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沉静力:世界如此喧嚣,你要沉心静气
4971800000013

第13章 舌底生事,祸从口出:嘴巴上要沉得住气(2)

曹操看到尚未颁布任何退兵命令,而全军上下早已一片班师回家之势,不免恼怒。一问方知又是杨修所导。曹操早恨杨修才高于己,今见其又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便以扰乱军心罪,杀了杨修,年仅四十五岁。

杨修若是大智慧者,即使对曹操退兵前的矛盾心态了如指掌、洞悉见底,也应心知肚明,守口如瓶;同时,作为跟随曹操多年的贴身谋士,对曹操生性多疑、暴戾凶残的性格,应有充分而准确的了解。而杨修显然在这方面自以为是,认为曹操根本不会因此“小事”而取其项上人头。可杨修没有考虑到的是,在显其才、炫其能的同时,就等于贬低了曹操,从而丢了自己的性命,真可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诚然,有人喜欢小聪明的机灵乖巧,有人羡慕小聪明的八面玲珑,我们甚至可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小聪明。但是,小聪明不能一味地去炫耀,不仅因为这是一种肤浅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当小聪明的手段被识破、机灵被耍尽时,小聪明也就不是聪明了,也许只能是埋汰了别人,熔毁了自己。

4.说话要委婉,别太直

做人要直,说话要弯,这是处世的至理

我们都知道成语“文质彬彬”是个很不错的褒义词,形容一个人风度翩翩,举止优雅。而“文质彬彬”的原文和上下句的意思,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文质彬彬”史出《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意思是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从中,我们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为人过于直率,说话过于直爽,就显得粗俗野蛮了。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人认为,沟通只需要真诚和直率就足够了。但殊不知与人交往中,选择用哪种方式进行沟通,务必要因人而异,视时而定。说话直来直去的人认为自己敢说真话,是繁华落尽见真淳。然而现在在中国台湾有一种流行的说法“非常诚实有点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好心没办成好事。

北宋时期的寇准,是一位被后人尊敬的好官。在处理国家大事时,他游刃有余;但是在如何与性格不合、政见不一的同事相处方面,他却吃尽了说话过于直率的苦头。最典型的是对待副参知政事丁谓。《资治通鉴》记载了一个故事:

丁谓任中书官职时,对寇准非常恭谨。

一次朝中会餐,寇准不小心把胡子沾上了汤汁。丁谓一片好心地站起来,慢慢替他擦拭干净。

而寇准却认为丁谓这是有意巴结,竟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讽刺丁谓说:“你身为国家大臣,就是替上级擦胡须的吗?”

丁谓自此记恨下寇准,“全力倾构(诋毁)”。并且和王钦若、曹利用等同样受过寇准谩骂、讽刺、挖苦的大臣结成同盟,共同对付寇准,经常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

久而久之,连皇帝也觉得寇准不会讲话,随之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寇准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流放,直至客死雷州。

寇准的话看上去是玩笑,但实际上却是一种过于直爽的讽刺挖苦。官场中下级巴结上级是极其正常的。而寇准非但不领情,甚至还当众讽刺挖苦,作为下级的丁谓自然感到颜面尽失。寇准的悲剧,根源就是说话太直,不懂得“迂回”的艺术。

为人正直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君子待人真诚,做人厚道,但这并不等于是说话直言直语,不讲求策略。只要能达到我们一开始的初衷,不一定非要“有一说一”。侧面迂回的路线往往更容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因为“拐弯抹角”的说话方式是充分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顾及他人的感受,以最柔婉的方式向其传达“话外音”。古时秦国有个叫优旃的人,就是深谙“迂回”之道。

优旃是秦国的歌舞艺人,个子非常矮小。但他说话幽默,常常能在说笑中影射出大道理。

一次,秦始皇在宫中摆酒设宴,正遇上天下大雨。宫殿中一片欢歌起舞,而殿外执位站岗的卫士却都在淋着大雨,受着风寒。

优旃见状,心里十分怜悯这些卫士,便故意问他们:“你们想休息吗?”

卫士们几乎一口同声地说:“当然非常希望。”

优旃则告诉卫士们:“一会儿如果我叫你们,你们要很快地答应我。”

过了一会儿,优旃上前给秦始皇祝酒,之后又转身走向栏杆旁,大声喊道:“卫士!”

