰苴便放倒测影标竿,撤掉计时漏壶,然后进入军营开始检阅队伍,指挥士兵,宣布军纪。部署完毕,到了傍晚时分,庄贾终于来到军营。田穰苴质问庄贾说:"为什么过了约定时间才到?"庄贾满不在乎地回答道:"不才受大臣和亲戚们盛情饯行,所以才耽搁了时间。"穰苴厉声指斥说:"作为将帅,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天,就应忘掉自己的家庭;亲临战场指挥部队,就应忘掉自己的父母;擂鼓进击的紧急时刻,就应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敌人入侵我国国境,国中人心惶惶,士卒们日晒夜露于边境之上,君王为此睡不着觉,吃不香饭,百姓的性命都掌握在你的手里,还说什么送行呢?"说罢,就把军法官叫来,问道:"军法上对于约期而迟到的人,规定该怎样处置?"军法官回答说:"应当处斩。"庄贾这时才感到害怕起来,并立即派人飞马报告齐景公,请求解救。庄贾派出的人尚未返回时,田穰苴已按军法将庄贾斩首示众了。全军将士都震惊不已。过了好久,齐景公所派使者才手持符节乘车赶来救庄贾,径直冲入军营。田穰苴对使者说:"将领在军中执行军务,君王的命令有的是可以不接受的。"他又问军法官,说:"军营中不准车马闯入,如今使者这样干,军法规定该怎样办?"军法官回答说:"应当处斩。"使者一听大为恐惧。但田穰苴却说:"君王的使者是不可以杀掉的。"于是,就斩了使者的仆人、砍断车子左边的车辕、杀了左边驾车的马匹,并向全军示众。田穰苴让使者回去报告齐景公,然后又继续布置军务。对于部队的行军宿营、掘井埋灶、士卒伙食、看病吃药等事,田穰苴都亲自过问和安排。他还把自己那份俸禄粮饷全部拿出来和士卒们共同享用,自己同士卒一样平分粮食,特别是照顾到那些体弱有病的士卒。三天之后率军出发,生病的士卒都请求跟随部队一同出征,大家奋勇争先地为报答将军的关怀而去战斗。晋军听到这个消息后,便撤兵而去;燕国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渡过黄河向北撤走,齐国的危急得以解除。田穰苴挥军追击,收复了所有沦陷的国土,然后率军凯旋而归。

赏战

【原文】

凡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卒争先登;白刃始合,士卒争先赴者,必诱之以重赏,则敌无不克焉。法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①。"

汉末大将曹操,每攻城破邑,得靡丽②之物,则悉以赏有功者。若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妄施,分毫不与。故能每战必胜③。

【注释】

①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语出《三略·上略》。

②靡丽:谓华丽贵重。

③本篇史例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

【译文】

凡在攻城作战中遇到高墙深壕,箭石倾下如注的情形,要使士卒争先恐后地攀登城垣,当两军短兵相接,展开白刃格斗的时候,要使士卒奋不顾身地前赴后继,一定要悬以重赏来激励他们,这样,就没有打不败的敌人。兵法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士出现。"

东汉末年,大将曹操每当攻克敌人城镇的时候,把所缴获来的贵重财物,全部都用以奖赏有功的将士。如果有谁功劳显著而应当给予重赏的,即使赏赐千金也不吝惜;但对那些无功而妄想索赏的人,则一分一毫也不给。所以,曹操每次率军攻战都必定取得胜利。

罚战

【原文】

凡战,使士卒遇敌敢进而不敢退,退一寸者,必惩之以重刑,故可以取胜也。法曰:"罚不迁列①。"隋大将杨素②,御戎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每将对敌,辄求人过失而斩之,多者百余人,少者不下十数人。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及其对阵,先令三百人赴敌,陷阵则已,如不能陷阵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又令二三百人复进,还如向者。将士股栗,有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③

