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庸做人的学问
4832700000015

第15章 做人的方法与策略:致中和(1)

中庸之道的实用价值,在于它是以保护生存者共同利益为前提的,一切为人处世的方法与策略都得讲“共赢”,不能失之于“和谐”。这是最根本的“博弈原则”,是做人的大法则。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偏颇的手段,过激的行为,都是有伤“中和”的。随心所欲不是中庸,自律状态下的持重稳定均匀才是中庸。

(一)布在方策——好人缘比能力更能成就事业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中庸》记载:鲁哀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记载在典籍上。他们在世,这些政事就实施;他们去世,这些政事也就废弛了。治理人的途径是勤于政事;治理地的途径是多种树木。说起来,政事就像芦苇一样,完全取决于用什么人。要得到适用的人在于修养自己,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仁就是爱人,亲爱亲族是最大的仁。义就是事事做得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至于说亲爱亲族要分亲疏,尊重贤人要有等级,这都是礼的要求。所以,君子不能不修养自己。要修养自己,不能不侍奉亲族;要侍奉亲族,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不能不知道天理。”

孔子的弟子冉有有句名言:“礼之用,和为贵。”认为维护等级、贵贱的“礼”的社会作用主要在于“和”。继孔子之后,孟子也倡导“和”。孟子重人,重“人和”,他认为,“得到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以民心的背向作为战争胜负和政治成败的关键,做人也是如此。孟子重“和”,还在于它在天人关系上提出系统的“天人和一”观点,这是中华民族深邃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和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

后来的荀子也说要“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还说:“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易传》则明确讲天、地、人三者的统一,提出“三才之道”。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吸收了这一思想,其中说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要求遵循天时、地宜的自然规律,而不赞同仅凭主观而违反自然规律的“任情返道”,这就是要实现天时、地利、人力的三者统一。

人是群居的物种,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比不上集体的力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个城池,内城城墙方圆三里,外城城墙方圆七里,包围着攻打却不能拿下。既然能够包围着攻打,交战双方必有得天时的;如果得了天时仍没有打胜,证明这一方的天时不如另一方的地利。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不是不锋利,盔甲不是不完备,但是却放弃了城池,逃走了,证明地利之便,不如人和重要。因此说,欲让民众安居乐业,不在于划定边界,限制来往;欲使国家稳固,不在于山川河流的险要;欲威震天下不在于武器设备先进无比。得道的人自然会得到众人的拥戴,失道的人自然会受到众人的摒弃。失道到了极点,就连亲人也会背叛他。得道到了极点,整个天下都会归顺他。带领整个天下的归顺之人去攻打那众叛亲离者,贤人君子不打则已,如果攻打,肯定获胜。

中国有名的清朝大商人胡雪岩深悟中庸之道,他生前名满天下,广结人缘。杭州知府王有龄助他站稳脚跟,左宗棠助他飞黄腾达。胡雪岩和王有龄认识时,王有龄正处于落魄之中。当时,胡雪岩还是钱庄的伙计,他冒着危险将钱庄的500两银子挪出来,慨然赠予王有龄,在他打通做官的环节中出了一臂之力。王有龄得到胡雪岩相赠的500两银子后找到了昔日的同窗何桂清,在何桂清的帮助下,他顺利当上了浙江海运局坐办,专门主管海上运粮的船只,这个职位在清末算得上是肥差,从此王有龄鸿运大发,胡雪岩也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接下来的左宗棠让胡雪岩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他们相遇之时,左宗棠正忙于攻陷杭州城,当时军队急需粮草和军饷,官兵吃不饱,没有力气作战,又没有钱发军饷,因此更没心思卖力打仗。胡雪岩没有提出任何条件,出钱出力解决了这两项难题,从此两人结为生死之交。

一个人进入社会,开始过群体生活,意味着要与他人交往共事。可有的人却由于社交能力差,不善于为人处事,结果人生成长与事业发展的过程处处受阻。相反,有的人能力虽然不是很强,但是他对人礼貌,善于交际,于是办事总是比别人容易成功。

台湾作家刘镛说:“一个人人缘不好,大小事情只能靠自己去做,能力再强,又能做多少事?你的素质再高,如果只是将本身的能量发挥出来,不过能比常人表现得好一点而已;如果你能集合别人的能量,就可能获得超凡的成就。”

