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幻情补足遗憾
5052700000038

第38章 等车

有很多事情,仿佛是过河的桥,非做不可,绝没有旁的替代可以绕道。人生的无可奈何便显而易见了。你要做的事情,虽说是你名下的,但并不由你说了算,还得请旁人来做主,像被侵略占领的弱国。自己的事情自己无力决定,自己的命运不能握在自己手里,自己要走的路,还得仰仗着别人来铺修好。这种剥夺式的主权旁移,一路走来演绎了不少传唱古今的好听故事,像古书里追求婚姻自由的殉身情侣,我们听着看着,不禁联想到自己,又换来一身叹息,算是对这动听故事报以掌声。比如一生里的好运气,我们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来,在什么时候去。这真是一种苦闷。对此,我们万般无奈,只能望断秋水般守望,像慈母盼游子回家,打着灯笼警惕,像戒备森严处的哨兵。人真的有好运气吗?牌桌上的人最清楚。为何昨天四个人里唯独你从头到脚都抓得一手烂牌,而今天又缘何屡屡得手,让人嫉妒。你满脸洋溢的笑,似乎能刮起阵阵春风来,害得旁边的人不住的打喷嚏,还以为是害了春寒。这春风得意的笑就是最好的证据,真是时来运转。不过,即便如此,对于这样的好运气,我们还是无可奈何。人生的好运气,本来就像是隆冬里的太阳,来得很迟去得很早(《围城·钱锺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266页)。我们请不动他来,留不住他走。可是我们自己还有很多非做不可的事,像那些非跨过而不可到达的桥。这样棘手的事情,没有好运气来帮衬,哪办的顺利,比如很多下班的人等公车回家。

晚高峰等车的人,最头痛两件事,一怕人多,二怕久等不来。这时候堵车都算不得什么一回事,“堵车算是什么,不怕车多,就怕没车”。晚上不像早上赶时间怕迟到,有一晚上时间足够消耗。只要人不多,不至于挤得像食品罐头,无立锥之地,那就安心的坐着或站着,任开车师傅随心所欲;只要别久等不来,照例就可以准点到家,也省的受等车的苦:久站着腰痛腿麻,不停远望着心累,满大街灰尘呛。公车一般都有钟点的,聪明的人会踩点,掐准了时间,以为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多半却是弄巧成拙,心里愿望扑空,只好改生怨气了,像从高处跳下来,没把持住,又扑倒地上。这一跤摔的重,这怨气也不轻。因为这事真不是你说了算,还得看开车师傅的时间观。他们的时间观好比是深山里的隐士,只管日出日落,不问几更几时。有几个开得慢两分钟,你只得耐心等着。有几个开得快两分钟,你只好苦笑的坦承与他无缘了。有时候眼看着一辆车从面前飞过,这无奈愈加分明了。成败有时就在那一两分钟的细节上。错过了只好耐着脾气等下一趟吧。不过还有运气更差的,好不容易开来一辆,可惜还挤不上去,又只能无奈的再等下一班。拿时间换机会,反正时间有的是,浪费点也不足惜,像扔废纸,只写过一面的也绝不肯收回。都说时间就是金钱,可也没见着谁扔钱像扔废纸。总之,等车没有好运气是要多受折腾的,有些人刚刚到,车就来了,他走在前面,还捡了个舒服座位,让人嘴上流口水,心里不痛快。

等车不仅靠好运气,还要靠好天气。譬如风和日丽的黄昏,刚放下手头上的工作,难得清闲,等等车也好,就当是看看那街景,看看各色各样的人事,或者让脑子一片空白,啥也不想,总之是难得惬意。于喧嚣中独享寂静自我,与那深山古刹的老主持于清幽中悟禅也差不远了,也许他还要在清幽中找热闹呢。你倒是一箭双雕的享受了。大夏天等车,太阳不饶人似的烤着,像个发怒的暴君。等车的人汗流浃背,看着满车的人也要硬着头皮往里挤——大城市里的公车似乎没有不挤的——反正是一身臭汗,不怕这臭再加强一度。寒冬等车,更是折煞人了,简直是受罪,自己仿佛成了魔鬼,被贬入寒冰地狱受苦(《魔鬼夜访钱锺书先生》),满脸通红,手脚麻木,就差眼珠子没给冻住,还在转溜。

下雨天等车最烦了,下雨天有急事等车更烦了。火车就要开了,车还老不来,看看钟点,又过了十多分钟,前方的路已经堵得不行了,人也越聚越多,黑压压的一片,从远处看去,还以为是雨神驾着乌云下凡。雨越下越老成,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像个不知疲倦的工作狂。等车的人也没处避雨,只好撑着伞在大雨里硬撑着,没带伞的一肚子火气——可惜这火气不能给自己添点温度——只恨旁边没有买雨具的店,忍不住抱怨运气真差,什么都赶一块来了。可是抱怨归抱怨,车还是照等,雨还是照淋,苦还是照受。车没有等来,好脾气,好耐心倒练成了,也算是另有收获,亏损不至于太大。个别富贵命的,没撞上等车的好运气,倒撞上了雨里等车的好艳遇。真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只要运气好就不怕事不成,而且还有意外惊喜。

有人陪着你等车,那是该庆幸的。不仅是因为他(们)也要同你一起受这等车的苦,更在于可以瞎扯些无关痛痒的闲话来打发这等车的苦。没准借着他(们)的好运气,兴许还能冲淡自己的晦气。有自知之明的人知道自己拿着一手烂牌,绝不会奢望还能赢钱。只安安心心地等着,像是求签求到了乾卦初九,潜龙勿用(《周易》)。是的,不妨先按捺着性子,安心等着就好了。等待是够痛苦的,可是遇上了这类事,也只好等待了,像过年回家排队买火车票,像下班回家等公交车。

作于2010年12月25日,午1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