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制的终结(全集)
5076000000054

第54章 惩祸议和(1)

彼时好战,此时求和。彼时视主战者为股肱,此时指主战者为祸首。彼时绞杀新政,此时急忙下诏办新政。彼时颐指气使,是为享受至高无上的权力。此时低三下四、重惩下官,是求保住老命一条。这就是慈禧太后的全部政绩。

性命对于中国人尤其是清军和义和团来说,在同八国联军作战时已付出太多,现在却偏偏轮到那些仇外的祸首来一一付出。在慈禧太后迫于侵略者的压力发谕惩祸后,众祸首中遭重惩者或就刑,或服毒,或自绝气亡,甚至病死者也要开棺戳尸,其残其惨实不忍睹。尽管这些祸首都是慈禧太后眼中昔日的功臣,一个祸首同样是一条人命,但只要她自己可免一死,让他们死一万次又何足惜!

慈禧太后避难西安

因慈禧太后下不了惩办祸首的决心,各国公使便发出要求两宫速回銮驾、和商一切的照会。李鸿章、奕劻将照会转呈太原后,慈禧太后再不敢轻易西去,便在太原一连驻跸了半月。后来事情虽可转圜,但和议一时难成,她担心自己会被列为祸首,便索性携光绪帝和众大臣启跸前往西安,更加远离北京。两宫一路上马不停蹄,经平遥、霍州、平阳、曲沃、闻喜、蒲州,从永济县上阳村过潼关进入陕西境内,再取道华州、临潼,历时二十余日,于10月下旬抵达西安。

在长达两千余里的西巡途中,慈禧太后愈是往西去,愈是不服水土,愈是患胃痛。尤其在闻喜得报英国舆论要她归政、让光绪帝复辟,在华州闻知刚毅病死侯马的凶讯后,她胃痛更加厉害,一连几夜痛得睡不着觉,以至哭泣不止。只是过了临潼,西安府遥遥在望时,她才又来了精神,胃痛也一下子好了许多。及至西安城,坐在黄轿中的慈禧太后顿时恢复了往日的威风和神态。这时礼炮齐鸣,陕西督抚道台众官跪于长乐门前两侧,迎两宫入城。入城后,慈禧太后沿大路行抵北院行宫,见御道皆用黄土铺垫,各商铺皆悬灯结彩,一派节日气象,不由喜上心头。两宫护从见城内居民全都跪迎道旁,争相仰瞻圣容,便要驱赶。光绪帝见了,急行制止。慈禧太后更是早有预备,她令随从拿出银牌,赏赐给沿路民众。居民得了赏赐的银牌,一个个口颂皇上、皇太后万岁万万岁。

两宫御驾行抵的北院行宫,原是抚台衙门,只是在抚署正门上竖一直匾,上书“行宫”二字。但它与南院总督行台的城墙、院落一起涂成一色全红后,看起来与京城的皇宫差不多,其东西辕门亦用红漆涂盖并封闭不开。两宫入居行宫后,一切皆按京中礼仪,故行宫中门的左门也不开,由右门出入。在行宫旁,设有军机处朝房,六部九卿朝房,抚藩臬各员朝房,侍卫处等,机构一如京师,只不过门前贴上红纸条以标示罢了。两宫的起居处、召见大臣处安排在抚台衙门的大堂、二堂和三堂。大堂左房为内朝房和召见处,右房为亲王办事处和退息处。大堂、二堂、三堂各设有宝座,上盖黄布,供慈禧太后升銮时用。三堂的左右房是慈禧太后的宫室,西边的三间屋子供大阿哥居住;二堂的东三间是光绪帝的寝宫,后三间为皇后的寝宫。两宫抵达北院行宫后,办事大臣纷纷随至。宫廷守卫一如以往,有侍卫二百五十人日夜轮班站防值宿。

两宫抵达西安半月之后,荣禄带着武卫军赶来护驾。荣禄本来曾扬言暂驻保定、徐图恢复北京;因见洋兵势大,料定自己远非对手,就以护驾为名率军入山西。入山西境内后,荣禄的原配夫人不幸暴病而亡。他将夫人安葬后,即兼程赶来。慈禧太后在召见他时,对其妻途中病故一事温语慰问,后又传旨升荣禄之妾刘氏为福晋。

