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向老庄学管理:最有中国味的管理之道
4933500000020

第20章 损有余补不足:把手中的资源最优化分配(1)

资源,资源,还是资源——是不是总感觉手里的资源不够用?家大业大,作为管理者,一天还是只有24个小时,工作却需要48小时才能做完!而与此同时,员工却显得无所事事。是时候了:重新审视你的工作,发现以前忽略的人才。

【经典今解】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老子》)

消磨多余的,补足不够的,这是自然的法则。但是在人类社会中,世俗的作法却完全相反,总是剥夺已经不足的,去增添已经富足有余的,于是贫乏的更加贫乏,富足的更加富足。谁能取富足之人的财富去供养天下人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所以圣人有作为却不自傲,有成就却不居功,不愿轻易显示自己的贤德。

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曰:“予自宰路之渊,予为清江使河泊之所,渔者余且得予。”

元君觉,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

君曰:“渔者有余且乎?”

左右曰:“有。”

君曰:“令余且会朝。”

明日,余且朝,君曰:“渔何得?”

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

君曰:“献若之龟。”

龟至,君再欲杀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杀龟以卜吉。”乃刳龟,七十二钻而无遗筴。

仲尼曰:“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虽有至知,万人谋之。”(《庄子?外物》)

一只神龟,在江里被人捉住了,他便托梦给宋国国王宋元君求救。

这一天的夜里,睡梦中的宋元君梦到一个人披头散发,在侧门那里探头探脑地窥视,他把那人叫来,那人对他说:“我是居住在一个深潭宰路里的水族,今天代替清江水神到河伯那里去,可是半路上不小心被一名叫余且的渔人捉住了。他是您治下的臣民,希望您能拯救我。”

第二天,宋元君早上醒来,回想起昨晚的梦,觉得非常神异,于是找人来占卜。占卜的人说:“这是神龟托梦给大王。”于是宋元君便问左右的人说:“我们国内有没有一个渔夫叫余且?”旁边的人想了一会,回答说:“是有这么一个渔人,就叫余且。”宋元君于是命令,传余且来觐见。

又过了一天,余且来到宫殿里见宋元君。宋元君问他:“你前几天打鱼,有没有捉到什么古怪的东西?”余且回答道:“我用捕到一只大白龟,龟背足有五尺长的周长。”宋元君一听,觉得这应该就是给他托梦的那个水族,就命令余且将白龟献上。

得到这只神龟后,宋元君几次想杀掉它,又觉得把它养起来也不错,心中很长时间犹豫不决。最后,只好再请占卜的人来帮助他做决断。占卜的结果是:“这只龟适合杀掉,用龟壳来占卜。”这句话让宋元君下定了决心。于是,他命人将白龟杀死,用龟壳进行占卜,前后总共占卜72次,竟然每一次都很灵验。

后来,孔子听说了这件事,他深有感慨地说:“神龟有能力托梦给宋元君,却没办法脱离渔网。神龟的智慧奇高,即便在它死后,依然能够72次占卜都没有差错,却无法避免自己被人杀死做成占卜道具。这么说,智慧也是有局限的,神灵也不是万能的。就算智慧很高,也免不了被许多人谋算。”

【古为今用】

策略1:大材小用,用人之忌

宋朝著名诗人陆游有一首《剑南诗稿?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这首诗中写到:“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可见,自古以来,大材小用都是管理者的大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大材小用对珍贵的人才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但是在现实中,大材小用的现象并不罕见。例如高级管理人才被委任去管理小事;高端科研人才被要求去做一般性的技术工作;高级知识分子被当成普通的工人,要求他们去做体力劳动和简单的重复操作;有的不把熟练工人用在他们擅长的领域,反而要求他们去做远离他们熟知领域的陌生工作;甚至,有些时候MBA管理人才被当成打杂的使用。

前一段时间有一片报道,很好地反映了这个问题。某企业高新聘请了一位博士,但该企业并没有给这位博士安排相应的适当位置,而是让他成为了董事长的陪同人员。而董事长呢,也并没有什么工作需要一位博士协助打理,更多的只是把这位博士当做一种身份的象征,出差应酬身边带上一位博士,以此彰显自己的身份。很快,博士也察觉到了这一点,因此变得心灰意冷,就连日常上班也都敷衍了事,没做出什么显眼的成绩,被人视为平庸之才。后来,博士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做职业经理人,表现得非常出色,几个月的时间,就把公司业绩拉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案例。一个博士,并非没有才华,但如果仅仅把他作为一个酒席陪客,如此大材小用,怎么可能发挥他的才能?而一旦得遂其愿,给他合适的未知,他便马上能施展才华,一展宏图。

