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和是皖西人,年纪不大就参加红军,被编在红73师当了一个小战士。他是个勇敢的"娃娃兵",大伙儿都很喜欢他。
有一次,红73师政委吴焕先在队前讲话:"我们的红军队伍,好比一把紧紧扎成的大扫把,把敌人扫个落花流水。孤零零的小竹子,没有力量,只有扎成大扫把才有力量。"吴焕先政委深入浅出地讲了红军团结一致,才能取得胜利的大道理。
明道和听了吴政委讲话后,便暗下决心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团结同志,奋勇杀敌。
1932年,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他坚决要求随军转移,领导上怕他人小吃不消,劝他留下。
道和,你留下来吧,你才十四五岁,太小了,征途上急行军,生活艰苦,战斗紧张,你会吃不消的。班长动员明道和留下。
"我行!我已经在部队生活好几年了,我练兵、杀敌、搞宣传都是认真的,勇敢的,让我随军转移吧!"明道和坚决地要求说。
班长见他态度坚决,就同意他随军转移。
明道和随军转战到达商洛山中。商洛之名,来源于商山、洛水,地处陕西省东南与鄂豫两省交界的三角地带,境内群山环抱,地势险要。早在秦代时,这里就是"四皓"的隐居之处,同时又是历代兵家纵横驰骋的战略要地,素有"全秦咽喉"之称。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等,曾率军几进几出于商洛山中,写下了动人的光辉的篇章。这时,徐向前等领导红四方面军,转战于商洛山中,后来经汉中进入四川,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而明道和却因病掉队了。当时是隆冬时节,天气非常寒冷,而且粮食又供应不上,尽管红军叔叔、哥哥还是尽量照顾他,但他衣单肚饥终于病倒了。队伍要摆脱敌人的追兵,日夜兼程往前赶。他生病走不动,慢慢就掉队了。他见自己掉队,非常焦急,只要自己还能走动,就拼命赶路,他赶了好几天路,始终没赶上主力部队。
离开革命队伍,他心里非常难过,他挨门乞讨,继续寻找主力红军。有一天,他来到陕西省柞水县的石槽沟口讨吃。石槽沟口住着一家独户人家,户主名叫何兴泰,老少六七口人,种着薄田,喂着两头黄牛,日子虽艰辛但还能过得去。他见明道和蓬头垢面,又黄又瘦,两条腿肿得像棒槌一样,但人还很伶俐,懂得礼貌,既同情他又喜欢他,于是将他收留下来,并细心照顾他,将息养病。劳动人民总是同情劳动人民的。
明道和就拜何兴泰为"干爸",称其妻为"干妈",对几个跟他差不多大的或且稍小一些的何家娃娃,他都以兄弟姐妹相称。他身体康复后,就以何家成员出现在田间山头。在部队接受红军宗旨教育的他,把何家作为服务的对象。他尊敬、孝敬"干爸""干妈",团结爱护兄弟姐妹,一家和和睦睦地过着清贫的日子。何家人一直把他当作逃荒娃娃照顾,丝毫不知道他还是群众尊敬的红军。他隐蔽得多好啊!他每天牵着家里两头黄牛,上山放牧。他与周围的小牧童也慢慢熟悉起来,也经常受到放牛娃的指点,他对他们也很照顾,谁有困难,他就去帮助。放牛娃都说,何家的干儿子好。在石槽沟口附近的张家坪有个放牛娃,叫陈永寿,跟他特别好,晚上总是跑上十几里山路,来跟他一起挤着睡。他俩挤在牛圈里面作伴睡觉,互相间无话不谈,但他就是不谈当红军的经历。这是军事秘密,再好的朋友也不能泄露。
少年老成的明道和,就在石槽沟口,整整住了两年,没有人知道他是红军。
1935年初,明道和从他人口中得知红军来到离他住处数十里的红崖寺,心里非常高兴,他盼望两年的红军终于来到自己的身边,他决定去找红军。
"找红军,光自己去找行吗?那么多情如手足的牧童兄弟怎么办?"他思想斗争着。"该亮相了,告诉兄弟们,我是红军"。
于是他乘放牛机会,把牧童们找在一起说:"兄弟们,大家听说了没有?红军来到红崖寺啦。""听说了。"大家七嘴八舌地回答。
"红军是打富济贫的队伍,打土豪、分田地,专为像我们这样的穷苦老百姓谋利益。红军首长说话和气,平等待人,不打骂士兵,像兄弟一般亲热呢!"他越说越起劲,还举了一些他在红军亲身经历的事例,只是没说出自己的经历。
"你怎么知道呢?"一牧童见他讲得那么逼真,就反问他。
"好像你就是红军似的,讲得那么真切。"另一位牧童又说道。
"你又不是红军,怎么知道这么详细。"一位牧童以怀疑的口吻说道。
"他可能就是红军,难怪他对我,对我们牧童伙伴这么好。"陈永寿心中暗想道。
