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者维摩诘对阿难说:“你不要这样说!佛陀修行圆满,身体非常健壮,各级恶缘都断尽了,留下的都是许多苦行功德,还会有什么病?你住口,快走吧!不要学其他教派毁谤佛陀。阿难啊!你应当知道,佛陀是法身,不是凡夫俗子的肉身可以相比拟的,你快快回去,不要再多话了。”
阿难听到尊者这样说,感到非常惭愧恐惧,正想要走,佛陀却用神通力在空中对阿难说:
“阿难!尊者说得没错,但是我要借这件取牛乳疗伤的因缘,方便为大众说法。你应该体会我超度世间众生的美意,前往取得牛乳,不要再感到羞耻惭愧了。”
于是阿难信心坚定地来到土坑,摩耶利的家人、弟子及附近的居民,全部跟着阿难到土坑去,看看他怎么取凶恶母牛的牛乳。
阿难心想:“世尊设立门派教化,就门规法制而言,佛门弟子不应该自己用手去挤牛乳。”正想着的时候,发现一位少年站在母牛旁边,阿难高兴地对那少年说:
“年轻的婆罗门教士啊!麻烦你替我去挤牛乳。”
少年低声回答:“我不是婆罗门教徒,是第二忉利天上的天帝,我听说佛陀要取牛乳,知道没有人代替他取,所以到这里相助。”
阿难说:“天帝的地位尊贵,怎么能接近这么腥臭不洁的母牛呢?”
帝释天回答:“我虽然豪华尊贵,却远不及佛陀尊贵,佛陀数次度化众生尚且不觉得厌烦,何况我已是居于天帝的位置。”
说完就从容的持着钵,走到凶恶的母牛身边。这时候母牛就像是一头温驯的羊,安静得不敢动弹,围观民众看到这种情形,没有不吃惊的,大家交头接耳地议论着:
“这头牛的性情凶暴蛮横,平时没人敢接近,今天是什么原因让它这么温柔驯良。”
“啊!一定是这位比丘阿难道行高深,感化了这头牛。”
“对呀!对呀!佛陀的弟子都这么厉害了,更何况是佛陀。我们这些人平常不相信佛的教化,实在是件错误的事。”
后来阿难提着牛乳回到佛陀的住处,同佛陀询问这头牛的因缘。
佛陀告诉阿难:“这头母牛有个儿子,它们前几世家财万贯,可惜性情吝啬,不肯布施,也不相信佛经的训示及各种戒律规定。平时专门放高利贷,日夜都在盘算着如何获取暴利,骗取敲诈别人的钱财。因为这样的业报,堕入畜生道十六世了。今天听闻我的名号,心中欢喜,生出善良的念头,奉献乳汁给佛,希望以此善缘,快快得到解脱。它们死后都会住生善道。”
佛陀对阿难说:“牛尚且能够发愿,布施乳汁用来种下日后的因缘,以便得到超度解脱,直到成佛,何况六根俱全的人呢?我们应该相信佛法、多布施,才能获得无量的福报。”
人对自己要负责,对他人要尽责。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一头牛尚能如此,何况人呢?