在选才和用人的过程中,“大材小用”是企业应当极力避免的失误。所谓大材小用,就是简单的工作交给能力强的人,虽然足可以完成,但此人本来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这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被安置到这样的岗位,有能力的人也不会安于现有工作;而小才大用,就是给能力不足的人安排复杂的工作任务,小材大用会影响到工作的完成,是人力资源配置上的一种失效,能力不足的人在这样的岗位上,也会产生挫折感,进而失去对工作的兴趣和前进的动力。

《后汉书?边让传》有记载:“传曰:‘函牛之鼎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熬而不可熟。’此言大器之于小用,固有所不宜也。”用一口可以煮一整头牛的大锅去煮一只鸡,的确是非常明显的大材小用了。可见,用人要较短量长,安排合适的职位。

对于企业而言,人才就像是产品所需的原料,需要合适的人才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日本)认为,“适用”是企业的选才之道。无论小才大用,还是大材小用,都无法达到理想的用人状态;只有适才专用,才能使人的潜力在合适的岗位上尽情发挥。

从1918年开始,松下幸之助就已经在做生意。那个时候,他的公司规模很小,但幸运的是,他已经得到了合适的人才。鉴于当时公司的规模,在学校里名列前茅的学生肯定是不会加入到这家公司的,即便他们真的来了,也没有合适的职位可以提供给他们。

初期的松下公司,选用的多数是普通学校的毕业生作为职员,甚至于有一段时间,公司哪怕是要找一个中学的毕业生来工作都很不容易。直到1927年,松下公司才开始针对性地聘用专门学校的人才。换句话说,在松下生意的第九年,才第一次雇用了两名毕业于专业院校的学生。松下认为,要让生意做的顺顺当当,企业就需要雇用适合于工作岗位的人才。由此开始,松下的任何一家分公司或事业部,在寻找和聘用人才时,都以自己的立场和经营状态为依据。

在松下看来,有时候,雇用太优秀的人会有些麻烦。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人不是好员工——他们也是勤恳认真的工作者,但基于他们的能力,大都会有这样的抱怨:“工作太无聊了,没什么意思。”但如果聘用比较普通的人,他们就不会产生这种怨言,更容易心存感激而努力工作,对自己的职位和工作环境也更加满意。因此,松下一直认为,优秀的人并不是任何适合都应当聘用的。

在日本有种广为接受的说法:“适合身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公司经营状态的背景下,雇佣身份适当的人。如果公司能够积极地区寻找这样的人才,就不会觉得人才很少了。

最后,松下幸之助总结说,世上从来没有百分百圆满的事情,对一个公司来说,能雇用到七十分的中等人才,就是公司运营的常态了。说不定,使用这样的人对公司而言反而是福气,何必一定要得到一百分的人才呢?

随着时间推移,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依赖于人力资源,这就关要求企业一定要注意对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任用,无论是选择还是使用人才,都要尽量做到量才使用,给适当的人以恰当的位置,保证既不产生人力资源浪费,也不产生无效配置,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的潜力,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策略2:用人之长,避人之短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所有的人都是有长处也有短处。对于管理者来说,用人的时候应当先看这人的长处,再看怎么避开他的短处。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光是因为短处就不放心的,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

唐代的柳宗元,是著名的思想家。在他的著作中,曾经提到过这样一件事:有这样一位木匠,他的技术非常差,差到什么程度?他自己的床坏了,都修不好。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号称自己非常擅长建房子,柳宗元通了,当然是不敢相信。后来,在一个很大的建房工地上,柳宗元又看到了这个人,这个时候的他,完全看不出是一个修不好自己床的差木匠,只见他发号施令,指挥若定,在他的指挥下,许多工匠有条不紊地做事,秩序非常好。看到这个,柳宗元大为惊叹。对于这个人,究竟应该怎么看待?如果是看成一个技能不足的人,而不使用他,无疑是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因此优点和缺点的考虑顺序,看似无所谓,其实很重要。

从柳宗元说的这个木匠身上,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如果管理者从下属的长处着眼,为他选择合适的岗位,提供和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样他的长处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他长处的优势就可以日益增长,迅速抵消短处带来的负面影响,至少也能填补短处的缺陷,从而增加了他的价值;但如果是从短处下手——即便是为了让他能够全面发展,也最终会消磨了他的长处,令他的长处被短处排斥和否定,无法发挥自己的价值,甚至最终断送他的前程。因此,看人应当首先关注他的优点,而不是极力挑毛病。

