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佛悟人生
5092000000010

第10章 广结佛缘,善待世间万物(3)

义玄禅师临圆寂时说:“我死后,不要断了我的佛法香火。”高徒三圣走出来说:“我们怎敢断灭和尚的正法眼藏呢?”临济说:“今后有人问你,你怎么向他说?”三圣慧然便大喝一声。临济义玄道:“谁知道我的正法眼藏,就在你这瞎驴手上断灭了。”说完,端坐而逝。

佛法讲究实,一切都用,但六根清净,要闻要见要听要念,一切任凭本性,不断诸缘,不造不作,一切随缘,天真如来。

结仇怨的兄弟遇到佛陀

古印度的舍卫国中,有一位辛苦的父亲,独力抚养一对兄弟。兄弟俩感情很不好,从小打打闹闹,谁也不让谁,若是父亲告诫哥哥要慈爱幼弟,哥哥则会顶嘴说道:“你看你多偏心,专疼小儿子。”父亲只好转而教导弟弟要尊重长兄,没想到弟弟嗔心大起:“你不明是非,是哥哥霸道,有错在先。”就这样,哥哥怪弟弟不懂事,弟弟怨哥哥不讲理,两人让父亲伤透了脑筋、也伤透了心。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兄弟俩从小时候抢玩具、争对错,到长大后开始争田产、分家业。年迈的父亲再也劝不动、管不了,只能默默地在旁垂泪哀叹,祈求奇迹出现,能有善知识来教化这两个冥顽不灵的孩子。

这天,一位好心的邻人劝道:“你们兄弟俩再这样吵下去也不是办法,干脆到国王那儿,请国王评评理吧!”于是,心中充满怨怼的两兄弟,为了不让对方先声夺人,尽管烈日当头,均使尽全力,连走带跑地前往皇宫。兄弟俩沿途为了谁对谁错,还是你来我往,争吵不休。就在两人气喘吁吁、口干舌燥的当下,佛陀迎面而来,他们看到面貌庄严、徐步安祥的佛陀,顿时忘却争吵。他们深为佛陀所散发出来的威德所摄受,于是不约而同地迎上前去问讯礼拜,并且询问佛陀的称号。

佛陀微笑地看着因缘甚深的两人,以柔软悦耳的音声,善巧譬喻,为说嗔心的过患:若人放纵心中的贪婪与嗔恚,犹如释放毒蛇与恶兽,在他人受害前,自己早已被恶毒的汁液所腐蚀,功德福报都将消失殆尽。佛陀继而又为他们开演种种妙法,兄弟二人专注听法的当下,智能开显,烦恼蠲除,当下证得阿罗汉的果位。

回到家后,两兄弟至诚地向父亲忏悔,并且说出自己得道的因缘,年老的父亲听了之后,欢喜不已,心中的担子终于可以卸下。过了不久,老父亲命终舍报,因法喜感恩的善念,往生至天上。他为了感念佛陀的恩泽,来到佛前,顶礼供养,佛陀也为其说法,当下即证须陀洹果。

众生所结因缘有善恶、深浅之别,但是如能同入佛法大海,即如四流归复一味,必能解冤释结,顿舍情爱牵缠,同沾法益。所以,不论冤亲敌友,若能够彼此提携,互相接引,转恶缘为善缘、化尘缘为法缘,是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修行路上也必能有所成就。

做一个明理人

从前,有一只珍奇罕见的九色鹿,常在恒河边饮水吃草。一天,有人失足掉进了河里,惊恐地大声呼喊,九色鹿听见了,不顾自身的安危,赶忙跳下河里,将落水人救起。落水人为报答他的救命之恩,愿意当他的仆人,每天取水草来供养并供其使唤。但九色鹿婉拒了,只要求他保守秘密,不要泄露见过九色鹿的秘密:“否则人们会为了贪求我身上的皮、角,而来杀害我!”九色鹿告诫完随即离去。