荣禄深知列强要求惩祸,必定不可迁就,故在谢恩时奏谏说:“皇太后千里西狩,御驾平抵西安,实是皇太后之福,亦是万民之福。然能建行宫于此,并非地理遥远洋兵力量不及。洋兵能远涉重洋,从万里之外乘船舰来犯中国,亦同样能西行一两千里直入西安。故请皇太后圣意早裁,早日惩办肇事祸首,早日定议和,以早日还都北京,是为上策。”

慈禧太后听了他的谏言,颔首示以同意,并令他谋画工计,定出万全之策。

仪鸾殿瓦德西与李鸿章约谈。

法国政府提出议和备忘录。

瓦德西回访贤良寺时交给李鸿章一份联军占领图

联军统帅瓦德西在下令联军四出进犯、攻占保定、张家口等地后,便下帖邀请李鸿章与奕劻至司令部约谈。

接到请柬的次日上午,李鸿章即带着译员阴午楼副都统赴约,乘轿前往仪鸾殿联军司令部。入殿后,年近七旬的瓦德西对他脱帽以迎,又与之握手为礼。李鸿章见瓦德西似乎并不以势欺人,反而礼貌周致,心感愉快。

入座后,他即对瓦德西赞许道:“贵统帅气体甚好。”

瓦德西呵呵一笑,说:“是中国的天气与我极宜。”说着他也捧起李鸿章来:“贵大臣在中国声望甚著,我早有闻。英人韦礼逊所著的书,我亦曾读过。书中说,假使贵大臣能如前劝令贵国人民,则将益国家不浅。”

李鸿章叹道:“不幸中国居高位者知识甚浅,致中国大为所害,中国人亦不愿有铁路电线等物。”

瓦德西听他这样说,即表同感:“从前德国人也是这样。不过,将来和议成后,欧洲各国可将巨款借与中国,以为建造铁路之用,贵大臣以为如何?”

李鸿章连连称好,说:“本大臣极愿贵国借款与中国。但眼下最要紧者,在与列强弥兵讲和,以修旧好,不知贵候对和议事如何看法?”

李鸿章想先探探瓦德西的口风,然而瓦德西却话锋一转,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中国北部的清兵当应全部撤走,不然会威胁联军的安全。”

李鸿章即向他解释:“北方华军,专为弹压地方起见,并不与西人为难。”

瓦德西听了,点头赞许说:“在京城方圆五百公里内,如贵大臣能保证华军不与联军相近,本司令必不派兵前往各处。”

李鸿章即说:“如贵候能就此止兵,则是万民之福。”

这时瓦德西却问道:“两宫现在西安情形怎样?贵大臣如何与贵国皇帝通电?”

李鸿章告诉他:“两宫情形大略同前,只是我皇上甚胆怯,暂不想回銮。至于电奏两宫之事,是先从北京致电上海,再转汉口而入西安。”

二人谈至此,门外报庆亲王奕劻到,李鸿章便起身将他迎了进来。

奕劻一进门,即热情地问瓦德西是否适应北京生活。瓦德西满意地说:“此间布置甚好,皇宫尤妙。”

一提起皇宫,奕劻便触动了心思,他接口叹道:“可惜刻下全城只余废址秃垣。”

瓦德西听了这话感到有点不快,即转过话题说:“我适才与李相接谈,以王爷到来而中止。我曾问中国皇上能否早日来京?”

