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险途”后,他终于回到家中,面对狼狈不堪的孩子,父亲并没有太多的责备,只是要他以后少喝些酒,再有兴致也不能忽略了自己的身体。他只是痴痴地笑着,像个孩童一般望着父亲。
他始终如太阳一般明艳灿烂,又是同太阳一样孤寂。在追寻诗歌的路上,他的灵魂,将踏上永恒的皈依。
四以梦为马
雨水中出现了平原上的麦子,这些雨水中的景色有些陌生,天已黑了,下着雨,我坐在水上给你写信。——海子《遥远的路程》
思索,灵魂的步履,写诗,是历尽生命颠簸后的翩然优雅的舞。为了那一支灵魂之舞,海子倾尽了无限的生命力。
1988年,一个雪花飘飞的寒冬,万物枯槁而寂静,冬季是大自然的一次蛰思。这个寂冷的季节,令海子的头脑格外清晰。正值寒假,海子在家安分地待在家中,全心地投入到了他自己的世界中,他伴着每一天里的日出日落,倾尽心力地进行《太阳》的创作。
他一直在不停地写,不停的思考,不停的改,他感受到灵魂的疾驰,也惊喜地看到思想在自我审视中碰撞的火花。他一面体会着身体的疲乏,一面又深切地感受到思想在狂舞。
写作成了一种瘾,在心灵深处生根,已经不可能拔除,唯有越陷越深。他已经不需要在这个世界里求索,而是要挖掘自己内心深处潜藏了灵光。
世上最重要的东西,人们往往用以比作同生命一般重要,就如同爱情,爱如生命。而海子对于诗的迷恋已经远远高过了生命的境界。他是在以生命为柴,煮最美的诗歌。真正伟大的艺术,必然要倾尽最真实的灵魂。
他的痴迷,就如同他的诗,并不容易被理解。尤其,是他的母亲,始终都难以理解,为什么要花这样大的心血却写一些诗歌。母亲暗自忖度着,或许儿子写作就是为了工作,或者是为了工作而写作。那种超越生命的热爱,是母亲永远也不会去设想的理由,可偏偏,海子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不是具体的为了什么,而是一种自由的表达,只因内心深处痴狂的爱。
太阳在每一日朝朝暮暮间起落,海子的作品也在日渐丰满。他的诗歌,就如同那骄阳般璀璨,他的灵魂,赋予了诗灼热的力量。海子对于《太阳》倾注了浓厚的感情,就如同自己孩子一样,珍视自己的作品,但是,他并不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他想要听到更多声音。
在年初,寒冷还未结束,海子便提早结束了寒假,满地的爆竹红屑像是浪漫的落英,海子怀着激动的心情带着自己的《太阳》诗稿,奔向了四川,蜀道难,却没有心路难。海子要去会一会之前通过书信联系的“袍哥们”,他要将自己作品拿给他们,听听大家的意见。
这一次四川之行,海子有了不少的收获,因为他在四川见到了众多在中国诗坛上有影响的四川诗人欧阳江河、万夏……诗人聚在一起,是一个种思想的碰撞,他们愉快地谈论诗歌、谈论生活、谈论一切美与丑的事情,诗人们各抒己见,交谈之间碰撞出了不少的灵魂花火。同诗人们的交谈,让海子感受到了灵魂的丰满。
4月,桃李相应红,灿烂的初春,给人无限的舒适温暖,花树灿烂,隆重地点缀着春的盛宴。此时的海子,已经辗转到了四川沐川,沐川,一个蓊蓊郁郁的四川小县,是一个极其秀美而浪漫的地方。有“绿色明珠”的美称。美丽的风景,自然让浪漫的海子沉醉,并且,更让他感到很高兴的是宋渠、宋玮两个兄弟诗人热情地接待了他。海子也是一踏进这了,便喜欢上了。
这里的一切,都让他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纯净。这里的气氛,给予他灵魂的丰盈的滋养,于是,海子在宋家的房山书院一住就一个月。这里的寂静的,门口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流蜿蜒,就如同白练,让这寂静的风景里有略带动感和柔情。书院背后是一座青山。海子到的时候,漫山已是烟绿色。山的顶峰雾海缭绕,恍如隔世的仙境。
宋家书院,环境清雅优美,走进小院便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踏着石板小径,就到了藏书和居住的地方。海子就是在这里继续他的《太阳》创作。寂静清雅的环境让他更加全神贯注地投入写作。如同往日,伴着朝阳和日落,当夜幕降临时,月光清幽地洒在屋子里,向他传递着阳关的思念。芳草的幽香,也会随着清风,时不时地荡漾在空气中。那种美好和惬意的感受,是海子生命中珍贵的体验。
有时候,海子还会在樱桃树下一边吃着沐川上好的早茶,一边和主人探谈论一一些房山的旧事。所有记忆的故事,就如同一张张老照片,从时光深处接续飘来。沐川的早茶固然美味醇香,但更美好的,却是这岁月的茶,伴着这温暖和煦的春风,更让人心旷神怡。
人生中,总有一些美丽的生命画面,会在岁月里风干,成了记忆的书签,光艳艳的记录生命精彩的故事。如果此刻,你正经历简单的惬意,请珍惜,勿忘记。
