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幸福的哲学
4907700000029

第29章 人生的境界(1)

——单纯,高贵,宁静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人生的境界》,我想借这个题目来谈谈自己对人生的一些感受和体会,也就是和大家谈心。今年我64岁了,对人生应该有一点体会了。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是我今天不想跟你们讲书本上的哲学。对于我来说,最后我成为一个哲学工作者,这完全是偶然的,我很可能不是从事哲学工作,但我知道即使那样我也是离不开哲学的,我的生活中必须有哲学,我是一个比较想不开的人,会有许多困惑,是哲学给了我帮助。在我的一生中,哲学给我的好处太大了,今天我就想跟你们讲一讲在我的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哲学。

当然我会结合社会现实来谈,其实我今天讲的同时也是当今社会现状给我的感触。现在大家都忙忙碌碌,但是并不愉快,生活得很复杂,内心很焦虑,这是普遍的状况。那么,真的应该好好想一想了,这个国家应该向哪里发展,作为个人应该怎么生活,是时候了。无论从人类来说,还是从个人来说,生活怎么算是有意义的,生活品质怎么算是高的,用什么来衡量?我觉得应该用境界来衡量。境界是一个高度,对于人类、民族、国家来说,是文明的高度,对于个人来说,是人性的高度。可是,我们很少关心高度,总是拼命横向发展,追求财富和名利,活得没有境界,我认为是很糊涂的。

下面我就按照这三个词来讲,这三个词比较准确地表达了人生境界的内涵:单纯,是生命的境界;高贵,是灵魂的境界;宁静,是心的境界。

一、单纯:生命的境界

生命的本色是单纯的,复杂是社会的添加色。我们在社会上生活,当然不可能不染上添加色,但是应该限制它的作用,不要让它遮蔽了甚至取代了生命的本色。我说保持生命的本色,就是要摆脱来自社会的诱惑,作为一个单纯的生命来体悟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迷误,就是把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混淆起来了,其实这是两回事。生命本身对物质的需要是有一定限度的,超出这个限度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刺激出来的,是人比人比出来的。二十多年前,我年轻的时候,谁会想到有私家车啊,那时候我在北京上班,十几公里的路都是骑自行车的,也觉得很好,可是现在如果没有汽车就会觉得不对头了,觉得自己太穷了。豪宅,名车,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当然风光,但我坚定地认为,这种东西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无关,对生命本身并不重要,在很大程度上是虚荣心的满足。

那么,生命本身有些什么样的需要呢?除了必要的营养、居住等等,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自然环境。即使从物质来说,生命最需要的物质是什么?是大气、水、土地,这是构成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的三大元素。这些东西在大自然中本来就有,问题是你不要去破坏它们。人本来就是自然之子,是大自然把你产生出来的,你不能把自己的生命之源给毁掉了。但是,这个最重要的道理恰恰遭到了我们最严重的忽视。现在基本上就是为了开发,为了财富,把大自然破坏得差不多了。我们可以想想自然环境的三大元素,大气的污染,水的污染,水资源滥用造成的水灾、旱灾频繁,土地、草原、森林的消失,这个环境已经越来越不适合人类生存了。为了财富而破坏环境,牺牲大自然,这是人类的集体自杀。

生命还有一个基本需要是安全,生命是要有安全感的,可是现在中国人的生命处在一个特别不安全的环境里。凶杀案不断地发生,而且常常是特别恶性的凶杀案,一个疯子冲到幼儿园和小学杀孩子,或者突然把自己的家人全部杀死。如果这种事情频发,就不能说只是若干精神病人的偶发行为,而是反映了相当数量的人的心理问题。你真的没法防备,不知道什么时候身边有了一个心理不正常的人,什么时候他会突然发作,这本身就很可怕。我们无法杜绝偶发事件,但是,如果法制健全,社会和谐度高,就一定能减少偶发事件的发生。另外,现在食品安全的问题非常大,因为关系到每一个人,已经到了人心惶惶的地步。

作为个人,你当然无法靠一己之力改变一个不安全的社会环境,但是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你至少应该做到两点。第一,不做会给别人带来不安全的事,不要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第二,也不做会给自己带来不安全的事,要理性地追求快乐。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所强调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快乐应该是可持续的,不要为了追求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了以后痛苦的祸根。其实这两点是统一的,损人者必害己,不做亏心事,至少不会栽在自己手上。你看那些贪官,受贿的当时似乎很快乐,其实他心里始终是不安的,不知道哪天就东窗事发了。