以《水浒》中的时迁为例,他的短处非常明显——一偷鸡摸狗成性,但同时,他的长处也非常突出——能够飞檐走壁。在时迁上梁山后,被梁山的氛围和环境所感化,他的能力就派上了大用场。在梁山的一系列大行动中,吴用把非常重要的情报工作交给了他,从而能够很好地发挥出他的优势,也使得时迁成了梁山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由此可见,即便是毛病很多的人,只要看准了他的优点,还是能够充分利用他的才能的。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是北方军的统领。出于谨慎的考虑,他任用的人一直是没什么缺点的。在他看来,缺点更少的人应该能做的更好。但事与愿违,尽管北方军拥有明显的人力和物力优势,但他所选拔的这些人却接连被南方的将军打败,甚至于北方的临时首都华盛顿都几乎被攻下来。林肯很震惊,经过分析,他发现南军将领虽然机会人人都有明显的缺点,但同时,他们也具有非常明显的特长,南方军的总司令能善用其长,所以他们连连取胜。经过思考,林肯毅然任命格兰特将军为北方军总司令。他知道格兰特向来好酒如命,过去也是因此,他从来没有想过把格兰特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但格兰特的优势也非常明显,他是北方军中统帅才能最佳的一个人。后来的事实证明,南北战争就是从格兰特将军的受命开始转折。

所有人都知道,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其长处和缺点。因此,能够发挥一个人的优势,避免其劣势,就是正确的用人之道。用人,就要用他的长处,保证其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克服。

作为管理者,只要一个人身上有值得赞赏的、适合职位要求的优点,就足以构成选用他的理由。至于缺点,每个人都有,只要是不会影响到他的工作,也不至于影响别人,就不必过于苛求。

策略3:谨慎授权,懂得因人而异

要把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作为管理者只有一个办法:将合适的权力,给予合适的人,让对的人坐在对的位置上。这样,各个部门才可以达成最佳配置,保证无用时间缩减到最小,从而降低工作成本,保证企业的盈利能力。

齐桓公之所以能够成就霸业,管仲是起到极大作用过的一位大臣。而管仲之所以能够对齐桓公的霸业起到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他选择了五个各有明显优势的英雄人物。管仲曾经对齐桓公提到:“要说开荒种地,减少灾害的影响,让谷物丰收,我比不上卫国人宁速,因此,农业生产应当让他负责;要说迎接宾客,熟知礼仪,让大家各得其所,我比不上隰明,所以请让他主管礼宾;要说任事勤恳努力,不重富贵,忠心赤诚,敢于冒死进谏,东郭牙远胜过我,请让他当大谏臣;在广阔的原野上作战,令战阵井然有序,让士兵都有勇气冲锋,又能听从号令,我不如王子城,请让他当大司马;明察秋毫,断案如神,我不如弦章,请让他主管法律。”也就是因为得到了这样五个人的帮助,管仲才可以把齐国治理好。

不过分集权,愿意授权而且授权得当,通过把权力授予合适的人,组成一个优点互补的领导集团。只要管理好这几个人,就可以通过他们来实现全国的管理。这就是管仲最出色的地方。

合适的权力,是否被授权给合适的人,是成功的关键所在。前通用公司总裁,曾经说过:“选择适当的人,这就是我的全部工作。”但是,这样的话说起来很容易,但要执行起来,却足以令许多管理者头疼不已。选错了人,或是给予了不恰当的权力,就好比播种下了错的种子,事后会有许多麻烦接踵而来,因此,尽管授权工作劳心劳力,但的确是一件不可轻忽的工作。

对于管理者而言,察言观色的本事不可缺少。通过日常的观察,管理者要分辨出哪些人可以重用,哪些人只能做一般的工作。

第一,气量狭小的下属难堪大用。

嫉妒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许多人在发现别人比自己好的时候,都容易产生这种情绪。有时候,它会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因此这种心理未必就是消极的。但如果很容易妒忌别人,嫉妒心理太强,就容易由此产生怨恨,甚至产生“我之所以无法进步都是因为某某”这样的想法,而这样的情况下,过激的对抗就很容易被引发。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见越是责任重大的人,越不能气量狭小。因此,对于太过狭隘的人,不宜委以重任。三国时的周瑜,文韬武略皆是一时之选,但过强的嫉妒心,却让他送了命。

第二,有抱负的下属能帮你成就大事。

所谓有抱负,另一种说法是目光长远。不同的人,眼光也不一样。有的人可能只在乎眼前的利益,急功近利,目光短浅。这样的人在工作中或许可以表现出色,但由于缺少对未来的规划和把握,做事水平难以得到提升。

如果一个部门有一位目光远大的领导者,那么这位部门领导会对自己的部门发展心中有数,定位明确。对于管理者来说,这样的人是最佳的助手选择,因为这样的人便于指挥,也会主动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能够共谋大业的合作者往往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这样的人也可以逐渐成为管理者的谋士和智囊,不仅仅起到一个助手的作用。善用这样的下属,事业的发展一定是如虎添翼。

第三,勤于思考的下属适合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