卫士答道:“有。”

优旃说:“你们虽然长得高大,又有什么好处?只能站在露天淋雨,我虽然长得矮小,却有幸在这里休息。”

秦始皇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误,知道优旃是在借用自嘲的形式来讽刺他。于是,秦始皇下令:准许卫士减半值班,轮流接替。

还有一年,秦始皇打算把打猎游乐的园林东延至函谷关,西扩至雍洲、陈仓一带。这样一来,几千亩农田将全部成为牧场。

朝中许多老臣听到这个消息后,都上书劝谏,直接批评这是劳民伤财,是万万不可为的事情。

秦始皇心中异常不快,怒言道:“这天下都是朕的,朕想建个游乐场,你们这些老东西就婆婆妈妈!谁敢劝谏,拉出去立刻砍了!”

优旃听说后,就趁秦始皇兴致勃勃时探听虚实:“听说陛下要扩大园林?”

“有这么回事。”秦始皇得意地说。

“好得很!”优旃说:“园林扩大了,可以多养禽兽,要是有敌人从东方来进攻,咱们可以用大大小小的鹿去撞死他们!”

秦始皇不禁被优旃逗笑了。然而仔细想想,为了国家的安危,还是不要过于玩物了。于是,扩建园林的事情就此被否决了。

这就是委婉规劝的功效。人人都有自尊心,都认为自己的决定和想法是正确的,不希望被别人不留一点颜面的直接驳斥。

很多时候,不讲场合、不讲方式、仅仅只是怀着一颗“我是为你好”的心,去劝说对方,反而会让对方产生反感,甚至会产生“怎么只要我想做的,你就反对?我就这样了,你能怎么着”的逆反心理。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我反省(自省)的能力,都会对自己的言行和判断进行反思。因此,我们在劝说他人时,不仅仅要站在理的角度上,同时也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委婉地劝说。只要能达到让对方心里明白,并按照我们的意思去做的目的,又何必采取伤人又伤己的“直线”方式呢?兜个圈子拐个弯,跳离直来直去的模式,以彼此沟通中的“最大公约数”为基点,突破沟通的障碍,达到畅通无阻的目的。

5.说话要留有余地

别把话说死;不把别人逼到绝路,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

民间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凡事留有余地,话不能说穿,势不能倚尽,福不能享透。”意思是,人活一世,为人处事要留有余地。说话不能过头,势力不能占尽,幸福不能享透。这是奉劝世人以谨自戒,以余自省。

其实,关于灵活为人、余地处事,古人早有训导。南宋留耕道人的《四留铭》中有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明代文学家、政治家高景逸曾说:“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这些名言警句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为人处事,当留有余地。

凡事都是相辅相成而互相转化的,正所谓:弓满则折,水满则溢。流水有回旋的余地,才会减少灾难;江河有涨落的余地,才不至于泛滥。常听说“酒满茶半”的说法,其中之意想必是,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吧。

世界万物大多复杂多变,任何人都不应该仅凭一家之言和一己之见,自以为是。即使在当时看来有十足的把握,也应该留有一片余地供别人思索,供自己回旋。否则的话,或者贻笑大方,或者把自己逼到绝境以致尴尬的境地。

18世纪后期,在法国的一个小城儒里亚克,一块巨石从天而降。巨大的响声把居住在周围的加斯可尼人吓了一大跳。尤其令人惊异的是,这块石头把加斯可尼人教堂旁边的屋子砸了一个大窟窿。

市民们目睹了这一切,纷纷认为这块破坏了他们宁静的怪石来历不明。那时,缺少天文知识的人们甚至以为,这块石头可能还会飞回天去。

为了防止它“逃走”,就给巨石凿了个洞,用铁链锁起来,然后把铁链锁在教堂门口的大圆柱上。最后市民们又通过决议,要写一封信给法国科学院,请求派科学家来研究这块怪石。儒里亚克市的市长证实了市民们在信上所写的事实,并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又派专人将信送往巴黎。

在巴黎的法国科学院里,当有人宣读儒里亚克的这封来信时,人群中突然爆发出阵阵哄笑声,有的人甚至连眼泪都笑出来了。有些科学家带着嘲笑的口气说:“哈哈,加斯可尼人可真能吹牛皮,今天他们向我们报告天上落下巨石,过几天他们还会来报告天上又掉下5吨牛奶,外加1000块美味的带血牛排……”在笑够了之后,他们以科学院的名义做出了决定,对加斯可尼人的撒谎和儒里亚克市市长的愚蠢表示遗憾,同时号召有科学头脑的人,不要相信这些荒诞不经的报告。

