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全集
4826600000026

第26章 魏晋南北朝(6)

太子妃认为张泓言之有理,就说道:“既然如此,就由你代替太子写一份答卷。如能使太子顺利即位,我们夫妇绝不会亏待你。”于是,张泓就按照太子的语气,写了一份简单的答卷,让太子抄了一遍。

晋武帝看了答卷,觉得太子虽然没有学问,但确有处理朝政的能力。他把这份答卷给卫瓘等大臣传阅。大臣们也误以为太子并不糊涂,就打消了废黜太子的想法。

290年,晋武帝由于纵欲过度而逝世。他临死前写下一道遗诏,让国丈杨骏与皇叔、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当时只有杨骏在场,杨骏贪权,就伪造一道遗诏,指定杨骏一人辅政。于是,杨骏宣布假诏书,辅佐司马衷称帝。司马衷就是晋惠帝。

晋惠帝即位之时,已经三十多岁了,但依旧糊涂。他的老师给他讲了一句成语,叫做“不平则鸣”,就是说如果发现对老百姓不公正的事情,就要替百姓们说话。几天后司马衷在华林园游玩,听见蛤蟆叫,就向老师请教:“您前几天对朕说要‘不平而鸣’,现在这些蛤蟆是为公家而鸣,还是为自己而鸣?”

老师见皇帝如此愚笨,无法回答他的问题。宦官们却说:“蛤蟆在公地鸣叫,就是为公家而鸣;在私地鸣叫,就是为自己而鸣。”宦官们说的明明是几句胡言乱语,糊涂的晋惠帝竟然连连点头,表示同意。

一次,外地发生灾害,饿死了几万人。地方官员将灾情上报朝廷。晋惠帝得知后非常担心,向大臣们询问:“听说现在很多人活活饿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大臣们告诉他:“因为有的地方出现灾害,老百姓收不到粮食,没有食物。”

惠帝却对大臣们说:“既然没有粮食吃,百姓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大臣们听了,一个个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

■八王之乱

晋武帝在世的时候,认为曹魏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魏朝宗室的力量太弱。于是,他将自己的兄弟、侄子都封为诸侯王,让他们拱卫王室,以免权臣篡权。可是,让晋武帝没有想到的是,诸侯王虽是皇族中人,却对帝位怀有野心。

晋惠帝即位后,太尉杨骏独揽大权。291年,皇后贾南风想夺取权力,就派人与楚王司马玮、汝南王司马亮联络,要他们“清君侧”,除掉杨骏。他们接到命令,迫不及待地带兵进京。

楚王先到京城,他与贾后面见惠帝,诬告杨骏谋反,惠帝相信了。贾后派人包围杨府,屠杀杨氏三族,并将杨太后囚禁于金墉城(洛阳西北角的一个小城),活活饿死。众臣见杨骏已死,就拥戴汝南王和太保卫瓘辅政,让楚王掌管禁军。

贾南风想临朝称制,就让惠帝下诏,命楚王除掉辅政大臣。楚王派兵杀掉汝南王和卫瓘,可是贾南风却说楚王擅杀大臣,解除了楚王军队的武装。楚王见势不好,逃到秦地,仍为贾南风所杀。从此,贾南风掌握了大权。

贾南风生了三个女儿,就是没生儿子。于是,晋惠帝与妃子谢玖的儿子被立为太子。贾南风假装怀孕,将妹夫韩寿的儿子抱来,冒充自己的儿子。既然有了韩寿的儿子,贾南风就不需要太子了。

一天,贾后命人以太子的语气,写了一封谋反书信,趁太子喝醉了酒,让他抄写一遍。然后,贾南风就以这封信为证据,废掉太子,将太子迁往许昌。

此时,赵王司马伦在京城驻军。东宫的很多属下要赵王帮助太子复位,赵王满口应承。赵王的亲信孙秀却对他说:“太子的才干非常突出,如果重新立他为太子,您必不能掌权。如果您等待时机,先让贾后害死太子,我们再为太子报仇,将贾后除掉。太子、贾后一死,您就成为众望所归,一定能成为辅政大臣。”

赵王觉得孙秀说得有理,就派人在京城散布谣言说:“太子无辜被废,令人愤愤不平。现在有很多大臣要帮助太子复位。”