生命本身的需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自然情感。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谁都不愿意像一个孤魂野鬼那样活着,都渴望有人爱。其实,大自然已经为我们把最基本、最重要的爱的素材准备好了,让我们男女有别,于是有了爱情,让我们养儿育女,于是有了亲情。爱情、亲情、家庭是生命传承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感情联系,弥足珍贵。它们当然都有社会性的那一面,但是我认为,自然性的这一面更为根本。无论男女之爱,还是亲子之爱,越是排除了社会性的利益因素,就越是纯粹,越是美好。在一切人际关系中,包括在亲密的情感关系中,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意识,就是把对方当作一个生命来对待。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开始都只是一个生命,没有职位、身份、财产、名声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后来添加的,但是往往就喧宾夺主了,互相之间以这些东西相待,使人际关系变得十分复杂。人与人之间真正以生命相待,这是一切人间之爱最根本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会有纯洁的爱情和温馨的亲情,也才会有同情、善良和道德。

二、高贵:灵魂的境界

我写过一篇文章,收进了中学课本里,题目是《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人和动物都是生命,人和动物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是有灵魂的。很多哲学家都谈到这一点,比如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义”指道德,不妨作广义的理解,就是灵魂、精神追求。动物只是活着而已,人不能忍受像动物那样活,一定要活得有意义,这种对超出于生存以上的意义的追求,我把它叫作灵魂。在动物身上可以找到初步的社会性,社会生物学家认为动物已经有社会组织的萌芽,也可以找到初步的理性,对外界的某种认知能力,但是不可能找到哪怕是萌芽状态的精神追求,动物界绝对不会有宗教和哲学。灵魂是人之为人的本质,人因为有灵魂才高于万物。

我们无法知道人的这种精神追求是从哪里来的,用科学是解释不了的,达尔文也说这是进化论的一个缺失的环节。进化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社会性的起源,人脑和认知能力的起源,但是无法解释灵魂追求的起源。所以,哲学和宗教就想来做解释。基督教就说,这个让人高贵的追求一定有一个神圣的来源,就是上帝,我们的灵魂是从上帝那里来的。哲学家中有一些人也认为应该有一个神圣的来源,这些哲学家被称为唯心主义哲学家,他们认为世界的本质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我们总是说唯心主义是错误的,没那么简单,其实它是想解决人的精神追求的来源是什么这个问题,所以做出了宇宙有一个精神本质这个解释,而我们的精神追求就来自这个精神本质。(掌声)当然,世界到底有没有一个精神本质,到底有没有上帝,这是没有办法证明的,但是也没有办法否定。科学只能解决经验范围内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感官能够接触到的范围内的问题,但是世界有没有一个精神本质,这是我们的感官接触不到的,在我们的经验范围内是不会出现的,所以只能是一个假设,或者说是一种信念。我个人抱的态度是宁信其有,宁可相信人的灵魂是有一个神圣的来源和归宿的。相信比不相信好,你相信了这一点,用这个来指导你的人生,人生就会有比较高的格调,就不会太看重肉体的东西、物质的东西,就会把高兴的重点放在灵魂上面。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的,学哲学的目的是为了照料好灵魂,让灵魂有一个好的品质,而这就是高贵。

不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有灵魂,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也在于灵魂,这方面的差距有时候真不亚于人和动物之间的差距。具体地说,灵魂的高贵体现在哪里?我认为首先就体现在有做人的尊严,自尊并且尊重他人。自尊和尊重别人其实是一回事,一个自尊的人,他知道做人是有尊严的,那么他一定知道别人也有做人的尊严,必然会尊重他人。一个人如果不把别人当人,他实际上也是没有把自己当人。比如说开了一辆宝马,就趾高气扬,横冲直撞,把人压死了还不当一回事,以为拿钱就能摆平。这方面的报道已经有好几起了。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有没有做人的尊严,随处都会表现出来。举一个最小的例子,两辆车刮蹭了,如果两个人都懂得自尊并且尊重他人,事情就很容易解决。相反,如果两个人都很贱,不高贵,就会扯皮没个完。最麻烦的是一方有尊严而另一方没有,遇到了一个贱人,你不愿意和他纠缠,就只好吃点亏算了。

