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常见病自诊自疗手册
5109000000037

第37章 传染科疾病(4)

因炭疽又可分为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三种类型。因此各种类型的炭疽症状也有区别。

皮肤炭疽。最多见,约占95%。炭疽多见于面、额、肩和脚等处,初为红斑,1~2日变为丘疹或斑疹,第二日顶部出现水疱,周围组织水肿,第三日至第四日发生出血性坏死,第五日至第七日破溃成浅小溃疡,结黑色痂。黑痂坏死区直径1~5厘米不等,水肿区直径5~20厘米,坚实、疼痛不着、溃疡不化脓为其特点。同时有全身不适、头痛、关节痛、淋巴肿大或脾肿大。少数以高热起病,全身毒血症严重。

肺炭疽。急起有干咳、低热、全身不适、胸痛,2~4日出现寒战、高热、气急、呼吸困难、喘鸣、紫绀、血样痰、胸痛等。肺部仅有散在细湿哕音或胸膜炎体征。常伴有败血症与感染性休克。

肠炭疽。可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型和急腹症型。前者表现为严重呕吐、腹痛、水样腹泻,多于数日内康复。后者起病急骤,有严重毒血症症状,持续性呕吐、腹泻、血水样便、腹胀、腹痛等,腹部有压痛或腹膜炎征象,若不及时治疗,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起病后3~4日内死亡。

炭疽败血症。多继发于肺炭疽或肠炭疽,由皮肤炭疽引起者少见。可伴高热、头痛、出血、呕吐、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发生脑膜炭疽时,可出现谵语、昏迷、抽搐与脑膜刺激症。

[检查诊断]

有直接和间接接触病毒和染菌畜产品,或被蚊虫叮咬病史,具有炭疽杆菌感染的体征。

取患者病灶分泌物、渗出液、痰液、粪便、血液和脑脊液作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或培养检查有助于诊断。

应与皮肤炭疽鉴别的疾病有痈、蜂窝组织炎、丹毒等:肺炭疽应与大叶肺炎、肺鼠疫等相区别;肠炎疽应与菌痢和细菌性食物中毒相鉴别。

[西医药治疗]

局部处理性治疗。皮肤炭疽严禁抚摸、挤压,不宜切开引流,以免感染扩散和发生败血症。局部可用1:2000高锰酸钾液湿敷和消毒纱布敷盖,或涂1%龙胆紫液。根据病情可采取输液、吸氧、止血及抗休克治疗。

抗菌治疗。青霉素为首选药。皮肤炭疽每日240~320万u。分3~4次肌注,连服7~10日。内脏炭疽每日1000~2000万u,分次静滴,联用链霉素每日1克,分次肌注;或庆大霉素每日16~24万u,分次肌注或静滴,连用2~3周。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四环素或氯霉素。

[预防与调理]

加强卫生教育宣传,普及预防知识,对易感人群行皮肤划痕炭疽杆菌减活菌苗接种,切勿注射。每年1次。

封锁疫区,严禁畜产品外运,并对疫区严格消毒。

应隔离患者至伤口痊愈、症状消失,对其分泌物及排泄物应按芽孢的消毒方法消毒。

病畜死亡后应即焚毁深埋,防止传播。患者应严格隔离。

[预后]

皮肤炭疽的病死率15%~25%,经青霉素治疗降至2%以下。肺炭疽、重症肠炭疽与败血症的病死率高达90%以上,如经及时诊治可增加治愈机会。

二、病毒感染

1.狂犬病

[病因]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犬、狼等病兽咬伤而感染发病。

传染源主要是病犬,其次为猫和狼,狐狸、食血蝙蝠、臭鼬及浣熊等野生动物亦能传播本病。近年来有多起报道,人被某些“健康”的犬、猫抓咬后而患狂犬病。通常认为,狂犬病患者很少感染他人。

病毒主要通过病兽直接咬伤、抓伤,而自皮肤破损处侵入体内,也可由染毒唾液经各种创口及黏膜而感染。偶见因进食染毒肉类,或接触病兽毛皮、血、尿、乳汁或吸入含病毒气溶胶而感染发病。

