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三分制度 七分落实
4937300000009

第9章 服从命令——纪律是保证制度不折不扣落实的保障(3)

几乎所有的美国企业家、经济学家都把美国经济的繁荣昌盛归结为美国企业在科学技术、组织结构、管理体系上不断创新的结果,而几乎所有的全球500强企业在其企业信条中都把创新列在首位。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企业也面临着“不创新,就死亡”的挑战,中国的员工也同样面临着企业对其创新能力的高要求。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杰弗里说:“创新是做大公司的唯一之路”。没有创新,公司管理者肯定会毫无作战能力,也根本不会有继续做大的可能。同样道理,创新是一个员工纵横职场之本。创新即突破常规,创造机遇,找到新招。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你的学习才算有效果。只有通过创新,你才能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作出一些原本你自己也觉得难以企及的事情来,令上司和同事对你刮目相看。

1952年,日本的东芝电气公司曾一度积压了大量的电扇,七万名职工为了打开销路,费尽心机地想办法,依然进展不大。

有一天,一个小职员向董事长石板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在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扇自然也不例外。这个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成为浅色。这一建议立即引起了石板董事长的重视。

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电扇,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甚至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十万台电扇在几个月之内一销而空。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在全世界,电扇就不再都是一副统一的黑色面孔了。

只是改变了一下颜色,就能让大量积压滞销的电扇在几个月之内迅速成为畅销品。这一改变颜色的设想,效益竞如此巨大。我想提出这一办法的员工并非天才。为了想出这样一个好主意,他肯定花费了不少心思,参考了很多人的想法,他的过人之处在于不仅仅满足于现有的想法。仅仅是颜色的改变却让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创新其实就是这么做到的,先是凭经验、凭失败给自己的启发,然后再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与此同时,再凭着对市场信息的捕捉和对市场规律的把握,一步一步就形成了一种顺应甚至超越市场现实需求的正确思路。有了创新性思路,企业才能找到一条发展的出路。虽然有时创新思路并不保证一个企业绝对成功或立马成功,因为成功还需要具备其他条件,但没有思路,你绝对不可能成功。

除了思路对头,要做到创新,你还必须时刻注意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创新能力本身并不是奇迹,人人都能通过不断的学习与锻炼而获得。但很多人往往会因为在一个职位上待的时间长了,看问题的方式被固定成为单一的模式,形成了思维定式,一旦遇到新问题,还是习惯于以原有的方法来解决,这就很难做到有所创新,在工作上也不会有什么好的业绩。要想做好工作,就一定不要满足于仅仅利用以往的工作经验,而是要在已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此外,你还必须保持进取心。没有什么比进取心更重要的了,这种态度影响着你对自己的评价和你对未来的期望。如果你的态度是消极而狭隘的,那么你的人生将是平庸的。你必须以高于普通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而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小职员。你必须坚信自己能拥有更高的职位,以督促自己努力得到它;否则,你永远也得不到。

人类创造制度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杜绝人们由于自身的惰性、劣性而引起的对组织整体不利的行为。企业制定的各种制度降低了企业中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员工与客户之间处理关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它有助于降低员工交流的信息损失和交易成本。

让我们牢牢记住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的名言:组织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平凡的人能够做出不平凡的事。要想在职场上有一番作为,你就必须不断学习、勇于创新。一次、两次的灵光一现,并不能让你真正具备高人一等的资本,只有坚持长期的创新,不断地创新,才能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超越别人,也超越自己。同样,作为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营造创新氛围,建立一种创新型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

定下制度,就要让人怕

制度、法规要让人怕,政策讲话要让人爱。这两句话是管理上的要律。道理很简单,制度法规是让人遵守的,而政策讲话是要引导和指导方向、让人相信的。

在执行制度之前,对执行者先进行敬畏制度的宴会和教育,对今后能准确的执行和落实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联想集团有个规矩,凡开会迟到者都要罚站。在媒体的一次采访中,柳传志表示:我也被罚过三次。

他描述说:公司规定,如果不请假而迟到就一定要罚站。但是这三次,都是我在无法请假的情况下发生的,比如:有一次被关在电梯里边。罚站的时候是挺严肃,而且是很尴尬的一件事情,因为这并不是随便站着就可以敷衍了事的。在20个人开会的时候,迟到的人进来以后会议要停一下,静默看他站一分钟,有点儿像默哀,真是挺难受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大的会场,会采用通报的方式。第一个罚站的人是我的一个老领导。他罚站的时候,站了一身汗,我坐了一身汗。后来我跟他说:“今天晚上我到你们家去,给你站一分钟。”不好做,但是也就这么硬做下来了。

据说在联想被罚过站的人不计其数,对此可能有人会说这样的制度还有作用吗?柳传志非常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效,而且非常有效。在不计其数以后,出了问题就要受罚的观念就深入人心了。并且不管谁犯了错误都会受罚,公平感才会产生,你的团队才会精神百倍。

《韩非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赵国有个叫董阏于的人新到一地为官。当官的走马上任,都是先对管辖区域来个视察。有一天,他走在石邑山中发现一个数百米深的山涧,站立其边,它的陡峭程度令人头昏腿软,不敢下望。于是他问当地乡民:“可曾有人下去过?”乡民答:“没有。”又问:“莽夫、傻子、疯子可有人下去过?”乡民答:“没有。又一问:“牛、马、猪、狗可下去过?”乡民答:“没有。”

这位新官顿悟一理:以法治理,就是要让法谁见谁怕,则法可行矣!