后来,经一些认真而谨慎的科学家实地调查,确认了那是块从太空中掉下来的陨石碎块。

究竟是谁有科学头脑,谁更愚蠢可笑呢?历史已经做出了公正的答案。

不给自己留余地的人,在嘲笑够别人之后,怎知把自己的短见也同时暴露给了对方。在伸手打别人耳光的同时,也在打自己的耳光。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冷静判断各种态势发生的可能性,沉着而保持随时的机敏,静观其变,从而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余地采取机动的应对措施。

我们不仅要在做事时讲求留有余地,说话也同样如此。因为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预料长久的发展态势,有时也无法了解事情的发生背景,所以,对此切不可妄下断言,不能把话说得太满,要考虑到一些其他的可能性,以免使自己没有丝毫回旋余地,甚至处境危及。对此,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有一段精彩的描述:

“我在约束自己言行的时候,曾经在一张纸上列了一个言行约束检查表。当初那张表上只列着十二项美德,后来,有一位朋友告诉我,我有些骄傲,说这种骄傲经常在谈话中表现出来,使人觉得我盛气凌人。于是,我立刻注意到这位友人给我的忠告是多么难得,并想到这足以影响到我的发展前途。随后我在表上特意列出了‘虚心’一项,专门提醒自己。我所说的话,一定竭力避免一切直接接触或伤害别人情感的用词,甚至禁止使用一切确定的词句,如‘当然’、‘一定’等,而用‘也许’、‘我想’来代替。说话和事业的关系,是成功与失败的关系。你如果出言不慎,并不给对方留有余地,那么,你将不可能获取别人的同情、合作、帮助、支持和赞赏。”

凡事难免会有意外。留有余地,就是为了容纳这些“意外”;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为加进其他的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爆炸;一个人说话做事留有余地,便不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下不了台,从而可以从容转身。

谈话中留有余地,是懂得进退之机的体现。这如同在战场上,进可攻,退可守,这样就有了牢固的后方,这时不但可以出击对方,又可及时撤回,还尚能处于主动地位。虽说未必就是战无不胜,但至少不会出现一败涂地的现象。

留有余地,不仅可以保持与他人良好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化敌为友”,重建友情。这一点,《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就很值得学习。

一次,贾母等人猜拳行令、随意玩乐,黛玉无意中说出了几句《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艳词。这类剧本在当时是禁书,而从黛玉这样的大家闺秀口中说出,更是会被人指责为大逆不道,有伤风化。

好在,许多读书不多的人没有听出来。但此事瞒得过别人,怎能瞒过宝钗?然而宝钗却没有感情用事,图一时之快,借此机会让黛玉难堪。她并没有宣之于众,给黛玉留了余地,也给自己和黛玉之间化干戈为玉帛提供了契机。

事后,在没人处,宝钗私下叫住黛玉,冷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尚未出阁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一副严厉的下马威,让对方感到问题的严重。

黛玉只好求饶说:“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也不说了。”

宝钗见她满脸羞红,至此便适可而止,没再往下追问。

这已让黛玉感激不已了。而宝钗更加精明之处在于,她还设身处地、循循善诱地开导黛玉:“在这些地方要谨慎一些才好,以免授人以柄。”

此番真心实意的关心,结果“一席话说得黛玉垂下头来吃茶,心中暗服,只有答应一个‘是’了”。

此事之后,宝钗果然守口如瓶,没有向任何人透露半点黛玉失言之事。

这使黛玉改变了对宝钗一贯的成见,诚恳地对她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而我又是个多心的,竟没有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那样教导我……比如你说了那个,我断不会放过的;你竟毫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若不是前日看出来,今日这些话,再不对你说的。”

至此,宝钗和黛玉已达成和解。

抛出话音轻点一下,聪明之人便可领会。宝钗懂得在最恰切的时候点到为止,给黛玉留了七分颜面,给自己腾出三分空间。只有这样的“空间”多了,在深宅府第中才能容得进更多的朋友。

凡事留有余地,才能做到均衡而和谐。凡事留有余地,方可进退从容,屈伸自由,为今后的人生打造出更宽广的天空。

6.三思而行

三思而行,想好再说,说话经大脑,人缘才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