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帝王统驭智慧方略全书
5055000000023

第23章 通权达变篇(1)

蔺相如完璧归赵

秦王听说赵王得到了稀世珍宝“和氏之璧”,十分垂涎,想夺为己有,便致书赵王,假称愿割城十五座换这块玉璧。赵王看了信很为难,给吧,怕秦不守诺言,不给吧,又怕惹怒了秦国。最后决定派一个有智有勇的人携璧前往秦国,得到城便把玉璧给秦,得不到城则仍旧带玉璧回赵。蔺相如接受了这个任务。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来到秦都咸阳,秦王接过来观玩了很久,却绝口不提偿城的话。蔺相如见秦王毫无诚意,便说:“这块玉璧上有一个小小的污点,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玉璧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手握玉璧,连退几步,靠在殿柱上,怒视秦王,说道:“大王想得玉璧,致书我国国君,群臣都说秦自恃强大,一定不守信用。我想老百姓交友,尚不相互欺骗,何况一国之君?所以我国国君斋戒五日,派我送璧,十分恭敬。现在大王对玉璧全无敬意,可见大王并无偿城的意思,所以我把璧又要了回来。如果大王想强迫我交出来,我的头就和玉璧一起撞碎在柱上,宁死也不让玉璧落到秦国手中!”说着就要往柱上撞去。秦王连忙劝止说:“寡人不会失信于赵的。”命人取来地图,指了十五个城说给赵国。蔺相如还不信,说:“我国国君不敢独爱这块宝贝,得罪大王,所以送璧之前,斋戒五日。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日,举行隆重的仪式,我才敢献璧。”秦王答应了。

蔺相如抱着玉璧回到客馆,想:“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但倘若得璧之后,仍不偿城呢?”于是派人偷偷带着玉璧回国。秦王斋戒完毕,召来诸侯使者同观受璧仪式,却见蔺相如空手而来,便问他这是何故,他说:“秦国向来诡诈多端,不讲信义,我怕被大王欺骗,已经让人把玉壁送回赵国了。”秦王大怒,喝令把相如绑起来,相如从容说道:“当今形势,秦强赵弱,只有秦负赵,绝不可能赵负秦。大王真想得璧,先割城,派人随我去赵国取璧,赵决不敢不信守诺言,得罪秦国。我欺骗了大王,罪该万死,请将我沸水煮死,让诸侯都知道秦国因想得璧而诛杀赵国使者,是非自明”。秦王无奈,只好赠相如以厚礼,送他归国。

秦国恃强欺弱,想耍诡计骗取和氏璧,却被蔺相如用理直气壮的言辞,机智过人的行动打破了这个好梦。可见,面对强大的敌人,必须以正义的两手对付非正义的两手,用胆量和智谋配合取胜。

江乙与安陵缠

安陵缠是楚共王的妃子,长得花容月貌,俏丽异常,深受楚共王的宠爱。楚共王有个大臣叫江乙的,有一次见到安陵缠,便问她:“您的先祖为君王立过战功吗?”安陵缠说没有,江乙又问她:“您自己有过功劳吗?”安陵缠说没有。江乙说:“我明白了。君王喜欢您,是因为您容貌出众。用钱财事奉人的,钱财一旦用尽,就会被人疏远,用容貌来事奉人的,一旦色衰人老,就会被人遗弃。花开自有花落时,等到您容颜衰老时,您认为君王还会宠爱您吗?”安陵缠马上明白了,于是赶紧请江乙给出个主意,江乙说:“这也不难,您只要让君王知道您甘愿为他殉葬就行了。”

一年后,江乙见到了安陵缠,便问:“我以前告诉给您的,您给君王说了吗?”安陵缠笑了笑:“没有呀。”

又过了一年,江乙找到安陵缠,又问:“我前年告诉给您的话,您让君王知道了吗?”安陵缠还是说:“没有呀,我没有合适的机会来说呀。”江乙有点生气了,他想:你安陵缠整天伴陪着君王,出则同车,入则同室,还会没有说话的机会?于是拂袖而去。

就在这一年,楚共王率兵行猎,声势浩大,场面壮观。突然一只发了狂的犀牛向楚共王撞来,等快到眼前了,楚共王把手中小旗一挥,箭手一箭就把犀牛射倒在地,共王哈哈大笑。回头问安陵缠:“不知我万岁之后,你将和谁来享受这种快乐?”