贾南风听说有人要复立太子,就将谢玖与太子给毒死了。赵王见贾后中计,就派齐王司马冏带兵进宫,废掉贾后。

贾南风非常吃惊,责问道:“齐王进宫想干什么?”齐王说道:“奉诏捉拿皇后。”贾南风知道惠帝在东堂议事,就向着东堂大喊:“现在有人要废黜我,是不是皇帝的主意?”可是中宫离东堂太远,她喊了半天也没人理会。

贾南风无奈,只得问道:“你们的主谋者是谁?”齐王答道:“是赵王让我们这么做的。”贾南风哀叹道:“系狗要先系它的头,我却只系尾巴。当初我要把这些乱臣都杀光,就不会有今日之祸了。”赵王废掉贾后,又派人将她毒死。他自封为相国,独揽朝政。

301年,赵王废掉惠帝,自己当了皇帝。各地的诸侯王见他篡位称帝,都不服气。不久,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音yóng)带兵向京城进攻。经过一场大混战,三位王爷杀掉赵王与孙秀,恢复了晋惠帝的帝位。

齐王攻入洛阳后,掌握了朝廷的大权。长沙王司马乂起兵攻打他,并得到成都王、河间王的响应。几年后,齐王兵败被杀,长沙王成为辅政大臣。成都王、河间王见长沙王得了势,又带兵攻打洛阳。

正当他们打得热闹的时候,居住在洛阳的东海王司马越发动兵变,迎成都王入城。长沙王被成都王的部下张方活活烧死。后来东海王起兵造反,杀死晋惠帝、成都王、河间王,又立新君即位,就是晋怀帝。东海王当了丞相,成为西晋王朝的实际统治者。

从291年到306年,西晋内部出现了一场大动乱。在大动乱中,带兵混战的将领有楚王、汝南王、赵王、齐王、成都王、河间王、长沙王、东海王。因此,这场动乱就被称为八王之乱。

■刘渊称汉帝

西汉末年的时候,有一批匈奴人离开故土,来到北方地区居住。由于汉朝曾与匈奴和亲,一些匈奴贵族就把自己当成汉朝皇亲,改姓为刘。曹操统一北方后,将匈奴部落分为五个部,每个部设一个部帅。西晋立国以后,匈奴人得到了较大发展,出现了一位英明的领袖——刘渊。

刘渊本是五部之中的一个部帅,他读了《孙子兵法》等汉族书籍,骑射功夫也相当出色。八王之乱时,成都王见他武艺高强,就封他为五部大都督,命他驻守邺城,管理匈奴人马。

304年,刘渊对成都王说:“现在您扶辅天子,镇守邺城,与东海王争夺天下。如果您让我回到匈奴,我可以带领匈奴人马来给您助战。”成都王大喜,封他为左单于,让他返回左国城。

刘渊到了左国城,只用了20天的时间,就召集了5万匈奴铁骑。他带领人马直奔邺城,却得知成都王带着惠帝逃到洛阳。刘渊愤怒地说:“成都王只顾自己逃窜,不思进取,真是个奴才!”

刘渊回到左国城,对众人说道:“晋朝从上到下贪污腐化,失尽人心。当年汉朝立国的时间很长,直到现在,老百姓还思念汉朝宗亲。不如咱们恢复汉朝旗号,反对晋朝,也许能成就一番大业。”众人都赞成刘渊的意见,建立汉国,奉刘渊为汉王。

刘渊称王之后,带兵攻取城池,很快夺取了上党、太原、河东、平原等地,军威大振。别的少数民族军队也来投奔他。

308年,刘渊在蒲子(今山西隰县)称帝,不久又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刘渊封长子刘和为太子、大将军。刘渊的小儿子刘聪、侄子刘曜都是猛将,分别担任车骑大将军、龙骧大将军的职务。309年,刘渊派遣军队两次向洛阳进攻。但因为晋国军队仍有一定的实力,这两次军事行动都失败了。

310年7月,刘渊得病身亡,刘和继位。此时刘聪已被封为楚王、大司马,领兵十万镇守平阳近郊。刘和生性猜忌,怕刘聪起兵造反,就想夺他的兵权。刘聪得知消息后,带领大军攻入平阳皇宫,杀掉了继位只有7天的刘和,自立为帝。

