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
4898000000073

第73章 养浩然之气而后为人

在中国历史上,为了民族利益,心存浩气,舍身就义的英雄枚不胜举,他们的壮举是民族的骄傲,永远激励后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苏武是西汉大臣。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

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在这荒芜人烟的地方,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这期间,投降匈奴的李陵也多次劝说其投降,都遭到苏武拒绝。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官至典属国。死后,汉宣帝命人画其像于麒麟阁,彰显其节操。

这是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典型案例。

除此之外,还有一身侠胆的荆轲,高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终于血洒秦宫,慷慨就义;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留于后世的状元郎文天祥,用自己的生命为舍生取义作了最好的注解。

李彦仙,南宋将领。字少严,幼有大志,喜欢谈论兵法,而且精习骑射,凡经历过的山川形势,他都要牢记在心。金人南侵,郡县招募勤王部队,彦仙散尽家材,招得三千人,入援京师。后投抗金将领种师中麾下,师中战死,彦仙到了陕州。

建炎元年四月,金人攻陕州,以王度为首的官吏逃之夭夭。当时李彦仙为石壕尉,他镇定自如,指挥所属部队把老幼妇女转移到大山中,激励大家说:“金人不难对付,我们得地利,齐心合力足可守土。”

几天后,金人来攻,有员建将阵前谩骂,彦仙单骑冲向敌阵,活捉金将而归。宋军士气大振,金军大败。过了几天,数万金军来攻。彦仙事先伏精兵于有利地形处,他正面与敌交锋之际,伏兵呐喊而出,金兵乱了阵角,正不知有多少伏兵,各自争相逃命。此次战事,杀敌万人,夺马三百匹。金军撤围而去,彦仙声名远播。

当时,潼关以东,只有陕州还在宋军手里。宋高宗当时在扬州,没想到中原大片疆土沦陷的形势下,还有一位如此刚烈的将军为国尽忠,感叹不已。赏赐玉带,枪剑,并允许他直接奏事,便宜处理事务。

彦仙修缮工事,整理铠甲,屯田训练,以防战事再开。他把家眷从巩县迁到陕州,对众人说:“我父母妻子同陕州城共存亡。”

建炎二年十二月,金将乌鲁撒拨围陕,彦仙背城鏖战七日,金兵死伤甚众,撤去。

建炎三年,金帅娄宿调动军队换防,被彦仙获得准确情报,在金兵经过的谷道设伏,大破金军,娄宿仅以身免。

三年十二月,娄宿率十万金军包围陕州,彦仙夜使人挖地道,直达金营,焚毁攻城武器,敌人撤走。

四年正月,金军复来,二十万金军昼夜轮番进攻,鹅车,天桥,火车,冲车一齐使用,志在必得。彦仙尽力布防,也下定为国捐躯的决心。宋朝在陕西的经略使张浚派援兵增援陕州,被金兵阻在潼关以西,张浚又调泾原(今属甘肃)帅曲端迂回绕道增援陕州,曲端嫉妒彦仙才干与功名,见死不救。彦仙满身带伤,仍在顽强指挥作战,城破之日,与金军巷战而死,家属也随之遇害。

金人爱惜李彦仙才智,曾许以“河南元帅”来诱降李彦仙。彦仙却疾呼:“我身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岂能贪图你们的富贵。”他平时与士兵同甘共苦,将士用命。因此,以三万部属,四年内与金兵大小二百余战,“皆乐为用”。

43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说,要做到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做人要有骨气,一种英雄气概。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从物质的多寡上说的,还相对容易做到。最难做到的是“威武不能屈”。把刀架在脖子上,逼人就范,面临生死考验的抉择,你怎么办?能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吗?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个有骨气的民族。历朝历代都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给我们树立了人格榜样。商朝“饿死首阳山,决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战国“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东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人陶渊明,唐朝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清朝因请求赈助农民得罪豪吏而“掷去纱帽不为官”的画家郑板桥,近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宁可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的现代学者朱自清……先人的高尚气节,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南宋抗金将士洪皓,以铮铮骨气着称于世,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

洪皓,字光弼,政和进士。建炎年间出使金国,被无理扣留,一羁就是十五年。在金期间,他正义凛然,为扞卫民族的尊严,真正践行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儒家道德格言,被时人称为“宋之苏武”。

洪皓出使金国行至太原,被金人扣留近一年。第二年转至大同,见到金国权臣完颜宗翰,完颜宗翰不答应洪皓“请归二帝”之要求。并逼迫洪皓到金人扶植起来的伪齐刘豫政权去当官,遭到洪皓严辞拒绝:

“万里肩负圣命,不能奉陪两宫南归宋朝,恨没有能力讨伐叛贼刘豫,今留去皆死,我不愿意在老鼠和豺狗之间生活,愿意就死。”完颜宗翰大怒,下令推出斩首。洪皓面不改色,从容而行。在场的一位金国贵族,被洪皓的忠贞气节和大无畏的精神所感动,不觉失声道:“真是个忠臣。”这位贵族跪下求情,完颜宗翰把洪皓流放到遥远而荒凉的冷山(今黑龙江境内)。

冷山气候真如他的名字一样寒冷,洪皓在那里倍尝艰辛而不改初志。建炎四年后,宋金进入相持阶段,谁也吃不掉谁,双方于绍兴八年签订了和约。这时,洪皓在冷山已经生活了十年了。金人把他转迁到燕京(今北京)。在燕京,他见到了当年一块儿出使金国的宇文虚中,宇文虚中被扣留后,降了金当了大官。他劝洪皓也留在金朝当官,金熙宗也赏识洪皓的才学和气节,洪皓却坚持不降。

洪皓在燕京期间,听说好战的兀术在顺昌会战中被韩錡打败,非常兴奋;暗自给宋庭写了数万言的秘信,信中说:“顺昌一战,令金人震惧夺魄,这里的珍贵物品尽往北面转移,金虏怕燕京以南不保,准备放弃。”后得知宋军战胜而撤军,深感惋惜。不过,他在信中鼓励宋庭,还有机会。

1143年,洪皓得以南归,他把在金国了解到的山川形势,社会民情全部反馈给朝庭。宋高宗封洪皓为“魏国忠宣公”,于杭州西边葛岭山赐建国公府。洪皓的刚直性格看不惯秦桧的所作所为,被贬出京城去当地方官,就任途中,道卒。后人称赞其人格,作楹联:“身窜冷山,万死竟回苏武节;魂依葛岭,千秋常傍鄂王坟。”

洪皓有三个儿子,受其父影响,品学皆佳。次子洪迈,着述甚丰,所着的《容斋随笔》,几乎令毛主席爱不释卷。

当今社会,我们往往面临诸多诱惑。为官如果没骨气,就容易为小利所收买,而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导致腐败,为万民所唾骂。

做人如果没有骨气,奴颜婢膝,就会让人瞧不起。骨气是一种风度,有骨气的人往往为人所尊敬。艺术大师徐悲鸿曾经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我们只有挺直腰板做人,才能活得有志气、有信心,才能活出人生的意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