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讲宁静,可以说是心的境界。这个时代缺单纯,缺高贵,尤其缺的是宁静。现代人活得太浮躁、太匆忙、太喧闹了。尼采曾经描绘过现代人的这种匆忙,人们都像怕耽误了什么似的,手里拿着钟表思考事情,掐着时间思考,我就想几分钟,吃饭的时候也在看报纸,分秒必争。这种状态最没有精神性的,一个有精神性的时代应该有闲暇,人们生活得安静从容。尼采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的德国,那个时候德国够安静的了,不要说那个时候,现在你去德国,和我们相比,人们生活得也是非常宁静,安静得让你受不了。尼采讲的是一个时代的特征,物质主义的时代,大家都在为物质的东西忙碌。
为什么会浮躁和匆忙?我想了一下,觉得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往往看见别人在抢什么,社会上大家都在要什么,就认为那个东西一定是最好的,于是自己也去争那个东西。大家都在拼命挣钱,所以我也拼命挣钱。这么做的时候,其实他没有好好想一想,我这样的一个人,根据我的性情和禀赋,什么事情对我是最合适的,没有把这个最重要的问题想清楚。人的一辈子其实说短也很短,你真正应该要、能够要的东西,如果你还没想明白就过去了,这多可惜啊。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其实是很可怜的,那样他怎么办呢?只好随着社会的大流走,别人在抢什么他也去抢,大家说什么好他也去争取那个东西,无非就是名利的东西,于是生活得很浮躁,可是内心并不快乐。就好像商场里,商家搞促销活动,许多人在那里抢购,有的人还不知道是卖什么东西,就也挤在那里去抢购,没买到还恨。这样的人很可怜,买了许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还为没有买到自己不需要的另外一些东西而感到懊恼(笑声),你说这种人可怜不可怜?
所以,要改变这种状态,一个人必须想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古希腊神庙里的一句最古老的箴言是认识你自己,你要认识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禀赋是什么,你的能力和兴趣在什么地方,这样你才会知道,你到底能要什么,应该要什么,什么事情是最合适于你做的。用我的话来说,一个人应该找到自己最合宜的位置在哪里。
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不是最合宜,标准不是社会上有多少人争夺它,眼红它,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这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你不能去看别人是怎么选择的,不能把别人的追求作为标准,把时尚作为标准。标准应该是什么呢?我就说你要去问自己的生命,问自己的灵魂,看什么事情是让你的生命真正感到快乐的,让你的灵魂真正感到快乐的,你感到做这个事情是真正在过让你内心喜悦的生活,你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实现,你的生命因此没有虚度。一个人过适合于自己天性的生活,他就是在过对他而言最好的生活。
形象地说,每一个人到这个世界上来,上帝已经给他指定好对他来说最合适的位置了,因为每一个人的基因、天赋、性格都是独特的,都是独一无二的,理应有一个位置是最适合他的。可是,很多人的这个位置始终是空着的,他们完全受社会上流行的价值观支配,尽在别的地方折腾,自己的这个位置也许一辈子就空着了,浪费掉了,那不是太可惜了吗?其实这是最大的损失,你不可能有比这更大的损失了。当然,我这个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很难具体指出什么位置对你是最合适的,我自己也说不出来,不能说当作家和学者就是我的最合适的位置了。但是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状态,每天读书、写作,或者和家人、朋友在一起,这种状态对于我是最合适的。我的职业是什么不重要,能够经常处于这样的一种状态,我就很高兴。内心快乐不快乐,这是一个容易掌握的标准。如果你忙忙碌碌,可是心里不开心,那就可以断定你还没有找到自己最合宜的位置。
我不是一个特别清高的人,名和利也不是坏东西,是好东西,至少自从我得到了所谓的成功以后,我的生活大大改善了,用不着为得不到单位里的那些小名小利难过了,单位里的小名小利我基本不要,也不是不要,是轮不到我(笑声),其实心里还是委屈的。比如不让我当博导,不能带博士生,也许是某个头头不愿意让我当,我的导师曾经问他,你们为什么不让周国平带博士生,人家说周国平那么忙,哪有时间带啊。(笑声)他就这样替我做主决定了这个事情。又比如那时候分房,我长期分不到,住在很小的地下室里,研究员的津贴分等级,我的级别是比较低的。(笑声)那时候我的生活就靠那些,不在乎也是假的。所以我说,我的所谓成功给我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我不用去计较那些小利了,不给也无所谓了,真正的放松了。
但是这个东西不是最重要的,给我带来最大快乐的事情就是看书和写作,稿酬和名声之类只是副产品,有,最好,没有,也不要太在乎,最好的东西我已经得到了,哪怕没有这些副产品,我仍然要读书和写作。一个人在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他的心一定是宁静的。很多人说,周老师你很有定力啊,我自己觉得,这个所谓定力并不是修炼出来的,而是来自所过的生活本身的吸引力。我现在的生活真的很平静,像现在这样出来做讲座也是很少的,我尽量限制自己,谢绝大部分的邀请,因为我觉得会打乱我的生活节奏。我基本不参加社会活动,电视台的采访,或者什么研讨会,都基本谢绝,那只是个热闹罢了,我不感到快乐。最快乐的还是读书写作,这个快乐太强大了,足以使我远离社会上的热闹。我问自己是不是因为我老了,可是实际上我的这种状态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了。我的确感到这是我的最合宜的位置,任何人的脚步都干扰不了我,我安心做我喜欢的事情,和别人不会形成任何竞争的关系,我做的事情别人没法争,别人做的事情我也不想去争,所以心态和生活都很安静。