此时,国王的夫人在夜里梦见一只身长九色彩毛的鹿,皮薄坚韧,鹿角亮白如雪,非常珍贵。王后一觉醒来念念不忘梦里的鹿,朝思暮想着要用九色鹿的皮作坐褥,用九色鹿的角作拂柄,最后就称病以死威胁国王,央求国王派人去捕捉。国王为讨王后的欢喜,于是四处张贴布告,若有人能知九色鹿所在,不但能得重金奖赏,更愿分与大半江山。那位落水人听闻这个消息,贪心起、恶念生,想着鹿不过是头畜生,死活有何关系,蒙昧良知的落水人于是向国王密报九色鹿的行踪,由于他违背诺言,恩将仇报,脸上立刻生满癞疮,痛苦难当,但利欲熏心的落水人并没有觉醒,仍然带着国王的大军来到了九色鹿栖息的河边。

河旁大树上的乌鸦平素与鹿为好友,交谊深厚,远远发现了国王的军队,赶紧飞告九色鹿,但国王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重重包围河的两岸,令鹿无处逃脱。这时,九色鹿一眼就认出了落水人的长相,知道是这个人出卖了他,于是上前把当初如何不惜生命救人免难,今日却遭背叛的情况告知国王。国王听了,非常惊讶,畜生竟然怀有如此深厚的慈悲心,勇于牺牲自己,拯救他人,反而是人忘恩负义。于是便颁布命令,从今以后不许任何人伤害九色鹿,若有违反者,绝不饶恕。

一切事情皆借由众缘和合,往往须要大众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所以,知因识果的明理人,就会懂得“知恩”、“感恩”、“报恩”,不仅能知,更能真实去实践!相反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知感恩的人,必然无以成事,亦为人所远离。

禅无杂邪

云居禅师从百丈明照禅师为师而得度。生性猛利,经行稳重。

云居禅师每天晚上都要去荒岛上的洞穴坐禅。有几个爱捣乱的年轻人便藏在他的必经之路上,等到禅师过来的时候,一个人从树上把手垂下来,扣在禅师的头上。

年轻人原以为禅师必定吓得魂飞魄散,哪知禅师任凭年轻人扣住,静静地站立不动。年轻人反而吓了一跳,急忙将手缩回,此时,禅师又神情自若地离去了。

第二天,他们几个一起到云居禅师那里,向禅师问道:“大师,听说附近经常闹鬼,有这回事吗?”

云居禅师说:“没有!”

“是吗?我们听说有人在晚上走路的时候被魔鬼按住了头。”

“那不是鬼,而是村里的年轻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禅师答道:“因为魔鬼没有那么宽厚暖和的手!”

禅师又说:“临阵不惧生死,是将军之勇;进山不惧虎狼,是猎人之勇;入水不惧蛟龙,是渔人之勇;和尚的勇是什么?就是一个字:‘悟’。连生死都已经超脱,怎么还会有恐惧感?”

这群年轻人顿时大悟。

世事变幻,祸福无常,如果我们对此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承受能力,一生中随时都保持一种迎接挑战的心态,那么我们就能处变不惊,从容应付。

荔枝有缘

兜率从悦禅师在去参访清素禅师的时候,对禅师非常礼貌尊敬,有一次别人送给他一些荔枝,从悦禅师经过清素禅师的窗口就很恭敬地说道:“长老,这是家乡江西来的荔枝,请您吃几个。”

清素很高兴地接过荔枝,感慨地说道:“自从先师圆寂后,这种水果我已经很久没有吃了。”

从悦问道:“长老的先师是哪位高僧呢?”

清素答道:“慈明禅师,我在他座下当了13年的职事。”

从悦禅师非常惊讶地赞叹道:“13年来您就一直在高僧的座下从事着职事之役,怎么可能不深受高僧的言传身教呢?”说后,便将手上的荔枝全部供奉给清素长老。

清素禅师十分感激,说:“我是个福薄之人,先师曾经告诉我说,不可以把这件事对别人讲,今天看你如此虔诚,也是因为这荔枝的缘故,所以我违背了先师,对你说了他的名号。现在把你听到这件事的心得告诉我吧!”