311年,东海王对驻守洛阳失去信心,带兵向项城(今河南省项城县)转移,而把晋怀帝留在洛阳。3月,东海王病逝,太尉王衍率领军队,扶送他的灵柩去东海埋葬。汉军大将石勒在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将王衍等人围住,射杀10万士卒。

王衍被擒后,对石勒说:“我本来无心做官,误入官场,希望您能饶恕我。”石勒说道:“你年轻时就在晋朝任职,名震四海,若说无心做官,谁能相信?晋朝就是被你这种人给败坏的!”说完,就将王衍斩首。石勒还说:“东海王无故起兵,造成战祸。我要烧掉他的尸体,为天下人报仇!”他说到做到,将东海王的尸体从棺材中拖出,用火烧化。

6月,刘聪率军猛攻洛阳。虽然洛阳军民奋勇抵抗,但由于众寡不敌,城池终于被汉军攻破,晋怀帝成了俘虏。刘聪性情残忍,竟然杀掉晋朝官员、百姓3万人,又挖掘晋帝坟墓,烧毁晋朝太庙、后宫、官署。由于怀帝的年号是永嘉,因此这一事件被称为“永嘉之乱”。

刘聪回到平阳后,让晋怀帝身穿青衣,在宴会上斟酒。晋室旧臣目睹故主受辱之状,都痛哭起来。刘聪见到晋朝的遗老遗少还有忠君之心,就常生气,就将晋怀帝杀了。

后来,驻守长安的晋朝官员又立怀帝之侄为君,就是晋愍帝。316年,刘聪命族弟刘曜率军夺取长安。晋愍帝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带领众臣投降。西晋终于灭亡。第二年,刘聪在平阳设宴,让晋愍帝清洗酒具,并为众臣斟酒。西晋被俘官员哭了起来。刘聪大怒,将愍帝杀害。

■王马共天下

早在307年,东海王就封琅琊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命他镇守建康(今江苏南京)。在西晋诸王中,司马睿的地位并不算高,也没什么威望。他去江南驻守时,除了带领一支军队,还带了一批出身北方士族的官员,其中名气最大的是丹阳太守王导。

那时候,江南的士族地主看不起司马睿,根本不去琅琊王府参见。司马睿怕自己掌握不住江南政权,就让王导给他想办法。王导与自己的族兄、扬州刺史王敦商量了一阵,定下一个收服江南人心的计策。

江南的三月初三是禊(音xì)节。每到此时,人们都要去江边祈福,并在水滨清洗身体,除去污垢。到了这一天,江边人山人海,王导让司马睿坐着华丽的轿子前往,前面有仪仗队鸣锣开道,后面则有王导、王敦等江北名士骑马相随。

江南贵族贺循、顾荣等人也在江边祈福,他们看到王导、王敦等人对司马睿这样尊敬,不禁大吃一惊。于是,贺循等人纷纷过来拜见,生怕怠慢了司马睿。而司马睿也立刻停下来,离开轿子,谦恭地答礼。贺循、顾荣见琅琊王有礼贤下士之风,非常高兴。

司马睿回府之后,王导对他说:“从古到今的帝王无不拉拢人才,为自己所用。现在天下混乱,您初到江南,更应当重视人才。贺循、顾荣在江南颇有名望,如果让他们出来做官,一定能得到江南士族的人心。”

司马睿立即派王导去见贺循、顾荣,邀请他们来琅琊王府饮宴。通过禊节之行,贺循、顾荣格外尊崇司马睿,于是他们高兴地接受了邀请。在琅琊王的宴会上,宾主推杯换盏,谈得颇为投机。于是,司马睿封贺循为吴国内史,顾荣为军司马,二人愉快地接受。贺循、顾荣出任以后,江南士族都信任司马睿,甘心为他效命。

311年“永嘉之乱”后,北方士族不甘心受匈奴人驱使,都携带家眷迁往江南。王导又劝司马睿从北方士族中选择有才之人为官。司马睿也认为此种办法可以稳固自己的统治,就从北方士族中选拔了一百多人,授以官职。人们称他们为“百六掾”。

316年,汉将刘曜占领长安,晋愍帝被俘。317年春,平东将军宋哲从长安南逃,来到建康。他拿出晋愍帝被俘之前写下的一道诏书,诏书的内容是让司马睿继位为帝。江南众官员都给司马睿上书,劝他依旨继位。

