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5020400000046

第46章 从几个重要方面探讨如何追求幸福(11)

兴趣广泛,容易形成专注于某一事物的人,不容易有寂寞无聊的情绪。哪怕是常人以为枯燥、烦琐的数学公式或其他寂寞、单调的科学研究,也能使那一领域的专家们感到有无限的乐趣而不知疲劳地沉浸其中。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发现一个真理,胜于拥有波斯王国。”“思考美的事物或新观念,真有如天神。”

世上流传着的科学家们许多如醉如痴、不近人情的举动:如走路撞电线杆子、不修边幅、不会打理和应付自己的日常生活,等等,皆因科学家们已经沉浸在积极的脑力活动之中,沉醉在无限的幸福美好的情绪之中无暇他顾的缘由。

所以有人说,“有追求、有目标的人容易感觉到幸福。”

2011年2月27日《文汇报》登载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汪品教授谈科学创新的一篇文章,文章谈到:

自然科学的产生,源自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不是为了实用。重物质、轻精神的科学观容易导致浮躁、肤浅。科学不但是生产力,更是文化。对科学有如醉如痴的热爱才能有不屈不挠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汪品教授说明了自然科学家们不屈不挠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是源自他们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在追求好奇的幸福体验的过程中精神运动更会带来幸福的体验,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科学工作者们“过了瘾”,科学也得到了发展。这一点也再次证明:追求幸福是所有人的最高与最终的生存目的。

还有的学者称:“支配科学家的动机从一开始就表现为这种美学的冲动。”追求“美学的冲动”,实质上就是通过科学研究可以得到“美”这种好感觉,是支配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动机。

杨振宁博士则说:“自然界似乎利用了对称性定律的数学表示很简单这一优点。每当我们回顾所用到的优美而完善的数学论证,并且将它与复杂及深远的物理结果比较时,一种深深的对于对称性威力的崇敬之感不禁油然而生。”这说明对于幸福感的追求,也是杨振宁先生醉心于需要积极的脑力运动的科学研究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如果科学工作者两眼紧盯着科学成果应用于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也就是紧盯物质利益,则容易出现浮躁、肤浅的结果,对科技创新不利。

总之,把通过精神运动来追求幸福感和把科技成果应用于提高生产力这二者相结合才是抓住了科技发展的根本我国作家、翻译家傅东华曾经说:

“人生本是一个过程。雕塑家和画家的最后目的在于具体的雕像和图画吧?然而倘没有雕塑和绘画过程所感觉到的趣味,肯做雕塑家和画家的人恐怕不多吧?但是音乐人生尤其相似。当音乐家演奏时,每个音符发出时必然都伴着他自己的情绪反应。及待曲终,情绪的反应也就终止。音乐只是一个过程,人生也只是一个过程。哪里有过一个完全机械的音乐家呢?”傅先生所说的过程,都是人的身体和精神运动的过程,就是人追求幸福感的过程。

美国人米哈里·契克森里哈赖在他所写的《幸福的真意》一书中说:

“每晚读书对心灵的作用,就跟每天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的效用相同。”这种相同的效用是什么呢?就是习惯性的读书和锻炼身体所体验到的好感觉、幸福感觉。

那些人们认为是庸人自扰的养狗、养鸟、养鱼、种花等爱好,不怕操心,不怕费事,不怕花钱,其主要意图就是通过忙碌中的体力和精神运动的过程,求得体内释放出能引起幸福感觉、驱逐寂寞的生物活化物,这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

所以有人说,有爱好的人容易感觉到幸福。

德国很著名的心理学家斯特凡·克莱因说:“忙碌工作时要比晚上或周末无所事事时感觉幸福。”并且给人们明确地指出了一条通往幸福的路:

“第一,身体运动(包括性交);第二,头脑运动(A、不要闲着;B、多角度观察事物……);……”

美国人安东尼·罗宾在《现代领导》2007年第7期中发表题为《给歌手的建议是什么》的文章,说了这样一件事:

约翰·丹佛是著名自编自唱的乡村歌手。可是有一段时间他感觉在创作方面出现了瓶颈,创造的源泉似已枯竭。于是请教于安东尼·罗宾。罗宾分析后发现,以前丹佛创作高峰时期与他参加滑雪、赛车和开小型飞机这些与速度有关的特色运动有紧密的联系。丹佛在“速度”的刺激下,体内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再加上运动中所经历的环境变幻,以肾上腺受刺激所涌现的兴奋心情,用所见所感的丰富多彩的环境作素材,源源不断地创作出了受人欢迎的歌曲。

这段时间丹佛由于一些原因很缺乏上述与速度有关的特色运动,所以出现了创作瓶颈。接受了罗宾的分析和建议,丹佛改变了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没有多久,他便恢复了原有的创作状态。

这件事说明了运动在我们日常追求幸福的生活中起着广泛而重要的作用。

2007年9月22日(具体报章名称已轶)登载梁玳宁的文章《却老无如近少年》。其中有这样一段:

“……他总偕年轻一半的友人驾帆出海、跑山径、畅游欧洲……他年逾七十,精力充沛,常常还跑赢少年人呢。”

这当然得有好体魄,不过,数十年来持之以恒,那些活力就能保得住了。

另一位年过八十的餐馆业前辈韩先生,还是耳聪目明,头脑灵活。他最近郑重地请我介绍工作机会。他说:“钱,我可以不要。没工作,好闷呀!”