从悦禅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清素禅师。

清素禅师开示说:“世界是佛魔共有的,最后放下时,要能入佛,不能入魔。”

清素禅师又教诫他:“我今天为你点破这个道理,让你得大自在,但切记不可说是承嗣我的!真净克文禅师才是你的老师。”

“不可嗣我,当可嗣真净克文禅师”,此后,这件事成为禅门的一大美谈。

荔枝有缘,即能悟道。“佛法在恭敬中求”。古人一饭之恩,终生不忘,如清素禅师,一荔之赐,竟肯道破心眼,此乃感恩有缘也。

平等看待一切众生

阿育王敬重佛法。凡是出家的僧侣,不论其年纪大小,德行高低,他总是遇上便拜,极其虔诚。大臣耶舍对此表示不满,私下对人说:“大王一统全印度,位至至尊,名动天下,应该自重才对,怎能随便对人施礼呢?对于那些有名气的大德比丘施礼也就是了,何必又向小沙弥们致敬呢?也太轻贱自己了。”

这话不久传到了阿育王耳里。有一天,他对大臣们说:“请你们不要杀生,在已死的动物身上割下头来,到市场上去卖。”又对耶舍说:“请你去找一个死人头来,也到市场上卖卖看。”诸位大臣不明所以,但圣命难违,便按着阿育王的命令照办去了。

不久,大臣们找到各种动物的脑袋,耶舍也找到了死人头,便一起拿到市场上叫卖。动物的头很快卖出去了,只有人头卖不掉。大臣耶舍拼命叫喊:“买人头啊!买人头啊!便宜卖了。”

这一喊不要紧,把市场上的人都吓跑了,只剩下同来的大臣。

这时,只见一人朝他们走来,却是阿育王。阿育王来到大臣跟前问:“买卖怎么样?还顺利吧!”

大臣回答:“各种动物的头都卖出去了,只有人头卖不掉。”

阿育王问:“怎么会卖不掉呢?你们说天下万物中什么最贵重?”

大臣们说:“天下万物,以人最贵。”

阿育王又问:“既然万物以人最贵,人头应该能卖个好价钱才对,怎么反而卖不掉呢?”

大臣们回答:“人贵重是在他活着的时候,死了就最贱不过了。死人头人们看都不愿看,哪里会有人买呢?”

阿育王又问:“是否所有的人死了都会变贱呢?”

大臣回答:“是啊,大王,确实如此。”

阿育王这时特意问耶舍说:“耶舍,请你告诉我,我死后是否也会如此贱呢?请你不要害怕,怎么想便怎么说。”

耶舍心中惊惶,迟疑了好久才说:“是的,正如大王您所说的,一点儿不假。”

阿育王说:“既然如此,我活着虽然是一国之王,权势熏天,极为尊贵,但死后却与别人一样,轻贱至极,那你为什么还要反对我礼拜众比丘呢?人既然本来就没有什么尊贵可言,我拜僧怎能算是自甘轻贱呢?”

一席话说得耶舍哑口无言。此后,阿育王仍是见僧便拜,诸位大臣再也没有什么不满的言论了。

佛教宣扬宇宙平等精神,公平地看待世间万物。人生天地间,禀天地之精英,受万物之化育,实是万物中的骄子。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平等待人,在任何人面前都不可存有骄横之心。

一天,提婆达多生病。很多医生来治病,但不能把他医好。身为他的堂兄弟,佛陀亲自来探望他。

佛陀的一个弟子问他:“您为什么要帮助提婆达多?他屡次害你。甚至要把你杀死!”

佛陀回答说:“对某些人友善,却把其他人当做敌人,这不合乎道理。众生平等,每个人都想幸福快乐,没有人喜欢生病和悲惨。因此我们必须对每一个人都慈悲。”

于是佛陀靠近提婆达多的病床,说:“我如果真正爱始终要害我的堂兄弟提婆达多,就像爱我的独生子罗睺罗的话,我堂兄弟的病,立刻会治好。”提婆达多的病立刻消失,恢复健康。

佛陀转向他徒弟说:“记住,佛对待众生平等。”

宇宙万有本是一体的,心、佛、众生是无差别的。我们不能硬是要将此一体的、无差别的,分割开来,并以分别心看待。保持了众生平等的观念,为人处世就会顺畅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