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的慧闲和尚医术高超,常常为附近的村民乡亲免费治病。一次,他到一位危重病人家诊脉,病人枕头下的10两银子不见了。那银子,是病人的儿子刚刚借来,预备给老人请医买药救命的。病人的儿子听信了其他郎中的谗言,怀疑是慧闲拿了,便捧了一炷香,跪在他家门前。慧闲很奇怪,问他干什么。病人的儿子吭哧了半天,委婉地将疑情说了出来。没想到,慧闲痛痛快快承认了,说:“确有此事。本来我有急事需要用银子,手头不方便,就悄悄拿了你家的银子应急用了。我本想今天去给你父亲诊脉时,再神不知、鬼不觉地放回去,完璧归赵。”说完,慧闲拿出10两银子,交给了他。本来大街上的围观的人们都说:“慧闲道德高尚,不相信他会有如此污浊的行为。”然而,等病人的儿子如数拿到了银子,人们简直惊呆了。没想到,慧闲竟然是个假惺惺的伪君子!人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惊叹人心难测。一时间,对慧闲的非议之声传遍大街小巷,然而,他却神态自若,毫不在意,活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
半个月以后,病人痊愈。在彻底清扫病床时,在褥子底下发现了那10两银子。于是,羞愧难当的父子俩双双捧香,跪倒在慧闲大门前。慧闲笑着问:“这又是为什么呢?”病人磕头如捣蒜,痛哭流涕说:“我们家的银子没有丢失。是我的儿子诬陷了法师,使您蒙受了不白之冤。今天一则送还银子;二则特地向您请罪来了。”
慧闲将他们拉了起来,真诚地说:“没关系,没关系。事情都过去了。”病人的儿子十分不解,追问道:“法师,我那天听信谗言诬赖您,您明明没有拿银子,何必甘愿蒙受骂名呢?您究竟为什么宁可名誉被污也不说明呢?”慧闲说:“我去给你父亲看病时,知道你们家境贫寒,那银子是借来看病救命的。你父亲的病情正在紧要关头,若是知道救命的银子丢失了,一定伤心、绝望。邪火上攻,病情会急剧加重,很可能因此而一命呜呼。所以,我甘愿背上污名,说银子是我偷的,使你父亲知道银子失而复得,无望之心得到安慰,病情立刻减轻,自然会好起来。”病人父子两个再次双膝跪倒,磕头不止。
历史上无数的仁人志士都有舍己为人的精神。对于普通人来说,舍己为人表现在日常平凡的工作、生活中,把方便、甘甜留给别人,把艰苦、困难留给自己,见利益让,见困难上。只要身正心直地舍己为人,即使遭受别人的误解也是暂时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终究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清代有名的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毕秋帆是江苏镇江人,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相媲美的《续资治通鉴》就是他编纂的。
乾隆三十八年,毕秋帆任陕西巡抚。赴任的时候,经过一座古庙,毕秋帆进庙内休息。一个老和尚坐在佛堂上念经,人报巡抚毕大人来了,这个老和尚既不起身,也不开口,只顾念经。毕秋帆当时只有40出头,英年得志,自己又中过状元,名满天下,见老和尚这样傲慢,心里很不高兴。
老和尚念完一卷经之后,离座起身,合掌施礼,说道:“老衲适才佛事未毕,有疏接待,望大人恕罪。”毕秋帆说:“佛家有三宝,老法师为三宝之一,何言疏慢?”随即,毕秋帆上坐,老和尚侧坐相陪。交谈中,毕秋帆问:“老法师诵的何经?”老和尚说:“《法华经》。”毕秋帆说:“老法师一心向佛,摒除俗务,诵经不辍,这部《法华经》想来应该烂熟如泥,不知其中有多少‘阿弥陀佛’?”老和尚听了,知道毕秋帆心中不满,有意出这道题难他,不慌不忙,从容地答道:“老衲资质鲁钝,随诵随忘。大人文曲星下凡,屡考屡中,一部《四书》想来也应该烂熟如泥,不知其中有多少‘子曰’?”毕秋帆听了不觉大笑,对老和尚的回答极为赞赏。
献茶之后,老和尚陪毕秋帆观赏菩萨殿宇,来到一尊欢喜佛的佛像前,毕秋帆指着欢喜佛的大肚子对老和尚说:“你知道他这个大肚子里装的是什么吗?”老和尚马上回答:“满腹经纶,人间乐事。”毕秋帆不由连声称好,因而问他:“老法师如此捷才,取功名容易得很,为什么要抛却红尘,皈依三宝?”老和尚回答说:“富贵如过眼烟云,怎么比得上西方一片净土!”
