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佛悟人生
5092000000015

第15章 见性成佛,客观认识自我(2)

幸好山匪并没有要他的命,之后,两个人各自再找洞的出口。这山洞极深极黑,且洞中有洞,纵横交错。两个人置身洞里,像置身于一个地下迷宫。

山匪庆幸自己从商人那里抢来了火把,于是他将火把点燃,借着火把的亮光在洞中行走。火把给他的行走带来了方便,他能看清脚下的石块,能看清周围的石壁,因而他不会碰壁,不会被石块绊倒。但是,他走来走去,就是走不出这个洞。最终力竭而死。

商人失去了火把,没有了照明,他在黑暗中摸索行走得十分艰辛,他不时碰壁,不时被石块绊倒,跌得鼻青脸肿。但是,正因为他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所以他的眼睛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洞口透进来的微光,他迎着这缕微光摸索爬行,最终逃离了山洞。

慧能大师启发徒弟:“没有火把照明的人最终走出了黑暗,有火把照明的人却永远葬身在黑暗之中。从中,你应该得出什么启示呢?”

决定你能否成功的,不在于你拥有什么,受到什么阻力,而是在于你能否在黑暗中,始终把握住自己前进的方向。

认识自我是人生的高峰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他要向师父学习书法。师父看到小徒弟有这种学习上进的志向非常喜欢,并且加以勉励,说:“你要学习书法那很好,你就首先学写一个字,就写‘我’这一个字。”

老和尚把前辈名家所书的“我”字写了几个,交给小和尚,叫小和尚照着去练。小和尚接受了师父的指教,就照着师父写的字模练了整整一上午,也不知道写了多少个“我”。于是,就拣出自己最满意的写有我字的纸条请师父鉴定指教。师父见到小和尚写的“我”字,就说:“太潦草,拿回去接着练!”小和尚只好听师父的话,回到自己屋里,又勤勤恳恳、废寝忘食地练习“我”字。

练了一个星期以后,又挑选了他自己最满意的几个“我”字送给师父去看。师父看完以后说:“太飘浮,接着练!”小和尚听了,觉得要把这个“我”字写好不容易,就更加发奋用功练这个“我”字。

一年工夫下来,再把他写的“我”字送到师父跟前。师父看了以后说:“你的功夫是用了不少,可惜还是没有找到‘我’字的要领是什么。还得继续练!”

小和尚得到师父的鼓励,而且也进一步知道写“我”字原来还有什么要领。这一次,他就把师父给他的那些前辈写的“我”字放在一边,一笔一画地琢磨,怎么样才能把我自己所想的“我”字写出来?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最后他拿了没对照前辈范本,完全是按自己所想而写的一个“我”字送给师父。师父一看,拍着小和尚的肩膀说:“好!你找到自我了!恭喜你!”小和尚就这样在师父的一言指教之下,知道“我”是怎么一回事,“自我”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平常的自我,都是在模仿,并不是真正自我的体现。只有丢掉一切模仿,排除一切条条框框,打破一切障碍,自我才能真正呈现出来。所以人生不容易,要真正认识到自我,悟到自我,何其难也!虽然很难,我们也要知难而上,不要畏惧认识自我的路程多么遥远和艰难。认识自我,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高峰,我们要勇敢地攀上这座高峰,真正找到我是谁的答案!

我们平常的自我,都是在模仿,都是在执著,并不是真正自我的体现。只有丢掉一切模仿,排除一切条条框框,打破一切障碍,自我才能真正呈现出来。

除掉旷野里的杂草

一位著名的禅师即将不久于人世,他的弟子们坐在周围,等待着师父告诉他们人生的奥秘。

禅师突然问他的弟子们:“怎样才能除掉旷野里的杂草?”

