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全集
4826600000042

第42章 五代十国(2)

耶律德光待不下去,就对汉族官员说:“现在天气很热,令我很不习惯。而且太后年迈,我也必须前去探视。”官员们说:“皇上思念太后,请他到汴京就是。何必北归?”

可是耶律德光去心已定,他带领后晋官员数千人,宦官、宫女数百人同行,并抢走了皇宫中的珍宝、书籍、货物等。中原财物由汉族将领武行德护送,武行德乘机起兵,占领孟州。耶律德光受了惊吓,身染重病,走到杀胡林时终于病死了。

■汉隐帝杀权臣

辽军北撤后,晋朝将领刘知远在汴京即位,建立后汉。他就是后汉高祖。辽帝占据中原时,刘知远秘密联结军队,等待时机。耶律德光离京后,他发动起义,终于恢复河山。但是,后汉王朝建立后,对老百姓非常残暴。

一日,宰相苏逢吉为皇帝起草诏书,竟然写道:“凡是做盗贼的,其本家、邻居及保人都要全族斩首。”大臣们劝道:“有人造反,将他全族诛杀已显得非常过分。为什么还要将邻居、保人全部族灭?这样治国,怎能令人心服?”苏逢吉不肯重写诏书,就将“全族”二字删去。

刘知远只当了一年皇帝就死了。临死前,他把苏逢吉与将领史弘肇、杨邠、郭威叫到床榻之前,说道:“我的儿子承祐见识短浅,你们要好好好辅助他。如果你们团结一致,朕死在九泉之下,也深感欣慰!”刘承祐继位,就是汉隐帝。

当时,朝中大权由史弘肇执掌,他专横跋扈,恣意而为,得罪了不少人。一次,枢密使郭威被任命为天雄军节度使,镇守邺城。史弘肇说:“郭威虽然到外地出镇,仍须兼任枢密使一职!”

宰相苏逢吉说:“这样做没有先例。”史弘肇说道:“如果让郭威兼任枢密使,他遇到紧急情况就能便宜行事,迅速地解决问题。”由于史弘肇一再坚持己见,皇帝只好同意。为郭威饯行时,史弘肇又说:“安定天下靠的是长枪与利剑,要毛锥子(即毛笔)有什么用?”这使得苏逢吉大为不快。

一天,汉隐帝欣赏完歌舞后向乐工们赏赐财物。乐工们向史弘肇致谢,史弘肇说:“边关将士们受尽风霜之苦,有性命之忧,所得到的赏赐还比不上你们!你们有何德能,竟然慨然受之!”他将财物收回,送入国库。隐帝非常气愤。

汉隐帝的舅舅李业也对史弘肇不满,总是说史弘肇会造反。一天晚上,皇宫作坊中响起了锻造铁器的声音。汉隐帝怀疑有军队进宫,心中害怕,因此整夜未眠。从此,他整日与李业商议,准备除掉史弘肇。

李太后十分害怕,说道:“史弘肇掌握兵权,深孚众望。你们要做此事,也得与苏相爷仔细商议,怎能草率行事?”汉隐帝说道:“这是国家大事,妇女们怎会明白?”

过了几日,史弘肇、杨邠、王章上朝议事。他们刚走到广政殿走廊,就遇上一伙士兵。士兵们举起刀来,将三位重臣斩杀。殿外的大臣们见到走廊的一幕,惊得说不出话来。汉隐帝在万岁殿接见群臣,说道:“史弘肇做事专横,欺压孤王,所以才将他除掉。不会株连你们。”大家终于放下心来。

宰相苏逢吉素来与史弘肇不和。他听说此事,叹惜道:“主上怎能做出此事?如果主上事先与我商议,我一定极力劝谏,阻止这场惨剧发生!”

史弘肇死后,京城中展开了一场大屠杀。郭威虽已出镇邺城,但家眷仍留在汴京。因为他与史弘肇结好,所以全家被杀。

950年,郭威起兵,夺取汴京。汉隐帝、苏逢吉逃到京城外的赵村,死于乱军之中。李业逃得较远,但众多亲友竟无一人敢收留他,最后他被盗贼杀死。有人说应以公爵之礼埋葬隐帝,郭威却说:“我未能及时保护圣驾,已是大罪,又怎敢贬低君主呢?”

