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帝王统驭智慧方略全书
5055000000024

第24章 通权达变篇(2)

世上的人对自己不了解、并且有迷惑心理的事往往喜欢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即表现出一种从众心理。但在市场经济中,除从众心理外,还因为有的人被认为是了解内幕者,所以人们对他有一种从权威心理。故而在今天,当官的购买的数量、趋向都会成为人们注意的目标。所以当官的言行不得不慎之又慎。

巧搪塞胜非诳傅宿

南宋高宗时,大臣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叛乱,逼迫宋高宗下诏允许隆祜太后抱皇子垂帘听政。这时,各地援救皇帝的军队正向京城迸发。

大臣朱胜非为保全皇帝,从中周旋,说服苗、刘投降。高宗下诏书封苗、刘为两路制置使,并以统帅军队的权力,朝廷希望他俩能尽快去上任,苗、刘的部属张逵为他们出谋划策,为使皇帝不欺骗他们,要求皇帝立铁契为证。

退朝后,他们即刻到朱胜非府上要求办理此事。朱胜非也煞有介事地叫下吏拿出文房四宝,奏请皇上允许赐予铁契,并命令属下的官吏对过去有关此事的典故进行详细的调查,以按照过去的办法办理,苗、刘非常满意而去。第二天将要上朝的时候,苗傅的侍从官傅宿找到朱胜非的府上,说是有急事求见。傅宿问朱胜非:“明天您已经答应立铁契,这是个不寻常的庆典,今天能举行吗?”

朱胜非接过傅宿拿来的通知,众官吏都知道明天答应此事乃不得已而为之,可是想不到苗、刘郑重其事。这时只见朱胜非转头问周围的下属,问:“昨天让你们去查过去的做法,找到了吗?”下属们心有灵犀一点通;忙回答:“无先例可查。”又问:“按照过去的方法制造铁契,你们知道怎么做吗?”回答:“不知道。”朱胜非对傅宿说:“既无典故,怎能给你们铁契呢?”官吏们都会意而笑,傅宿只得悻悻而回。

“王顾左右而言他,”避而不谈正事,或以它事搪塞,这些都是从侧面拒绝人的方式。朱胜非采取的方法是旁敲侧面,先施以缓兵之计,后又以历史上无此先例为由,拒人于千里之外,使对方既不能动怒,又无法申冤,比正面拒绝策略万倍。

借羊力毕再遇脱身

公元1206年,南宋大将毕再遇率宋军为抵御南侵金兵,筑垒深沟与金军对峙。随着金军后续人马的来到,眼看宋军日益处于劣势,毕再遇考虑到确实难与优势兵力的金军抗争,便决定暂时撤退以避其锋。可是怎样才能不显山不露水,安全、稳妥地撤退呢?

在与金兵对峙过程中,为了威吓敌人和鼓舞士气,毕再遇的宋营里一天到晚都是鼓声不断。现在如果撤走,营中鼓声中断,肯定会被金兵发觉。为使部队安全撤离,毕再遇便想出了一个欺骗敌人的计策。

他命令士兵弄来一些羊和许多面大鼓,这天傍晚,毕再遇让士兵把羊捆绑起来吊起倒挂在树上,并把大鼓固定。羊的两只前蹄不停地乱动,这样,大鼓也就被羊蹄敲响了。毕再遇率领宋军在羊的一片击鼓声中悄悄地撤离了战场。

听到毕再遇军营中鼓依旧咚咚作响,金兵丝毫不作它想。这样一直过了几天,金军才从一会儿急促,一会儿零乱,毫无规律却又从未停顿过的鼓声中听出一些异样来。而此时,毕再遇军队早已撤到安全的地方了。

两军对峙,实实虚虚,虚虚实实。毕再遇为脱离险境,而又不使金兵觉察,使出了一个类似空城计的绝招。由于长期在敌人中形成的印像,持续不停的鼓声似乎在告诉金兵:一切依然如故。殊不知毕再遇使的正是金蝉脱壳之计。

假魏王与真知府

明朝初年,某地请来一个很有名气的戏班子,演《捉放曹》扮演曹操的演技高超的赵生,在戏中把曹操的阴险、奸诈表演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曹操的奸雄本色。恰恰当地的曹知府也在台下观看。曹知府一贯自称是三国时魏王曹操的后代,并以此为骄傲。此时他觉得自己的祖先被侮辱,不胜愤怒,但不便当场发作。气呼呼地回到府衙,立即遣公差去抓赵生进府治罪。赵生不知何故,公差如实相告,赵生听后不觉好笑,然不得不随公差进府。

曹知府在公案后见赵生昂然而入,不禁火上烧油,拍案道:“大胆刁民,见了本府为何不跪?”赵生立即瞪眼答道:“大胆府官,既知曹丞相前来,怎么不降阶迎候?”曹知府气得吹胡子瞪眼,脸色铁青:“你,你,你,谁认得你是曹丞相?你是唱戏假扮而已。”

赵生不觉冷笑一声:“大人既知我是演戏,那又为何以假为真,要抓我进府治罪呢?”曹知府昕后张口结舌,无言以答,只好放走赵生。

办事不得不讲究策略,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以假攻真,以真对假。曹知府以为自己的祖先受辱,假戏真做,要治罪赵生。赵生也以假为真,把曹知府射出的箭巧妙地挡了回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最后使曹知府“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自堵其口,治罪无名。

夏完淳指桑骂槐

明朝末年,抗击清军的神童夏完淳兵败被擒,时明朝降清的叛臣洪承畴正在南京总督军务,企图诱使夏完淳降清。他对夏完淳说:“你这小孩子受叛军之徒蒙骗,情有可原,只要你归顺大清,我赦你无罪,还可保你前途无量。”

