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制的终结(全集)
5076000000104

第104章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

从乙未年广州举事的失败到辛亥年革命的成功,这中间有十六年的路程。十六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何其之短,但在人生的旅途中又比较长。只有“非常之人,始能建非常之事业”。孙中山能成就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全在于他的人气人望。对列强压迫的无比愤恨,对人民苦难的深深同情,对民主政治的热切追求,促使孙中山投袂而起,挺身而斗。他所具有的渊博的知识,坚忍不拔的毅力,磐石般的意志,无私无畏的精神,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个性,以及百折不挠的奋斗和为顾全大局的忍辱负重,则是他最终成功的要素。孙中山堪称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亦集中了革命时代之领袖人物的全部优点。他播种了艰苦、眼泪与血汗,收获的是民主政权,虽然这个民主政权只是临时的。

孙中山之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无疑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中华民国的诞生不仅宣告了满清专制统治的结束,也宣告了长存于中国数千年的专制政体行将结束,它意味着中国的政治发展可能步入民主政治的轨道。尽管由于作为小农大国的中国离这种民主政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沿途还需要鲜血的祭洒,但它终究拓出了前进方向。

“我皇汉子孙呻吟深热,慕法兰西、美利坚人平等之制,用是群谋众策,仰视俯划,思所以倾覆虐政,恢复人权;续法、美人之战史,用是建立民国,期成政府,拣选民主,推置总统。用是不吝付四百兆国民之太阿,寄二亿里山河之大命,国民所委托于公者,亦已重哉!继自今,惟公翼翼,毋违宪法,毋拂舆意,毋作威福,毋崇专断,毋昵非德,毋任非才。”这等话语,深深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自己所选大总统的热望、信赖和所赋予的重大责任和权力。

美国国务卿拒见孙中山。

欧洲四国银行团不借款。

胡汉民请孙中山留粤,孙中山却说:

“推翻二百六十年贵族专制之满洲,贤于用兵十万”

武汉三镇光复之日,孙中山正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城。上午11时起床后,他去饭堂用餐,经走廊时顺便购了一份报纸。他坐在餐桌前打开报纸后,只见一则“武昌为革命军占领”的电讯跳跃在眼前,不由得惊喜异常,便饭也不吃了,立即回住所收拾行装,拟去华盛顿拜见美国元首以为中国革命获得援助。在路经圣路易城的火车上,孙中山又买了一份当地有报纸,见其上如此报道:“武昌革命军奉孙中山命令而起者,拟建共和政体,其首任总统,当属之孙中山。”读到这几行字,孙中山舒心地吸了口气。在外奔波十余载,革命总算有眉目了。不过他又想到,身在异邦他国,途中应格外慎密,尤要避见一切报馆访员,恶虚声而图实际才是。

火车抵达芝加哥时,正逢当地华侨工商界准备在次日举行预祝武昌革命成功大会。但孙中山并不露面,只是下车后找到朱卓文,急冲冲地偕他又乘车往华盛顿赶。二人在华盛顿大陆旅馆住下来后,孙中山即致函美国国务卿诺克斯,请求晤谈以获得财政援助,但诺克斯对他的请求并不在意,不与会面。失望之余,孙中山即与朱卓文乘车去纽约访晤荷马里,不意荷马里与夫人去了英国,他们只好在西25街阿灵顿旅馆住下来。

刚一住下,孙中山又想走,他对朱卓文说:“我马上去向荷马里发个电报,请为接洽在英国贷款之事。如事情有着落,就动身去欧洲。”

朱卓文却劝他说:“总理为国人所望,可否尽快回国,出任大总统,以免大权旁落。”

孙中山笑了笑,对此议不以为然:“黎元洪氏虽因意外之功而被推上都督要职,然他少大将之风,必不能久。国内各地组织状况甚佳,如得财力支持,绝可控制局势。在我等返国之前,不可能组织强有力的政府,故贷款在所必要。”

