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对这块表真是珍爱至极,吃饭、走路、睡觉都戴着它。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渐渐对这块表不满意起来。最后,竟跑到老钟表匠那儿要求换回自己原来的那块普通的手表。老钟表匠故作惊奇,问他对这样珍异的怀表还有什么感到不满意。
青年诗人遗憾地说:“它不会指示时间,可表本来就是用来指示时间的。我带着它不知道时间,要它还有什么用处呢?有谁会来问我大海的潮汛和星象的运行呢?这表对我实在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老钟表匠还是微微一笑,把表往桌上一放,拿起了这位青年诗人的诗集,意味深长地说:“年轻的朋友,让我们努力干好各自的事业吧。你应该记住:怎样给人们带来用处。”
诗人这时才恍然大悟,从心底里明白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有用处的东西才有市场。立足生活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与其追求华而不实的东西,不如脚踏实地地干些实事。在工作中,首先要把本职工作干好。
一心向佛的法远
归省禅师担任主持期间,由于天旱,很少有人能拿粮食来养活这些僧人。僧人们只能每天喝粥吃野菜,个个面黄肌瘦。
有一天,主持外出化缘,法远就召集大家取出柜里的储藏的米做起粥来。粥还没做好,归省禅师就回来了,小师弟们吓得一下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归省禅师看到法远居然把应急用的米都煮了,生气地说:“谁让你这么做的?”
法远平静地说:“弟子觉得大家面容枯槁,无精打采,于是就把应急的米拿出来煮了,请师父原谅。”
归省严厉地说:“依清规打三十大板,驱逐出寺!”
法远默默离开了寺院,但他没有下山,而是在院外的走廊觅了个角落栖息下来。无论刮风下雨,都不曾动摇他向佛的决心。
归省禅师有一次偶然看见他在寺院的角落睡觉,十分吃惊地问道:“你住这里多久了?”
“已有半年多了!”
“给房钱了吗?”
“没有。”
“没给房钱你怎么敢住这里?你要住,就去交钱!”
法远默默托着钵走向市集,一边为人诵经,一边四处化缘,得来的钱全部用来交房钱。
归省禅师笑着对大众宣示:“法远乃肉身佛也!”
后来,法远继承了归省禅师的衣钵,将佛学发扬光大。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唯有哪些矢志不渝,历经苦难,痴心不改的人,才能成就大的事业。
佛在三十年后等你
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少小离家,云山茫茫,心里难免有几分惶恐。
于是他在出发前特地拜访了本地最有名气的一位老和尚,请求指点。老和尚正在河边练字,用一根树枝在沙地上挥毫写意,见年轻人讨问前程,就随手写了两个字“无畏”。老和尚并未抬头,只是对他说:“人生四字秘诀,老朽先给你一半,已够施主半生受用。”说完便又开始练字了。年轻人甚觉失落,不太理解地离开了。
三十年后,这个年轻人已有了一些成就,当然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归程漫漫,近乡情怯,他又去拜访那位老和尚。老和尚已于几年前过世,僧人取出一个信封交给他,说:“这是师父生前留给你的,说施主日后必然来取,请施主自行打开吧!”年轻人一震,慎重地接过来拆开封套,只见里面赫然两个字“无悔”。年轻人顿感万念攒心,涕泪交加,回想自己三十年所得所失,竟然在老和尚一念四字之间,不由得敬由心生,留意已决。
五年之后,同道僧人拿出一份老和尚留下的遗言,告知已经出家的年轻人,请他接住持之事。年轻人不解,僧人告曰:自施主三十年前来求解,老住持已算准施主今日。十年后,这位年轻人终成一代宗师。
无畏、无悔是个人成功的最基本条件也是最关键的要素。要想成就一番大的事业,在自己的人生上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是如果能够时刻都运用好无畏和无悔这四个字,你就能够拥有辉煌的人生。
一个人的出身并不重要
无三禅师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里。21岁时,他来到大阪的藩主府做杂役,53岁时,他深切感受到自己一日老似一日,众多的疾病也开始蚕食他健壮的身体。人生的痛苦使他看破红尘,出家为僧。虽然年过半百,但他不愿意做个混日子的粥饭僧,他拖着老迈的身躯,踏上了云水天涯的参学之路。
白首一袈裟,天涯又海涯。
风霜铜钵里,辄幻妙莲花。
后来,他行脚来到宝香寺,拜在洞泉橘仙禅师座下参禅。天道酬勤,他的不懈追求终于打破了黑漆桶,豁然开朗之后彻见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洞泉禅师认可了他的悟境,将法脉传给了他。
开悟后的无三禅师,显发出禅者特有的圆满智能,讲经说法宛若虎啸狮吼,威震丛林。萨摩藩藩主岛津侯(当时雄踞一方的诸侯)听说了他的声名,礼请他出任鹿儿岛的福昌寺住持。那天,福昌寺举行盛大隆重的升座仪式,高僧满座,宾客如云,连岛津侯也来为他捧场。无三禅师身披大红祖衣(历代祖师传授下来的衣钵),手持禅杖,徐徐登上法坛,拈起三支长香,供养在历代佛祖像前……
禅宗寺院的住持不是那么好当的,尽管有岛津侯藩主的邀请,无三也必须过“大问答”这一关——所有的禅僧都可以自由提问,如果新任住持回答不上来,或者回答得不符合禅的机锋法要,他将被无情地轰下台。
这时,一个不怀好意的人突然跳上台,以嘲弄的口吻说道:“你这个久志良村的贱农,竟然当起住持了吗?”那人转向藩主,说道,“他出身贱民,连出家的资格都没有,如何能当住持呢?”