2008年9月,美国《内科学文献》刊登文章,介绍了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索伦·斯尼特克和迈阿密大学的埃瓦德尼·兰佩绍德等人研究的一个重要结果——“积极锻炼可以战胜肥胖基因”。

文章中说:“凡是携带双份肥胖基因FTO的人,平均体重几乎要比普通人重7磅,与非肥胖基因携带者相比,发生肥胖的可能性大约高70%。”

“研究人员着重对兰开斯特县的704名旧规阿米什人进行了研究。这个宗教教派的人通常不开车,居所也不用电。

……这些人分别从事不同程度的体育锻炼,其中有些农民仍然使用马拉犁耕地,而另外一些人则从事比较常见的工作,包括在工厂工作。

志愿者携带加速计装置,跟踪记录一周的运动情况。然后,研究人员对比他们的身体质量指数BMI,结果发现运动量少且携带FTO基因的人超重或肥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但是,在积极锻炼的人当中,FTO基因对体重没有影响。”

文章不但表明运动的重要性,这样的研究结果也是后天行为影响基因表达的一个证明。

2010年9月20日的《报刊文摘》上登载一篇摘自《每人头上一片天》一书中的文章,题为《背负是种荣幸》。文章作者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几件事感触到,日常生活中有负担,反而增加幸福的体验。

第一件事:妻子在美国大学中全校最忙碌的一个系当系主任。但是,学校中很多人愿意申请从“闲得没事干”的部门调到这个最忙碌的系里。原因是表示自己有存在的价值(因为自我实现的满足是幸福之源——笔者)。

第二件事:在美国经常可以见到一对父母带着好几个残障的孩子,而且都是认养的(美国人生活资料来源不是问题,问题是身心在压力下活动起来,从而换取体内释放能引起幸福感的生化物质。做出利他行为,更是得到社会的爱与尊重的途径——笔者)。

第三件事:小女儿喜欢画画。但是不喜欢成人从报刊杂志等处剪下来递给好的美丽图画,而喜欢给她一张白纸让她自己画。认为“人家都画好,还有什么意思”?

第三件事中的小女孩,之所以不要人家画好的画,愿意要白纸,其原因是没有手与脑的运动不能换得愉悦心情也不能得到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这种意识或潜意识支配着小女孩。

2010年11月24日《北京日报》登载42岁的曾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得金牌的英雄女枪手张山,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说过的话:

“我享受其中,因此20多年来从没有厌倦的感觉。有一天,如果你们在赛场上看到一个老太太在打枪,那肯定是我。”

张山进入了运动——快乐——健康——运动等的良性循环里,深深地沉浸在运动、快乐与健康的幸福之中。

发展中国家的国民,对迅速提高的生活水平不能很好地适应。受到饮食热量高和躯体运动量减少的双重侵蚀。由于这种双重侵蚀所直接导致的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症等严重威胁生存与幸福的疾病日见猖獗。我国正是典型的这种使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的发展中国家。对付当前这种由于生活突然变好而出现的疾病困扰,除了注意饮食之外,运动就是最重要的招术。

总之,无论是体力运动,还是脑力运动,都是很好的幸福之源。要想是自己生存得更好,请切切实实地把如何制定使自己的身体和头脑都运动起来的计划,赶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吧。

六、探索科学、正确地解决有限资源与追求幸福的无限人欲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长期、首要的课题

上文有述,生灵都是追求舒服、愉悦等好感觉,即都以幸福感为其生存的终极追求。生灵越高级,其追求幸福感的欲望越甚。为什么呢?因为生灵级别越高,其感觉器官的功能越完备。感觉机制的主要特点是不堪寂寞,永远追求正面的、好的刺激。感觉功能越完备,追求越复杂。到了一定层级的生灵,就不仅仅满足于自然界现成固有的感觉机制的享受资源了。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由记忆、回忆、联想、想象等内在因素将生出更多、更复杂的幸福感需求和多种方式的幸福感来源方案,并且能以高超的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来实现自己所求。

人作为目前地球上神经系统最发达、最完备的生灵,其追求幸福感的欲望已经到了欲豁难填,如蛇想吞象的地步。

人的视觉器官和内生观念结合,演绎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文化。由此产生的视觉欲望追求,已经发展得可以抛出几千万或上亿美元购买一张画、一尊雕塑,或一个其他用以观赏或收藏的玩物。因此,各国都形成了庞大的由画家、书法家、雕塑家和各类工艺美术大师们组成的行业大军;由画院、拍卖行、画店、美术馆、美术用品商店、和各类各种工艺美术工厂等组成的庞大视觉艺术市场。我们还没有说到电影、电视、互联网、化妆品、美容等为满足视觉享受而形成的其他大行业。

