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制的终结(全集)
5076000000042

第42章 谋两广(1)

晚清政之不善,竟致有英国人企图出面帮助中国组织一个由一半外国人和一半中国人共同组成的新内阁,并且每一名能派遣一万名常备军驻在中国的大国得派二人为阁员。殖民者的这种狂妄亦表明晚清至此败亡之势已成。只是由于东南督抚起中梁顶柱作用,它尚未轰然倒塌。孙中山新组的兴汉会,其势力尚远未达到颠覆满清政权的地步。因之,说动疆臣谋取中国两粤独立就成为它的应变策略。

然而兴汉会谋取两广的政治设想必定会落空,因为它倚重的是两广总督李鸿章和英国殖民势力。在中国历史上,素未闻有借外力成功其革命事业者。

兴汉会自身的力量既弱,企图乘北方大乱、中部勤王自立军兴起而发动华南起义,所换来的只能是失败。而史坚如对粤督的冒险行刺,得到的亦是自己的英勇献身和敌手的以牙还牙——兴中会会长杨衢云在香港被暗杀。

陈少白想说两广总督李鸿章独立;兴中会得赠纹银五万两

当京津地区的义和团和长江一带的自立军迅起时,兴汉会在香港也加紧了活动。杨衢云于1900年4月底赴日本与孙中山商谈筹备惠州起义事后不几天,何启便与陈少白商议,愿以香港议政局议员身份请港督卜力协助变革中国政治,并相机以个人名义劝说两广总督李鸿章独立。陈少白认为此机会不可放弃,即一面致信孙中山征询意见,一面约请李鸿章的幕僚刘学询、曾广铨从中助力。接着,他携史坚如潜往广州面见刘学询,刘学询的应允是届时尽力相助。当陈少白回香港时,何启已拟就了致港督的英文信稿和附在信后的六项政见声明。他对陈少白说:“致港督信并政见声明现已草定,我看以逸仙兄及兴汉会诸君签名送呈为佳。如此港督会更加看重。”陈少白即表同意,便以孙中山名义在信文上签了名,同时又急件告孙中山,言已着手运动两广独立事。

何启将由孙中山、杨衢云、谢缵泰、邓荫南、郑士良、陈少白、史坚如等人共同署名的信文呈送港督卜力后,卜力颇感兴趣,觉得信文对清廷的揭露句句中的:

朝廷要务决于满臣,紊政弄权,惟以贵选,是谓任私人。文武两途,专以惠进。能员循吏,转在下僚,是为屈俊杰。失势则媚,得势则娇,面从心违,交邻惯技,是谓尚诈术。上下交征,纵情滥耗,民膏民血,累剥应需,是为虐民庶。锻炼党罪,杀戮忠臣,杜绝新机,闭塞言路,是谓仇志士。严刑取供,狱多瘐毙,宁枉勿纵,多杀示威,是谓尚残刑。

读罢信文,卜力又细看了后附的“治平章程”六则。这六则章程是:一,迁都于适中之地如南京、汉口等处,择而都之。二,于都内立一中央政府,以总其成。于各省立一自治政府,以资分理。三,公权利于天下。四,增文武官俸。官廪禄从丰,自能廉洁持躬,公忠体国。五,平其刑政。仿欧美之法,立陪审人员,许律师代理,务以平允,不以残刑致死,不以拷打取供。六,变科举为专门之学。

卜力阅罢章程,拍手叫好,认为章程六则极与文明政治相合。他想:“若是能够借助兴汉会以实现我大不列颠的梦想,真是意外之功。政府原想把中国的长江流域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但遭其他国家的反对;后又打算趁中国北方大乱之际将其肢裂,在南京扶植刘坤一重建一个中华帝国,在汉口扶持张之洞独立,在广州则说服李鸿章进行华南自治。眼下东南已实行互保,看来只有让华南自治棋先一着了。”于是他约何启、陈少白二人面谈,想在了解二人的具体想法后,再输以自己的政见。何启与陈少白应召往总督府后,卜力即热情让坐,与之倾心相谈。当二人谈及请他说李鸿章独立时,卜力大喜,即表示竭力相助之意。何启、陈少白见状也感到高兴。二人告辞后,卜力便命沙面英领事密询李鸿章的意见。但手段老到的李鸿章得密询后,虽然心有所动,却不轻易许诺,也不马上行动,而是观望待机。