"是的,我就是红军。"他终于明确地回答了。
他把自己离开红军的原因以及经过给小伙伴们说了。然后他提高嗓门,大声说道:"我是只离了群的孤雁,就要远走高飞了,归队去了!"经他这么一讲,大家恍然大悟,原来他就是红军播下的一颗种子!牧童伙伴们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在明道和的工作下,这些牧童小伙伴们很快便成了人们认识红军性质、宗旨的义务宣传员。
新历元月,旧历就是腊月,大人们正忙着准备过年。娃娃们按惯例,也是盼过年,至少可以吃一顿饱饭。可是明道和归心似箭,他不等过年,就要去找红军。伙伴们留不住他,又舍不得离开他,心中真不是滋味,特别是陈永寿更难过了。
"红军这么好,道和哥又是一位红军,他现在要归队了,何不跟他一道去投奔红军呢?"陈永寿心中七上八下地想道。经过考虑,他又去找陈家才、水娃子、叶阳前几个好伙伴商量,说出他心里的话:"道和哥要走了,我真舍不得他。
他对我们多好!红军那么好,难怪他要归队,现在留不住他,我想跟他一道去投奔红军,你们怎么样?""我这两天老睡不着,我也舍不得道和哥。他肯定要归队,而且等不得过罢年就走,我不知道该怎么办?"陈家才说道。
"我也舍不得道和哥,他走我们也走,和他一起找红军去。"水娃子说。
于是小伙伴们秘密商量着,最后决定随道和哥一道参加红军去。
他们立即找到道和哥,请求带他们走,他们已经秘密串连十几个牧童伙伴,都要跟随他投奔红军。
道和听说他们要从军,心中很高兴,他也舍不得他们,他们都是好兄弟,好伙伴。
说走就走。他们没等到过年,就秘密地随明道和离家出走。因为他们家还处在白色区域,不能声张,以免连累父母亲友。在白色区域,参加红军是要被杀头的,还会株连父母亲友坐牢,甚至也会被杀头。
在明道和挑头,十几个小娃娃连夜翻了几架大山,趟了几条小河,跑了五六十里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天亮时来到红崖寺。
红崖寺不大,只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狭窄街道。路面是石板铺成的,小街中间,有一块可以容纳两三百人的场地,耸立着一座楼阁式的戏楼。街的两旁住宅铺面栉比相连,许多新兴的建筑群落之间,仍可看到几座青石板覆盖的老式屋顶。
这群牧童无心欣赏街道热闹场面,明道和带领他们直奔戏楼前,红军军部门口。
"我们要当红军!""我们都要当红军!"小伙伴们七嘴八舌地嚷嚷道。他们在山上牧牛养成的好嗓门,这时全用出来了。
"我们投奔红军来了,快叫我们进去!"明道和跑得气喘嘘嘘,满脸通红,激动地说道,接着就要往里走,在他心里想着,过去参加红军,红军领导都是表示欢迎的,这次我带领十多位小伙伴参军,红军首长一定高兴,更何况自己本来就是红军,叫我们进去坐坐,吃些早饭,休息休息,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
"你们是什么人?这么嚷嚷、吆喝着干什么?"红军军部门口的哨兵,年纪也很小,他用手一拦,不让他们进去。在这位小哨兵看来,这伙野里野气的小娃子,不知要干什么,还是提高警惕为好,以免发生意外,哨兵责任就是要保证军部的安全。
"我要找吴焕先政委,你敢不叫我们进去!"明道和没想到哨兵会拦住他们,不让他们进去,于是双手插腰,气呼呼地说道。
恰在这时,屋里走出一位看上去像30岁出头的军人,他是闻声从屋里走出来看个究竟。
"小伙子,你找吴焕先有什么事?你认识他吗?"那人随口问明道和。
"我们早就认识,三年前,吴焕先是73师的政委,我是73师的战士。"明道和回答道。
他当时没有马上认出站在他面前的就是吴焕先政委。因为三年时间的离别,又经过长征,人的模样都变了,那时吴政委年轻、英俊。才25岁左右,而这位长着胡子茬的人至少30多岁,他怎么会一下子认出来呢?其实站在他面前的就是年纪才28岁的吴焕先政委。
小哨兵见这位来历不明的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就站在吴政委面前找吴政委,禁不住暗笑起来。
明道和一边回答,一边盯着面前这位像首长模样的人,觉得好面熟。愣了半晌,他终于认出来了,面前站的这位首长就是吴焕先政委。
"你就是吴政委,我认得你!"他高兴得直想跳起来。
吴焕先眼见面前这位带点野气的小伙子,怎么也想不起来他是谁,也不敢相认。
