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庸管理的艺术
4832900000009

第9章 执中行权——变通艺术(4)

在资金周转遇到困难、银行贷款又必须立即偿还的情况下,芒克公司决定大幅度缩小公司规模,芒克公司裁减员工,全面停止了公司的业务,使公司进入休眠状态。公司处于休眠状态,自然就减少了许多日常花销。使公司能够在危机中渡过现金危机,减少银行的不良债务,这样就在银行界树立了好的信用,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但是,芒克公司在大量裁员时,高级经理人员一个没有裁减,相反还给予优厚的待遇,让他们在家里休息,或参加培训,准备公司的东山再起。这部分人才是公司核心的核心,公司的核心保住了,公司的前途和命运也就保住了。一旦局势稳定,马上就可以开张。

果然,一年以后金融危机的局势逐渐稳定,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也水落石出,芒克公司最先恢复正常的经营,比其他公司更早地摆脱了困境。

妥协可以创造出机遇,是因为前面无路,再不能前进,就退一下,另找路径,或绕个圈子继续前进,这莫不是领导者的变通艺术。

十一、上下察:用权时与下属保持恰当距离

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

——《中庸》

君子说到“大”,就大得连整个天下都载不下;君子说到“小”,就小得连一点儿也分不开。《诗经》说:“鸢鸟飞向天空,鱼儿跳跃深水。”这是说上下分明。领导者要懂得本部门、本单位的发展单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要靠你与下属之间的通力合作、紧密团结,才能顺利实现工作目标,完成工作任务。

没有这种团结,整个部门、单位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受影响。如果一个组织已经是一盘散沙、不成一体,那么很难想象,它还能开展什么实际的工作。

汉高祖刘邦非常善于用人,巧于聚集人才、招贤纳士,与下属精诚团结。4年楚汉战争,君臣一心,共图大业,最终战胜了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这是与下属建立良好关系的一个范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商纣王昏庸无道,贪恋酒色,刑罚严厉,残暴成性,终日荒于政事,弄得满朝的忠义之臣个个寒心、人人胆惊。最后,商纣王只落得众叛亲离、自焚鹿台的结果。这个故事,虽然夹杂一些神话小说的虚构色彩,但却是取材于史实,深刻说明了如果不能体贴下属、处理好与下属的关系,就会招致意想不到的恶果的道理。

举以上两个例子,无非是想说明处理好与下属关系的重要性。如果你正在做领导,是不是也应该有一种危机感呢?“吾日当三省吾身”,仔细反省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想一想自己与下属的关系究竟如何,自己的椅子坐得是否还稳当,这是很必要的。

作为一名领导者,要善于把握与下属的距离。与下属保持适当的距离,使自己的领导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想把所有的下属团结成一家人似的,那么,这个想法至少是很可笑的,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你现在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劝你还是赶快放弃。

退一步说,即使你的每一个下属都与你八拜结交,亲如同胞兄弟。但是,你想过没有,你既然是本部门、单位的领导,那么你与下属之间除去有亲兄弟般的关系以外,还有一层上下属的关系。当部门、单位的利益与你的亲如兄弟的下属利益发生冲突、矛盾时,你又该如何处理呢?

所以说,与下属建立过于亲密的关系,并不利于你的工作,反而会带来许多不易解决的难题。

在你作出某项决定要通过下属贯彻执行时,恰巧这个下属与你平常交情甚厚,不分彼此。你的决定很可能会传到这个下属的耳中。他如果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为了支持你的工作,会放弃自己暂时的利益而去执行你的决定,这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但是,如果他是一个不晓事理的人,就会立即找上门来,依靠他与你之间的关系,请求你收回决定,这无疑是给你出了一个大难题。你如果要收回决定的话,必然会受到他人的非议,引起其他下属的不满,工作也就无法开展。若不收回,就会使你与这位下属的关系出现恶化;他也许会说你是一个太不讲情面的人,从而远离你。

与下属关系密切,往往会带来许多麻烦的事情,导致领导者的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影响领导形象。但是,与下属关系过于疏远,躲进了世外桃源,也不意味着就寻找到了最佳的方式而万事大吉了。

与下属的距离太远,你往往难以获得来自下属的意见、建议,听不到他们的呼声,许多信息你也接收不到。在你下达一项命令之后,由于过分强调与下属保持距离,命令在下属手中执行时,你往往难以给予有效的控制,导致过程失控。你不满意,下属也会有很大意见。