奕劻说:“我亦望皇上早日东归,只是刻下难于布置,请贵统帅转请各公使早将和议条款议定。”

瓦德西诺然道:“和约数日内即可照办。”

奕劻听了,稍来精神,说:“甚望如此。近日皇上有谕旨,说和议一有头绪,即将返跸。况贵国大皇帝亦请皇上回京。”

瓦德西说:“王爷须知,我已奉令以皇帝礼接待贵国皇上。”

奕劻连忙说:“甚善。一年前贵国亨利亲王来华时,敝国亦以皇帝礼接待。”

瓦德西高兴地说:“当时德皇闻知如此高的接待规格甚是欢喜。德皇陛下亦甚愿与中国共守和局。”

约见快结束时,李鸿章和奕劻要求尽快开始谈判。

瓦德西面带微笑说:“这个不难。和议之事,可望于短期内实现。不过,联军将在直隶过冬,并将直隶作为占领区。清军必须撤出直隶,这样,联军将停止一切敌对行动。”

李鸿章听了此话,即持重地解释:“敝军已经撤出了,且敝国军民人对贵军礼遇有加。”

这时瓦德西得意地“啊哈”了一声,说:“那好,下次会见,本司令会给中堂大人一份联军占领区域图。”说罢,他将两位大臣送出了仪鸾殿。

瓦德西送走李、奕二人后,随从副官即呈上一份文件。他接过来一看,原来是法国政府提出的议和备忘录。这备忘录有六项:惩办祸手,赔款,允许在京驻军,平毁大沽炮台,禁止输入武器,允许占领从大沽到北京铁路沿线的几处要地。

瓦德西看后,觉得这备忘录尚属公允,但他不愿看到自己昔日的敌手在中国出风头,便打电话邀德国公使穆默到司令部急商。穆默到后,告他说:“在完全占领京津、直隶一带之前,各国公使奉本国政府的命令,就有议和的动议。在联军扫清中原以后,各公使议和之心更切。我意亦以为,联军不可再西进,以免把西太后逼上绝路。也不可将她俘获,这只会使中国群龙无首,反于我不利。正式与清廷议和,将西太后充作傀儡,借以挟制中国,正是我之所望,也是各国公使之望。”

瓦德西则说:“现今不是赞成议和与否,而是由谁领头议和,怎样议和。法国人已先我提出六项备忘录,大使先生打算怎样办?”

穆默说:“我眼下正在同英国公使萨道义接洽,准备制定一协议,以作为与清廷议和的基础,决不致让法国人抢先。”

瓦德西满意地点了点头,对他说:“我在回访清国全权议和大臣时将会关注此事。”

五天后,瓦德西到贤良寺回访李鸿章。李鸿章礼迎他入座后,瓦德西即说:“贵大臣可否得到法国议和备忘录?意下如何?”

李鸿章说:“本大臣得法国议和备忘录后,近日已与庆亲王会商,亦提出五款以作为各国会同与中国定立专约之底稿。”

瓦德西听说已有专约底稿,便问有哪五款。

李鸿章说:“我们所议的五款底稿,其要在赔款、退兵、停战。其一、围攻使臣公馆极犯万国公法之要条,中国自认此次之大误,并应许以后必不致再有如此之事。其二、所有此次应行赔补之各事各款,中国自应认赔。其三、日后贸易交涉一切事宜,应由各国择定如何办理,或照旧约,或另立专条,均可即由中国照行。其四、各国大臣在总署所加之封条,均可起去,由办交涉大臣照旧赴署办公,俟各事各款全行办妥,即由各国陆续退兵。其五、现既彼此开议和约,各国应先行停战。”

瓦德西听李鸿章说完后,故意淡淡说道:“此五条以后再说。贵大臣如要开谈判,须请两宫马上回銮,并严加惩办此次仇视各国之祸首。否则,议和无从谈起。”

李鸿章见他无视底稿,以为瓦德西又像伊藤博文当年那样玩弄手段,心中不免十分着急,但也只好就惩办祸首之事婉言相争说:“联军索罪魁,竟有数十人之多,贵帅可否免去一些?”

瓦德西正色道:“我等所列罪魁,皆是协从者,为成全中国体面,其首罪的名字,尚未提出。这些如不允许,我将索其为首者。”瓦德西其意暗指慈禧太后是为首之罪魁。

李鸿章见这位联军统帅口出此言,心中惊恐。瓦德西说罢,交给他一份联军占领图,并嘱定行照办。李鸿章接过图后,看了看,委婉地说:“如若贵军和各国军队护卫两宫安全,可请两宫即刻回銮。拳乱祸首,当应即刻惩办。只是贵军占领地方过于宽广,两宫回銮后,无适当居地。贵军可否将占领地略作缩小?”