是啊,正因为如此,有好人缘者在社会上越来越受重视。许多公司在招聘高级管理者时,要考查他的人际关系,没有好的人缘,能力再强,不能录用。如在人际关系上有超群的能力,有非常好的人缘,其它条件可以放宽。

莫洛是美国摩根银行的股东兼总经理,年薪高达100万美元。其实他以前不过是一个法院的书记,后来做了一家公司的经理,他诚信待人,人缘极佳。他之所以能被摩根银行的董事们相中,一跃而成为全国商业巨子,登上摩根银行总经理的宝座。据说是因为摩根银行的董事们看中了他在企业界的盛名和极佳的人缘。好人缘给莫洛带来的是地位和事业的成功,给公司带来的是良好的经营业绩。

有一位明星大腕投资搞实业,与某地农民合作,利用他们的土地建厂房。可是几年后,这个发了财的大腕却不按合同兑付农民的土地股金,使农民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农民们联名把大腕告上了法庭。这位大腕利用“名人效应”,在社会上套取无本生意,欺骗那些善良的人,结果却把自己的人缘市场弄丢了。

没有“人和”的意识与行为,不会有太大的成就。李嘉诚是世界级富豪,他能取得成功,与人重视“人和”有很大关系,李嘉诚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钱来自社会,应该用于社会。”他在取得巨大的物质财富之后,便积极推行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慈善事业。为了替家乡人民办一点实事,1990年代北京亚运会筹资阶段,李嘉诚一次捐献30万元,是捐献资财的最大户头。1991年,我国华东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李嘉诚个人捐款5000万港元,成为当时个人捐款最多的企业家。1992年,李嘉诚与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会晤,他对邓朴方说,他和两个孩子经过考虑,再捐一亿港元,也作为一个种子,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为全国的残疾患者办点实事。李嘉诚先生对祖国的捐资援助从不吝于投入,捐款数额庞大,超过了几十亿港元。他认为这样做是恰当的,符合他的做人处世之道,他以此建立了广泛的人缘,受到世人的爱戴和尊敬。

(二)并行不悖——谨小慎微,切莫得意忘形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中庸》

做人,当以互助共赢为原则,像自然界一样,万物一起生长而互不妨害,道路同时并行而互不冲突。所以儒家认为,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样长流不息,大的德行使万物敦厚纯朴。这就是天地的伟大之处啊!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一旦取得一点成就便得意忘形,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要知道这个时候正是危险的时候,许多人正在虎视眈眈地看着他,随时准备拉他下水。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了解月盈月亏的道理,否则,所得到的东西也只是昙花一现。

东汉时期,北方边境的匈奴经常越境扰民,当朝皇帝深感忧虑,遂派班超出使西域,希望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

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显现天朝皇威。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仅仅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班超决定施用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获胜无望准备撤军的假象。士兵们故意在俘虏营帐前滴嘀咕咕,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到了黄昏,班超命于阗率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故意作出慌乱不堪的样子,让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大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下令兵分两路,杀向汉军。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军队猝不及防,迅速溃败。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龟兹王气势汹汹,快马扬鞭追赶了一个晚上,连汉军的人影也没见着,突然得知莎车已被平定,大军已经溃败,方知大势已去,只好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得意忘形”,反过来说就是“得意不可忘形”。班超之所以以少胜多,就在于龟兹王得意过头,自以为是。倘若他只要稍许清醒一些,半路杀回,汉军未必能大获全胜。人生道路上,无论春风如何得意,切不可顾此失彼,落入笑柄。

现实中,有些人总喜欢夸耀自己,往往认为自己的学识、兴趣高人一筹。每遇亲朋好友,就迫不及待地大肆吹嘘自己的心得、经验,却不知这样常令一旁的好友不知所措。

有一次,一位先生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都是熟识的。他们聚拢来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目前正陷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

这位朋友不久前因经营不善,关闭了公司,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内外交迫,他实在痛苦极了。

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朋友因为目前赚了很多钱,酒一下肚,忍不住就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在场的人看了都有些不舒服。那位失意的朋友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会儿去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他提早离开了。

一出门,他便愤愤地说:“老吴会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说的那么神气!”