不接近下属的领导者,往往给人以摆“官架子”的感觉。下属会认为你过于注重自己做领导的尊严,不愿意同下属们交谈、贴近,下属会开始鄙视你、厌恶你,工作中也会有所怠慢。你与下属之间便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厚厚的隔膜,不但不能征服人心,而且下属们还会离你越来越远。表面上你是一名有尊严的领导,实际上你已不能有效地发挥领导的作用。

因此,当你在发现下属不自觉地与你疏远的时候,你必须立即采取适当的行动,把彼此的心理距离拉近一些。假如某个下属每次见到你的时候,总是勉强打个招呼就匆匆而去,而且绝大多数下属都未曾踏进你的办公室一步。那么,你简直就像一只脱离群兽的狮子,或者更像一个摸大象的瞎子,靠自己一个人去努力,而这种努力又是非常盲目的。

久而久之,由于下属与你之间距离的拉大,你的决策常常失去下属应有的参谋,因而会失去客观性和准确性。这时,你也许对自己的决策也开始怀疑,甚至犹豫不定,造成工作的推迟或反复。

距离过远,决不是一个好的方式。你可能会在这种疏远的关系下,悄悄地丢掉你的领导职位。保持距离是一门领导艺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不断积累。

要想坐稳自己的椅子,还必须加强与下属的交流,与下属之间保持经常性的信息沟通,就能使彼此统一步调和意志。而这种交流的方式则是不拘一格的,要按情况而定,可以是实际工作中的交流,也可以是书面或口头的交流。这样,作为领导者才能够及时、准确地接收和获取各种动态消息,并作出适当的、相应的决策,从而使领导者工作有序进行。

十二、自诚自明:用权时不对身边人吹毛求疵

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中庸》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意思是说,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这叫做天性;由明白道理后做到真诚,这叫做人为的教育。真诚也就会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后也就会做到真诚。有一类领导者却做不到“自诚自明”,喜欢挑下属缺点和错误,他自己未必十全十美,却要求下属十全十美。他似乎有一种用下属的缺点和错误来证明自己的眼光的心理习惯,或者在挑剔下属的错误中得到权力的满足,他的全部乐趣似乎就在不断地找到下属缺点的过程中。

说实话,若非生活所迫,不会有一个人能容忍领导者的这种近乎变态的行为,其结果要么是走人,要么是明哲保身,总而言之对企业不利!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缺点,即使不挑它也还是存在,但是,除了缺点之外,每个人也还有长处,还有优点。领导者正确的做法应是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而不要反过来,以挑下属的缺点为乐!

十全十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找到的,一般说来,识人之短容易,识人之长、能说人好话并非易事。作为领导者,就是要以求贤若渴的态度,对人才从大处着眼,从长处着眼,看人的本质、主流。松下幸之助说:“用人就是要用他的勇敢,必须尽量发掘下属的优点。当然,发现了缺点之后,也应该马上纠正,以七分心血去发掘优点,用三分心思去挑剔缺点,就可以达到善用人才的目的。”用人避其短。如果让诸葛亮这个长于运筹帷幄、具有远见卓识和气魄的人去做决胜千里之外的将士,跨马扬刀,冲刺于敌阵之中,显然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诸葛亮的专长就是出谋划策,而上阵杀敌的只能是关羽、张飞、赵子龙等。相反,如果把关羽、张飞等人放在诸葛亮的位置上,同样是非用其长。

现代社会,专业分工日趋复杂,不要说古代的“通才”早已不存在,就是在某一领域也难以找到一位“万事通”。因此,对领导者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人尽其才,这就要求领导者能够对人才避短用长。

历史上那些明君贤臣和具有卓识远见之士,用人时都非常强调看主流、观本质,而不计较某方面的“过失”,这样就聚集了一大批各具特长的人在他们的身边,为他们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高明的领导者,不但不会挑下属的缺点和错误,反而经常赞扬下属的优点。这样,下属才能尽力抑制自己的缺点,发挥自己的长处。

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人想成为无名之辈,几乎人人都希望被看成一个重要的人。然而,在今天这个机械化、集团化的社会中,一个人常常是办公室里的某个装备或某个装备的零部件。个性得不到表现,个人得不到重视,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克服这种吹毛求疵的毛病,一种可行的方法,就是把你的每个职员都当作一位重要的人物来看待,使每个人渴望被重视的心理得到满足,从而成为一种积极工作的推动力,甘心为你效力。

要做到这一点,要用心注意他人,防止造成伤害,如有伤害应尽力去帮助愈合;鼓励别人谈论他和他的兴趣;让别人都知道你重视他,以此确立他所渴望的特殊的身份;记住一个人的名字;把下属的一些人事问题当作重要问题来处理。千万不要直截了当地对下属说“你不行”。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是有的人发挥出来了,有的人没有发挥出来而已,或者是长处少一些而已。作为领导者,要鼓励自认为无能的下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干出成绩来。