安陵缠稍忖片刻,然后泪流满面,她一把抱住楚共王,哽咽着说:”君王您万岁之后,贱妾愿陪您而死,妾又怎么能去与别人享乐呢!”楚共王听了,心里非常感动,当即就把一块有300户的领地封给了安陵缠,她一生的生活有了保障。

江乙知道后,大为感叹:“都知我江乙善谋,不知安陵缠是真正善于等待时机的人啊!”

江乙善谋,安陵缠知时。谋难得,而时更难知。谋在人而时在天,时比谋贵。安陵缠一句话等三年才说;与共王朝夕相处却只等共王倍受感动时才说,其用心也细,其为人也智。

刘秀冒险巧过驿站

东汉光武帝刘秀打天下时是很艰苦的。他东杀西战,拉起一帮人马,昆阳之战后,几经周折来到河北,想以河北为根据地,发展自己的势力,最后光复汉朝。但邯郸王王郎是位颇有实力的劲敌,刘秀为躲避王郎的势力,带着少数亲信来到蓟州。他们刚到不久,有人发动了响应王郎的政变,通辑捉拿刘秀,刘秀在亲信的护卫之下,冲出城门,仓皇南逃。

他们逃至饶阳县,还没有脱离险境,但带的干粮全吃完了。他们又饿又累,无处藏身,于是刘秀想出了一个虎口求食的办法。

刘秀诸人装扮停当,冒充王郎的使者,大摇大摆走进驿站。驿站官吏不敢怠慢,端来饭菜殷勤相待。刘秀几个人已经饿了许多天了,见了美味佳肴,都狼吞虎咽起来。他们的样子引起了驿站官吏的注意,但他不敢贸然寻问。为了试探真假,他故意把大鼓连敲数十下,高喊邯郸王到了,要进入驿站。

刘秀等人大吃一惊,但这时要出逃已是不可能了。刘秀劝大家镇定自如地继续吃饭,自己则平静地说:“请邯郸王进入相见。”等了好一会,也不见邯郸王的影子,才知道是驿站官吏搞的名堂。由于他们在关键时刻,保持了镇静的态度,释去了驿站官吏的怀疑,巧妙地掩护了自己。

酒足饭饱后,他们不敢久留,立即离开这里。刘秀凭自己的沉着性格、过人智谋,巧渡关口,开始新的征战。

大敌当前,一定要沉着应战。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反映了他智谋的深浅。如果刘秀在敌人的诱诈面前惊慌失措,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但他权衡时势,决定面对现实,却蒙混过关,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谋的。

元觉智救祖父

春秋时期,有个叫孙元觉的小孩子,非常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可他的父亲却极为不孝,常常虐待体弱多病的祖父。

一天,元觉的父亲忽然把祖父装进筐里,背着出门了。元觉不知父亲要干什么,就偷偷跟在身后。进入深山后,他的父亲便把老人扔在山边,回身就走。元觉突然出现,拾起草筐也要走,他的父亲问:“你拾筐做什么?”

元觉道:“带回家去,等你老了,再用它把你装进去,也送到这里。”

父亲猛然醒悟,忙把老人带回家,从此对老人关怀入微,成了十足的孝子。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元觉的行为不仅救了祖父,也使其父因“设身处地而迷途知返。

靳尚激妒,张仪获释

战国时,秦国要挟楚国,想得黔中之地,秦王打算以武关外的土地来换。楚王不愿意用土地来交换,只愿意得到谋士张仪,以泄往日之恨。

秦王知道张仪到楚国必死,不忍开口放行。张仪的确是艺高胆大,竟然自告奋勇,请命出使。他说:“秦强楚弱,我有秦国做靠山,大王做后盾,楚国未必敢加害于我。再说,我与楚国的宠臣靳尚十分友好,而靳尚正受到楚王的夫人郑袖的信任和重用,郑袖所说的话楚王总是听从的。有此二人在楚,谅无大忧。”秦王见张仪略无惧色,便放他前往楚国。

楚怀王一见张仪,怒不可遏,立即把他打入死牢,拟择日行刑,亲自辱而杀之。

张仪身陷虎口,竟泰然自若。他求人找来靳尚,付与一条锦囊妙计。靳尚依计先见楚王,奏道:“大王拘捕张仪,一旦得罪秦王,失掉盟国欢欣,天下必轻大王。愿王三思再三思。”怀王闻言,不觉犹豫起来。