夏完淳假装不认识洪承畴,故意高声答道:“你才是叛乱之徒!我是大明忠臣,怎么说我反叛呢?我常常听人说起我大明头号忠臣洪承畴老将军在关外和清军血战殉国,名扬四方。我虽然年幼,但杀身报国,我决不想落在他的后面。”

督府幕僚还真以为他不认识洪承畴,连忙告诉夏完淳:“上座正是洪大人。一胡说,上座是什么东西,竟冒大名玷污洪大人的‘忠魂’,天下谁人不知洪大人早就为国尽忠了?当时天子亲自哭祭。满朝文武无不痛哭流泪。你真是无耻之徒。竟然玷污洪大人的英名。”

夏完淳把这些背叛民族的乱臣贼子骂了个狗血喷头,但他又没有直接责骂洪承畴为叛徒,反而把他当成忠臣颂扬,使这位高高上座的“总督大人”啼笑皆非,无地自容。

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时正面进攻威力大,有时旁敲侧击效果更佳。夏完淳明知上座是洪承畴,却装做不认识,表面上把洪承畴大大地吹捧了一番,而实际上却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使他那忘恩负义的叛徒嘴脸暴露得淋漓尽致。此乃含沙射影、指桑骂槐之功效。

李自成回师反戈

1642年,李自成率义军在大败明左良玉军,取得了朱仙镇大捷之后,又趁势攻占了开封。这年秋天,崇祯皇帝命令陕西新任总督军务孙传庭纠集陕西军队数万,以及部分地方武装,东出潼关,挺进开封。

李自成闻讯后,立即率军西进,准备迎击.孙传庭进至郏县时,得知李白成的企图,便设三伏以待:以总兵高杰居中,左勃军在左,郑嘉栋军在右,担任伏击。又以牛成虎为前锋,以佯败引诱起义军。李自成率兵赶来,还来不及审辨虚伪,便中了埋伏。一场苦战之后,断送千余兵士。李自成不得不率余部向东撤退。作为应急对策,李自成命令部队在撤退中遗弃衣甲、金珠,让敌人争抢,以减慢敌人的追击速度。

果如李自成所料,追击起义军的明军看见沿途的金珠衣甲,都蜂拥争抢,致使部队大乱,军心也顿时松懈。李自成见此情景,乘敌混乱之际,突然回师反击,打得本来乱哄哄的明军狼狈不堪。

真正的将军不单是能打多少胜仗,更重要的是如何挽回败局。面对残局,要能随机应变,必须事前对局势有全面的计划,能料想到各种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到全局胸中有数,而不鲁莽妄作,有勇无谋。在不利的局势中,更应主动创造条件,扰敌对方布局,抓住时机快捷而勇猛地反击,以达转败为胜。

石达开诱歼清兵

1852年秋,太平军在进攻长沙的同时,另由石达开率领2000余人横渡湘水,以开辟一个后卫和转进的基地。太平军刚渡过湘江,清军将领向荣率精兵3000前来堵击。石达开速将主力部队隐蔽在湘江中心水陆洲南部的大片丛林之中,然后派小股部队向清军作攻击之态以诱战。向荣见太平军人少,求胜心切,便想一口吃掉,当下即紧迫不舍。当追到丛林时,石达开亲自率精兵悄悄地沿丛林两侧包抄清军的后路。等到丛林四周杀声大起,向荣方知中计。但见刀光剑影,杀声阵阵,清军的3000多名所谓劲旅精兵惊慌失措、丢盔弃甲、四散逃命。或刀下丧命,或溺水而亡,几乎全军覆没。向荣见势不妙,趁早逃命,才免于一死于江中。

在需要战胜对手时,人们都知道设计一计谋使敌对一方进入困境。其关键是如何让对方不知不觉中陷入自己的计划布置之中。太平军之所以能以少胜多,正是因为诱敌深入,使清兵陷于包围之中。可见,“引诱”对方进入“圈套”的策略是精心制造假像,让对方真实地感到有利可图。

刘闯王变阵破敌

1876年,清政府派号称“刘闯”的前敌指挥将领刘锦棠率兵收复被阿古柏侵略军占领的北疆。当时清军要夺取古牧地有两条道:一条是大道,多为戈壁,供水困难;二是水源充足的小路,但侵略军在此驻防严密。刘锦棠决定取小路。以一部分兵力故意挖渠掘井,佯装从大道进攻,作为正兵;夜间以主力突然偷袭小道上的黄田侵略军,作为奇兵。清军行动意外而迅速,一举占据黄田。

阿军两支骑兵不支,于是出动步兵配合,企图抵挡住清军骑兵的进攻势头。这时,刘锦棠改变部署,命令作为正兵的骑兵张开两翼,变为奇兵,从两翼包抄敌军,而把原处于机动位置的奇兵化为正兵,从中路攻击阿军。清军的这一突然变动打乱了阿军的阵脚。刘锦棠率部乘胜追杀,直至古牧地。清军一股作气全歼守敌,打开了乌鲁木齐北面的门户。

俗语说,狭路相逢智者胜。在复杂的对峙局面前,谁能掌握度势而变的主动权,谁便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在生活和工作之中,我们也应该应时而变,多求创新,而不应因循守旧。

特别通行证

1924年5月的一天,陈赓受指挥部委派渡珠江到广州市内侦察敌情。他渡江后看到判军搜查甚严。正在为难之际,陈赓见到几个敌人沿街散发反动传单,一时计上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