孙中山在横滨收到陈少白的急信后,即回函同意运动两广独立。其时,京津两地的义和团声势日益浩大,孙中山即向宫崎提出,可乘黄河流域大乱之时,举义旗于华南。他说:“旷日持久,于大局有百害而无一利,宜即以背水为阵,奋此一战。”

宫崎即表同意:“听犬养木堂言,卓如曾向康南海献策,言‘今日经营内地之事,实为我辈第一着。且中山日日布置,我今不速图,广东一落其手,我辈更向何处发轫?此实不可不计及。’逸仙兄欲背水一战,殊为值得。战则胜之,是上上策;战而不胜,虽败犹荣。”

孙中山见宫崎赞同自己的主张,便与他一起与郑士良、谢缵泰等其他在日本的兴汉会首领相商,众人对此议均表同意,都表示要速去香港着手华南起义。

决议形成后,孙中山一行即于6月初往东京,向犬养毅辞行并说明华南起义计划,犬养毅很是赞成。次日,犬养毅邀头山满、福本诚等作陪为孙中山、郑士良、杨衢云等人在红叶馆设宴饯行。宴会上,孙中山对犬养毅等人表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与华南人民商议,分割中华帝国的一部分,新建一个共和国。再兴师北伐,驱逐满奴,恢复中华。”犬养毅、福本诚则把酒相劝,祝他此行成功。

饯别后,孙中山即偕陈夫人与郑士良、杨衢云、宫崎、清藤幸七郎、内田良平等人动身去神户登轮启程。然而当轮船抵达香港时,孙中山却被禁止上岸,他只好在轮船上与众人会议起义计划。这时,忽然有中国炮舰安澜号前来迎接,说是受两广总督李鸿章的幕僚刘学询之托,邀请孙中山、杨衢云二人过船开会。宫崎为防李鸿章设陷阱诱捕,即劝孙中山不可轻易登船,以免上当。

孙中山见香港当局不让自己入境,又有炮舰来迎,心中亦生疑惑;加之香港同志报告,说李督尚无独立决心,其幕僚刘学询不过是虚与周旋,即决定不冒险入粤。于是他在轮船上吩咐了全部工作:宫崎、内田、清藤前往安澜号炮舰谈判,郑士良等赴惠州筹备起义,史坚如、邓荫楠组织广州起义并设立暗杀机关,杨衢云与陈少白、李纪堂在香港接济饷械。安排毕,孙中山便与陈夫人随轮船去了西贡。

宫崎、内田、清藤三人随迎候的炮舰去广州后,刘学询对他们礼遇有加。宴请过后,刘学询与宫崎就两广独立事密谈了一夜。宫崎向刘学询递交了孙中山致他的信,向他告明孙中山的全部计划,并说日本和英国友人会对独立尽力支持。宫崎特地叮嘱说:“孙君之意,起义请君主持内局,先成立临时政府。政府由五人组成,主政一人,或称总统,或称帝王,由君裁定并担任。孙君本人,不过求掌握军权而已。”

刘学询听了,对此兴致颇浓。他对宫崎说:“更建独立政府,已是国人心之所向。一月前,沪上名士章太炎亦曾致书中堂大人,谏请中堂大人‘明绝伪诏,更建政府,养贤独立,以全半壁’。不过,中堂大人在各国军队攻陷北京之前,不想贸然行动。故请君留意,两广独立事宜慢不宜急。”

商谈至最后,宫崎对刘学询说:“有两件事情请转告中堂大人,一是对孙博士所定罪名,应予特赦,并保障他的生命安全。二是希望给予贷款银十万两,以作运动经费。”

