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别让管理败在不会用人上
4935800000031

第31章 无容人之雅量,难成大器——管人用人必备的容人技巧(2)

蒋琬听过过后,只是坦然一笑,说:“这个世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如果让杨戏当我的面说一些夸赞我的话,那并非是他的性格;如果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一些有损我的话,那他也会觉得我面子上过不去。所以,他就只好只应不答了。其实,这也正是他难能可贵的有点啊。”

后来,就有人称赞蒋琬的度量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其实在很多企业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刚刚走进社会、年轻气盛的下属们,他们总会有意无意地冲撞到自己的领导。有的领导在被下属冲撞以后,会大发脾气,甚至还会故意对方“穿小鞋”,肚量如此小的人,又如何能掌握好自己的下属们,笼络他们的人心呢?

作为一个领导,如果下属无意中做错了某件违背你意思的事情,或者是打乱了你的工作计划,如果你不懂得妥善地去处理,无法容忍别人无心地过错,只会一味地发火,那么就只会让对方的负面情绪加剧,从而导致整个局面变得越来越糟糕,再不然就是对方为此怀恨在心,为以后的相处埋下了隐患。

当然,饶恕也是一门讲究艺术的学问。历史上的明君,大多都深知这其中的道理,他们要么礼贤下士,积极听取别人的建议,要么勇于听取他人的批评,不会因此对他们加以惩罚。如果遇到破坏自己心情的事情,即便会有所不快,可想到大局,考虑到应该以事业为重的时候,就会把心中暂时的不快给丢弃。然而,饶恕下属的冒犯有的时候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弄明白饶恕的艺术学问,还真的不行。

汉文帝时,袁盎曾经担任过吴王刘濞的丞相一职,他门下的一个从史和他的侍妾私通。袁盎知道了以后,并没有对外宣扬,而是假装并不知道这件事。可是有人却用这件事恐吓那个从史,从史惊恐之余就跑了。袁盎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不但亲自带人把他给追了回来,同时还把那名侍妾赐给了他,并且还如同往常一样待他。

汉景帝时,袁盎被封为太常,并奉命出使吴国。这个时候,吴王正在策划叛国事宜,想要趁机把袁盎杀掉。于是,就派了上百个人包围了袁盎的住所,袁盎对这件事没有丝毫察觉。刚好那个从史在围守袁盎的军队中担任校尉司马,所以就买了很多好酒好菜,将这些围守的士兵给全部灌醉了。从史趁机进入到了袁盎的房间,把他喊醒,并让他赶紧逃走。袁盎非常好奇来人的行为,于是就问道:“你为什么要冒着生命的危险来救我呢?”从史回答:“我就是之前那个和你侍妾私通,被你饶恕的从史啊!”袁盎恍然大悟,连夜逃离了吴国。

其实,救了袁盎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当年的“饶恕”呀!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职场中领导对下属不能没有宽容和忍让之心,但也不能一味地去宽容和忍让,不去给予一定的惩罚和警示。作为一名领导,要在该说道理的时候说道理,要在该严肃批评的时候给予批评,而不应该用宽容和忍耐作为借口,纵容自己下属的行为。否则就会像东郭先生一样,有可能会被自己救下来的狼给伤害,只有如此,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招式72撒个谎没有那么罪大恶极

1961年的一天,贝克和许多情绪激动的记者一起在大厅里要求政府作出参议员活动的有关解释。这个时候,约翰逊忽然拉住贝克的手臂将他带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我一直在找你,你一定是最了解这里情况的记者,如果不是我,肯尼迪是不可能在这里通过‘十诫’立法案的......”在之后的谈话中,约翰逊表示自己是贝克的忠实读者。

约翰逊一边和贝克说话,一边在一张纸条上写着什么,并且还喊来了秘书,把纸条递给了他。秘书出去没多久,就又回来把纸条交给约翰逊。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约翰逊对贝克进行了大量的赞扬,让贝克感到十分意外。

后来,贝克才了解到,这位副总统交给秘书的纸条上面写着:“我是在和谁说话?”再后来,贝克成为了约翰逊总统竞选中的最得力助手。

约翰逊用一个谎言就解决了彼此的矛盾,甚至还成为了工作上的亲密伙伴。如果说撒谎是一种管理手段的话,那么这种管理手段在我国古代的经典管理案例中可以说是数之不尽,例如曹操、刘备都是善于说谎的高手。通常善于说谎的管理者,也善于处理下属所说出来的谎言。

当管理者在面临下属说出来的谎言时,首先要弄清楚这个谎言的缘由和造成的结果,很多时候,下属撒谎很有可能是有一些工作中的难言之隐。所谓“觉人之诈而不行于色者,其乐无穷。”善待下属的一些谎言,也是管理者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允许下属在一些无害的情况下说谎,其实也体现了一个管理者的度量。

