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危及人类的100场灾难
4884100000056

第56章 1679年河北三河—平谷大地震

1679年9月2日,三河—平谷发生8级地震。此次地震是北京附近发生的最大地震。震中位于河北省大厂县夏垫镇。此次地震165个州县有记载,三河知县任塾撰写的《三河地震记》比较系统地对震情作了客观记录。据史料记载,从通县到三河,城墙全部倒塌。死尸堆成山丘,幸存者寥寥无几。三河县受灾惨重,震后城墙和房屋存者无多,全城只剩下房屋50间左右。地面开裂,黑水兼沙涌出。柳河屯、潘各庄一带,出现新断层。该县地震死亡2677人。平谷县灾情与三河县相当,房屋、塔庙荡然一空。地裂丈余,黑水兼沙从地底涌出,田禾皆毁。东山出现山崩,海子庄南山形成锯齿山。县城西北大辛寨村水井变形。整个县境除被房屋压毙及因地裂陷毙者外,生者只有十之三四。通县城市村落,尽成瓦砾,城楼、仓厂、儒学、文庙、官廨、民房、寺院无一幸存。周城地裂,黑水涌出丈许,小米集地裂出现温泉,压死人一万有余。河北的蓟县、宝抵、武清、固安等县破坏也极其严重,地裂深沟,黑水迸出,房屋倒塌无数,压死人畜甚多。地震震中距北京仅40公里,北京及郊区各县损失相当严重。当时文人作诗曰“京城十万家,转盼无完垒”,“前街后巷断炊烟,帝子官民露地宿”。皇宫(今故宫)堪称结构严谨、梁柱坚实、做工精细,在地震中也有数十处宫殿毁坏,其西北部尤甚。东长安街的翰林院房屋“倒塌者勿论,即巍然存者亦瓦木破裂,不可收拾”。三河—平谷地震发生在华北平原北部。构造上处于东西向阴山—燕山隆起带与北北东向华北平原沉降带的结合部位,是重要的蕴震构造带,至今仍很活跃。从公元1000年左右到1679年三河—平谷8级大震发生,该地区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7次,两次较强的地震是1057年北京南郊的6.75级地震和1484年居庸关一带的6.5级地震。距三河—平谷地震区最近的一次强震是1665年4月16日通县的6.75级地震。三河—平谷8级地震发生之后一个月内发生强余震10余次。其中9月3日、9月5日及9月29日3次强余震估计震级均在6级左右。主震三个月以后,余震强度才逐渐减弱,有感余震延续了一年多。

小贴示:

位于北京东部的三河一平谷地震的发展断裂一夏垫断裂带,具有长期的活动性,至今活动仍很强烈。虽然华北地区大地震的活动周期超过百年,但对北京的威胁是不言而喻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危险性日愈迫在眉睫,因此北京地区的防震抗震工作刻不容缓。然而拥有千万人口的北京却缺少紧迫感,建筑物的抗震问题,交通、通讯、水电等生命工程的改造,人们防震抗灾意识的宣传教育等等都亟待解决和加强,特别是政府部门的决策人物更不能急功近利,需要踏踏实实地为确保首都的安全尽力,为子孙后代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