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5020400000047

第47章 从几个重要方面探讨如何追求幸福(12)

为了开发物质资源或为了满足追求新奇感,所谓求知欲,人们胆敢冒极大的危险和付出可观的成本进行远程海洋中的探索活动和空间探索活动。

人追求好感觉即幸福感、满足欲望是天性,无论锤炼出多么高尚的文化、文明,都不能用以剪灭这种天性。而且,仅仅这种天性中的贪财欲、贪色欲就能使多少“崇高”、“高尚”、“威严”、“伟大”等人类中的骄骄者跌摔得一塌糊涂。

基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自古以来,人类也在不断地、艰苦卓绝地探索解决资源与人类欲望之间的矛盾。总括起来,自觉与不自觉地大致着力于以下两个方向:

第一,开源。

适应和改造客观环境,开辟满足幸福欲求的资源。

卓有成效的是除了在地球表面上做文章之外,还在地下、海洋以至空中攫取物质和能量。最常见的是用复杂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取得物质资源和能量的转换及储存。掘取和利用各种矿物和海洋资源,还有采集或转换风能、水能、各类电能、太阳能以至核能的开发和利用,还有储水、蓄电储油、储气,等等都属于这方面的成果。

尤其是资本主义制度诞生以来,人类在迅速地提升满足人欲的物质条件方面,做出了令人惊叹的成果。

尽管在开源方面人类千方百计、艰苦卓绝地做出了丰功伟绩。但是,以有限的环境资源和人类目前的能力所及,来满足无限增长的人的欲望,还是一直处在水涨船高、愈发表现出力不从心的境地。

如俄国作家普希金的童话故事《金鱼和渔夫的故事》所揭示的人欲无限的难题,似乎人人都明白。但是,在社会实践中如何科学、正确地解决资源与人欲之间的矛盾,人类一直并没有能够做得很好。

尤其是以内耗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更是人类的一个短视、糊涂的行为。现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准备充足甚至大大过量的情况下,航空母舰、隐形潜艇、隐形飞机、激光武器、太空武器,等等撕杀工具不断涌现。偷、抢、诈、骗等卑劣行径更是愈演愈烈,其手段可谓是日新月异。

我们再回到人类探索解决资源与人欲矛盾时着力的第二个方面:节流。

节流,一方面是着眼于客观环境,探索节省物质和能量的渠道。

在这一点上,古、今人类所取得的业绩不乏。从衣、食、住、行等小事,包括捡起掉在饭桌上的饭粒、用牲畜的粪便充当燃料……到大规模的生产、科技、娱乐、祭祀、丧葬和其他一些生活及文化活动,到处都有节流努力的成果或痕迹。

节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着眼于在人的主观精神上想办法。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些可以启发人们深入思考的事例与观点:

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里哈赖在他所著《幸福的真意》中说:

“花费大量外来资源,像开机动船,开车或看电视时——快乐的程度反不如廉价休闲活动。交谈、做园艺、编织或从事其他嗜好……”2007年7月5日《参考消息》转载台湾《心灵小品》文章《简单生活》。文章的中心意旨是提倡降低幸福成本的简单生活:

美国的一位戴维先生“喜欢享受生活中简单的事情。他常选择在西部观光牧场、国家公园或是季节性的度假胜地打工。”

戴维的哥哥则与戴维不同:

“戴维的哥哥经常给他(戴维)寄些照片,都是他自己享受所谓‘美好生活’的写照。照片的题目则不外乎‘我新买的音响’或‘我的新车’之类。”

戴维用邮寄一幅自己的照片的方式回答了他的哥哥。从此,他哥哥“再不寄照片来”。戴维用以回答他哥哥的照片是:“大大的风景照,照片上怀俄明州大提顿国家公园的景致撼人心魄。背面是戴维的说明:‘我的后院’。”

作者先借戴维的思想:“戴维的观点很明确:‘美好的生活’并不取决于财产的多寡,而在于能否单纯、完全地享受简单。”最后又借“享有美国“自然文学之父”美誉的约翰·巴勒斯的话来宣示作者的主张:

