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力提升与开发
4839100000023

第23章 权变、情境与领导力提升(8)

应对危机的决策

应急决策由于它的无秩序性,很难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但仍有一些可以遵循的基本原则。

不失时机的前提下力求决策的科学性

任何决策都有一个时机问题,由于应急决策具有更严格的时间要求,这个问题就十分突出。任何决策也都有科学性的要求,由于应急决策的无序性和紧迫性,要达到这种要求的困难就更大。所以说,如何处理好时间性和科学性这个矛盾,是应急决策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而耽搁了决策的时间,以致贻误战机,那就得不偿失,也违反了科学决策的目的。反过来,非程序化并非就是不科学,应急决策只要处理得当,同样可以达到科学性的要求,认为时间紧迫就可以不讲究科学性,也是不对的。正确的原则是,根据所处理的问题的性质,确定必须做出决策的时限,然后在不失时机的前提下,尽量使决策更符合科学性的要求。

作权宜处置时尽可能做到与战略目标的方向相一致

应急决策所面对的是一些意外的、突发性的事变,要处理好这些事变,有时就不能不采取一些权宜的措施,这就有可能偏离战略目标的方向。所以,如何处理好权宜措施与战略目标的关系,也是应变决策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为了强调战略方向的一致性而不允许在应急决策时有任何的偏离,其结果造成不应有的巨大损失,到头来反而阻碍战略目标的实现。因为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是迂回曲折的,应急决策所采取的权宜措施,看起来似乎偏离了战略方向,然而从整个过程看,倒可能有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不过是采取一种曲折的形式罢了。对待目标的坚定性不应排斥战略实施过程中必要的灵活性。当然,也要注意防止另一种偏向,那就是在应急决策时完全不考虑是否符合战略方向的问题,而只是就事论事,

迁就眼前的事变,这种情况一再重复出现,其结果必然致迷失方向,使战略目标成为一纸空文。有的企业的战略意图是要贯彻按劳分配,拉开员工的收入差距,克服平均主义,以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但是,一旦遇到阻力、遭受一部分职工的抵制以至出现纠纷时,就妥协退让,摇摆不定,不但实现不了战略意图,反而会使“大锅饭”越吃越热火。所以,正确的原则是,在应付事变做出必要的权宜措施时要考虑到实现战略目标的要求,尽可能做到与战略目标的方向相一致;万一有偏离时,也要尽量减少对今后实现战略目标的妨碍。

争取眼前利益为主,必要时可以有限制地牺牲长远利益

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是所有决策都应遵循的原则。但是,不同的决策的侧重点也不同。战略决策的侧重点在于长远利益,而应急决策,由于它所面对的是紧急的、突发性的事件,如不及时处理,马上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它的侧重点在于眼前利益。这一点与上一条原则并不冲突,前者说的应急决策应以争取眼前利益为主,后者说的是应急决策要同时考虑到战略目标所体现的长远利益,并尽可能与它一致,两者只是从不同的侧面提出相同补充的问题罢了。不过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既有一致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应该怎样处理呢?正确的原则是为了争取眼前利益,在必要时可以有限制地牺牲长远利益。特别要注意的是两个副词“必要”和“有限制”,如果不必要和无限制的牺牲长远利益,那就不对了。

策的正确性更多地依靠领导者的知识、经验、智慧和魄力

应急决策是无序的、非程序化的,又受到时间短促的限制,因此,它就对领导者提出特殊的要求,具有更浓的领导者个人的风格色彩。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将发挥着突出的作用。领导者知识渊博,他就容易对眼前事变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和角度进行了解和分析,而不至于临阵茫然,束手无策。领导者经验十分丰富,他在遇到意外事件时就容易触类旁通,从容应变。领导者智慧过人,他就能对突发性事件做出快速而灵敏的反应,并以创造性的态度去对待它。总之,应急决策为领导者的领导艺术的发挥提供广阔的园地。当然,并不是说,在应急决策中领导科学就无用武之地了,相反,在可能的范围内,应急决策还是要发挥科学专家的作用和运用科学的方法,使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很好地结合起来。