朱卓文点头称是,便与他一起去电报局发电报。

发完电报后,二人即回旅馆收拾行李,启程去了英国伦敦,住进了荷马里夫妇所在的佛里萨福伊大旅馆。刚刚入住,荷马里前来兴冲冲地告诉孙中山:“我接到你的电报后,立即向英国银行团提出了申请。英国银行团经政府允许,已同意借款与你,还准备派一银行行长与你同行至中国,如正式政府成立,就近与你磋商借贷之事。”孙中山听了此言,心头一喜,说:“甚谢你代为交涉,先借五十万英镑,如何?”荷马里说具体数目可去与银行团商讨,并邀孙中山次日一同前往。

然而英国银行团对借款的态度游移不定,孙中山与荷马里一连奔走几天,借款事仍无着落,于是想动身去法国。

行前,孙中山去老师康德黎家拜访。康德黎连连向他表示祝贺,半开玩笑地说:“未来的中国总统再次到来,我全家人甚感荣幸。”

孙中山却面带忧郁之色,对康德黎说:“我这个未来的大总统可不好当。这次来伦敦,本是为了贷款,但银行团拒贷。昨日又接到清廷驻英使馆转交的电报,是我国十四省代表托上海《民立报》社发来的,邀我早日回国任大总统。然我于共和政府之大总统,毫不在意;惟维持中国前途之责任,我可担当。今之中国,似有分割为多数共和国之象,我渴望国民从速建设一甚善之中央政府。”

康德黎问道:“这个善的中央政府将如何建立呢?”

孙中山说:“贵国学者加尔根到旅馆访晤我时,我曾谈到建国三时期,即军政、训政和宪政时期。如依次实行,则中央政府可达至善。”接着孙中山对自己的政治主张作了详细解释,还说明了革命党的外交政策。

康德黎听了,对孙中山的主张表示理解,进而又问:“你远在此地,国内政情如何?你将作如何打算?”

孙中山告之说:“《民立报》转来民国军政府电,说今已有上海代表会议之组织,总统已当选定黎元洪君,闻黎有拥内阁总理袁世凯之说,合宜亦善。总之,但求早日巩固国基。满清时代,权势利禄之争,我人必久厌薄。此后社会,当以工商实业为竞点,为新中国开一新局面。至于政权,皆以服务视之为要领。”

康德黎听了连连点头。这时,康夫人已亲手作好了午餐,前来叫二人去餐厅用餐。康德黎便与孙中山停止了谈话,一齐来到餐厅。

在康家吃罢午饭,孙中山即告辞而去,康德黎夫妇恋恋不舍地将他送出门外。

回旅馆后,孙中山即与朱卓文、荷马里夫妇启程去法国。

抵达巴黎后,法国《政治新闻》记者闻讯即前往采访。孙中山为引起法国舆论注意,十分热情地接待了这位记者。

在回答中国将实行何种政治体制时,孙中山告诉记者:“中国于地理上分为二十二行省,加上蒙古、西藏、新疆三大属地,其面积实较全欧为大。各省气候不同,故人民习惯、性质,亦各随气候而有差异。似此情势,于政治上,万不宜于中央集权,倘用北美联邦制度实最相宜。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整理统御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相联贯。”

当记者问到建国方略时,孙中山告之除发展实业外,还要统一语言,训练国军,组织完全之财政部,发展与外国通商事业,重订海关税则,使中、西双方均有利益,并承认清廷所订之各国条约。

记者见孙中山谈吐不俗,胸有主见,对他极表敬意,回去后很快将采访写成报道登载于报上。

法国议院得知孙中山在巴黎后,即有两名议员前来邀请他至议院访察。孙中山到议院后,与在院议员聚谈甚久,后又专访参议员克里孟梭,与之坦诚相谈。孙中山最关心的仍是办理借款之事,克里孟梭便向他推荐东方汇理银行总裁西蒙。但当孙中山去银行商谈借款时,西蒙却耸耸肩,予以推辞:“很抱歉,目前不宜借款。等到先生建立为全国和列国所承认的中央政府后,方可借款,且由四国银行团实施。”孙中山在法借款不成,再次碰壁,便决意东归。次日,他与朱卓文、荷马里夫妇等人乘马瓦号轮离开了巴黎。