瓦德西听后说:“本司令当尽力保护两宫安全,只要两宫回銮。前些时候,刘坤一、张之洞二总督也曾致电各国驻沪领事,求为两宫保全。不过,此事有关大局,都不能改变,占领地区也绝不能再缩小。”

李鸿章见无回旋余地,只得屈从,不再言语。

十一国公使终就议和大纲达成协议。

慈禧太后见自己未被列为祸首,大喜过望

德国公使穆默回到使馆后,即邀英国公使萨道义相商和议条款事。他说:“法国政府提出的议和备忘录,即惩办祸手,赔款,在京驻军,平毁炮台,禁止输入武器,占领几处要地六项,虽有可取之处,但未提不分割中国领土之事,不能全面代表各国的利益,尤不能代表英、德两国的利益。贵使对此可有高见?英、德两国联合提出一个协议如何?”

萨道义说:“我的看法与您极为相同。和议条款尤需加入保证中国领土不致分割的内容,更要保证中国各口岸对各国的贸易自由开放。现俄国欲独占中国东北,日本亦想通过台湾进占福建,我们决不可助长此领土野心。”

穆默见萨道义与自己的意见一致,便与萨道义草制协议,主张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除要求惩办祸手,赔款等几项外,还要求中国沿江、沿海各口岸对各国的贸易和正当经济活动自由开放。协议初定后,两国公使将其通报瓦德西后,又立即电告本国政府,英、德两国政府即以政府公文将它发布出来。美国见英、德两国的这一协议与自己的门户开放政策相似,即积极赞成。除俄国外,其它各国也大多表示赞成。于是,各国公使准备在英、德协议的基础上会商与清廷的议和大纲。

至12月中旬,十一国公使经过讨价还价和多次修订,终就议和大纲达成协议。于是公使们一齐约见清廷议和大臣。然而多日泻痢的李鸿章这时却突然伤风病倒了,奕劻只好硬着头皮,独自一人往西班牙使馆会见十一国公使。公使们与他互换全权证书后,即将已单方面签字的议和大纲的汉文译本交给他,要他递交皇帝,并嘱尽快答复。

奕劻接过议和大纲,见总共有十二款,其大要是:

(一)中国钦派醇亲王载沣赴德国为德使克林德被害一事谢罪,在克林德遇害之所树立铭志之碑;

(二)尽法严惩祸首,戕害陵虐外人之城镇停止科考五年;

(三)日使杉山彬被害,中国必须以优荣之典谢日本政府;

(四)中国须在各国人民坟茔遭污渎发掘处建立铭碑;

(五)军火及制造军火的各种器料禁止进口二年;

(六)允定偿付各国赔款海关平银四万五千万两;

(七)各国自主常驻兵队护卫使馆并划定使馆所在境界;

(八)削平大沽等炮台;

(九)从北京至海边酌定数处由各国留兵驻守;

(十)永禁军民人等仇视诸国各会,违者问死;

(十一)修改通商行船各约;

(十二)改革总理衙门和各国公使覲见中国皇帝礼节。

奕劻匆匆阅览一遍议和大纲后,见所列各款并未超出意料之外,便向众公使告辞。他一离开西班牙使馆,便携带着大纲急冲冲来到贤良寺,叩见在病榻上的李鸿章,告知会见情形。李鸿章卧在榻上阅毕议和大纲后,叹息不已。

次日,俄国公使格尔思来到李鸿章的寓所密谈,力劝中国从速允从各国所提议和条款,免致决裂。李鸿章表示遵从格尔思的劝告。格尔思走后,他扶病邀奕劻一起逐条细阅大纲条款。阅审后,他又与奕劻拟好奏折,将它与和款内容一齐电奏两宫,谓存亡之机,间不容发,故恳请太后与圣上迅速乾断,电示遵行。末了,二人惟恐慈禧太后不允和议,又电请荣禄等军机大臣权衡利害轻重,径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