两人又一同来到罗汉殿,殿中18尊罗汉各种表情,各种姿态,栩栩如生。毕秋帆指着一尊笑罗汉问老和尚:“他笑什么呢?”老和尚回答说:“他笑天下可笑之人。”毕秋帆一顿,又问:“天下哪些人可笑呢?”老和尚说:“恃才傲物的人,可笑;贪恋富贵的人,可笑;倚势凌人的人,可笑;钻营求宠的人,可笑;阿谀逢迎的人,可笑;不学无术的人,可笑;自作聪明的人,可笑……”毕秋帆越听越不是滋味,连忙打断他的话,说道:“老法师妙语连珠,针砭俗子,下官领教了。”说完深深一揖,便带领仆从离寺而去。
从此,毕秋帆再也不敢小看别人了。
富兰克林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知识越多的人往往越谦虚。谦虚使人得到尊重。为人处世虽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可自高自大。做人要谦和、宽厚,千万不可恃才傲物。
梅花香自苦寒来
鉴真大师刚入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让他做个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每天,他都很勤奋地做着住持交给他的工作。已经两年了,他每天如此,从来没有一次让住持对他的工作觉得不满。可是他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别人都在做着很轻松的活,而我却一直做寺里最苦最累的工作,而且一做就是两年这么长的时间?一直以来,他都不能接受,认为自己很委屈,觉得住持分配得一点都不公平。
有一天,已日上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只见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草鞋。住持很奇怪,于是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草鞋干什么?”鉴真打了个哈欠说:“别人一年都穿不破一双草鞋;我刚剃度1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鞋子。”住持一听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刚落了一场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吧。”
寺前是一座黄土坡,由于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住持拍着鉴真的肩膀说:“你是愿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想做一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鉴真回答说:“当然想做光大佛法的名僧。”住持捋须一笑,接着问:“你昨天是否在这条路上走过?”鉴真说:“当然。”住持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我每天走的路都是又干又硬,哪里能找到自己的脚印?”住持又笑笑说:“今天再在这路上走一趟,你能找到你的脚印吗?”鉴真说:“当然能了。”
住持笑着没有再说话,只是看着鉴真。鉴真愣了一下,然后马上明白了住持的教诲,开悟了。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就见不到彩虹。在风雨中历练自己,敢于挑战困难和挫折,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最终得到更多的收获。
没有天生的弥勒
从前有一个农夫,终年辛勤耕种稻谷,有一年改种了芝麻收获也很好。已有了芝麻不知怎么吃法,有一天他想,米是用水煮熟的,芝麻是不是也用水煮呢?于是去请教人家。人家对他说:“芝麻是炒来吃才又香又好吃。”这位农夫即依照人家说,去炒来吃,真的又香又好吃。于是他又联想,炒的芝麻既然这么香,泥土是种什么就生什么,炒熟的芝麻播下去,一定收获很香的芝麻,可以高价的卖出去,岂不是可以发一笔大财吗?
于是,他把全部的芝麻都炒熟做种子,勤勤恳恳的去犁田、除草、播种、洒水、施肥等工作。辛辛苦苦地种好了芝麻,自此每天都盼望它赶快生根发芽,过了好几个月,杂草都很茂盛了,就是不见一棵芝麻生发出来,才知自己想法是错误的。
这个故事说明,有些学佛的人,发心修行菩萨道,希望证得无上的佛果。本来菩萨道是要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广度众生,积功累德,这才是成佛的正因。可是有人贪图安闲舒适的生活,把世间的名利当做修行,每天只和信者交往凡缘,而不教人家用功修行,不播佛法种子,怎会有菩提的正果呢?
一位哲人说:“没有天生的弥勒、自然的释迦。”弥勒佛和释迦佛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累生累劫修来的,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所以学佛用功一分即成就一分的定慧。利益众生一分即成就一分的功德。既信了佛学佛,就好好地用功修行、广度众生。光是挂着学佛之名,没有用功修行,不但成不了正果,恐怕会堕落更深!
古人说:“世事有难易乎?为之即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是故,世间事只要我们肯努力,就没有困难的事。又说:“哀莫大于心死”“贫莫贫于无志”。心死不振作的人什么事也作不成功。无志气而不向上的人,哪怕小小的事情也做不成。有人认为世间富贵是要祖业、背景、学问、智识等等做靠山,我们认为最大的靠山就是“志气”。没有志气才是永远贫穷的人。自古以来成功立业的人,大部分都是靠志气与努力,没有志气与努力,结果必然一事无成。
心死不振作的人什么事也作不成功;无志气而不向上的人,哪怕小小的事情也做不成。另一方面,世间事只要我们肯努力,就没有困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