应急决策由于其紧迫性和风险性,对领导者的决断魄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有的领导者在知识、经验和智慧方面并无多大欠缺,但是在遇到突发性事件时却怕担风险,犹豫不决,以致丧失时机,铸成大错,所以,领导者的决断魄力在应急决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对下属和群众的动员上。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写道:“领导者必须经常在实际上不肯定的条件下用肯定的预感发言,缺乏这种品质会产生严重后果。”

领导者亲临第一线,直接指挥决策的实施

作为现代领导者,不需要事必躬亲,不应该超越管理层次去包办代替下属的工作,以致干扰、搅乱整个管理活动的正常秩序,破坏系统功能。但是,由于事件的突发性和紧迫性,争取时间成为第一位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领导者可以超越层次,亲临第一线,

直接指挥决策的实施,它有以下的好处:

第一,领导者亲临现场,可以直接了解一线的情况,以便迅速地有效地做出决策。

第二,领导者直接在现场指挥,可以迅速从各方面调动足够的人力物力去有效地实施决策。

第三,领导者亲临现场,可以随时检查决策实施的情况及其效果,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对决策进行及时的修正。

有的领导者在遇到突发性事件需要应急决策时,还是漫不经心,仍按常规办事,既不迅速赶赴第一线,又不及时做出决断,更不调动足够的应变力量,以致事态扩大,灾祸蔓延,造成痛心的损失,领导者应引以为戒。

领导者处理危机的能力

对危机,设定目标

对于处在危难之中的领导来说,就像射箭首先要有个靶子一样,选准“靶子”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把危难比作长长的暗夜,而领导和其下属则是其中四处奔命的人群,那么,目标则是这黑夜之中的一盏明灯。有了它,人们才知道该往哪里去,才知道哪里能够生存下来。进而,点燃这盏明灯的人,就会被众人拥戴,奉以为王,他就是一位成功的领导者。所以说点燃这盏明灯,需要领导者的远见卓识。

正如史蒂芬柯维说:“奉命于危难之时,首先必须有的放矢,只有确立了目标,才知道往哪里走才会成功,往哪里走则会失败。”

危难时沟通,共度危机

领导和下属之间在危难时只有迅速实现沟通,产生共鸣,才能在困难中同舟共济驶向成功。斯大林在莫斯科保卫战中,亲自指挥军队与德军作战,他利用莫斯科发达的广播系统,每天向城内居民及战士作全国各地的战况报告,并以充满热忱的语言激励莫斯科人民保卫首都。这些充满热情的语言对驻守莫斯科的军民来说都是极大的精神动力。为了渡过难关,他还经常召集连以上军官到一起亲自作战况分析,这样红军的大小领导都能了解作战的全部情况,德军兵败莫斯科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果断处理,战胜危机

果断,就是指下定决心做某事,并将决策迅速传达给有关人。坚决果断是一个成功的领导必备的素质。只有坚决果断才能把握战机。如果为帅者犹犹豫豫,很可能会使本可很容易取得的胜利果实付诸东流,至于在困难之中,犹犹豫豫则会使形势进一步恶化,从而失去属下的拥护。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军米德尔将军击败了英国康华利将军。由于他没有追杀康华利军队的决心,以至康华利可以率残兵败将渡过弗吉尼亚河。如果当时米德尔将军早能果断决策,立即进行追击,他可能一举歼灭英军,活捉康华利。仅以“穷寇莫追”和不了解情况做遮掩恐怕不足以掩饰米德尔将军的悔恨。

主动控制局势

临危受任,形势对自己自然是极为不利,领导者如果不能及时主动地把握住全局,那就会被恶劣的形势所控制。这样的形势一旦形成领导的才能就会遭到严重的束缚,办起事来就举步维艰了。

柯维说:“任何领导,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控制住局势。唯其如此,他才能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才能化险为夷,才能化被动为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