[症状]

狂犬病可分成潜伏期、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各期症状有所不同。

潜伏期。潜伏期10日至1年以上,通常为20~90日,超过3个月者约占15%。

前驱期。多有低热、头痛、倦怠、周身不适、食欲不振、恶心、烦躁、恐惧不安,继而对痛、声、光、风等刺激敏感,并有咽喉紧缩感。较有诊断意义的早期征候是已愈合的伤口,伤口附近及其神经通路处有麻木、痒、痛等不正常感觉,四肢有蚁走感。本期持续2~4日。

兴奋期。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多数患者在饮水、见水、听到流水声甚至听到水字便可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患者虽极度口干,但不敢饮水,常致声嘶及脱水。对风、光、触动等刺激不仅可引起咽肌痉挛,严重发作时尚可致全身疼痛性抽搐及由呼吸肌痉挛而致的呼吸困难、缺氧及紫绀。因交感神经功能增强,可出现大汗、流涎、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患者神志多清醒,但部分患者可出现定向力障碍、幻觉、谵妄、精神失常。本期1~3日。

麻痹期。痉挛发作减少或停止,患者渐趋安静。肢体呈弛缓性瘫痪,亦可出现眼肌、颜面肌及咀嚼瘫痪症状。进而进入昏迷状态,可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迅速死亡。本期持续6~18小时。

狂犬病的整个病程通常不超过6日。除上述典型病例外,还是否有兴奋期或恐水表现的所谓“瘫痪型”或“静型”,也称哑狂犬病患者,常以高热、头痛和咬伤处痒痛起病,继而出现肢体无力,瘫痪、大小便失禁等。

[检查诊断]

诊断依病畜咬伤史及特有的临床表现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实验室检查可取患者唾液、鼻咽洗液、气管分泌物、尿沉渣、角膜印片及有神经元纤维皮肤活检标本切片,用荧光抗体染色或酶联免疫技术检出狂犬病毒抗原即可确定诊断。以死犬脑组织切片或作接触涂片,用Seller法染色,镜检可发现胞质内的内基小体,阳性率为70%~80%,用于死后确定诊断。

鉴别诊断。狂犬病须与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类狂犬病性癔病、狂犬病疫苗接种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其他病毒性脑炎等相鉴别。

[西医药治疗]

伤口处理。及时有效地处理伤口可明显降低狂犬病发病率。伤后立即用20%肥皂水、清水或用0.1新洁尔灭(不可与肥皂水合用)彻底清洗所有伤口,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冲洗后用75%酒精(或60度烧酒)或2%碘酒涂擦伤口处。如有高效免疫血清,经皮肤试验阴性后可在伤口底部或周围作浸润注射。伤口在数日内不宜缝合、包扎。可酌情选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或类毒素。

严密隔离及监护。应将患者置于黑暗的单人房间,保持安静。避免光、声等刺激,专人守护。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可鼻饲或胃肠外营养,保证气道通畅。

对症治疗。高热可给退热药。心悸、血压升高可给心得安10毫克。每日3次。兴奋期可轮番交替使用各种镇静剂如安定10毫克,肌注,苯巴比妥钠0.1克,肌注。有脑水肿时可用20%甘露醇200毫升,快速静滴。

[预防与调理]

管理传染源,捕杀野犬,家犬应进行登记与疫苗接种。狂犬、狂猫及其他狂兽应立即击毙,并焚毁或深埋。被咬伤的家犬、家猫应设法捕获,隔离观察10天。对疑患狂犬病的犬、猫和在隔离期内死亡动物的脑组织,应封入冰瓶,速送防疫部门检验狂犬病毒。

对接触动物机会较多人员,可采用人二倍体细胞疫苗0.1毫升皮内或1毫升肌内注射,分别在第一日、第七日第28日各接种一次。以后每两年再予0.1毫升皮内注射,作增强免疫。

[预后]