如果领导者从开始就认为某人没有能力,下属就会认为自己怎样努力都是徒劳的,因而失去上进心,产生消极情绪。结果,这些人便真的无所作为了。因此,领导者不要对下属吹毛求疵。

在讲出对对方不利的消息之前,可以先说,“我虽然不相信,但是……”

下属犯错误时,如果领导者说“我就知道你会做这件事”,表示领导者平常即对下属不信任。反之,如果改说“我不相信你会做这件事”,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表示领导者对下属十分肯定的态度。因此,要说出对对方不利的消息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声明:“我不相信有这样的情形,但是……”亦即在肯定对方平常为人的前提下说出不利消息,以免对方怀疑你平常对他不信任。

重视下属,不仅仅是在言语上尊重下属,还包括放手让下属干大事,即使下属有某种让人不放心的缺点也敢这样做。这样的领导者,才是一个真正有魄力的领导。

十三、并行不悖:轻视他人价值有碍行权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论语》

“异”就是特别的,“端”也就是另外一头。“异端”是走极端偏向的路线,不走中道的。不但不走中道,而且还标新立异,从事特别怪异。关于这一点我们如果用现代的思想问题和心理学来研究,也可以说一般的人,大都是喜欢异端的,每个人都有爱好标新立异的天性。

异端邪说不容于正,其蛊惑人心,对它进行批判,使它不能滋生蔓延,自然就不会成为祸害。然而,对于异端邪说又有一种说法。在古代社会中,从事与统治者思想格格不入的学术研究,往往遭殃。但是历史证明,从事于异端研究的人,恰恰是那些最能独立思考、最有独立见解的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好多当时认为是异端邪说的,后来经过检验,恰恰原是合乎科学的精粹之说。伽利略、哥白尼就是最好的例证。历史最终是公正的,他们终于被昭雪。

儒家的教育主要是礼教,不赞成在尧舜之道以外去寻找学问,所以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己。”他提出“异端”的概念,用以与仁礼之道相区别,认为钻研异端邪说,必有祸害。由此可知,孔子虽然主张文化包容,但不等于无所不包,他有自己的是非标准,这本来无可厚非。可是若把礼教作为惟一的是非标准,而拒绝其他的学说,便有可能通向文化专制的道路。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是反中庸的,也不利于为人处世。不轻视别人存在的价值,或者“我反对他的观点,但我不反对他本人”,才是一种积极的领导之道。

麦肯锡曾对数千名经理人做过一个调查,想了解这些企业精英们的离职原因。结果发现,这些人离职的前三大原因是:工作和成绩得不到公司充分的认同和肯定;在公司里得不到充分的沟通和信息;在公司里或所在的岗位上没有发展的机会。

可见,人的需求并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方面,领导者仅仅把人当作一个追求物质财富、分享企业利润的“经济人”的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当人们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要之后,就会有被尊重的需要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而领导者一旦把员工看作是合作伙伴,就会将人作为企业中的第一位因素来对待,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

人与人不可能完全相同,性格、气质等等都是造成差别的因素。领导者要尊重员工的差异,认真对待员工的差异性。戴尔公司的领导者尊重每一位员工,将企业的成功归功于员工的努力。任何一位员工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任何一位员工都可以通过最直接的沟通渠道,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戴尔自己十分排斥等级制度,更不必说领导者以命令方式行使自己的管理工作了。在这种提倡平等交流的管理方式下,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从而使得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为公司的发展而努力。戴尔的领导者为每一位员工投资,让员工的责任感、荣誉感被充分调动,也使得公司的每一个问题都成为员工和领导者共同面对的问题。

松下公司造人先于造物的观念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它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并不是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经济实体,而是看作一个有机体,这个有机体为了实现自己特定的理想而奋斗。松下有一个深入人心的28字精神,那就是“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礼貌谦让、改革发展、服务奉献”。在这个共同精神的指引下,松下首先培养人,然后提供产品和服务。这种人本价值观念,将员工的个人发展和追求目标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帮助员工实现价值目标,从而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

松下帮助员工建立信念的管理方法,在其育才方法中也是非常有代表性。例如,“要有尊重人才的基本精神”、“让员工拥有梦想”等等就是松下育才方法中的关键点。

只有在这种充分尊重员工、关注员工需要的文化氛围中,员工才会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为企业发展努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