有人曾经问过淘金工,要如何才能获得金子?淘金工回答:“金子就在那里,只要你把沙子去掉,剩下的就全都是金子。”这个回答很有些“禅”的意味,它向我们说明了在日常生活中求真求善的最佳方法和途径。

有这么一句西方谚语:“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早就已经跑得很远了。”

在企业中,一个成熟而又理性的管理者就会用一种平常的心态去看待下属的谎言,不管对方是为了什么目的说出来的,他都知道,所有的谎言在说出来的时候都是有原因的。当一个人在特殊的情境里说谎,那也是情有可原的。因而,他会去坦然面对这一切,并且还会保持一颗清醒的大脑,不被谎言所迷惑。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个故事:

一天,老洛克菲勒先生在家中和小孙子玩的非常开心,小孙子兴奋地跑来跑去。老洛克菲勒把小孙子抱到了窗台上面,然后鼓励小孙子从窗台往下跳,当孩子跳下来的时候,老洛克菲勒借住了他,然后就又一次把小孙子抱到了窗台上,并再次鼓励他往下跳,还仍然伸手做出了接住她的举动。小孙子有了上次的经验,觉得爷爷会在下面接,就跳了下来。可是这一次,老洛克菲勒却突然缩回了双手,小孙子毫无意外地摔在了地板上面,痛的大哭了起来。

这个时候,一位客人刚好从一旁路过,看到了这个情形,非常惊讶,就走向前去询问老洛克菲勒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的小孙子。

老洛克菲勒笑了笑说:“我就是要让他从小就明白,任何人的话都不可以轻易去相信,哪怕是他的爷爷。”

老洛克菲勒先生把自己纵横商家所得出的为人处世之道,用这种方法表达出来,实在是令人既惊讶又佩服。

很多时候,能够把谎言当成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去正视它,可能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我们自身保护。作为一名管理者明知下属在说谎的时候,也要先弄清楚对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才去说这个谎,并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和处理这些或有意或无意的谎言。但是,对于那些恶意的谎言,一定要及时地加以制止,否则,就会给企业带去难以估计的损失。

招式73得理而饶人更易征服下属

清朝康熙年间,宰相张英和一位姓吴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是公用一道墙的邻居,都打算修建府第,可是吴家先把两家公用的一面墙给拆了去,并且还侵占了张家的宅基地一尺,张家自然不肯吃亏,争吵在所难免。

为此,张老夫人就急忙写信给远在京城的张英,要求他出面给自家解决。张英收到信后,提笔在信中作了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收到回信,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于是就主动将自家的院墙向后撤了三尺,吴家羞愧难当,也将自家院墙向后撤了三尺。

这样一来,张家和吴家之间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一道六尺宽的巷道,成为了有名的“六尺巷”。本来各不相让的两家,转眼间你敬我让,从而成就了一段千古美谈。

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一种宽容,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一种伟大的仁慈。从古至今,宽容被人们奉为做人的重要准则和信念,甚至还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

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常常会为了一些鸡芝麻大的小事争得你死我活,谁都不肯示弱,以致大打出手,造成了很坏的后果,从而导致无法收场。等到事后彼此冷静下来回想一番,才发现如果自己当时能够稍微忍让一下,彼此也就会相安无事了。实际上,有理的人越是表现得谦让有礼,就越能显示出他胸襟坦荡,令人钦佩。

实际工作中,当领导者在和下属之间发生争论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候,占理的领导者应该有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气度,千万不要穷追猛打,把下属逼入到死角。因为如此一来,反而会将彼此的矛盾冲突进一步扩大。当然,饶人也是要讲究语言艺术的,这就是在顾全彼此颜面和尊严的情况下达成妥协的局面。

美国着名的钢铁大王查尔斯·史考勃,一次午休时间,在路过自己钢铁厂的一个角落时,发现有几个工人在抽烟,而就在他们旁边,竖立着一块写有“禁止吸烟”的大牌子。史考勃想了一下,就面带微笑地朝着吸烟者们走了过去,并十分友好地分发给他们几根雪茄,然后幽默地说:“各位先生,如果你们可以在外面把这些雪茄抽掉,那我将会感激不尽。”转眼间,几名吸烟的工人就把烟火给掐灭了,并一脸歉疚地对史考勃表示感谢。

你看,当史考勃发现自己的工人在严禁吸烟的地方吸烟,并没有对他们采取责骂或者惩罚的方式,而是运用了充满人情味的方法让他的下属乐于接受自己的批评。在这个小故事中,钢铁大王史考勃可以说是占住了一个理字,可是他不仅没有得理不饶人,反而做出了让步,结果就是他的工人不但主动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对他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