靳尚又连忙去见郑袖,煞有介事地说:“秦王甚爱张仪,拟用六县土地和绝色女子把它赎回。楚王看重土地,势必宠幸秦女。到那时,夫人专宠的地位恐怕要岌岌可危了!为此,您不如劝说大王,放出张仪了事。”郑袖听从了张仪的话,急忙去求情于楚怀王,日夜撒娇装嗔,搬口弄舌,说道:“做臣的各自都是为自己的君主效力的,现在黔中之地还没有交给秦国,秦国就派张仪出使我国,这是对您的极大尊重啊!而您不仅没有以礼相待,反而要杀掉张仪,这样秦王必然发怒而发兵进攻楚国,我请求让我们搬到江南去住,免得将来被秦国军队杀害。”楚怀王经不过妇人的纠缠,于是赦免了张仪,放他出来,仍像过去那样以厚礼相待。

靳尚抓住楚王夫人郑袖嫉妒心强这一弱点,故意激她,郑袖涉身利害,力劝楚王,从而轻而易举地救出了张仪。

晋明帝智退追兵

东晋时,晋明帝司马绍得知王敦要起兵作乱,便骑了一匹快马,微服私访,来到王敦的营垒中。王敦的军士看到晋明帝,怀疑他不是寻常之人,便向王敦报告。王敦听说来人身高丈二,凸眉黄须,鼻大口方,猜到是明帝来了,立刻派了五名骑兵去追赶。晋明帝驱马急跑,马拉了粪,就用冷水浇一下,后来又碰到一个卖东西的老婆婆,明帝拿出自己的七宝鞭,让她交给后边的追兵。一会功夫,那五个人追了上来,问老婆婆有没有看到有人骑马跑过,老婆婆说骑马的人早就跑了,并把七宝鞭交给他们。五个士兵从没见过这种东西,拿过来,你看我看,玩了很长时间,再想起看路上的马粪早已没热气了,就认为被追的人早已跑远了,于是都拨马回营。晋明帝逃过了一场灾难。

晋明帝处事不乱,以拖延之术,摆脱追兵,避免了大难。

窦建德智歼郭绚

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起义前就以机智勇敢闻名于乡里。隋炀帝进攻高丽,他应征从军当了200人的队长。没有多久,因为他帮助孙安祖起义,隋朝官府杀害了他的全家,窦建德一气之下,带领他手下200人跑到了高鸡泊加入了高士达的起义队伍。

高士达任命窦建德为军司马,抵御隋军郭绚的镇压。战前,窦建德同高士达商量了破敌的计策,高士达留守后方,窦建德带2000精兵。高士达杀死了几个罪犯,声言是杀了窦建德的亲朋好友,以哄骗隋军,窦建德假装从高士达部逃跑出来,假意归降了隋军,并愿意作进攻义军的先锋。郭绚轻信了窦建德,随他向起义军驻地进发。当他们走到长河地界时,郭绚提出要和窦建德议事,部队全部停下待命。两军将士混在一起,说说笑笑,毫无戒备的时候,突然窦建德的2000精兵反戈一击,挥刀乱砍,郭绚的一万人马,片刻间被杀得七零八落,郭绚见形势危急,急忙夺路逃跑。窦建德带兵追击,跑到平原地界,把郭绚砍死于马下,郭绚的一万人马,就这样被窦建德歼灭了。

窦建德在郭绚丝毫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使用诈降计,出其不意地向郭发起进攻,轻而易举地把郭绚的部队消灭了。就像要把一个人推倒在地一样,在这人有准备的情况下不容易把他推倒,如果趁他不备,就能轻易得手。

鄱阳王脱身

公元502年,南北朝梁武帝萧衍攻克建业(今江苏南京市),将原南齐鄱阳王萧宝夤等人围困在住所里,情况万分危急。鄱阳王身边的亲信想了一个主意,事先找一条小船停在江边上等候,再在院墙凿出一窟窿,让鄱阳王乘夜从窟窿钻出去逃走。

鄱阳王身着黑布短衣,足蹬草鞋,暗中跑到江边,正欲乘船逃走,可天已渐亮,搜寻他的士兵发现这里的人影,迅速追赶过来。眼见追兵迫近,难以脱身,鄱阳王灵机一动,装作江上的钓鱼人。他神态自然,从容不迫,一会顺水而下十里,一会逆水行船十里。萧衍的士兵没有看出任何破绽,随即渐渐散去。