经过十天航程,孙中山一行随船抵新加坡。早就等候在码头的同盟会员张永福、陈楚楠等人的热烈欢迎他们,还特地安排一群少女向他们献上美丽的鲜花。

在新加坡停留一天后,孙中山一行即启程去香港。到达时,已被举为广东都督的胡汉民与陈少白、廖仲恺、宫崎寅藏、黄隆生等人登轮迎接。

孙中山随众人下了轮船,来到同盟会香港总部,胡汉民便向他报告国内局势及粤省自光复以来的情形,并请求孙中山至粤主持。孙中山却准备去上海,他对胡汉民说:“各省独立虽多,然缺乏统一指挥,不暇入粤,须往沪组织政府,以应付满清。”

然而胡汉民仍想请孙中山留粤,故劝阻说:“今日倾覆满洲,殆无问题,足为梗者,只袁世凯罢了。袁氏只四镇之兵,纵富战斗力,亦不过能动摇武汉,取湖南就不容易了。袁氏即使能取江浙,最快也需半载。在此半载中,我方有姚雨平之军为劲旅,又简选各地民军训练,五、六万精兵不难,以此与袁世凯战,战而胜之,乃可言革命之成功。今先生遽然至沪,各省必举先生为总统,然无一兵一卒,以为指挥号令之工具,先生拥一虚名,于事何济?故我以为留粤为上。”

孙中山笑而止之,说:“以形势论,沪宁在前方,不以身当其冲,而退粤中,以修战备,此为避难就易。四方同志正引领属望,至此,其谓我何?我恃人心,敌恃兵力,既如所云,何故不善用所长,而用我所短?鄂省已稍萌歧趋,沪宁亦有内部纠纷,以之委敌,所谓举赵而强秦,形势益失,我然后举兵以图恢复,岂云得计?谓袁世凯不可信,诚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而其基础已远不如,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我若不至沪宁,则此一切对内对外大计主持,决非他人所能任。你如愿随我前去,马上就走。”

胡汉民不再言语,即跟孙中山动身登轮赴沪。临行时,他让副都督陈炯明代行广东都督事,又留函龙济光,请他尽快率师至沪。孙中山则嘱托黄隆生,赶紧训练将从南洋归国志愿北伐的数百名同志,备为卫队之用,黄隆生即行应允。

孙中山下轮船后对记者说:

我可谓不名一文,“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

12月25日上午,孙中山一行所乘的狄凡哈号轮船抵达上海附近海面,将入吴淞口时,只见一艘悬挂两面革命军旗子的兵舰迎上前去。这是沪督陈其美派去迎护的建威舰,它护引孙中山所乘的轮船直抵吴淞。这时,在外滩十六铺金利源码头上,中央临时政府副元帅黄兴、沪督陈其美及黄宗仰、汪精卫等诸多同盟会同志,专从日本赶赴上海的犬养毅、头山满、萱野长知等十余位日本友人,及数千名官民士绅冒着细雨早早齐集迎候在那里。当轮船到达时,岸上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

孙中山刚一下轮船,美报记者麦高迈便抢上前去采访。他问道:“孙先生,我是沪上英文报《大陆报》记者,请您告诉我,您是否中华民主国大总统的候选人?”

孙中山微笑着答道:“对此我无话可告。”

“请问,您带有巨款来沪供革命之用吗?”麦高迈又问。

孙中山听了大笑起来:“何故问此?”

麦高迈说:“先生抵沪之前,报界盛传您携巨款归国,据说革命党人亦以此寄望。世人皆云,革命军之成败,须看军饷充足与否,故问此。”

孙中山听了正色道:“革命不在金钱,而在热心。我不但未带什么巨款,更可谓不名一文。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革命目的不达,无和议可言!”