我只是找错了人
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企望得到人类最美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于是他四处寻求。
路上,他碰见一个背着袋子的人,他上前说:“把你袋子里的鱼给我一条吧,我看见它们还在袋子里扭动呢。”
于是那人停下来,伸手从袋中抓出一条给了他。不过那不是鱼,而是蛇。
他继续向前走,看见一个提篮子的少妇,他上前说:“把你篮子里的人参给我一支吧,据说那是药中珍品呢。”
于是少妇停下来,伸手从篮中拿出一支给了他。不过那不是人参,而是罂粟。
他继续向前走,看见一个背着胡琴的青年,他对他说:“请你给我拉一支快乐的歌吧,让笑声伴随着我。”
于是青年停下来,取下胡琴,为他奏了一支歌。不过那不是快乐的歌,而是催人泪下的悲歌。
他继续朝前走,看见一个富有的人,他上前说:“把你的慷慨给我一点吧,让我做一个乐善好施的人。”
于是富人解开衣襟,从怀中掏出一把递给了他。不过那不是慷慨,而是吝啬。
他继续朝前走,看见一个眉头紧皱的女人,他上前说:“把你胸中的宽容给我一点吧,让我变成个能够容人的君子。”
于是那女人从胸中捧出一捧给了他。不过那不是宽容,而是妒忌。
“人们这是怎么了?为什么把我要的东西都给错了?”最后,他问圆通和尚。
“他们并没有给错,而是你找错了人。”圆通和尚告诉他。
不要找错了合作的对象。在你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你都要把握住这样一个原则: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知人知面更要知心。
找到人生的真理
从前,有一个靠近南海的国家,名叫那梨,国民以采集珍珠及种植栴檀木为业。其中,有一对兄弟自父母双亡后,就想要分家创业,而双亲所留下的除了财产外,还有一位名叫分那的仆人,他年少聪明,对于买卖贸易或入海寻宝等事无所不知。于是,兄弟俩将财产当成一份,仆人分那也划为一份,并以掷筹的方式决定继承的东西。结果,弟弟得到了仆人分那,却失去了继承财产的权利,只好带着妻儿和分那,空手离家。
当时的环境非常艰困,人们都过着贫苦节俭的生活,对于只有分得仆人的弟弟来说,一想到家人未来的生计,不免担忧起来。分那知道后,对主人说:“请主人不用担心,我会想办法让大家的生活永保无虞,并且在不久的将来,让你们的财富胜过你哥哥。”主人听了虽半信半疑,但也别无他法,于是对分那说:“好吧!只要你能够做到,我就恢复你自由之身。”说罢,弟弟便将妻子存的一些珠宝交由分那,作为生意的资本。
当时,正逢海水涨潮,城内的人们纷纷到海边去捡拾木柴。分那也来到城外,眼尖的他,看到一位乞丐所扛的一大捆木柴中,有着非常珍贵难得、可以当药治病的牛头栴檀。于是他二话不说,就以两枚金钱买下这块珍木,并且将它剖成数十段。此时,听说城里正好有位长者生了重病,需要二两的牛头栴檀配在药里服用,才有痊愈的希望,但是大家都遍寻不到这种珍木,正在为此发愁。于是,分那马上带着一段牛头栴檀来到长者家中,长者的家人喜出望外,马上以两千两金换取分那手中的牛头栴檀。后来,分那又陆续将剩下的牛头栴檀卖出,所得的财富比主人的哥哥还超过十倍之多。主人为了感谢分那的恩德,并且遵守当初的诺言,于是还他自由之身,随他前往任何想去的地方。
分那离开主人后,一心向道,于是来到舍卫国拜见佛陀,请求出家。分那顶礼佛陀后,长跪佛前:“弟子虽然出身卑贱,但求道之心却是坚定不移的,希望世尊能慈悲救度我!”佛陀听了分那的祈求后,说道:“善来分那!须发自堕,法衣着身。”分那示现比丘相,佛陀为他开示佛法的道理,分那一念相应,即证阿罗汉果。