弟子们目瞪口呆,没想到禅师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一个弟子说道:“用铲子把杂草全部铲掉!”禅师听完微笑地点头。

另一个弟子说:“可以一把火将草烧掉!”禅师依然微笑。

第三个弟子说:“把石灰撒在草上就能除掉杂草!”禅师脸上还是那样微微的笑。

第四个弟子说:“他们的方法都不行,那样不能除掉的,斩草就要除根,必须把草根都挖出来。”

弟子们讲完后,禅师说:“你们讲得都很好。这样吧,寺庙后面的那块地已经荒芜了很久,杂草丛生。我将这块地分成几块,你们每一个人,包括我在内,都将分得一小块地。从明天起,你们就按照自己的方法除去地上的杂草,而我也同样运用我的方法。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在寺庙后的那块地相聚吧。”

第二年的这个时候,弟子们如约相聚在那块地旁边,他们之前用尽了各种方法都不能除去杂草,早已放弃了这项任务,如今只是为了看看禅师的方法是什么。

果然,禅师所处理的那块地,已经不再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景象了,取而代之的是金灿灿的庄稼。弟子们顿时领悟到:只有在杂草地里种上庄稼才是除去杂草最好的方法。

要想让心灵更纯净,不至荒芜,坏习惯没有立足之地,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自己的美德,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完善自身。

先努力改造自己

日本保险业泰斗原一平在二十七岁时进入日本明治保险公司开始推销生涯。当时,他穷得连中饭都吃不起,并露宿公园。

有一天,他向一位老和尚推销保险,等他详细地说明之后,老和尚平静地说:“听完你的介绍之后,丝毫引不起我投保的意愿。”老和尚注视原一平良久,接着又说:“人与人之间,像这样相对而坐的时候,一定要具备一种强烈吸引对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将来就没什么前途可言了。”原一平哑口无言,冷汗直流。

老和尚又说:“年轻人,先努力改造自己吧!”

“改造自己?”

“是的,要改造自己首先必须认识自己,你知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老和尚又说:“你在替别人考虑保险之前,必须先考虑自己,认识自己。”

“考虑自己?认识自己?”

“是的!赤裸裸地注视自己,毫无保留地彻底反省,然后才能认识自己。”

从此,原一平开始努力认识自己,改善自己,大彻大悟,终于成为一代推销大师。

自己具有魅力,才能吸引对方。所以,和别人成功合作的基本前提是努力改造自己。

总是不能保持长久的整洁

小和尚走到慧能大师面前,问了一个问题:“师父,为什么东西总是很容易便弄乱了呢?”

慧能大师便问道:“徒儿,你这个‘乱’字是什么意思?”

小和尚说道:“就是指没有摆整齐,看看我的寝室,东西都没在一定的位置,这不叫作乱叫什么?昨天晚上我花了不少时间才把它重新摆整齐,可是就没法保持很久,所以我说东西很容易便弄乱了。”

慧能大师听完就告诉徒弟说:“什么叫做整齐,你摆给我看看。”

于是,小和尚便开始动手整理,把屋里的东西都归定位,然后说道:“请看,现在它不是整齐了吗?可是它没法保持很久。”

慧能大师又再问徒弟:“如果我把你的床往这里移动一两寸,你觉得怎么样呢?”

小和尚回答说:“不好,这么做两边就不对称了,最好让两侧的空余地面一样多。”

随后,慧能大师又问道:“如果我把你的脸盆从这儿移到那儿呢?”

“那又把地面的布局弄乱了。”小和尚回答道。

“如果我把茶几上这本书打开呢?”慧能大师继续问道。

“那也叫做乱。”小和尚再回答道。

慧能大师这时微笑着对小和尚说道:“徒儿,不是东西很容易弄乱,而是你心里对于乱的定义太多了,但对于整齐的定义却只有一个。”

成功对于每一个人都有它不同的定义,因此假如你过于苛求生活中的事情,那么也就会经常感到挫折和无助,从而会无端地生出太多的烦恼。

静坐常思自己过

罗喉罗是佛陀在出家之前所生的儿子,也是僧团第一个小沙弥。佛陀为了防止罗喉罗产生依赖心理,让罗喉罗拜舍利弗为师。然而,在罗喉罗的内心深处,在其他人的心目中,都不能改变罗喉罗是佛陀儿子这一事实。所以,大家都很疼爱他、爱护他,就算罗喉罗调皮捣蛋,大家也都宽容一笑,不会严厉责备。