一个人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自己的园地,就不会东张西望看别人在干什么,就会安静。但是,自己喜欢做的事不可能无中生有,必然有一个酝酿和形成的过程,我认为学生时代很关键。在座有许多学生,我要给你们一个忠告,你们一定要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将来才能够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我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很悲观的,我觉得现在整个教育的路是走错的,从小学开始就违背教育的本义了。你不要被这个教育体制支配,始终要意识到你是拥有内在自由的。内在自由就是独立思考和自我决断的能力,有了这个能力,你就对外部的环境取得了自由。哪怕这个环境是不自由的,专制的环境也好,商业的环境也好,应试的环境也好,你的内心始终是自由的,能够对环境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应对。一个民族如果外在的自由少,还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是没有内在的自由,逆来顺受,得过且过,这样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个人也是这样,环境越是不自由,内在的自由就越是可贵,越能使个人脱颖而出。
所有真正有作为的人,其实都是自学者,自学是真正有效率的学习。我是从我自己的经验中得出这个结论。当年我上北大的时候,对学校的课程感到很失望,发现如果跟着老师的课程跑的话,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且也不需要花那么多时间去这个课程,一本教科书我用一个礼拜就看完了,而我们竟要学两年,怎么受得了啊!所以我基本上是大课就逃课,当然我不是主张你们逃课啊!(笑声)我的意思就你一定要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学校这段时光很宝贵,你不要浪费这段宝贵的时间,并不是说你认真做功课就是没有浪费了,那可能是最大的浪费。人的能力有大小,但这是一个原则,就是要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你要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然后你要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安排自己学习。大学的学习仅仅是一个开端,我学习了一辈子,大量的东西都是后来学的,怎么学的?是自学的。这个自学的能力什么时候得到的?是在大学里得到的。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在大学里你要做学习的主人,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
为什么会匆忙、浮躁,一个原因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还有一个原因是心灵空虚,没有什么精神享受,所以只好到外部去寻找快乐,把外在的东西名啊利啊看得很重要,或者沉迷于各种娱乐。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内心仍然是空虚的,你的心没有得到满足,所以还是不快乐。既然原因是心灵空虚,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去充实你的心灵。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外在的功利当然可以去追求,但是看你位置怎么摆了。应该把内在的充实和自足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你有了这个好得多的东西,就不会很在乎外在的功利了,即使去追求也会有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从容不迫,顺其自然,用我的话说,当作一个副产品,得到了最好,没有得到也无所谓。我坚定地相信,最好的东西在自己身上,那就是生命和精神,生命比金钱更重要,内在的优秀比外在的成功更重要。
为了让自己内心充实,有丰富的心灵,一个重要的途径是阅读。内心的丰富是熏陶出来的,不管是从事什么专业的,只要你想真正作为一个有精神性的人来生活,就应该养成阅读的习惯,读一些人文方面的书,尤其是人文经典著作,让自己受到精神伟人们的熏陶。具有必要的人文素养。现在网络对阅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当然你可以说现在许多书籍上网了,但是我想没有几个人上网是去看经典著作的,基本都是看八卦新闻或者聊天,最不济的就是沉迷于玩游戏了。坐飞机的时候,我经常会看到旁边有人拿个笔记本电脑,非常认真地在那里工作,我特佩服,抓紧时间啊,可是偷偷一看,他是在玩游戏。(笑声)我的女儿基本是不上网的,她的同学都喜欢上网,她比较早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就觉得上网没多大意思。所以底子要打好,有了阅读习惯的底子,网络上的东西就很难支配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