分那心想,今日能证得六种神通,达到生死自在的罗汉果位,全要感谢主人给予自由,才有机会亲近佛法,所以我应当去度化主人一家及该国的国人。于是分那回到那黎国的主人家,主人一见到分那,非常高兴,马上准备丰盛的菜肴款待他。分那食毕,将手洗净后,便飞至空中,分身变现,身上出水,身下出火等种种神通,光明晃耀,从空中缓缓降下。分那告诉主人:“今日我之所以有种种神德,都是因为主人赐我自由,所以我才有机会跟佛陀学道。”主人听了回答:“佛陀的智能、神通如此广大!我愿拜见佛陀,听闻教法。”分那听了非常高兴,告诉主人:“只要你发至诚恳切心,设斋供养佛陀,佛陀一定能感受到你的诚心,前来接受供养。”
于是,主人马上准备供养佛陀的斋饭,并且向着舍卫国的方向稽首长跪,烧香祈请佛陀能够屈驾至此度化众生。佛陀知道他们的心意后,即带领五百位证得罗汉果位的沙门,运用神足通抵达。那梨国的国王与国民见到如此殊胜的景象,莫不升起敬畏之心,纷纷来到佛前,顶礼佛陀。待用斋后,佛陀便为主人和国王百姓开示法要;大众闻法后,也都欢喜受持五戒,成为佛弟子。
此时,主人怀着感恩之心,来到佛前赞叹分那:“分那从前在家时,就非常勤劳,出家证果后,也不忘救度我们。他的圣德高远,让全体国民都得以亲近佛法,我们该如何报答他的恩德呢?”于是佛陀为大众说了一首偈子:
“心已休息,言行亦止,从正解脱,寂然归灭。
弃欲无着,缺三界障,望意已决,是谓上人。
若聚若野,平地高岸,应真所过,莫不蒙度。
彼乐空闲,众人不能,快哉无望,无所欲求。”
主人和国王听到佛陀的偈语后,更加欢喜,于是又恳请佛陀留下接受供养七日,最后他们亦证得须陀洹果。
任何事情的成就皆需众缘和合,绝非一己之力所能完成,所以对每一个人,我们都应怀着知恩、感恩、报恩的心。所谓“成道方能将亲度”,什么是报恩的最好方式?唯有精进修行,进而带领有缘大众亲近佛法、听闻佛法,找到人生的真理,这才是最根本的报恩。
一切随缘
一次,临济来到达摩塔前,塔主问他:“先拜释迦牟尼,还是先拜达摩?”临济回答说:“佛和祖都不拜。”“他们跟你有仇吗?”临济不加理会,拂袖而去。
有一天,临济对门徒说:“你们听着,如果你们想求得佛法,就要不惜丧身舍命。当年,我在先师黄檗门下三次问法,三度被打,如今也还想挨一顿打,谁来下手?”一个门徒说:“我来打。”临济把手中的拐杖递给他,门徒刚想接,临济劈头便打。
喝是临济宗的一大特色。临济禅师有一次问一个僧人:“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有时一喝如同竹竿影草,有时一声吆喝不当作一声吆喝用,你对此怎么领会?”僧人正在迟疑,禅师便对他一喝。
临济上堂道:“三乘教法的十二部经典,是给人擦拭污浊的旧纸,佛是虚幻之身,祖师达摩是老比丘。你是娘生娘养的不是?你想成佛,就被佛魔抓住;你想求祖,就被祖魔抓住。如果有所求,都是苦事,不如无事。如果说佛是终极真理,为什么他八十岁还死在拘尸那迦的娑罗双树间,佛如今在哪里?显然他跟我们一样有生也有死。”
“各位道人,你如果想得到真理一般的见解,就不要受人拘惑。向里向外,当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遇到罗汉就杀罗汉,遇到父母就杀父母,这样才能真正解脱,不再拘泥于物相,面超脱自在。”
“各位道人,佛法没有什么好用功的。只要平常无心,屙屎拉尿,穿衣吃饭,困了就睡。愚人会讥笑我,智者会理解我。古人说得好:‘向外花工夫,都是疾顽人。’”
有一次,临济义玄禅师和王常侍来到僧堂。王常侍问临济禅师:“这一堂人还看经吗?”临济回答:“不看经。”王常侍问:“还学禅吗?”临济回答:“不学禅。”王常侍问:“既不看经,也不学禅,他们到底在干什么?”临济回答:“都教他们成佛作祖去。”王常侍笑道:“金屑虽贵,在眼成翳啊。”临济义玄道:“你俗人,你不懂这里面的道理。”王常侍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