“宇宙万物令你满足;空气与水使你身心愉悦;清晨漫步、日落散心令你心神舒爽;夜晚的繁星让你精神振奋;小鸟的窝巢,春天的野花令你心情欢畅——这都是简单生活给你的犒赏。”

戴维正是我们所说的在人的主观精神上想办法“节流”的模范。

2010年7月4日《今晚报》刊登了作者署名为姜维群的文章《简单与自在》,很有深意。现摘编如下:

开头:“谁都想活得自在,可这自在用钱还买不来。越是有钱有权就越想自在,殊不知这权钱二字和自在二字之间还画不上等号。”

接着就拿已经拥有了私人汽车的人来说事:

“配了司机坐上汽车,可谓‘也无风雨也无晴’了;奔波没了,油门一踩,一百、二百。坐上汽车就自在了?”

下面历数“汽车族”的幸福反面:

“早上起大早奔游泳馆,晚上还得去遛(散步),常常放着电梯不用而去爬楼梯,女的要减肥,男的降血脂。把坐汽车的那份自在再用锻炼‘凿巴’回来。”

“不买汽车,不知自己是穷人。一位朋友说,人一旦开上汽车就再也不和骑自行车的人比了。开两厢的想换三厢,有了国产车想换进口车,车子高级了,就想人家有司机真美。所以一开上汽车,总觉自己还差一个档次。如此一来,车厢内再舒服也不平衡,更不自在。”

作者接着列举了一些其他表现出幸福相对性的事例:

“打工出汗的是穷人,打球出汗的是富人;

养猪的是穷人,养狗的是富人;

种稻的是穷人,种草的是富人……最后作者点出主题——简单就是自在(幸福)。”

“一谈陶渊明,人们立刻想到他的田园诗,他放着彭泽县令不做回家种地,不仅种出自家后半生的自在,还给中国诗坛拓出逍遥自在的平台。他是天地宇宙间最自在的人,然而他活得很简单,是一位田间耕作每天喝一点酒作一点诗的人。他自在,源于简单,读他的诗觉得更简单。生活简单和自在生活本来是孪生嘛。”

文章反映出,人的欲望、幸福感的相对性是影响人类社会问题的根本。

目前,资本主义高速创造财富和发展科技的同时,刺激人欲并尽其所能地满足人欲的社会发展模式渐渐露出了不能持久的端倪。

《新京报》在2009年9月16日刊登来自法国的消息称:

法国总统萨科齐的特别顾问说,萨科齐在即将于匹兹堡召开的20国集团峰会上向各国首脑提出抛弃过去一味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做法,而将医疗卫生、休闲时间等“幸福”因素计入经济发展指标。萨科齐不无顿悟之感地说:“一场大革命在等待我们”,沉迷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各国政府鼓励了高风险的行为,危及他们各自的经济,而过度消费引发了环境问题。

其实,在萨科齐还没有捞到总统大位之前的若干年,南亚小国不丹国王就我行我素地在不丹王国开始高调推行重视幸福指数增长,放弃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国家发展计划。只是西方把持着话语权,不丹国王“人微言薄”,因此一直没能引起世界各方应有的注意和追捧。

尽管走在前面的发达国家依仗他们积累的各种优势,千方百计地从后进国家和地区搜刮和转移资源来支撑他们满足“高等”国民的幸福欲望。但是,幸福的适应特性使得发达国家的国民都在步《金鱼与渔夫的故事》中的老太婆的后尘,欲求只是一味地升高。再加上后进国家的国民在“全球化”风潮日益高涨的影响下,不可避免地仿效和学习先进国家的高成本生活方式,致使资源和环境日渐不支,并且几乎到了濒临危机的关头。

发达国家已有不少出现寅吃卯粮的不得已局面,有几个国家的政府已经感觉到财政资金捉襟见肘,国民纷纷叫苦不迭。

2010年9月21日的《中国青年报》刊登作者刘效仁的文章《美国穷人到底有多穷》。摘要如下:

