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书》的想像空间十分浩大,可以概括为东至太平洋沿岸,西至两河流域,分别以敦煌和金字塔为两极中心,北至蒙古大草原,南至印度次大陆,其中是以神话线索‘鲲(南)鹏(北)之变’贯穿的,这个史诗图景的提炼程度相当有魅力,令人感到数字之美的简赅。
海子在这个图景上建立了支撑想像力和素材范围的原型谱,或者说象征体系的主轮廓(但不等于‘象征主义’),这典型地反映在《太阳·土地篇》(以《土地》为名散发过)里。在铸造了这些圆柱后,他在结构上借鉴了《圣经》的经验。这些工作的进展到1987年完成的《土地》写作,都还比较顺利。”
太阳早就成为海子的一个寄托,如今这一系列关于太阳的诗写出来之后,他给太阳有力一个交代,给在自己,也有了一个交代,
一般情况下,S一个星期去探望海子一两次,海子亦是如此,他们之间的爱情仿佛有点平淡,可海子知道,S是自己的精神支柱,这个时候他才明白,什么才叫“平平淡淡才是真”。海子的创作之路稳固了,他开始拓展自己的境界,教授哲学让他博古通今,这些他奉为人间真理的智慧被他一一融入诗歌当中去,例如,他为了研究印度教,对印度史诗大诗《摩诃婆罗多》及《罗摩衍那》作了一番仔细的研究。
兜了一个大圈子,知识的力量最终为海子接受,他的诗歌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可怕的境界,为了诗歌,他好像可以付出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
三明天醒来我会在哪一只鞋子里
我从大海来到落日的正中央,飞遍了天空找不到一块落脚之地。——海子《我飞遍草原的天空》
生命本就是一种迷惘,从此,海子便爱上了流浪,以梦为马。他渴望在经历苦乐,追求生命迷雾后的真相,踏上那个无疆的图腾。他在不断地获得,获得饱满的生命,他又是在不断地丧失,丧失了为亲人尽义务的机会。
命运的时钟,定格在那一年,孤独的海子正流浪在异乡,像无根的蒲公英,随着命运的风,飘起、坠落。每一个倦鸟归巢的日暮,他都会凝望着家的方向,那也是他心中思念最浓的时刻。他记得家的样子,却不知家中发生的故事。他不知道,自己的大弟弟以再一次名落孙山,可怜的孩子距离本科分数线仅仅相差十分,但是退而求其次,还是可以报考专科。
能有大学可念,总还算是好的。家里人的想法是,让海子给弟弟选一个好的专业和学校,也许将来也能有个不错的出路。几经讨论,家人把这样的情况简要写明,用电报告诉了海子,让他帮着弟弟填报志愿。
电报发出,家人们心中又燃起了希望。然而,令家人没有预料得到的是,海子当时并不在学校而是在流浪的途中。海子错过了家里的电报。弟弟也失去了这次上大学的机会。当海子看到过期的电报单子时,心中涌起了一阵刺痛和酸楚。查曙明和家人没有妄自做主,他因此错过了这次上大学的机会。
痛苦,是因为在乎和深爱。因此,每一种痛的领悟,都是灵魂的一次升华。海子追寻诗歌的灵魂天空,也欣然承受生命所给予的痛。
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我是如此地重视黑暗,以至我要以《黑夜》为题写诗。这应该是一首真正伟大的诗,伟大的抒情的诗。在《黑夜》中我将回顾一个飞逝而去的过去之夜、夜行的货车和列车、旅程的劳累和不安的辗转迁徙、不安的奔驰于旷野同样迷乱的心,渴望一种夜晚的无家状态。我还要写到我结识的一个个女性、少女和女人。她们在童年似姐妹和母亲,似遥远的滚动而退却远方的黑色的地平线。她们是白天的边界之外的异境,是异国的群山,是别的民族的山河,是天堂的美丽灯盏一般挂下的果实,那样的可望而不可及。这样她们就悸动如地平线和阴影,吸引着我那近乎自恋的童年时代。接下来就是爆炸和暴乱,那革命的少年时代——这疯狂的少年时代的盲目和黑暗里的黑夜至今也未在我的内心平息和结束。”
“少年时代他迷恋超越和辞句,迷恋一切又打碎一切,但又总是那么透明,那么一往情深,犹如清晨带露的花朵和战士手中带露的枪枝。那是没有诗而其实就是盲目之诗的岁月,执着于过眼烟云的一切,忧郁感伤仿佛上一个世纪的少年,为每一张匆匆闪过的脸孔而欣悦。每一年的每一天都会爱上一个新的女性,犹如露珠日日破裂日日重生,对于生命的本体和大地没有损害,只是增添了大地诗意的缤纷、朦胧和空幻。一切如此美好,每一天都有一个新的异常美丽的面孔等着我去爱上。每一个日子我都早早起床,我迷恋于清晨,投身于一个又一个日子,那日子并不是生活——那日子他只是梦,少年的梦。这段时间在我是较为漫长的,因为我的童年时代是结束得太早太快了!”