到了年终岁尾,契丹来犯,于是郭威兴兵北上。大军来到澶州,士卒撕了面黄旗披在郭威身上,立他为君。951年正月,郭威在汴京正式即位,建立后周政权。后人把郭威称为周太祖。

■周世宗斥冯道

周太祖建立后周后,五代腐败的局面有所好转。周太祖出身贫苦,知道百姓度日艰难,所以减少赋税。这位皇帝有一定文化,对人才非常重视,并进行政治改革。后周的臣子们对周太祖非常佩服,都全力支持他。

这时候,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在太原形成割据势力,与后周政府为敌,太原势力被称为北汉,是十国之一。刘崇知道自己兵力太少,就与辽朝结好,把自己与辽主的关系确定为叔侄关系。在辽朝的帮助下,刘崇多次侵犯中原,都没有取胜。

954年,周太祖病死。由于他的直系亲属都被汉隐帝所杀,所以由侄儿兼义子柴荣继位,柴荣就是周世宗。这时,北汉国王刘崇联合辽军南下。周世宗大怒,准备御驾亲征。

大臣们都说:“现在我们正逢国丧,皇帝不宜离京。如果皇帝出现危险,那我朝的军队就全完了。”周世宗却说:“如果我亲自去打仗,军队的士气肯定很高,战胜敌军的把握就多了几成。”

可是宰相冯道仍然反对。这个冯道在后唐时就当了宰相,虽经历唐、晋、汉、周四朝,仍然官居原职,深受宠信。周世宗敬重他的威望,对他说:“你反对我亲征,有什么道理呢?过去唐太宗不是亲自带兵打仗吗?”

冯道说:“陛下和唐太宗相比,谁更英明呢?”周世宗仔细给他分析:“我虽然比不上唐太宗。可我的军队十分强大,对付区区一个刘崇,如同大山压鸡蛋一样。”冯道依然不同意,说道:“不知陛下能成为山否?”周世宗气得拂袖而去,不再跟冯道商议。

周世宗带领军队,日夜兼程地赶路,终于来到高平(今属山西),与汉辽联军相遇。北汉王刘崇亲自统领中军,东边是大将张元徽的部队,西边是辽国大将杨兖的部队。汉辽联军军纪严明,阵势相当壮观。

当时,后周的后续部队还没赶到,所以人马显得单薄。将领们都有些害怕,周世宗却一点也不慌张。他把精兵安排在中央,让左右的两翼军队紧紧排列,自己骑着马观看敌情。

辽将杨兖劝刘崇按兵不动,等待最佳的作战时机。可是刘崇根本听不进去,他对众将说:“周军的大队人马还未到,咱们应当趁这个时机发动猛攻,一举夺取汴京,恢复大汉江山!”

杨兖听说刘崇准备交战,就策马来到阵前,说道:“现在周朝皇帝御驾亲征,其志不小。咱们不可轻视。”刘崇捋着胡须说:“我这次定能破敌,你不须参战,在一旁看着就是了。”杨兖大怒,命令辽军后撤。

北汉军队向周军发动猛攻,汉军将领张元徽攻击后周的右翼部队。周军将领樊爱能、何徽打不过汉军,竟然扭头奔逃。后周的一千多步兵见势不好,向北汉投降。形势对后周极为不利。

周世宗非常生气,与部将张永德各领两千禁军,向前冲杀。部将赵匡胤向右迎战,充当右翼的生力军。后周士卒们见皇帝如此英勇,士气倍增,舍命迎战。最后,他们将张元徽杀死,将北汉军队打得大败。

这时,后续部队在刘词的率领下向高平赶来,樊爱能、何徽编造谎言,说周军已经失败。刘词不受他们的影响,于黄昏时分进入战场。后周的力量得到增强,继续进攻,缴获了大批物资、武器,甚至包括刘崇所坐的龙车。

刘崇骑上契丹人的黄马,向西北方向逃窜。他又冻又饿,有时刚拿起筷子,听说周兵杀来,就赶紧骑马奔逃。其实周军在高平获胜后,并没有追击。刘崇逃回太原后,一点力气都没有,他紧紧伏在马背上,连头也抬不起来。