制度、法规要让人怕,政策讲话要让人爱。这两句话是管理上的要律。道理很简单,制度法规是让人遵守的,而政策讲话是要引导和指导方向、让人相信的。

很多时候,原本认为不可能的事,一旦制度一严,奇迹就有可能会发生。关心自己的利益是人的本性,怎样让制度顺应这种本性,以此激发人的工作热情,是制度设计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领导者更要带头服从制度

领导者的工作内容是有其特定性的,在管理运行机制中处于特定的地位,但不应该独立于这个机制之外,成为享有“特权’”的阶层。

要让企业真正实现制度化管理,作为领导者,制定原则,不仅是用来约束员工的,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你必须率先遵守制定的原则,必须是随时随地,成为大家的榜样。

在任何一个企业中,领导者的行为都是员工们的榜样。制度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对领导者的要求远胜普通员工。领导者只有在制度下身体力行,带头遵守才能维护制度在员工们心目中的权威性,才能让下属自觉地遵守制度。

领导带头服从各种规章制度,是实现制度化管理的关键,也是各项工作全面上升的关键。有句老话是“善为人者能自为,善治人者能自治”。一个企业的业务能否在激烈竞争的潮流中得到发展,关键之处还在于领导者是否有正确的自律意识。领导者只有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才能建立起人人遵守的制度。反之,如果一个单位的领导都不能服从单位的制度,却要求其下属去遵守,必然引起下属的不满,从而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差,执行各项制度走过场,使各项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各项工作成绩自然也就上不去了。

领导者要认识到自己也是工作单位中的一分子,也应该处于管理运行机制之中,而不是高高在上。领导者的工作内容是有其特定性的,在管理运行机制中处于特定的地位,但不应该独立于这个机制之外,成为享有“特权’”的阶层。

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一天早晨,朝阳透过薄雾,把金色的光辉洒在高大的斯奠尔尼宫上。人民委员会就设在斯莫尔尼宫,这天是著名演员唐.小卡列莲娜汇报演出的日子,在门前站岗的是新战士洛班诺夫。

班长叮嘱他说:“洛班诺夫同志,你今天第一次站岗,而且是我们实行一次性通行证的第一天。到这里来的人很多,你的任务是检查他们的通行证,确认后就要收上来,不得第二次使用。列宁同志要来这里看演出,你千万不能让坏人混进来!而且这一次性通行证是瓦西利同志的创新,千万不要搞砸了!”

“是,班长同志。”洛班诺夫行了个军礼,“我以革命的名义保证,一定为列宁同志站好岗!”

太阳越升越高,到斯莫尔尼宫看演出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农民,还有学生。洛班诺夫认真地检查了他们的通行证,并一一收取。

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来了。他一边走,一边在考虑什么问题。

“同志,您的通行证?”洛班诺夫拦住了他。

“噢,通行证,我就拿。”列宁急忙把手伸进衣兜里拿通行证。

一位来开会的同志看到洛班诺夫拦住了列宁查通行证,就生气地嚷起来:“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宁!”

“对不起。”洛班诺夫严肃地说,“我没有见过列宁,没有通行证,谁也不能进!”列宁把通行证交给洛班诺夫。洛班诺夫接过来一看,果然是列宁同志,他非常不安,举手行礼说:“列宁同志,请原谅,我耽误了你的时间。”

列宁握住这位年轻战士的手,高兴地说:“你做得很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

他又回过头来对旁边那位同志说:“你不该责备他。我们就需要这样认真负责的好战士。革命纪律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我也不能例外。”

看完这个似乎很陈旧的故事,你的感想是什么呢?也许有人会一笑了之。但是,我们看看现实生活中,什么事在发生?某老总面对拦住他的门卫,还能像列宁那么坚持原则吗?可能一个耳光就上去了,然后门卫被炒掉。

有的人可能要说了,我自己的公司,我制定了制度,那是约束员工的,我作为老板,那是凌架于制度之上的。所以我破坏制度,也是合理的。

这个人说的也没错,他是企业的主人,员工是打工的,为了达到他的目的,所以他制定了制度。这样的说法,说给员工,在道理上,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我们的员工会怎么想,他们的职业化到了那个程度了吗?他们大多是普通人,现在被你”剥削“了很多,已经感觉不爽了。现在看你还带头破坏公司的制度,于是这些普通人,自然而然地拿自己和老板比,他们觉得你赚了很多钱,还不按时间上下班,违反公司的制度,那是不合理的。他们发自内心地希望,老板能和他们一样,努力工作。于是他们看到老板拿走了利润,心里感觉好一些。他们评论,老板也不容易,和我们一样辛苦,于是你拿走他们的剩余价值,他们的怨气少一些。

作为企业的组织者和制度的制定者,领导者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都会成为企业其他成员的行为榜样。领导在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先行”作用犹如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一般,是能够加快制度实施的过程,提高制度实施效率的。相反,连管理者自己都对条例视若无物,员工又如何会将制度切实执行?

“管人先做人”,优秀的管理者,他们本身就是遵守纪律和制度的楷模,就是员工遵章守纪的带头人,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下属不做的事,自己首先不去做。这样,一方面,可以正确引导员工遵守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也能给那些破坏规章的人施加巨大的心理压力。

作为领导者,就要对自身有高标准的要求,在群众面前有模范的行为和形象。自己首先要身体力行、带头遵守。领导者的模范行为不仅能够引导群众正确地理解、执行管理制度,而且能使整个管理机制成为有生命力的、亲近群众的有效形式,从而能够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好的工作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