狂犬病一旦发病,预后极差,虽有个别病例获得治愈,但病死率几近100%,尚需对此病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疗措施。

2.水痘

[病因]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染。

水痘全年都可发病,以冬春两季较多。任何年龄皆可发生,以10岁以下小儿多见。一次患病,终身有免疫力。

[症状]

发病急,有发热、咳嗽。发热当日出皮疹。皮疹起初为红色斑丘疹。24小时内变成水泡,开始呈透明状,以后渐混浊,周围有红晕。1~3日后疱疹结痂、脱落,通常不遗留瘢痕。水痘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各期皮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以躯干为多,头部、四肢较少。全身症状较轻,发病初起时尚有咳嗽、流涕等症状。

[并发症]

因为病情通常都很和缓。很少发生重大并发症,偶或见到皮肤及淋巴结感染、肺炎和中耳炎。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很少见,多在皮疹发作时出现,一般能完全复原,少数患儿留有后遗症。

[检查诊断]

体征。水痘的潜伏期平均是2周左右,典型症状是发热和皮疹。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通常正常,并发细菌感染时升高。分类比例亦无特殊变化。因为水痘容易诊断,通常不需查血。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已有方法,但除个别不典型病例外均无此需要。

[西医药治疗]

通常治疗。呼吸道隔离和接触隔离直至皮疹结痂脱落。加强护理,避免搔抓。皮肤瘙痒可用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赛庚啶等,局部涂以0.25%冰片炉甘石洗剂,或用2%~5%的碳酸氢钠湿敷或洗拭。皮疹局部感染处涂以1%龙胆紫溶液,并根据菌种选用抗生素。

药物治疗。维生素B120.5-1毫克,肌注,每日1次,连用3日;或减毒麻疹活疫苗0.3~1毫升,皮下注射,可促进皮疹结痂并防止新疱疹的出现。对免疫功能低下的水痘患者,新生儿水痘或播散性水痘肺炎、脑炎等严重患者,应及早抗病毒治疗。首选无环鸟苷600~800毫克,每日3次,10日为1疗程;或10~12毫克/千克,静注,每8小时1次,7~10日为1疗程。也可用阿糖腺苷。加∝-干扰素能迅速控制皮疹发展,加速病情恢复。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时,根据症状及脉象将本病分为几种类型,然后进行辨证论治。

症见发热轻微,或无发热,鼻塞流涕,伴有喷嚏及咳嗽,1~2日出疹,疹色红润,疱浆清亮,根盘红晕不明显,点粒稀疏,此起彼伏,以躯干为多。且舌苔薄白,脉浮数时为风热轻症型。适宜用疏风清热解毒之法治疗。

可用中成药: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羊解毒丸等。也可参考方药银翘散。

症见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浔欲饮、面红目赤、水痘分布较密、根盘红晕较着、疹色紫暗、疱浆浊浊,或伴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且舌苔黄燥而干、舌质红绛、脉象洪数时为毒热重症型。适宜用清热凉血解毒之法治疗。

可用中成药清痘解毒丸、五粒回春丹等。也可参考方药清胃解毒汤加减。

[验方治疗]

板蓝根30~50克水煎后分次代茶饮。

金银花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2~3日。

皮肤抓破,可用蚕茧散,青黛散敷患处。

[物理治疗]

全身紫外线照射治疗可止痒,防止继发感染,加速疱疹干涸及结痂脱落。

[饮食疗法]

鲜生姜5克,红枣2枚,粳米60克混合煮沸。文火至熟即成。

菊花末15克,粳米60克,煮粥服。

新鲜连根葱1-2根,粳米60克,淡豆豉10克。

取大米煮粥,粥成时加入荷叶1张,再稍熟即可食用。适用于风热轻症。

绿豆100克,用水煮汤,加大米适量,代茶饮。适用于风热轻症。

[预防与调理]

患儿应予隔离,直至全部痘疹结痂,隔离期从发病起不少于2周。对患湿疹及长期应用激素治疗的小儿,应作重点保护,若接触了水痘患者,应及时肌注丙种球蛋白3~5毫升,有降低发病率和减轻病情的作用。