众人听了这番回答,欢声雷动。

这时,黄兴等迎候的人们全都拥了过来,孙中山与之一一亲切握手。当看到犬养毅、头山满、萱野长知等十余位日本友人出现在欢迎的人群中时,孙中山激动不已,忙上前去握手见面,并对他们给自己事业的帮助致以热烈谢忱。

与众多欢迎的人们见过面后,孙中山在黄兴等人的陪同下,随老友黄宗仰乘坐汽车至静安寺路法租界哈同花园,在爱丽园休息并用午餐。餐后,南方和谈代表伍廷芳来爱丽园邀请孙中山到爱文义路一百号自己宅中商谈政事,孙中山便与黄兴、陈其美、胡汉民、汪精卫等人一同前往。

众人入座后,孙中山急于了解和谈情况。伍廷芳报告说:“现已同北方代表唐绍仪达成了四次停战协议,南北双方亦业已承认立宪政体。明日唐氏将电袁世凯代奏,请召集国民大会讨论君主民主政体之事。唐氏还转告了袁世凯所托之言:若南方能举其为总统,则清室退位不成问题。不过,袁氏又怕做曹操、王莽,落下千古骂名,故想让南方党人将他推上总统地位。”

孙中山说:“我已多次声明,如袁世凯能为我利用,尽快推翻满清二百六十余年之专制,则大总统一席尽可归他,况共和国之总统不过人民之公仆罢了。”

黄兴这时插言说:“先生来沪之前,列强驻北京公使团曾到清廷外务部表示,中国若能和平停战,主持立宪,则全球所盼;若急于成立共和国,恐非时势所能,亦适启内地纷争之祸,实非中国之福。看来,列强于我不善。”

“尤其日本可恶,”汪精卫亦愤愤地说,“日本政府以为清廷必将请日本出兵助中国削平内乱,若东三省发生骚乱,则日、俄两国政府不等各国同意而立即出兵。但日本政府又同时与鄂、沪两地领袖交涉,想要起义民军在中国南部建立一共和国置于日本保护之下,并给若干路矿权利。同时,日本又暗助满清王公反对袁世凯,日本公使伊集院彦吉甚至警告袁氏,说决不承认中国改建共和国体。袁氏在召见伊集院彦吉、征询日本政府对收拾时局的意见时,伊氏始终主张:中国非君主立宪政体不可。”

孙中山沉思着说:“荷马里前日还警示过我,说我们的共和国与美国一样,只有靠利剑才能保有她的美洁和自由。中国的敌人,是历史形成的调和主义、政治腐败以及日本三者。若不能打击这三个共同敌人,我于这个国家就无能为力了。看来荷马里的话颇得要领,日本政府果然是阻止我们实行共和的敌人!”汪精卫本来还想劝谏孙中山不要急于就任民国总统,以免袁世凯心冷,但孙中山接下去斩钉截铁地说:“共和政体乃世界潮流,谁能阻挡!”汪精卫也就不好再说什么。

次日,在上海的同盟会本部负责人在哈同花园宴请孙中山,商讨组织临时政府一事。一清早,孙中山、黄兴、陈其美、胡汉民、张静江、马君武、居正、张继等人就来到园中。

商讨开始后,黄兴即对众人说:“孙先生返国,南方军民有了归属。现在各省代表正在南京筹议建立共和政府,我会同志当应尽力推举孙先生为临时大总统,以稳定南方人心,才是上策。日前,张謇、赵凤昌等人也主张在南方举一过渡总统,以期促袁氏赞成共和。”

黄兴言毕,胡汉民即问道:“克强兄之意,临时总统就是过渡总统罗?袁世凯果能赞成共和,不负众望么?”

黄兴说:“眼下,与北方代表唐绍仪和谈进展甚慢,袁世凯能否立刻使宣统逊位,实行共和政体,尚难预料。不过,促清室退位,袁氏内心早有此意。苏军参谋长顾忠琛日前与北军代表廖宇春已签订密议,约定先推翻清室者为大总统。我亦表示,如袁氏能推翻清室,当大总统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