司马睿流着眼泪,对众臣说:“皇上虽然被胡人掳去,但还活着。作臣子的怎能夺去他的帝位。你们如果一定逼迫我称帝,我就离开江南,到琅琊去。”众人听他说得有理,就提议他先当晋王,司马睿同意了。

公元317年3月,晋愍帝被匈奴人杀害的消息传到江南,众人请司马睿即位。司马睿不再推辞,在建康登基,他就是晋元帝。晋朝的首都是建康,人们称这一时期为东晋。

在司马睿登基那天,他请王导与他共坐龙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王导连忙推辞,说道:“假如太阳和地上的物种一样,老百姓还能享受到温煦的阳光吗?”司马睿才一人接受朝贺。

晋元帝登基之后,深知王氏是中原大族,不能轻易得罪。他封王导为骠骑大将军、司空,王敦为镇东大将军、荆州刺史,并让王敦掌握兵权。元帝很感激王导对他的辅助,像齐桓公对待管仲那样,称他为“仲父”。

由于王氏权势炙手,在东晋王朝中举足轻重。老百姓都说:“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王氏与晋朝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东晋大权。

■石勒读汉书

在东晋建立的第二年,汉国皇帝刘聪得病身亡,汉国内部出现了一场内乱,刘聪的侄子刘曜灭了汉国。第二年,刘曜定都长安,建立前赵。汉国大将石勒也定都襄国,建立后赵。刘曜称帝,石勒称王,两人各霸一方。328年,石勒消灭刘曜。330年,他自称天王,不久又称皇帝。

石勒是羯(音jié)族人,祖上曾在羯族部落中当过小头目。石勒青年时期在并州居住,后来并州发生饥荒,他就被官府抓了起来。原来,东海王之弟、并州刺史司马腾为了换取军粮,肆意掠夺少数民族人口。石勒被捉获后,卖到山东茌平地主师懽家为奴隶。

师懽(音huān)见石勒长得相貌不凡,觉得他不是一般人,就让他获得自由,以佃客的身份为师家种地。306年,石勒与牧场主汲(音jí)桑组织了一支军队,攻打邺城。大军很快攻克邺城,杀死了驻守在那里的晋将司马腾。可是,到了第二年,汲桑在与晋军的战斗中兵败被杀,石勒只好带着军队投奔汉王刘渊。刘渊很赏识他,封他为大将。

石勒当了大将后,认为要建立一番功业,武力、谋略都不能缺少。于是,他将汉族士人张宾请来,做他的谋士。

在刘渊之子刘聪灭晋的过程中,石勒立了不少战功,被封为镇东大将军。312年,石勒听从张宾的意见,北上攻占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建立自己的根据地。319年,刘曜成为前赵皇帝,石勒则在襄国自称赵王,建立了后赵政权。

石勒称王后,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文化的措施。他非常重视读书人,传下一道命令,如果军队抓到读书人,切勿杀害,而要送到襄国,由君主亲自处理。他听从张宾的意见,办了很多学校,让将领的子弟到学校读书,增长知识,培养才干。

石勒还通过保举、考试的制度来选拔人才。各地一旦发现人才,都要向襄国保举、推荐。而中央政府对人才进行考核,通过者就可以担任官职,施展才华。

石勒在治国之余,孜孜不倦地学习。他不懂汉文,就让别人给他讲解汉族典籍。一天,有人为他讲《汉书》,说到郦食其劝汉高祖刘邦复立东方六国。石勒吃了一惊,说道:“此法不妥!如果汉高祖听从郦食其之言,天下难以统一,势必危及汉王之位!”

为他讲解的人忙解释道:“刘邦本欲听从郦食其之言,但张良从旁劝阻,终于使他醒悟。”石勒松了一口气,说道:“张良真是个贤才。幸亏有他,才免去一场大祸。”

石勒还能够虚心纳谏,及时弥补自己的缺失。一次,石勒想在邺城大兴土木,建造皇宫。廷尉续咸上了一道奏章劝谏。石勒营建宫室的兴致正浓,觉得续咸败了他的兴,就要杀死他。中书令徐光对石勒说:“陛下此举不妥。即使续咸的话没有道理,陛下也应对他宽容,不要过分责备他。您怎能因臣下的善意劝谏而对他痛下杀手呢?”