闻听此言,举座哗然!那时候,萨摩藩有一条规定,贫贱的百姓是不能出家的,若想出家、当住持,必须改为官姓。无三不肯改姓,无疑是对藩主的极大不恭。所以,岛津侯的面色变得阴森可怖。
在极为难堪的静场中,在大庭广众的注视下,在握有生杀大权的藩主虎视眈眈下,无三禅师镇静自若,惊天动地地大喝一声:“我是泥中莲花!”所有的僧俗都不禁肃然。是啊,无三禅师虽然出身低贱,但经过刻苦勤勉的修行,明心见性,宛若泥中红莲,灿烂芬芳!
曾经拜禅僧为师、颇为精通禅宗要义的大儒周敦颐说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而禅师们更强调,正是污泥之中,才能生长出美丽、高洁的莲花。所以,一个人的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和在智慧修养方面的进步。
用悠闲的态度去做忙碌的事情
小和尚和师父蹲在院子里的大树下喂鸽子,凉风从树梢间穿入,树影婆娑,虽然是夏日的午后,也感到十分凉爽。
小和尚对老和尚说:“如果我们能像树那么悠闲,整天让凉风吹拂,也是很好的事呀!”
老和尚说:“徒儿,你错了,树其实是非常忙碌的。”
“怎么说?”
老和尚说:“树的根要深入地里,吸收水分,树的叶子要和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整棵树要不断地吸入二氧化碳,吐出氧气,树是很忙的呀!”
停了一会,老和尚接着说:“你看,地上的鸽子悠闲地踱步,鸽子其实是觅食,也是很忙的。当咱们把玉米撒在地上的时候,悠闲的鸽子就忙碌起来了。”
小和尚想了想,说:“师父,我明白啦!如果我们有悠闲的心,那么所有忙碌的事情都可以用悠闲的态度来完成。”
老和尚微笑着不住地点头。
要想实现你的人生愿望,总是要付出很多艰辛的代价。因为生活是很现实的,有很多时候我们对生活不满,往往并不是因为生活本身有毛病,而是我们自己的态度有问题。我们应该时常想一想:自己对生活的期望是否现实?
“不说话”的修炼
从前,有4个和尚,参加了禅宗的“不说话”修炼。在修炼的过程中,必须点灯,4个人中有3个和尚道行较高,其中一个较浅,自然点灯的工作落在道行较浅的和尚身上。
“不说话”的修炼开始之后,4个人围着那盏灯盘腿而坐,进行修炼。经过了好久,4个人都静静地不做声,因为这是“不说话”修炼。后来,油灯中的油愈燃愈少,眼看就要没有油了!快要熄掉了,管灯的和尚非常着急。这时,突然来了一阵风,灯火左摇右晃,几乎要熄灭了。管灯的和尚忍不住大叫:“糟糕!火快灭了!”本来其他3个闭目打坐的和尚,始终没有说话,听到管灯和尚的喊叫声,道行在他上面的第二个和尚立刻骂他说:“你叫什么?我们在做不说话的修炼,怎能开口说话?”第三个和尚听了之后非常生气,骂第二个和尚说:“你不也说话了吗?实在不像话。”第4个道行最高的和尚,始终默不出声地安然静坐。可是过了一会儿,他睁开了眼睛,很自豪地对其他3个和尚说:“只有我没有说话!”
这4个参加“不说话”修炼的和尚,为了一盏灯,先后都开口说话了,最好笑的是有3个得道的和尚在指责别人“说话”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自己也犯下了“说话”的错误。
在我们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很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和过失;如果我们反过来,尽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生活就会和谐得多。
甘愿蒙受骂名的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