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靠工作,生活好,靠工作,
事业成,靠工作,家庭睦,靠工作。
人一生,近百年,大半生,要工作。
幼童少,老病衰,无益时,不工作。
青壮年,好时光,精力旺,需工作。
工作就是我们人生最好的修炼。
人的进步依于自己的工作。
工作是我们的人生依靠,有工作才有饭吃,对于我们的饭碗,我们应有敬畏之心。人类在饥荒年代,在物质不足的年代,对于饭碗的敬畏之心是非常浓厚的,但在现在这样一个物质富足,衣食之忧并不十分紧迫的时代,越是年轻人,对饭碗的敬畏之心就越淡,所以对工作的态度,也就越发显得无所谓。事实上,当我们真正的成长起来,不再依靠父母,不做啃老族,既有小孩要养,又有老人要照顾,我们对工作这只饭碗的态度,才会变得更客观更郑重一些,敬畏就更多些,我们对工作的体会也才更真实一些。不客气地说,对饭碗不敬畏的人,是还不成熟的人。
对于现代人来说,工作已远不只是一个饭碗,它还是一辆车,这辆车是通向事业成功、人生幸福所必须的工具,没有这辆车,或这辆车不给力,跑不快,我们想要实现的人生价值也就无法实现。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充满了创造,给了我们无限的可能性,我们创造奇迹的机会是前人根本无法想象的,所以我们的工作也可以不似前人那样单调,工作给我们带来梦想、希望、自我价值的满足以及心性的升华,只要我们能干好工作,我们就有很多机会实现梦想。
家庭主妇可以在家中服侍老人孩子,以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这种价值是比较单一的,大多数人并不愿意陷入这种单调的人生,于是必须投入工作。
于是工作成为了我们华丽的装饰,我们想要过得更好些,就得让工作干得更好些。工作也是家庭和睦的基本保证。虽然我们常抱怨工作很忙顾不上家庭,但总要比失业在家对家庭的伤害小些。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双方之间互相支持对方的工作,即便不能献策献力,也能互相理解,给予心理上的鼓励,这样的家庭显然会更加和睦。
对大多数人来说,工作就是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事业不能狭隘地理解为自己开公司做上级才叫有事业,也不是说在单位当一把手才叫有事业,工作干好了就是事业,对此我们不可妄自菲薄。
工作是要我们为之付出很多的,体力、脑力,自不必说,我们的大好时光,也要交付于工作。三十年前,人们还没上小学就要工作(比如我们几岁的小孩子也要下地劳动,在家做饭。)二十年前,初中毕业后就要工作,那时候有一个正式工作是令人羡慕的事情,现在,大学毕业后就要工作,总之我们的大好时光需要用来工作。
我们为什么不用大好的时光来娱乐、游玩?因为“幼童少,老病衰,无益时,不工作。”只有我们年富力强时,我们才能干得了工作,也才能将工作干好。人老了,许多事情就做不了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正是此意。年富力强时,是工作的大好时机,一个人一生能实现多大价值,都取决于这段时间。娱乐、游戏,只会令这段大好时光空过,看似享受到了,其实失去更多,注定一事无成。
我们要工作多长时间,是由社会条件决定的,在过去,这个时间可能是由稚童到老死,七八十岁的人也要在田间辛苦劳动才能有口饭吃。而现在,我们的社会杜绝有童工,六十岁可以退休,有双休日,有节假日,确实已经非常幸福了,如果我们对三十几年的工作时间还嫌长,让我们的祖先知道,是否会哭笑不得。
一个人的成就是与他付出的努力成正比的,而他的努力多少又与付出的时间成正比,我们想要事业有成,想要超越平凡,想要这一生不空过,活得有价值,就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努力地工作,这个法则对任何人都一样,这就是命运公平的地方。我们还要相信命运对我们每个人都会很公平,我们享受的越多,付出的也就会越多,先享受还是先付出只是个顺序的问题。我们这代年轻人的快乐是建立在父辈的辛苦之上的,当我们把这些时间挥霍掉,在我们年富力强时未能干好工作,等有一天我们面对四个长辈甚至更多些需要我们养老、看护,还有我们的孩子要养,那时候我们忽然发现年轻时我们错过了时机,我们会情何以堪?
年轻的时候,我们往往是无法正确认识工作的,而又正是在年轻的时候,我们才有干好工作,打好基础的机会,人生的规律就是这样的,它以此种法则进行优胜劣汰,所以,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实为人生的一大幸福而又极稀有之事。想要在年轻的时候就拥有正确的工作观,那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广闻博见,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实践并体验,调节自我心态,修正自我错误,弥补自我不足,不意气用事,不放纵自我,不浅尝辄止,最终得到真正好的工作观。
现在我们对工作的价值认识并不深刻,甚至可以说是纷杂混乱,许多人持从西方传来的概念,比如人生价值的实现,自我的实现,都是打着个人的印记。
而在我们的古老文化中,其实对工作的认识更深刻,也更富哲理性,古人有为自己立规矩“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就是要以自己的力量立身于天地之间,实践天地所赋予我们的天性,不乞求依赖于别人,亦不剥削欺骗别人,通过干干净净的劳动所得养活自己,活得正直干净,并因此有能力惠及他人,从而实现人格的独立和升华。相比西方传来的个人人生价值实现观,我们祖国传统文化里的工作观显然要深厚得多。我们的祖先已经将工作的内涵上升到人与天地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精神的关系这样的高度上。当我们对工作有了这样的意识之后,哪怕我们一生平凡度过,只是早起耕种,日落休息,年年如此,但因为有正确的工作认识在,每天也都是充实的,自食其力的人,能够杜绝人生无所事事的空虚感。
至于像诸葛亮那样为国家“鞠躬尽粹,死而后已”的工作精神,及“夙夜在公”的工作奉献精神,就更崇高了。我们这个国家,一向都是崇尚勤奋劳作的,游手好闲可耻、工作光荣是深入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民族精神。
不认真工作我们何谈进步?
不努力工作我们何谈富有?
不踏实工作我们何谈充实?
不完成工作我们何谈自由?
我们的一切,不得不与工作有关。
与其让工作成为我们的苦役,不如让劳动成为我们的天性;与其让工作成为我们思想的枷锁,不如让工作成为我们前进的汽车;与其以工作为苦,不如以工作为乐;与其在工作中唉声叹气,不如在工作中成就自我。
我们要幸福快乐充实地工作,在工作中找到价值,找到心安,找到希望,找到梦想。我们因工作而温饱,因工作而富足,我们也因工作而成熟,因工作而成功,工作是我们接触社会的网络,我们因工作而与社会有了一定联系。
工作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我们的人生因此而展开,能走多远,能多精彩,就看我们工作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