贪玩、淘气是孩子的天性。罗喉罗虽然跟随佛陀出了家,但毕竟正处在天真烂漫的年龄,免不了经常搞一些孩子式的恶作剧。他非常机灵,所以就以捉弄人取乐。

罗喉罗时常在精舍门口玩耍,每当皈依佛教的居士来访,大家知道他是佛陀的儿子,就首先向他打听佛陀现在正在什么地方。于是,罗喉罗就趁机捉弄人,佛陀明明在河边散步,他说佛陀在房间坐禅;佛陀若是打坐,他就说到最远的僧舍探望病僧去了……他害得人家跑了冤枉路,自己还扬扬得意。

罗喉罗的恶作剧虽然出于天真,没有恶意,但他的撒谎,却是不争的事实。

佛陀知道这些事情后,将他召到自己的住处来。罗喉罗见到父亲非常愉快,像一只撒欢的小鹿,不停地蹦蹦跳跳。当他看到佛陀铺座位之时,就按照以往的惯例,赶紧打来水给父亲洗脚。

佛陀指着洗过脚的水对罗喉罗说:“你喜欢喝这水吗?”

罗喉罗说:“洗过脚,水就脏了,不能喝。”

佛陀说:“水本来是干净的,如同所有的人一样。你生为国王之孙,却能抛弃荣华富贵出家,但你不守出家人的戒律,口中撒谎,心中不洁,充满贪、嗔、痴三毒,就如同洁净的水洗过脚一样,被污染了,变得肮脏了。”

罗喉罗生怕父亲真叫他喝洗脚水,赶紧将木盆中的水倒掉了。

佛陀说:“罗喉罗,从今天起,你就用这个木盆盛饭吃吧。”

罗喉罗的眉头皱成了小山,吭吭哧哧说道:“它,它经常洗脚,污垢早已经渗到了木头内部,太脏了……”

“你就像这木盆一样。你虽然身为沙门,但你心不诚实,不思修行,仿佛这肮脏的木盆,不能盛装精神食粮。”

说着,佛陀一脚将木盆踢开。罗喉罗真的感到像踢在自己身上一样。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父亲这样声色俱厉。

“罗喉罗,你在担心这个木盆摔坏吗?”

“不。这个木盆本来就很简陋廉价,现在又旧又破,还沾满了污渍,没人会为它可惜。”

“你也是一样。一个沙门,若总是口出谎言,不知修行,终将落到无人理睬、无人怜惜的地步。你要时时以木盆警觉自己啊!”

罗喉罗冷汗如雨,浑身寒战不已。从此,他抛弃恶习,认真修习佛陀亲自传授的安般①(安那般那,即数息观)法门,终于在20岁时大彻大悟了。在十大弟子中。他以“密行”排位第一。

佛陀更是十分欢喜,如释重负——作为最圆满的人,他的爱心无所不在。

三醒吾身是现代人最应该学到的本领。古人修身,讲求自省,晨起,必开始反躬自问:今日里德行修养可有半点不仁义?可有哪些事该当自律?经常自我反省,自我检查,就能不断进步。

狮子的哲学

一位老和尚非常喜欢狮子。

他发现,跟凡事都追求完满的人类相比,狮子太懂得空白的妙处了,它简直就是个一位天才的艺术家、一位睿智的哲学家。

给这位老和尚印象最深的,不是狮子如何勇猛格斗、如何疯狂捕食,他最感兴趣的倒是它们吃饱肚子后与世无争、懒洋洋打瞌睡的样子。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猎物从它鼻子底下走过,它也绝不为之所动。因为它已经不需要食物了。