追兵走后,鄱阳王快速划上岸,奔朋友华文荣家逃去。华文荣先带他藏在山涧里,又帮他租了一头驴。这样,他白天躲避,夜晚骑驴赶路,直到安全的地方。

人生在世,常有困事缠身,有时甚至会遇到危难。如何脱离困境,逃避险情,其关键之一,就是要从容不迫、相机应变。鄱阳王萧宝夤之所以能逃脱萧衍的追杀,一方面依靠他的属下和朋友的帮助,更重要的则是从容和机智。

郑氏巧制滕王

唐朝滕王,荒淫无耻,属下官员之妻,凡较美貌者,无不被他奸污。每次欲行恶事,他都诡称是王妃唤某官员之妻有事,令宫女去传令。一日,正值典签官崔简与妻郑氏新婚不久,滕王派人去叫郑氏。郑氏进宫,刚刚跨入滕王的小阁子里,滕王就要侮辱她。郑氏大呼随从,说:大王哪会干出这等无礼的事,这人一定是个家奴!一边脱下鞋来连打带抓,滕王满面流血。王妃闻声出来,郑氏得以出宫回家。此事令滕王十分羞愧,多日没有出头处理政事。

人们对横行霸道的官吏深恶痛绝,可有时是苦无惩治之良策。而郑氏这种先“正名份”,再制“家奴”的巧妙方法,绕过了难点。

史思明因祸得福

叛逆史思明本是少数民族突厥人,原名窣干,可他又怎能成为唐朝的将军呢?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窣干为躲避官府的债款,走投无路,逃亡到北边的奚族地区,被奚族人捉住。一向排外的奚族人要杀死窣干,可他装出一副气度非凡的派头,说:“大唐王朝派我来与奚王和亲,你们若杀了使者。必将给你们民族带来大祸。”奚王看他那一本正经的样子和非同一般的派头,信以为真,忙以贵宾之礼接待这位大唐使者。奚王因畏惧唐王朝的势力,决定派100人跟随窣干去朝拜大唐皇帝。窣干说:“你派去的人虽不算少,可朝拜大唐皇帝要派那超凡出众的人去。听说你手下有一个才华超群的琐高(将领称号),为何不让他去呢?”奚王连连称是,随派琐高和他手下300人跟窣干去朝拜大唐皇帝。

待快行至平户(今辽宁朝阳)时,窣干先给平卢守将裴休子通风报信,说:“奚族人派琐高和精锐将士来偷袭平卢,他们假称去朝拜天子,你应做好准备,先下手为强。”裴休子信以为真。奚族人刚进入平卢,并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就被裴子休的人马杀了个尸横遍地,除了琐高外,300人死得一干二净。窣干把琐高捆绑押送到幽州节度使张守硅那里。一见这奚人中最有才能和威望的琐高被捉到了,张守硅高兴非常,认为给朝廷立了大功,当即在给朝廷的奏折中把窣干大大称赞一番。这以后,窣干官运亨通,先当果毅(官职名),又升为将军。后来,窣干有机会与唐玄宗谈及此事,更加得到赏识,还赐给一个汉名——史思明。

因祸得福,一般是指在突如其来的祸事中,偶然遇到出乎意料的福事。而这史思明因祸升官,更多的则是他的机智善变。他不满足于转危为安,还敢再次冒险诱获奚族人的将才,报功领赏,进而从逃债避官的平民跃为朝廷将军。

做榜样文公稳铁钱

宋朝至和年中曾经有人上书朝廷,请求废除陕西地区通用的铁钱。虽然朝廷还没有同意,但此消息却不胫而走。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拿着铁钱买东西,以防止铁钱废后无用。

可是卖东西的人出于同样的忧虑则不肯收铁钱,所以双方争执不下,长安为之骚乱,商人们也吓得大多数关店停业。文彦瞎说:“如果公开禁止,人们会更为迷惑,更行骚乱了。”于是召来丝绢行业的商人,让他们从家中拿出几百匹丝绢去卖,说:“凡是买丝绢的一定要交铁钱,不收铜钱。”众人见此情景,知道铁钱不会作废,于是市场又恢复了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