我们不应该有仇富心理,人们在社会上地位有高低,财富有多寡,根本的区别是没有灵魂。一个有灵魂的人,权力再大,身家再高,也不会用这些东西为自己和他人估价,仍然会自尊并且尊重他人。只有那些不知灵魂为何物的人,才会用财权给自己和他人估价。现在高贵这个词往往用错用反了,似乎豪宅、名车就是高贵,最可笑的是许多房地产广告,热衷于用最高级的形容词,堆满了尊贵、至尊、皇家这类辞藻。高贵曾经是一个很重要的价值观,比如在古罗马时期,高贵不仅仅是一个贵族身份,更重要的是你行为举止要高贵,真正有教养。高贵的最重要特征是平等待人,尤其是平等对待地位和处境不如你的人。大师级的人往往都是平易近人的。地位、钱财、名声这些东西特别能够检验一个人的灵魂,有了这些东西以后,你是否仍然平易近人、平等待人,这一点可以相当准确地检验出你的灵魂是不是高贵。

高贵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以尊严的态度面对苦难。人的一生中难以避免或大或小的苦难,包括天灾人祸,也包括情感和事业上的挫折或不幸,这是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一个人遭遇苦难的时候,他的态度最能检验出他的灵魂的高度。古希腊有一位哲学家说,一个人不能承受不幸,这本身是最大的不幸,一个不能承受不幸的人是一个真正不幸的人。事实上,在遭遇苦难的时候,同样的苦难对不同的人的伤害是不一样的,那些没有承受力的人受到的伤害肯定是更大的。同样的苦难,有的人挺过来了,甚至因此而获得了精神上的巨大进步,可是有的人可能就被压垮了。比如失恋,有的人就要死要活的,甚至自杀或者杀人,最近报道了好几起这样的事情,而有的人就能够默默忍受,在情感上变得更加成熟。面对不幸能够自尊自爱,这的确是一种高贵。尼采强调,在遭遇痛苦的时候,你不要去向人诉说,不要去博取同情。在他看来,他人的同情只是一种廉价的安慰,在精神的层面上,不但不能解除你的痛苦,反而使它丧失了对于你独具的价值。许多哲学家认为同情是道德的基础,但尼采一贯旗帜鲜明地批判同情的道德,他的出发点是人的尊严,也有一定道理。我认为可以把两种观点结合起来,一方面,每个人应该把立足点放在自尊自强上面,另一方面,同情应该以尊重为前提,不可伤害受助者的自尊自强。

人生中有一种苦难可以称作绝境,就是绝望的境况,完全看不到可以从中走出来的希望。有一个奥地利哲学家叫弗兰克,他写过一本小书,书名是《活出意义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他的全家都被抓进了集中营,最后他的父母、妻子、孩子都死在了集中营里,只有他一个人得以幸存。但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能够活着出来,实际上所有进去的人都认为自己必死无疑。在这样一种境况里,很多人精神就垮掉了,没有进毒气室就死掉了。弗兰克挺了过来,他靠的是什么?他说靠了一个信念,就是对于这种完全没有希望的苦难,如果我能够以尊严的态度来承受,这本身就是人生的重大成就,证明了人在任何情境下,哪怕在这种最绝望的情境下,仍然拥有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我无法选择摆脱苦难,但是我仍然可以选择用什么态度来对待这种苦难,是选择软弱的、无尊严的态度,还是选择坚强的、有尊严的态度,我仍然有这个自由。我选择了有尊严的态度,最后死在了这种苦难中,我的生命的最后岁月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它证明了尊严比苦难更强大、更有力量。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这样的苦难,比如说得了绝症,甚至可以说是必然的。因为每个人最后都要面对死亡。所以,能不能有尊严地面对死亡,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将经受的重大考验,如果能经受住这个考验,可以毫不惭愧地称之为人生的最后一项伟大成就。要取得这项成就,得靠平时的修炼。我们不应该回避思考死亡的问题,我自己是经常思考的,我不知道我将来能不能取得这项成就,但是我相信面对它总比回避它好,回避的结果到时候一定承受不住,会很脆弱。不要以为死亡离自己还远,死亡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到来,你好好的就突然被发现得了绝症,这种事情多得很。我认识一个人,他自己就是一个医生,才四十多岁,身体看上去非常好,有一天带他一个朋友去他的医院照X光,那个朋友担心自己有什么问题,结果没事。照完以后,这个医生自己站在了X光机前,说我让你们看看健康的肺是什么样子的。(笑声)这么一照,X光师就说,你胸前口袋里放了什么东西,把它拿掉。他一下子慌了,什么东西也没有放啊,最后确诊是肺癌晚期,可是事先一点征兆都没有。人有旦夕祸福,死亡随时可能来临,所以应该像法国哲学家蒙田所说的那样,既然死亡会在任何地方等候我们,那就让我们在任何地方等候它吧。

三、宁静:心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