人人都会经历人生的低谷,人人都会遇上不如意的时候,这时,在失意的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得意之处,无异于把针一根根地插在别人心上。伤害了别人,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

如果你正得意,要你不谈论不太容易,哪一个意气风发的人不是如此?所以这种心理也没什么好责怪的。但是谈论你的得意时要看场合和对象,你可以在演说的公开场合谈,对你的员工谈,享受他们投给你的钦慕眼光,更可以对路边的陌生人谈,让人把你当成神经病,就是不要对失意的人谈,因为失意的人最脆弱,也最多心,你的谈论在他听来都充满了讽刺与嘲弄的味道,使失意的人感受到你“看不起”他。当然有些人不在乎,你说你的,他听他的,但这么豪放的人不太多。因此你所谈论的得意,对大部分失意的人是一种伤害,这种滋味也只有尝过的人才知道。

一般来说,失意的人较少有攻击性,郁郁寡欢是最普遍的心态,但别以为他们总是如此。听你谈论了你的得意后,他们普遍会有一种心理——怀恨,这是一种心底深处的对你的不满,你说得口沫横飞,却不知不觉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一颗炸弹,多划不来。

失意者对你的怀恨也许不会立刻显现出来,因为他暂时无力显现。但他会透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说你坏话、扯你后腿、故意与你为敌,主要目的则是——看你得意到几时,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听到你的得意事,于是你不知不觉就失去了朋友。

当你有了得意事,升了官、发了财或是一切顺利,切忌在正失意的人面前谈论。

就算在座没有真失意过的人,但也总有境况不如你的人,你的得意还是有可能让他们起反感的。人总是有嫉妒心的,这一点你必须承认。

所以,得意之时就少说话,而且态度要更加地谦逊,避免自吹自擂。

人们最感兴趣的就是谈论自己的事情,对于那些与自己毫无相关的事情,多数人会觉得索然无味。对你来说是最有趣的事情,常常不仅不能引起别人的共鸣,甚至还会让人觉得可笑。年轻的母亲会热情地对人说:“我的宝宝会叫‘妈妈’了”,她这时的心情是很高兴的,可是,旁人听了会和她一样地高兴吗?这是很清楚的。谁家的孩子不会叫妈妈呢?你可不要为此而大惊小怪,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不会叫妈妈的孩子才是怪事呢。所以,在你看来是充满了喜悦的事,别人不一定会有同感。

竭力忘记你自己,不要老是谈你个人的事情,你的孩子,你的生活,以及其他的事情。人们最喜欢的是自己最熟知的事情,那么,在交往中你就可以明白别人的弱点,而尽量去逗引别人说他自己的事情,这是使对方高兴的最好方法。你以充满了同情和热诚的心去听他叙述,你一定会给对方留下最佳的印象,并且他会热情欢迎你,热情接待你。

爱自我夸大的人,是找不到好朋友的,因为他自视甚高。鄙视一切,不大理会别人的意见,只会自己吹牛。他一心只想找那些奉承和听从他的朋友。他常自以为是最有本领的人,如果他做生意,他觉得没有人比得上他;如果他是艺术家,他就觉得自己是一代大师。要是他在政治舞台上活动,他会觉得只有他自己是救世主。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丢的。你自己若是具有真实本领,那些赞美的话应该出自别人的口,自吹自擂,其结果是自己丢脸面。凡是有修养的人,必定不会随便说及自己,更不会夸张自己,他自己很明白,个人的事业行为在旁人看来是清清楚楚的,不必要自己去说,人们自会清楚。

不要自吹自擂,与其自己夸张,不如表示谦逊。也许你自以为很伟大,但别人不一定会同意你的看法。自己捧自己,决不能捧得太高,好夸大自己事业的重要性。间接为自己吹擂,纵使你平日备受崇敬,听了这些话别人也觉得不高兴。世间没有一件足以向人夸耀的事情,自己不自吹自擂时,别人还会来称颂,自己说了,人家反而瞧不起了。

有时,不妨有意识地暴露自己的弱点。在特定的情况下公开承认自己的短处,有意暴露自己的某些方面的弱点,可以说是一种高明的交际策略。

示弱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不满或嫉妒。事业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运儿,被人嫉妒是难免的,在一时还无法消除这种普遍心理之前,用适当的示弱方式可以将其消极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

交际中,要使别人对你放松警惕,造成亲近之感,你就必须很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在他人面前暴露某些无关痛痒的缺点,出点小洋相,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人物。这样就会使人在与你交往时松一口气,不以你为敌。而你的交际活动也能因此而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三)隐恶扬善——学会适当地恭维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