刘学询当即表示可将此两事呈告李督,说借款事亦好办。

次日,刘学询很快送来纹银五万两,并告之宫崎说:“中堂大人愿得一照片以为纪念。”宫崎即取出自己的一幅照片,签好名后交给刘学询,请他转赠李鸿章。刘学询收好照片,便差人往炮舰上运装银两,又对宫崎、内田、清藤三人说:“中堂大人示意,仍用安澜号送诸位返香港。”三人致以感谢。待赠送的银两运装完毕,宫崎向刘学询道别后,便与内田、清藤一起登乘炮舰去了香港。宫崎将刘学询所赠银款交给兴汉会的杨衢云和陈少白后,让内田留在香港,自己则邀清藤乘轮船赴新加坡去了。

宫崎在新加坡被捕,孙中山到警察局说明真相

孙中山与陈夫人随轮离开香港到达西贡后,满以为法国驻西贡总督韬美会欢迎自己,不意此时韬美却避走日本。他的秘书接待孙中山时特告明:“法国希望中国进行和平改革,不希望革命和具有扰害性质的行动。”

孙中山则说:“我在东京时,曾与贵国驻日本公使哈蒙德晤谈过。贵公使表示:法国不鼓励革命者反对与自己有友好关系的国家政府,其国策是维持现状。但如果革命成功,法国也将与新政府建立良好关系。贵公使还说,已电告了贵国驻西贡总督,介绍我是中国的革命家,得到了日本友人的支持,致力于推翻清廷的革命。我只想从法国获得武器和军事人员,以装备和训练中国革命党人,并不需要法国财务援助。但一旦革命成功,我将给法国以华南的优先机会。贵公使还特地建议总督与我面晤呢。”

然而韬美的秘书仍只是说:“这些我做不了主,等总督回来再说。”于是孙中山请求在西贡住下来,但也未得到允许。

无奈之中,孙中山只好携陈夫人离开西贡,乘船去新加坡。到达新加坡后,他却得到宫崎和清藤被捕的不幸消息。

原来宫崎去新加坡,是想说服已在那里侨居的康有为与孙中山联合起事。他与清藤抵岸后,便急忙去寻找康有为,并打听到康有为住在富商邱菽园的家宅。但当他们去邱宅求见时,邱菽园却告之康有为不在宅中住,亦不愿见人。康有为避人不见,是因清廷对康、梁等保皇党人恨之入骨,早已在收买刺客暗杀他们。康有为在加拿大的时候,曾有一刺客从香港发电报给他,谎称其老母在香港病重,诱他回港。然而当他一到香港,即遇刺客追杀。一名来历不明的人买下康有为住所旁边的房子,想挖地道埋炸药炸死他。幸亏港督卜力庇护他,派出警察保护,才便他免于危难。后来,新加坡的华侨富商邱菽园因敬重康有为,自新加坡汇赠千金,盛情邀请他往南洋避难。于是康有为偕夫人梁随觉,弟子梁铁君、汤觉顿乘船赴新加坡,邱菽园将他们安顿在宅中的客云庐居住。不久,清廷又明发朱谕,悬赏十万两银严拿康有为、梁启超。为防不测,康有为遂迁居恒春园南华楼,后又移居华侨林文庆的住宅。宫崎与清藤登岸后四处打听康有为的住所,当地华侨见了,即传说七月朔日有刺客自日本抵埠,要刺杀康有为。但宫崎对此一无所知,故当邱菽园回绝他时,他非常生气,以为康有为被刺客吓破了胆,于是立刻写信让邱菽园转送,对康有为大加责备,说他忘恩负义,并示绝交之意。邱菽园则以为宫崎真的是日本刺客,即去报警。英国的新加坡代理总督得报后,便派警察到旅馆将宫崎、清藤两人逮捕入狱。

孙中山得知情况后,即赶到警察局说明真相,后又托少年时的同学林庆文引荐,得见新加坡总督,向总督说明宫崎来新加坡是为劝说康有为与革命党联合,并无他意。

正当孙中山与总督会谈时,来新加坡旅行的摩根来到了总督府。他一眼便认出了自己在伦敦的旧友孙中山。二人异地相见,格外兴奋。摩根问明孙中山的来由,即帮他从中说项,这样新加坡总督很快释放了宫崎、清藤二人。