为满足听觉欲望需求,几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用贵重的金属、玉石和可以搜寻利用的丝、竹、陶、木、骨等各种物质,不厌精、不嫌烦地制作出复杂奇巧的乐器和发展了音乐文化。因此,现在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形成了由音乐家、歌唱家、作曲家、演奏家、戏曲家、剧作家、曲艺工作者、演员等庞大的文艺队伍;由音乐学院、戏曲学院、剧场、音乐厅、乐器厂、乐器商店等形成的各种为了满足包括音乐享受在内的行当。

想一想,除了北京巨蛋型的中国国家大剧院、澳大利亚悉尼海滨以船帆或贝壳造型、轻盈洁白的歌剧院和奥地利维也纳超豪华的所谓“金色大厅”等,这些在媒体上常见的人类用以满足视听享受的设施,足以想见人类为了满足欲望而大手大脚地消耗有限资源的情况了。

那些能够提供给人们视听享受“产品”的人,往往比真正的人类精英们得到财富更多、更快、更容易。

为了满足嗅觉追求好感觉的需求,人们不惜采集稀有的植物和屠杀珍稀、濒临灭种的动物用以提取香料;能琢磨出价值上千美元一小玻璃瓶的香水,用以榨取为了满足嗅觉欲望舍得“出血”的消费者的“油水”。

为了满足味觉的享受,人们钻研出数不尽的烹调方法和各种调料。仅仅中国饭菜特色就包括著名的粤、湘、鲁、晋、川、京等派系。其实,除了上述各个派系之外,中国的东北、西北、西南等各个地方都有自己很独到的饭菜做法和吃法。这里还没有放眼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以及人类琢磨出来的五花八门的酒文化和层出不穷的创新饮料等。反正都是人类为满足自己味觉的享受而不断探索的结果。

为了满足性欲,一个人可以如东亚封建时代的皇帝和非洲一些国家的苏丹、酋长们一样,不择手段地霸占数以千计的异性作为自己专属的“妃子”(请看美国著名记者约翰·根室在二十世纪初所撰写的《亚洲内幕》和《非洲内幕》,那里记述的,不但比较客观,而且比较全面、真实和详细)。五花八门的性文化更是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都不缺乏的传统。

中国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一开头便是:“蜀山兀,阿房出。”意思是阿房宫建成了,四川一带覆盖着原始森林的山岭也都光秃秃的了。尽管文艺作品有着夸张的成分,或者阿房宫可能只是停止在规划阶段的“半拉子工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古人对自然资源大手大脚地、毫不吝惜地消耗,到了暴殄天物的地步。我们再进一步想,这消耗了巨大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规模是“覆压三百余里,遮天蔽日”(《阿房宫赋》诗句)的阿房宫,仅仅是为了满足秦始皇这么一位战争的胜利者、可以独享一统国家幸福资源的人的性欲需求。

归总上述这些现象,已经可以基本呈现出人类社会日常生活的面目和历史的主要内容了。可见人类生存在地球这颗行星上的表现,就是一类高级动物相互争夺幸福资源和不断消耗自然资源、追求好感觉的一场连续的骚动而已。所以达尔文总结出“适者生存”;生存主义者们总结出“弱肉强食”和一切跟着追逐好感觉的“意志”走的“箴言”。

美国《新闻周刊》2008年5月26日一期中刊登萨纳·巴特勒撰写的一篇题为《自己的度假圣地》的文章。

文章介绍当前财富聚敛高手——西方发达国家的富翁们和具有丰富石油资源的国家中的富人们,如何挥金如土、暴殄天物、高成本地享福的情形:

有人为了过60岁生日,花83万美元到意大利卡普里的奎萨斯安娜大酒店预定50个房间。房间不是为住宿,只为来宾跳舞等活动时换换衣服化化装之类的方便。100多位来宾参加完舞会后乘游艇返回那不勒斯,另有好戏安排。

还有的富人包下整个酒店和一艘游艇带着亲朋好友来旅游胜地度假。所有客人都用私人飞机或游艇接送。只要玩得愉快,主人不惜花钱。泰国普吉岛度假村的总经理弗雷德·瓦尔尼耶说:“有时候,有人以每天10万美元的价格租下整个度假村。”

有的虽然花重金包下了整个酒店,其实只用其中一部分,可能为的是图清静,少有人打扰。一位退休的银行家为了庆祝妻子50岁生日,包下了意大利落米蒂山的一家酒店50个房间,实际只有18位客人。

中东富人到法国观光的一个家庭预租波尔多的一家新开业酒店的整个顶层,为的是保姆哄孩子玩着方便。

自古以来,为了争夺实现幸福的重要前提——物质资源,人类群体之间不知发生了多少次大规模令人发指的残酷争斗,动辙死伤几十万、上百万人,号称“伏尸百万,血流千里”。个人之间明争暗斗的伎俩,那就更是罄竹难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