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皮疹内容物污染的被服和用具等,分别用紫外线、曝晒、化学药品或煮沸消毒。

居室空气清爽、流通,注意避风寒,防止复感外邪。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因抓破痘疹发生感染,宜将患儿指甲剪短,并经常洗干净以减少抓伤痘疹时发生感染的机会,必要时包以纱布或戴手套。

患病期间宜给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饮食,忌油腻及辛、辣物,多饮开水,或用红萝卜、荸荠、甘蔗等煎水代茶。对营养不良的患儿不得不注重饮食调养,包括给予充分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3.艾滋病

[病因]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MDS,1981年首先在美国报告,1982年正式命名。1986年,国际微生物学会及病毒分类学会将引起艾滋病的病毒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即艾滋病病毒。

人为本病传染源,因为HIV存在于血液、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泪液和乳汁中,因此,输入含本病毒时体液可能被感染。

其中,性接触传染是本病主要传染途径,占艾滋病患者的70%以上;经注射、输血和应用血制品传播的是本病重要传播途径。药瘾者因多共用污染注射器和针头,感染本病患者约占17%,因输血等占3%,此外,母婴感染也是重要感染途径。

[症状]

全身症状有消瘦、发热、盗汗、淋巴结肿胀、肝脾肿大、食欲不振、腹泻、体重减轻等。

内脏症状中:机会致病菌感染:肺卡氏包囊虫肺炎、念珠菌食管炎。其他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脏器感染。

恶性肿瘤为特异性肉瘤。

中枢神经或末梢神经症状。

[分期]

为了便于对艾滋病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HIV感染临床分为4期:

临床1期。

无症状。

迁延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功能活动1级:无症状,正常活动。

临床2期。

体重减轻<10%。

轻度皮肤黏膜病变(脂溢性皮炎、痒疹、霉菌性指甲炎、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口角炎。)

近5年来发生过带状疱疹。

上呼吸道感染(如细菌性鼻窦炎);功能活动2级:有症状,正常活动。

临床3期。

体重减轻>10%。

发生不能解释的慢性腹泻1个月以上。

发生不能解释的长期发热(间歇性或经常性)1个月以上。

急性口腔白色念珠菌病。

口腔黏膜白斑病。

近一年发生肺结核。

严重细菌感染肺炎,化脓性肌炎;功能活动3级:近1个月卧床天数<50%。

临床4期。

HIv消耗症候群。包括体重减轻71%,不能解释的慢性腹泻(>1个月),或慢性衰弱.伴不能解释的长期发热(>1个月)。

卡氏肺囊虫肺炎。

脑子形体病。

隐孢子虫腹泻(>1个月)。

肺外隐球菌病。

肝、脾或淋巴结以外器官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皮肤黏膜感染1个月以上,或发生内脏感染。

进行性多灶性白色脑病。

任何播散性地方性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

食管、气管、支气管及肺部白色-念珠菌病。

播散性非典型分支杆菌病。

非伤寒沙门氏菌败血症。

肺外结核。

淋巴肉瘤。

卡氏肉瘤。

HIv脑病;日常活动发生进行性障碍及运动障碍,除HIV感染外,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功能活动4级:上一个月卧床天数>50%。

[检查诊断]

HIV抗体阳性,并经确证。

淋巴细胞检查,体外淋巴细胞转化降低,末梢血淋巴细胞总数减少。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及血清抗体及其他免疫检查阳性,或各期艾滋病不同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西医药治疗]

目前治疗艾滋病还没有满意的特效药,主要是用抗病毒,增强免疫,抗感染与抗肿瘤等综合治疗。

指导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及早治疗已出现的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抗病毒治疗:如AZT、DDI、DDC及3TC、D4T等。这些药物的作用主要是抑制HIV在细胞内的繁殖,但不能消灭HIV。

适当使用免疫增强药物。如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胸腺素、转移因子等。

[中医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