“美国人口普查局(2010年9月——笔者)16日公布的《美国收入、贫困和医疗保险》的报告显示,2009年贫困人口达4360万,创51年来的最高纪录。据称这份报告引发热议,奥巴马发表声明称,贫困率上升说明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美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美国人口普查局将2009年的贫困线订为4口之家年收入2.2万美元(合人民币至少15万元),高出国际标准近20倍。”

“联合国所制定的人均年收入365美元的贫困标准。”

“网上广为流传的博文,文章的作者乔磊先生介绍了美国穷人的生活现状。75%的穷人家庭拥有一辆汽车,其中30%拥有两辆。76%的穷人家庭有空调。社会福利支出相当于美国GDP的9%……(美国的每年国民生产总值[GDP]约为14万亿美元)”。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

第一,美国人的幸福成本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的居民的幸福成本相比,至少高出20倍。

第二,然而,美国人自己已经感觉到穷困难熬,“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了!

《环球时报》2010年5月24日报道,欧洲人正在为他们一直引以自豪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能够继续在祈祷。

英国:政府实施“200年来最重要的政改方案”——把国民保健服务计划的行政开支削减1/3;

丹麦:政客们正在讨论提高退休年龄,并将退休年龄与预期寿命的增长挂钩;

法国:总统萨科齐正在推行养老金改革(包括延后退休年龄等);

德国:政府将改革的矛头指向了被称为“财政无底洞”的医疗保险上,并增加了领失业救济金的难度,有的德国议员还提出削减教育经费等。”

以上这几个国家比起希腊、西班牙、冰岛、爱尔兰和东欧的匈牙利等国家还是日子不算太艰难的呢。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的高成本、高消耗地追求幸福的生活方式,是当前人类社会的烫手山芋,因为这种生活方式既难于割舍又难以为继,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它一方面养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的很高的幸福期望值;另一方面又严重诱导和教唆发展中国家的后生们,滋长追求幸福的不切实际的攀高的消费思想。使得当前人类社会陷于这样的局面:人欲横流,资源匮乏,环境恶化,再加上恶劣气候和世界末日的谣言,简直大有孙中山先生所预言的“据乱世”既将到来的势头。

2010年12月9日《解放日报》刊登该报记者专访央视主持人崔永元的文章,题《“手筋”崇拜症》。

文章说:日语中,“手筋”是指南、攻略、入门的意思。

文章中介绍崔永元说:“……现在……大家都渴望速成,一夜成名,就像做股票,都好做短线,连婚姻都是闪婚、速配。现在都浮躁到什么程度了,你告诉他两年以后会有效果,就没人去做了,都觉得太长了。”

“不能静下来思考的民族是危险的……”

“现在我们很多时候被‘手筋’遮住了眼睛,物质上缺少节制,没有目标。人们追求名车、名表、名牌,也没有节制,而大多数人都不觉得满足,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并不完满,物质追求是永远停不下来的,哪里是边界,哪里有尽头啊。”

小崔所担心的种种问题的核心在于: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这一阶段,急需科学、适度地控制人欲;唯有真正做到科学、适度地控制人欲,其他都是通向死亡的、不可持续的道路。

为什么说症结在于急需科学、适度地控制人欲呢?

因为小崔着急的是:“物质追求是永远停不下来的,哪里是边界,哪里有尽头啊。”

想找到“边界”、找到“尽头”唯有科学、适度地控制人的主观欲望,——因为客观物质资源是有限的。

幸福感的相对性既是小崔所提问题的肇事者,又是使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的基础因素。

为什么说幸福感的相对性是肇事者呢?

小崔不满地说:“大多数人都不觉得满足,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并不完满。”

目前人类总体物质生活条件与此前任何时代相比较,都是有了程度明显的提高,可是差不多全体人类都在抱怨“生活并不完满”,这不正是幸福感相对性惹的祸吗?

为什么又说幸福感的相对性又是使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的基础因素呢?

幸福感的相对性意味着人们适应了高成本、高水平的生活,因此产生不知足;在一定的条件下,幸福感的相对性同样也可以使人适应低成本、低水平的生活;安于低成本、低水平的生活——如自古以来人类中的少数“先知”探索出来的“宗教”生活方式,就证明了这一点。这不是说明幸福感的相对性给科学、适度地控制人欲提供了基础条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