"吴政委,你不认识我了,忘啦!我叫明道和,是73师的战士,听你在队前讲过话呢!你说:我们的红军队伍,好比一把紧紧扎成的扫把,把敌人扫个落花流水。你还说过:每一位红军战士,都是一根又青又翠的竹子,只有扎成扫把,对敌斗争才有力量!你记起来了吗?"明道和见吴焕先政委没有马上认出他,着急地说。
经他一提醒,也为他重复自己的讲话所打动,吴焕先情不自禁地摸了摸他的肩头,沉吟一会儿说道:"好兄弟,这些话都是千真万确的。可你怎么流落到这个地方,他们又是怎么回事呀?"吴焕先一边说,一边关切地看着和明道和一起的十几位小牧童。
明道和见到吴焕先政委,犹如游子见到母亲,一下子扑到吴焕先的怀里,放声痛哭起来,哭得好伤心。他抽泣着向吴政委诉说这两年离队的经历和艰苦的寻找红军的心情,以及穷苦老百姓对他的关心,小伙伴们要随他投奔红军的要求。说着说着他禁不住又哭起来。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流着泪,是不轻易的。古语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明道和的眼泪既是伤心的泪,又是喜悦的泪,他终于又回到朝思暮想的红军队伍。
吴焕先了解了事情的前后经过,不由得紧紧抱住明道和的肩膀,摸了又摸,看了又看。"多好的小伙子,多好的战士",吴政委心中称赞道。
"我的好同志,这两年叫你受苦了,遭难了!"吴焕先声音哽咽地说道。
小哨兵也难过地望着明道和。牧童小伙伴们一下子变成"哑巴",一直盯着两年间朝夕相处的明道和哥,为他遭遇感到难过,为他"埋伏"好深的本领感到钦佩,为他一心寻找红军的坚定革命意志所折服。
明道和听到吴焕先政委认他这个掉队的红军,而且又这么慈爱地安慰他,心中更激动了,他哭得像个泪人似的,抬不起头来。憋了两年的心里话,全在哭声中表达出来了。
"好同志,别哭别哭,你是革命的坚决分子!你给人当了两年儿子,还没忘记自己是个红军战士。你真是一根又青又翠的竹子!"吴焕先好言相劝,一边替他揩着眼泪。
"你们来参军的,好啊!请进来说。"吴焕先又对一群小牧童说道。
拥在门外的一伙放牛娃,听了明道和对吴焕先政委的诉说,一时都陷入深深同情之中,把参军之事一时搞忘了。现听吴焕先政委请他们进去,又活跃起来,兴冲冲地跑进军部。小哨兵含笑目送这群身上还带着野气的和自己年纪相差不大的放牛娃。小哨兵参军前,也是放牛娃。他们的感情一下子接近了。
吴焕先政委挨个儿把他们打量了一番,点了点人数,正好十六个,够一个班。他见这群放牛娃素质不错,表示同意他们参军。
"你这根孤孤单单的竹子,不又扎成一把小扫把了吗?领来了一个班啊!"吴焕先政委转过身来,面对明道和笑呵呵地说。
军部决定把放牛娃单独组成一个班,人们戏称为"牧童班",由明道和任班长,编到学兵连去受训。河边的操练场上,就数这个牧童班引人注目。他们情绪高昂,歌声响亮:"立正,向右看齐,预备向前看,抬头报数,索索索,一二三四五向右转,二路分队,托枪开步走,左后转弯,快快快对准目标线。
朝前爬匍匐前进,前方有敌人,一声令下,叭叭叭坚决把敌打!"不久,训练结束,牧童班的战士们就分别补入战斗连队,随军长征。这一班可爱的牧童,大都在那艰苦的斗争岁月,为革命奉献出他们的青春和生命。陈家才战死在山阳城下。水娃子在开辟华阳根据地时,被留在华阳游击队。他不怕艰难困苦,作战也很勇敢,当时就成为共青团组织的一员。同年7月,红25军第二次路过华阳以北地区,水娃子与李金德、徐兴华等同志一起,整整追赶了三天三夜,及时归入主力部队,随主力红军西征北上。军政委吴焕先当时还夸他是革命的坚决分子。然而这一朵可爱的牧童之花,只能永远地留香在长征路上了。在陇东高原上的一次战斗中,水娃子英勇杀敌,最后壮烈牺牲了。
这个牧童班的可爱战士,除了三个幸存者外,大都在战场上奉献出了他们宝贵的青春。
明道和英勇杀敌,在部队中表现好,经过长征火与血的考验,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了连长职务。抗日战争期间在一次从延安出发南下时,也英勇牺牲了。
解放后,幸存者之一陈永寿定居商县。他于长征胜利50周年之际,向访问者回顾这段历史,无比感慨地说:"想起明道和同志,我们牧童班的班长,我真想大哭一场!1944年,我们部队从延安出发南下时,明道和同志当五连连长,他不幸牺牲了!"陈永寿说着说着,情不自禁地抹了一把老泪,为他的好朋友、好班长、好连长明道和,为那死去的牧童班战友们寄以深切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