不过,新加坡总督鉴于他们是革命党人,要求孙中山、宫崎等人马上离境,并限五年内不得再入境。而摩根不管这些,他亲送孙中山一行离开总督府,又陪他们一起前往船码头。路上,孙中山则邀请他相助中国革命,摩根听了非常高兴,说愿尽力效劳。孙中山、宫崎等人登上日本轮船佐渡丸后,他还在码头上恋恋不舍地向他们挥手告别。

李鸿章老涕横流谈朝局。

李提摩太建议由一半外国人组成中国新政府

孙中山、宫崎等人返西贡的这天,正是清廷向俄、英、日三国发出乞和国书,诏令李鸿章迅速赴京的日子。李鸿章接到电传谕旨后,即宣布遵旨北上,但事实上却置朝命不顾,仍留粤省徘徊观望。他深知此行又是朝廷让自己担议和之任,向趾高气扬的洋人请求休兵罢战。割地赔款,折腰屈志,三年前出使日本求和时他早已领受够了,为此自己已落得举国唾骂,还被夺顶革职。此番北上,尤应再三思量,万不可轻举妄动。

本来,当刘坤一、张之洞二总督抗旨实行东南互保时,李鸿章除申明支持外,还多次电奏朝廷谏止兵戈,在在都有违朝廷旨意。想及这些,李鸿章又亲拟了五道奏折,连续电报朝廷,恳请先定国是,再议办法。他力谏一改联拳灭洋宗旨,先清内匪,再退外兵,如不清内匪,事无转机。同时,他又力主保护各国使馆和公使及传教士,申言若不如此,大局不堪设想。待至7月,慈禧太后下诏命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李鸿章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他终于重新登上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宝座。在接到电诏日,李鸿章喜孜孜地对僚属说:“当今之世,直隶总督一职,舍我其谁也。”而忧的是他年近八旬,体衰多病,与列强议和事吃力不讨好,弄得不好此次更要被举国责骂。但无论怎样,李鸿章觉得遵旨北上事不能再拖,该要成行了。

这时,南海县令裴景福前来送行,并问大局安危。李鸿章短衫蓝裤,倚在衙内藤榻上,老到地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朝厚德,人心未失。京师难作,虽根本动摇,幸袁慰庭主持山东,香涛、岘庄向有定识,必能联络,保全上海,不至一蹶不振。”

裴景福又问:“公看京师何如?”

李鸿章说:“论各国兵力,危急当在八九月之交,但聂贡亭已阵亡,马宋诸军零落,牵制必不得力。日本调兵最速,英国助之,恐七八月已不保矣。”讲到这里,他含泪以杖触地:“内乱如何得止?”

默然良久后,裴景福说道:“论各国公法,敌兵即入京,也不能无礼于我。”

李鸿章点头以示肯定,说:“当然。但恐无人主持,先自动摇。”

裴景福听了谏道:“公何不将此意陈奏?”

李鸿章说:“我到沪后当具折,恐亦无济于事。”

裴景福欲起身告辞时,李鸿章挽留说:“不忙。”他叫内侍为自己上了一盅牛奶,而以荷兰水待客。

裴景福复又坐了下来,问道:“万一都城不守,公入京如何办法?”

“必有三大问题:剿拳匪以示威,纠祸首以泄忿,先以此要我而后索兵费赔款,势所必至也。”李鸿章讲到这里,不禁老泪横流,继而说,“我能活几年,当一日和尚撞一日钟,钟不鸣了,和尚亦死了。”

裴景福听见此语,亦悲伤不已,又说:“国难即解,公将奚先?”

“事定后中外局面又一变,我国惟有专心财政,偿款不清无以为国,若求治太急,反以自困。中国地大物博,岁入不及泰西大国之半,将来理财须另筹办法。”李鸿章以忧郁的语调说,他进而叹息道,“联军不足亡中国,可忧者恐在难平之后。此国运所关,实有天命,后事殊难逆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