他的身,在此处,此方,不得不和勇士、小丑走在同样的路途上。而他的灵魂,却在梦中的远方。他高举着诗歌理想的火焰,要让那火焰,如落英般洒向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山川城寨,都是他梦里经过的地方。在他的心中,诗歌如同那明艳的太阳,永远不朽,明艳。
海子对诗歌,十分迷恋,就如同爱情,越是倾心深情,就越会深深沦陷。《太阳》创作,让海子的精神幻想也几近巅峰状态,他的灵魂穿过山川城宇,轻抚过溪水和骄阳。他对周身的世界越发冷漠,能让他挂心的生活琐事,越来越少。他却在一片恢弘壮丽的精神领域里精彩地生活。
海子精彩的作品,并不是一开始就被人接受。1987年,海子的作品才算得更多的认可和喜爱,越来越多的杂志刊登他的作品。当年第二期的《巴山文艺》、第八期的《山西文学》及第四期的《十月》等杂志上,都有他在作品在列。他的每一首诗,都如一个神奇的精灵在刊物上,绚丽的舞动,或美丽、或忧伤、或哀婉……他总是那样独特而动人,在宁静和孤独的人生岁月里,用生命谱写着灵魂舞动的绝艳风姿。
似乎是一种注定的命运规律,每一种惊艳都必然是短暂的。因为,再美的东西,人们一旦看惯了,也就看淡了,渐渐地,也就会抛在记忆的尘海里,忘记了。也因为,最美最好的的东西,必须是倾尽所有生命力和灵魂来浇灌。
因此,海子非常相信天才短命论。叶赛宁、莫扎特、马雅可夫斯基、梵高……许许多多的天才,在短暂的生命里,创造了绚烂,为世界创造了永恒的记忆。但是,海子,并不会为这种天才短命的宿命而感到悲伤,却反而更加让他珍惜每一寸美丽的时光。但再美的光阴也还是会有寂寞的时候。
诗人寂寞是长情,但是寂寞里的空虚,却是诗人致命的蛊毒。海子,却有自己独特的排遣方式。他每每在感动寂寞的时候都会练气功,吐纳之间,静静地感受生命的跃动。他在锻炼的时刻,会慢慢地呼吸,慢慢放大每一丝细微的感官感受,让世界静下来,让心慢下来。寂寞和空虚,也就慢慢消散了。一次,寒假在家的时候,海子还非常有兴致地给弟弟表演了自己练就的本领。这着实让那个弟弟大吃一惊。海子在发功时,竟然可以让耳垂随意摆动。这并不是常人能够达到的境界。
海子是孤独的,因为他孤独地驰骋在一片精神领域里,那个壮美而绚烂的世界,是他亲手建造,也唯有他自己孤赏。然而,海子也是自由。因为,他可以驾着梦的骏马,自由驰骋,不受任何束缚。他在《太阳》的王国里逍遥着。他听到看到感受到的,统统都是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没有半点的虚假和遮掩。海子,就如同一个快乐而孤独的孩子,自由随性,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活着。
海子的自由随性,不仅仅是存在于精神世界里,更是延伸到了自己的生活中。有一段时期,他蓄起了胡子,这惹得父亲大动肝火。因为海子怪异的样子引起了不少乡亲在背后指指点点。当那些议论的声音传到父亲耳朵里的时候,父亲暴跳如雷,对海子狠狠地训斥了一番。
见父亲动怒,海子也顺了父亲的意思,理去了胡须。蓄留胡须,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却引来非议。这世界让海子感到十足的无聊。他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唯有诗歌的世界里,才是最快乐的。
写诗,成了他生命中酣畅淋漓的宣泄,他一面在抒发,一面在创造。他的快乐,正在于此。然而,海子并不是一个只懂埋头写诗的木讷诗人。除了写诗之外,海子在家还喜欢和朋友们一起喝酒。不是吟风赏月的小酌,而是非常爽快的豪饮。
一坛酒分别倒满几个大瓷碗。几个人高呼着碰碗,然后一饮而尽。浓郁的酒香,在席间萦回环绕。几个朋友纵情地喝着,畅快地聊着,海子渐渐地体会着世界由清晰到迷离,有些时候便在朋友家里昏沉沉地醉过去。
海子喜欢饮酒,却并不是一个嗜酒如命的酒鬼,酒对于他来说只是一种助兴的消遣。每次酒喝到兴头,总是觉得不过瘾,一定要坚持把酒全部都喝光,但是,一旦酒喝光,他硬是再去买。几个朋友虽然会时常会劝阻,但是最后大多依了海子,去买酒回来陪他喝个痛快。
一碗碗醇香的酒,如溪流一般缓缓下肚。海子感受到身体不断变得轻飘。所有感官的体验都变得柔软了。他就如同一个调皮的孩子,任凭朋友的阻留,还是开心地嚷着回家。朋友们忸不过这个大孩子,只好送他回去。
往常一段寻常的回家之路,因为酒精的作用,而变了样子。山野田园,都变得迷离而柔美。那一条回家的小径,更像是一条探险的路。这一路上,迷醉的海子可经历不少坎坷,跌跌撞撞栽了不少跟头。最狼狈的是,他在经过一片稻田的时候还载到了田里,满身污泥的他还依旧不忘,环顾一下周围美丽的风景,脸上溢满了笑容和满足,心里也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