狮子随身带着一个属于它自己的仓库,那个仓库就是它的肚子,“纵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而饮”,假如狮子会说话,它肯定会这样发表感慨,也就是说,它懂得给生命留一些空白。人类则不同,人类沉迷于自己的贪欲,人建了相当于自己肚子无数倍的仓库,这个仓库大得他自己带不动,于是又把它转换成钞票,储藏了钞票就储藏了一切。

“多多益善,多多益善。”他们这样叫嚷。与此相反,还有一些人反对物质上的贪欲。他们认为物质世界跟精神世界是格格不入的,他们以对精神的追求来取代对物质的追求。而精神,无不打着知识与道德的幌子。“多多益善,多多益善!”他们同样这样叫嚷。

同是贪欲,把物质换成精神、换上知识与道德的行头,似乎就能堂而皇之高人一等了。而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殊途同归,绕了一个大弯又转了回来,对知识和道德的贪欲反而成为某些人追求物质财富的一种手段。

物质世界是无限的,精神世界也是无限的,而我们的肉身和精神却是有限的。以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世界,岂不是踏上一条不归路,把自己埋葬在苍茫的无限之中,反而失去自身的本性吗?有多少可有可无的追求,就有多少可有可无的缺憾、可有可无的失败、可有可无的磨难和可有可无的耻辱,这样反而把本来可以成功的人生变成了失败的人生,把本来可以快乐的人生变成了痛苦的人生,把本来可以轻松的人生变成了沉重的人生,把本来可以健康的人生变成了病态的人生。

物欲横流诚然不可取,但是清心寡欲却也非常要不得,因为清心寡欲往往会演变成另一个层面上的贪欲。作为一个健康人,他只追求他必不可少的东西,而且也以够用为限。物质上,他有所求有所不求;知识上,他有所知有所不知;道德上,他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能做到这一步,就真的快达到狮子的智慧境界了,只要肚子吃饱,不论财富、名声、知识还是道德的猎物从鼻子底下跑过,都视而不见。

优秀的艺术家不会把画涂得太满,他懂得,空白也是艺术的一部分;优秀的建筑家不会把楼盖得太挤,他懂得,绿地也是建筑的一部分。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学习狮子,给自己的生命也留一些空白呢?

做人做事要适度,对工作、对生活有不懈的追求心,获得更多的赞美等等,都是人之常情。但是当你正面的企图心变成负面的野心时,你就要重新检视自己的心态和步调,才不至于演变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泥牛斗入海

洞山与密师伯经由潭州龙山,见小溪中漂流有菜叶,洞山惊奇地问:“深山无人,为什么有菜叶漂流,难道有悟道的高人住在山里?”两人一番商量后,决定拔草开路、缘溪上行探寻,走到大约五七里路时,忽然看见身体清瘦、相貌异常的龙山禅师,于是他俩放下行李准备问禅。

那禅师问道:“此山无路,阁下从何处来?”

洞山说:“有无路的问题暂且先放下,禅师是从什么地方进来的?”

龙山禅师说:“我不从云水来。”

洞山说:“禅师住此山有多长时间了?”

禅师说:“没有经历春秋。”

洞山问:“禅师先住,还是此山先住?”

禅师说:“不知道。”

洞山问:“何谓不知道?”

禅师说:“我不从人天来。”

洞山问:“禅师悟得什么大道,便住此山?”

禅师说:“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至今还没有出来的消息。”

洞山豁然,这才庄重地对龙山和尚行礼参拜。

在试探龙山禅师是否悟道的同时,两人被好一顿奚落。禅师自言不从“云水”来,不从“人天”来,意即不从境中来也。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唯有心境是真实。龙山和尚的高妙机锋略见一斑,可洞山仍紧追不舍地询问,便落得个“泥牛斗入海”的灰溜溜的下场。洞山心服口服。

人们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凡事刨根问底,总想在“为什么”中得到一个完满的答案。这也是烦恼障和所知障在作祟。其实,答案就在众生的心里。当每一个问号从脑际浮生的时候,能从境执中拔出,静静地观照,以定生慧,障碍自去,德相自然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