喜怒哀乐,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味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不断收获,有苦有乐,无从逃避,无从拒绝。
海子在诗歌里,进步飞速,但是在爱情的海洋里,却并不能稳步起航。或许,因为离诗歌太近,爱情也就与他渐行渐远了。此时的S,那个曾经与他相爱的人,要同他分离。对于她的选择,海子是理解并尊重的。他知道,在她的眼里,他就如同一个流浪的艺人,纵然有才华,却始终是太漂泊。浪漫已经过了保质期,她现在更想要稳定踏实的生活。所以,她必然要离开漂泊的海子,找一个安稳的皈依。
不是所有别离都是苦难,有时候,分开,渡了彼此脱离苦海。这一次爱情的分离,是十分平静的,海子很淡然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分开是彼此的成全,他们可以无所牵挂地走向自己想要的未来。海子的未来,是用诗歌铺就的。那是一条孤寂的灵魂之旅。
6月,是繁华的盛夏,万物生机盎然,每一寸阳光里都涌动这希望。海子的创作之旅即将踏上新的旅途,他开始着手创作《太阳﹒弑》的诗篇,在这同时,他也开始了旅行——重走西藏的路。
这一次,海子和一平、王恩衷三人结伴而行。西藏的天空有一种独特的孤寂的美,每一个向前迈进一个步子,都如同一场灵魂的朝圣之旅。有时,他会望着前方发呆,绵延起伏的山峦,一直接到天际。也许他会想到,就这样走,是否,会看到世界尽头。
在青藏线上流连了几个日子之后,进入拉萨。美丽的拉萨,如同这苍茫高原里一个美丽的西藏姑娘,柔情万种,又魅力四射,这虽然不是海子第一次到来,但他却依旧为这美丽的日光城而惊艳。太阳是海子灵魂的皈依,那么,西藏,应该是接近太阳的地方,他在这异地里,来寻找灵魂的故乡。
在拉萨作了简单的休整之后,准备进入西藏腹地,西藏,提及这两个字的时候,人们的心中便会生出许多神秘的猜想。海子迷恋上了这种未知的迷惑,他渴望知道更多的西藏的文化故事。他强烈地感受到,一个神秘的文化宝藏,正在敞开怀抱,迎接着他的到来。
生命的一些精彩来源于始料不及的收获,这一次,令海子没有想到的是,他首先打开的,是感情的宝藏。来拉萨的第二天,他找到了任职于《西藏文学》杂志社的女诗人,编辑H。在此之前,海子跟H通过几封信。爱在电光石火间迸发。第一次接触,他就迷恋上了她。
她对西藏的文化有着很深的了解,听着她侃侃而谈,他的心中浮生出一种崇敬。她的身影就那样反反复复地萦绕在海子的心中,她成了他心中“拉萨河的女神”。
海子的爱是热烈的,他希望她能够同他坠入烟火人间,然而他得到的却是淡然的拒绝。
海子将她化成了心中的一座神圣的女神雕像,不可侵犯,可是他却永远不可触碰。有一种说不出的忧伤。
有些事,在过往的风中散开,有些事,却注定铭刻在心中,一生难以忘怀。他走了,却带走了满心的伤愁,然而,他却不得不上路。
海子三人去了日喀则,又去了萨迦寺,寺院钟声在回荡几圈后又四散飘向远方。僧人们敲着木鱼,在佛前梵唱,那经文,有着澄澈灵魂的力量。海子的心,在这经声中涤荡。然而,更让他血液沸腾的是,他看到了罕见的经书,那密密麻麻的藏文,就那样静默有序地排列在书上。就如同成千上万个威严的老僧,静默地守卫着古老的藏文化。不可怀疑,这是世界的珍宝。
随后,海子等人又继续旅途,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脚下,他再一次地亲密接触了藏文化。那是最神圣的“天葬”,
天葬是藏族人民古老的信仰,藏人死后,停尸三天,然后由家人送往天葬台,一路不可回头,还要把一个红陶罐在路上摔破,表示放死者的灵魂升天。在天葬台,天葬师一边念念有词,一边双手熟练地进行碎尸处理,骨肉剥离,再把骨头用石头砸碎,把肉切碎,并拌以糌粑。然后点燃几处糌粑火堆,请“神鹰”来食之,“神鹰”即秃鹫,秃鹫一见烟火,立即飞到天葬台上,几分钟就可将碎尸抢食一空。秃鹫飞向天空,会将死者带到天堂,也就遂了藏民今生最大的愿望。
藏族的丧葬形式是经历了历史变化的,据藏文史籍记载,在远古的“七天墀”之时,诸王死时是“握天绳升天”,“如虹散失,无有尸骸”。当时藏族人认为其祖先来自天上,死后必当归天。于是,血腥的天葬,对于他们来说却是宁静的归途。
这种天葬的仪式使海子的内心受到极大的冲击,这样生死轮回的道理在普通人看来是充满血腥和残忍,但是对于藏民来说却是一种神圣的信仰。
这一次深入西藏的文化之旅,也是一次跌宕起伏的灵魂之旅。他的灵魂经历了许多文化的冲击。在归途中,海子在玛尼堆前,拾拣了两块精美的雕像,也许,这是他在经历了一次藏族文化后,开启了佛缘。
虽然,海子并不是宗教的信徒,但是他灵魂的根里,有同佛教相同的彻悟。海子对它们敬畏无比,经常烧香跪拜。是一种敬仰,也是一种对藏族文化的温暖怀念。两尊佛,就如同藏地里跟随而来的使者,始终守护着海子。在海子离世后,这两尊佛像也随他的遗物被托运至怀宁老家,现在镶嵌在他的坟墓边上。静默地,陪着他看着地老天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