【注释】

①罚不迁列:语出《司马法·天子之义第二》。

②杨素:隋代名将。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字处道。士族出身。初事北周武帝,官至车骑大将军。后从隋文帝灭陈作战有功,官至上柱国,封越国公。他与晋王杨广交厚,曾参予杨广谋篡活动。杨广即帝位后,改封其为楚国公,官至尚书令、司徒。

③本篇史例出自《隋书·杨素传》。

【译文】

凡是在作战中,要使士卒在与敌人遭遇时,使之只能奋勇前进而不敢后退,而对于畏敌后退一步的,必须用重刑加以惩处。这样,就可以打胜仗。就如兵法所说:"惩罚罪过要就地执行,绝不拖延姑息。"

隋朝时期,大将杨素治军严整。他的部队如有违犯军令的人,立即处斩绝不宽容。每当将要与敌交战,他就搜求犯有过失的士卒而立即杀掉,被杀的人多者一次上百人,少者也不下十几人。由于杀人太多,血流遍地,可杨素却谈笑风生,若无其事。到了与敌对阵交战之时,他先派三百人攻击敌人,若能攻陷敌阵也就罢了,如果不能冲破敌阵而活着回来的,不论多少都全部杀掉。然后再派二三百人去进攻,对于不能攻陷敌阵而生还者仍如旧法全部杀掉。将士们因此而全都惧怕,人人抱定必死之志奋勇杀敌,所以每战都能获胜。

主战

【原文】

凡战,若彼为客、我为主①,不可轻战。为吾兵安,士卒顾家,当集人聚谷,保城备险,绝其粮道。彼挑战不得,转输不至,候其困敝击之,必胜。法曰:"自战其地为散地②。"《晋书》:后魏武帝③,亲征后燕慕容德④于邺城⑤,前军⑥大败绩。德又欲攻之,别驾韩卓进曰:"古人先决胜庙堂⑦,然后攻战。今魏不可击者四,燕不宜动者三。"德曰:"何故?"曰:"魏垂军远入,利在野战,一不可击也。深入近畿,致其死地,二不可击也。前锋既败,后阵必固,三不可击也。彼众我寡,四不可击也。官军自战其地,一不宜动。动而不胜,众心难固,二不宜动。城隍⑧未修,敌来无备,三不宜动。此皆兵家所忌,不如深沟高垒,以佚待劳。彼千里馈粮,野无所掠,久则三军靡费⑨,则士卒多毙,师老衅生,起而图之,可以捷也。"德曰:"别驾之言,真良、平⑩策也。"

【注释】

①若彼为客、我为主:这里所说的"主"与"客",乃是中国古代常用的军事术语,一般指在本国实施防御作战的军队为"主军",而深入敌国实施进攻作战的军队为"客军"。

②自战其地为散地: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所谓"散地",是指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区,由于官兵思乡恋土,易于逃散,故称此种作战地区为"散地"。

③后魏武帝:即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

④慕容德:十六国时期南燕国的建立者。鲜卑族,慕容垂之弟。慕容垂建立后燕,封他为范阳王。其后北魏攻占河北,后燕被截成南北两部。慕容德率众南迁至滑台(今河南滑县东南)称王,后又东取广固(今山东益都东北),占有今山东一带称帝立国,史称"南燕"。

⑤邺城:十六国时属后燕地,位于今河南安阳东北。

⑥前军:指北魏将领拓跋章所率进攻邺城的前锋部队。

⑦庙堂:古代帝王祭祀和商议军国大事的地方。出战之前,必先议决于庙堂之上,然后出兵攻战,因之又称谋划战事为"庙算"。

⑧城隍:即护城壕。

⑨靡费:耗费。

⑩良、平:指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张良、陈平。

本篇史例出自《晋书·慕容德记》

【译文】

大凡战争,如果敌方入侵我境,我方在本土实施防御作战时,不可轻易与敌决战。为使我军安全无危,鉴于士兵恋乡易散,应当征集丁壮,储备粮谷,保卫城镇,守险拒敌,断敌粮道。从而使敌人欲战不能,粮草不济,待它完全陷入困疲不堪之时,再出兵反击它,必定能胜利。诚如兵法所说:"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区叫做"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