周世宗得胜后,奖功罚过。赵匡胤功劳很大,被授予殿前都点检之职。樊爱能、何徽由于临阵脱逃,被处以极刑,成为刀下之鬼。956年,周世宗再次御驾亲征,讨伐南唐。长江以北的十四个州尽为周军所得。

公元959年,周世宗不幸病死,没有完成统一全国的宏愿。他的儿子柴宗训只有七岁,在宰相范质的辅助下即位,就是周恭帝。

■陈桥兵变

五代时期,封建割据势力之间互相争斗,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盼望全国统一。周世宗柴荣本有统一之志,但他不幸早亡,其子周恭帝年幼无知,显然不能完成统一的任务。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京城上下喜气洋洋,后周君臣正在举行朝见大礼。这时,有人前来报告紧急军情,说北汉与辽国的军队南下,正在攻打镇、定二州。宰相范质不辨真伪,命令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北上迎战。

这天晚上,赵匡胤拜访侍卫副指挥韩通,向他辞行。韩通之子韩徽悄悄对父亲说:“赵匡胤深得军心,早晚必反。您不如杀掉他,再命别人出征!”韩通深爱赵匡胤之才,不忍下手。

到了初三,赵匡胤率领人马向东北方向进军,他的弟弟赵匡义、谋士赵普是他的重要助手,这一次依然随侍左右。军队走了二十多里路,来到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赵匡胤见天色已晚,就在此地驻扎。

这天晚上,一些将士闯进赵匡义的营帐,说道:“我们已经商议好了,一定拥立点检做皇帝!”赵匡义非常高兴,却假意劝阻:“现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时,咱们怎能起兵造反?你们还是回去吧,等咱们打败辽兵后再说。”

将士们都说:“我们明天就跟随点检回京,不去镇州打仗了!”几位将领甚至拔出刀剑,大声说道:“如果点检不肯做皇帝,我们就把小皇帝杀了,在京城大闹一场!”

赵匡义、赵普急忙说道:“请大家稍安毋躁,只要咱们一心一意,赵点检一定能当上皇帝。”他们派人连夜回京,与朝中将领石守信、王审琦联络,要他们做内应,引赵匡胤入城。士兵们见赵匡义支持他们,就在赵匡胤的卧室外面集合,准备第二天回京造反。

第二天早上,赵匡胤一觉醒来,就听到外面人声嘈杂,不知为了何事。这时,将士们闯了进来,高声嚷道:“点检是真龙天子,理应代替柴家小儿为君。”

赵匡胤正要呵斥众人,将士们已经将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几位将领带领士兵下跪,连连磕头,高呼“万岁”。赵匡胤没有办法,只得对他们说:“你们既然立我为天子,就一定要听从我的命令!”于是大军浩浩荡荡地回转京城。这场兵变被称为“陈桥兵变”。

赵匡胤来到汴京城外,石守信、王审琦打开城门,迎接他入城。由于赵匡胤再三下令,大军终于没有抢劫百姓的财物。

韩通得知赵匡胤起兵造反,急忙赶回家中,准备组织军队反抗。赵匡胤的部将王彦升了解到这种情况,带兵进攻韩府。韩通与儿子韩徽带领人马奋力冲杀,终因势单力薄,父子于府中战死。

此时,赵匡胤已经回到自己的办事官衙。众将将宰相范质带到他面前,赵匡胤流着眼泪说:“世宗爷待我恩同再造,满朝文武皆知。可是我被将士所逼,竟然做出了愧对他的事情。相爷与我一殿为臣,向来足智多谋,能否给我想个办法?”

范质还没说话,校尉罗彦环就抽出刀来,向他呵斥道:“我等无主,今日非要拥戴检点做皇帝!”范质非常害怕,立即下拜。

这天下午,赵匡胤在崇元殿登基,改国号为宋,仍以汴京为国都。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周恭帝柴宗训被降为郑王,因为赵匡胤对他仁厚,终于保住了性命。宋朝与后周不同,后周仅是中原地区的最大统治者,而宋朝通过南征北战,基本上统一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